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母乳喂养
实施三早:早开奶、早接触、早吸吮。
充分皮肤接触、多搂抱、多抚摩(不少于半小时)。
时刻不忘和宝宝对话
以微笑和丰富表情看着宝宝。
学“逗笑”,练“抬头”,练“爬行”。
听胎教音乐,给宝宝唱歌,讲故事。
皮肤清洁,脐部护理,预防脐炎。
(晚上继续传,有朋友来了。)
907054怀孕妈妈
坚持母乳喂养
实施三早:早开奶、早接触、早吸吮。
充分皮肤接触、多搂抱、多抚摩(不少于半小时)。
时刻不忘和宝宝对话
以微笑和丰富表情看着宝宝。
学“逗笑”,练“抬头”,练“爬行”。
听胎教音乐,给宝宝唱歌,讲故事。
皮肤清洁,脐部护理,预防脐炎。
(晚上继续传,有朋友来了。)
顶~!
等你的后续咯~~
让大家等太久了,不好意思.大家不要急,坐月子的食谱慢慢上,现在MMS先要了解好宝宝的生理特点,做好心理准备,才能应付自如啊。呵呵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足月新生儿:从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妊娠满37周(260天)以上,不足42周,出生体重>2500克(2500-4000克)。头围33-34CM,身长47-52cm。
早产儿、未成熟儿、胎龄不足37周,出生体重﹤2500克,器官功能不够成熟的新生儿。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到生后满28天。
新生儿早期:生后一周内。
头:为身长的1/4,头发分条清楚,刚出生时头部可因分娩时受产道挤压,会出现局部水肿形成产瘤。
皮肤:出生时有一层胎脂,皮肤红润、薄嫩,皮下脂肪少血管丰富,皮肤娇嫩易受感染,鼻尖及鼻翼处面部可见黄白色小点,称栗粒疹。
口腔:硬腭中线有黄白色小点,称上皮珠,一个月自行消失,牙龈上亦常有黄白斑点,俗称“马牙”,数周、数月可消失,禁止挑破。
颈部:短小,要注意胸锁乳突肌血肿(多在生后2-3周方才发现)。
胸部:窄小,乳晕清楚,可有乳腺结节,初生时胸围较头围小1-2cm。
腹部:微隆,脐带部有残端断痕,注意渗血、渗液、分泌物有无臭味,脐轮红否。要用酒精擦洗。
四肢:呈屈曲状,指趾甲达边缘,足纹多。
哭声:婉转,无尖叫声及哭声发直。
觅食反射:(持续3~4个月)
吸吮反射:(持续4个月左右)
拥抱反射:(惊吓反射,持续3-4个月)
握持反射:(持续3-4个月)
踏步反射:(持续2个月)
游泳反射:(1.5天后就可以),6、7个月以后再开始就会变成挣扎了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的环境
居室要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一般的室温为22-24℃,湿度为55-65℃,低体重儿室温为24-26℃。夏季室温高,有空调的家庭可调至26-28℃,但是一个小时后要通风。没有空调的家庭可采取降低室温的办法,如开窗通风或放些冰块在脸盆里。冬季也应保持每天有一定时间通风,但不要直接对着婴儿吹风。每天通风2次,每次20分钟。
新生儿用物
衣物:宽松、柔软,最好是白色或浅色棉布制作,衣服宽大便于穿脱,衣服不系扣,仅用带子系上。
尿布:应选用柔软、吸水性强、耐洗的棉织品,尿布必须及时清洗,用开水烫,阳光下晒干备用,否则,易发生红臀和尿布疹;要经常更换尿布。
喂奶器具:母乳喂养有困难,需添加牛奶或代乳品时,奶瓶和奶嘴一定要做到用一次清洗一次,煮沸消毒一次,乳孔大小要合适,喂奶前可用手腕内侧或手背试一下奶的温度,吃剩的奶不可留下一次吃。
新生儿皮肤
要勤洗澡、勤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应有专用澡盆和毛巾,防止交*感染。洗脸用温水不用肥皂,洗澡时可用浴液(1~2次/周,没必要天天用),室温应在24-26℃,洗澡水温度在38-40℃,在脐带未脱落之前不宜将婴儿直接入浴盆中浸泡,可上、下身分开洗,注意皮肤皱折处要洗干净,洗后可用爽身粉。洗澡时间不超过5分钟。洗澡时间多安排在早晨喂奶前或喂奶后间隔一小时,以免吐奶,洗澡次数可以随季节或新生儿情况而定,每天洗或隔日洗。
眼的护理:分娩过程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眼睛易被细菌污染,有些新生儿眼部分泌物很多,所以出生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预防性的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2-3次。如有分泌物可用干净小毛巾或棉签蘸温开水,从眼内角向外轻轻擦试。
如果是泪道阻塞,就一定要到医院处理。
耳的护理:洗澡时注意勿将污水灌入新生儿内,洗澡后以棉签拭干外耳道及外耳。注意耳背后的清洁,有时会发生湿疹及皲裂,可涂些食用植物油或紫药水,一旦发生耳后湿疹可涂湿疹膏。
鼻的护理:鼻腔经常会有分泌物堵塞鼻孔影响呼吸,可用棉签或小毛巾角沾水后湿润鼻
腔内干痂,再轻轻按压鼻根部,然后用棉签取出。
口腔的护理:口腔粘膜薄嫩,不宜擦拭。
脐部的护理:脐带在脱落前必须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洗澡时注意脏水不要碰湿脐部,包尿布时,尿布不要覆盖脐部,以免尿湿。每天用75%的酒精棉球清洁脐轮和脐窝,如根部有红肿或液体渗出时,揩去渗出物后用75%的酒精棉球敷脐部,正常干燥的脐带残端不用包扎,暴露脐有利残端早日脱落脱落,时间一般为3-7天,刚刚脱落脐带的脐孔皮肤柔嫩,应当心被衣服、尿布等擦伤。如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臀部护理:新生儿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洗,然后在臀部涂糅酸软膏,保持清洁干燥。否则易引起尿布疹,霉菌感染。给女孩洗时要从前向后,以免尿道感染。
大便:正常情况下母乳喂养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呈膏状或带有少许黄色颗粒,偶尔稍稀而略带绿色,不臭,每日3-4次或更多,如果忽然便次增多或水分多,则考虑为病态,牛奶喂养儿大便淡黄色或灰黄色,质硬、干大便有明显的蛋白分解的臭味,大便每日1-2次。
大便的软硬度要比颜色更重要。
预防接种,出生后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满月后再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
新生儿出生后的2-3天因进食少,排胎便,皮肤蒸发等不显性失水,体重可减轻。约为出生体重的6-9%,最多不超过10%,一般在7-10天恢复出生体重。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皮肤、粘膜、眼睛白眼球发黄,4-5天黄疸最重,可能会涉及到躯干和四肢近端,7-10天逐渐消退。除了黄疸以外,孩子没有其他异常,如精神好、吃奶香,大便也没有什么异常,这就是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黄的程度特别重。
在新生儿骶尾部及腰背部、臀部往往可以看到灰蓝色的色素斑,医学上叫胎痣或胎生青记。多为园形或不规则,边缘清楚,压之不退色(因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所致)多在1岁内,偶而在5-