帖子详情

唱好广州!【转给所有爱广州的人们】怀旧广州!【大量广州老照片&视频】

52373551谈天说地


原标题[转给MW热衷地域人士看]轉載香港《明周》的文章





唱好廣州 身份迷失 重尋源流

廣東人一向被北方人稱為「南蠻」,廣東人袁崇煥為明朝捍缳江山,崇禎皇帝稱他為「蠻子」,今天仍有不少人指 廣東為「文化沙漠」,有國內著名學者指「廣州文化不如北京、上海之大氣」,又指廣州存在「那種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實際上,人們(包括外省人 和廣東人自己)對廣東或者廣州的偏見,似乎才是真正根深蒂固的狹隘的地域文化偏見。

[ 本帖最后由 nicoleBB 于 2011-3-8 22:09 编辑 ]
2010/05/28
全部回帖
廣州民間近年興起一種「懷舊廣州」或者「研究嶺南」的運動,正正就是對這種歷來「大氣候」的反撲。民間自發的《唱好廣州》唱片,唱出 廣州舊情懷,推出後大受廣州市民歡迎,位於廣州的珠江電視台推出一連串介紹廣州文化的節目,中國南方讀者最多的《南方都市報》,推出「廣州地理」,透過一系列採訪專題,深入報道廣州的老字號故事,結果造成轟動效應。該報更開出專欄每期介紹有關粵語的趣味知識和某些粵語詞彙源流。

[ 本帖最后由 nicoleBB 于 2010-5-28 23:02 编辑 ]
2010/05/28回复
在廣州獵德村(城中村)和舊街因發展而面臨遷拆的時候,廣州人發出了他們保留舊物的聲音,情形有點像香港青年保留皇后碼頭等舊物所引發的「集體回憶」運動。
   那是一種身份面臨迷失之後的「再重認」運動。
   上海人以上海人而自豪,北京人以北京人而自豪,難道廣州人或者廣東人竟不能以自己身份作為自豪的基礎?
2010/05/28回复
你愈認識廣州,你愈感到可怕。可怕的是,原來大部分人從來不認識廣州所代表的嶺南文化。大部分廣東人妄自菲薄。廣州,是一個一踏足上去 應該感到敬畏的地方,可是大部分人以為那是一個低俗的街市。廣東的首府被矮化成一個市集,二千二百年的興盛不衰之繁華歲月,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東南亞伊 斯蘭文化傳播的幅射中心,六祖慧能剃度之處,改變近代中國命運的革命發源地……
2010/05/28回复
廣州‧反撲懷舊 文物保育的新力量
   國內著名學者易中天寫了一本《讀城記》,提到廣州,他第一指出廣州不如上海和北京大氣,第二指出廣州文化基本是一種偏狹的地域文化,易中天的結論是:「廣州的文化建設,也許當從推行普通話開始。」
   這種提法,在幾年前應不會引起爭議;不過,今天在少數特別憂慮廣州文化(包括廣東話)沒落的文化人心目中, 這提法肯定值得商榷。最近廣東省領導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有心人以為是倡導廣東傳統固有文化,不料,接觸之下,發現所謂建設「文化大省」,主要項目可能 是引進外國歌劇,結果一番錯摸,失望而回。
2010/05/28回复
錯摸,似乎是外省人甚至廣東人閱讀廣州時,常常碰到的現象。
   當你以為廣州很膚淺很庸俗時,她其實建城已有二千二百年,而上海建城只有七百年,天津五百年,聖彼得堡更加只有三百年歷史。秦漢時的南 越國(除了土著可能更多居民是來自吳國和越國)遺下至今的文物,有西域波斯的銀盒,證明廣州與外貿易始自二千年之前。更奇的是,廣州與外貿易從未中斷,在 清朝閉關時期,廣州是中國唯一通商港口,可謂獨攬全國外貿。當時廣州是世界上第三大城市,僅次於北京和倫敦。
2010/05/28回复
台灣作家龍應台到過廣州,大吃一驚,尤其是當她後來知道禪宗六祖慧能,是在廣州的光孝寺受戒後,不禁問道:「十五年的深藏,風動幡動 的哲學辯論,菩提樹下的剃度,竟是在廣州嗎?為何在歷次的廣州行中,無人提及?原來達摩一葦渡江,禪宗初始之處,也在廣州,為何無人告我?」
   太多的「無人告訴我」在於廣州,這座城市只是默默地承受被矮化。
2010/05/28回复
廣州話正在消亡
   廣州最近的本土紅星名叫東山少爺,他憑《唱好廣州》這張粵語唱片一炮而紅,有人甚至稱他為「廣州許冠傑」。負責製作和填詞的音樂人黃毅成,接受訪問,談及當初為何自資出版這張首以粵語填詞的唱片時說:「因為兩年前我覺得廣州文化日漸式微,廣州話正在消亡。」
   說得平靜,但內容實在使人沉痛。
2010/05/28回复
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例子,廣州的老式房子不斷被拆,或者被翻新到新不如舊,乘的士時司機不識路之餘完全不懂廣東話,公司開會只有一人不懂 粵語,全體廣東人必說普通話以遷就之。廣東ZF機關,大多不是由廣東人自己掌管,於是一回到單位,奉旨普通話。連服務員近年也全面由外省人接替。據黃毅成 估計,廣州目前約有一半人口來自外省。「我幾年前去了歐洲一次,感觸很深,歐洲國家很懂得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黃毅成說。「其實我們廣州人一向好包容外 來文化,但近年情況真的太嚴重。」
   按他的理解,國家主流意見是想「文化大一統」,一如當年秦始皇,統一文字,體現國家權力,不過,在「文化大一統」背後,主事人未必認識到多元文化也是國家強盛的資源。
2010/05/28回复
黃毅成因出了《唱好廣州》引起極大民間反響,一間以「擦邊球」著稱的電視台請他接受訪問,訪問完畢,對方說:「你這麼激進,我們很難播出。」結果重要的真心話片段給剪掉了。我好奇他說了什麼激進的話,黃毅成說:「我說過去三十年廣東係經濟復興,未來三十年係文藝復興。」
   香港作家倪匡最近說:「香港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被人影響,要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變,這個都市才有希望,如果變了,那就是一個普通城市了。」
   黃毅成說:「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不在於高樓大廈,而在住在這裏的人,住下住下,因為文化而產生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十年到二十年,你跟人家拚的可能是經濟,但文化是跟人家拚一百年。」
2010/05/28回复
讀物理系出身的黃毅成不過三十歲,但他非常熱切想要保留廣州文化,包括廣州話。他覺得讀物理跟搞音樂文化並無矛盾,「亞里士多德又係哲學家,又係數學 家,哲學和科學以前都沒有分家。」黃毅成平時填普通話歌詞,但他這次故意要填廣東話歌詞,廣東話有九聲,填詞難度更大。填詞內容方面,都是他在廣州長大的 生活見聞,歌詞中有初戀、工作艱苦、常見舊建築街景,內容並不驚天動地,但都是大部分廣州人經歷過的事情, 聽了特別有共鳴。 「點解堅持廣東話,就話狹隘,點解廣東話不能見報,而北京土話卻可以?」
2010/05/28回复
沒有颱風 沒有廣東
   目前位於廣州西關的荔灣博物館,是民初英商礇豐銀行買辦陳仲廉之故居,為著名的西關富貴人家大宅,其庭園有一古老榕樹,乃嶺南石山奇 景,名為「石上飛榕」,惹人注目。其實香港和廣州一帶都極多榕樹。蒙嘉林說,嶺南多榕樹,與廣東位於北回歸線有關。原來蒙嘉林曾鑽研並拍攝全球北回歸線自 然地理現象,他說:「全世界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大部分都是乾旱沙漠,唯有在中國的地方卻鬱鬱裢裢,為什麼呢?」
   由於北回歸線過處,日照時間長,出現沙漠不足為奇,如撒哈拉、阿拉伯、埃及;唯有中國的幾個地方(台灣嘉義、廣東汕頭、廣州從化、封 開、廣西梧州、雲南墨江)雖處此帶,但因遇太平洋季候風,颱風帶來充足雨水和氮氣,於是得天獨厚,中國的北回歸線地區,不僅沒有變成沙漠,而且物產豐富, 成為世界自然地理現象之奇蹟。這種氣候適宜榕樹生長,在北回歸線兩邊二百公里,皆見榕樹,一過了這個範圍,就不多見了,所以到了上海,榕樹忽然卻了步。至 於歐洲,更無榕樹蹤影。奇異的是,榕樹這世界上樹冠最大的常綠大喬木,可說是極粗生長,偏偏木質又不堅實,難作家具房子,斬伐之無用,乃得延壽數百年。古 代人沒空調,喜於大榕樹下乘涼,或聽講書佬說故事,或欣賞大戲,成了嶺南文化傳揚的集散地。很多榕樹靠近廟宇,往往被稱為神樹。
2010/05/28回复
蒙嘉林說:「沒有颱風,沒有廣東。」一般人以颱風為禍患,蒙嘉林則認為颱風反而帶給廣東生機。正因為廣東地處北回歸線,復近海,以前 廣東無論多窮的人也好,只要往海裏撈魚,往往滿載而歸,山上野味眾多,可謂食之不盡。廣東人嗜吃,一方面因外貿通商,形成不少富戶講究飲食,一方面跟其地 理資源豐富也有莫大關係。廣東人對食之執迷見諸粵言,凡做事皆叫做「搵食」,然後有很多與食有關的俗語,如「食屎食著豆」,「擔屎唔識偷食」等。
2010/05/28回复
蝦餃 瞎搞
   無獨有偶,記者在廣州碰到的採訪對象,似乎都對飲食深有研究。蒙嘉林做過職業廚師,對食尤其講究。「現在的蝦餃,真的是「瞎搞」,皮又唔靚,蝦又唔靚,以前蝦餃係鄉村小菜,用河蝦來做,細細隻,要那種鮮味,唔係而家大大隻。」
   廣州近年冒起一班廣州文化關注者,黃毅成等一班較年輕的,重點是童年回憶及一些建築文物(包括城中村、橫街窄巷小舖);蒙嘉林則與一班中年學者組成在一 起,研究重點是粵語文化(如廣東粗口和廣東民謠)和歷史掌故。「長期缺乏人文文化意識的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失敗。」蒙嘉林說:「ZF重點是搞經濟,教育投 放的資源也少,何況文化。」
2010/05/28回复
廣東食肆 外省大廚
   跟蒙嘉林一起的紀錄片導演湯展科不由得慨嘆:「大量傳統消失了,連做菜的都不是廣東人,飲食文化沒落,以前 雲吞麵要過冷河,外省人會話點解要過冷河。」蒙嘉林說 : 「干炒牛河,油要少,要香,略焦!」湯展科又說:「隻鑊都不同了,以前係熟鐵鑊,不是生鐵鑊,隻鑊薄一薄,好軟,可以『凳下凳下』……」
   粵菜成名,跟其材料豐富有關,但蒙嘉林發現,中國菜之中,以粵菜的菜名文化涵蘊最多,「同一道菜因應場合不同,會有不同菜名,一道大梁炒蝦,如遇祝壽過年,菜名會變成『白雪映紅梅』,給人一種藝術的感受。」
2010/05/28回复
異色城市 老區翻新變攝影佈景
   走在廣州,外省人以為身在外國;但是同樣走在廣州,廣州人以為自己身在外省。由於外省人近年不斷移入廣州, 而廣州範圍也不斷擴大,老廣州到了新區,也要問路於人,而答者可能要求你說普通話,甚而附加一臉不屑。廣州的士司機八成不是本土人,很多連一句廣東話也不 會說。記者坐的士去廣州大名鼎鼎的泮溪酒家(接待過DENG XIAO  P、郭 沫 若、老布 殊等名人),的士司機居然完全不知道。
2010/05/28回复
猜你喜欢

求介紹廣醫三院中醫科哪位醫生睇不孕醫術高明

香港東方日報今日港聞--穗婦直通車產女

生孩子那些事~廣藥附一醫院(原鐵路醫院)順産紀實,寶寶提前17天髮動,超詳細哦。

和家婆分開住,你會主動打電話給她嗎?

说说最近发生的几件小事(364楼转广州日报的几点建议:)

更新断夜奶经验---分享廣醫二院生仔經驗&凑仔经验

热点推荐

从120分到75分 孩子遇挫不想继续上学

盈香乐园一日游 娃把机动游戏刷了一遍

儿女不在身边 爸妈被江湖郎中骗买神药

永旺均一人气爆棚!10-30元买疯了!

富贵迷人眼的博物馆 被惊艳到了

售楼部开的露营地 娃可以玩足一整天

换房看配套!大学城换四房太难选!

潮汕的味道!归家必喝的六味肉汤

南洲宵夜街太旺了!五口人吃到撑

打工人福音!一人食自助火锅自在

天河区汀梵茶集 每处设计都透着高级

番茄炒牛肉 营养丰富酸酸甜甜很开胃

小火炖1.5小时!家常排骨软烂清甜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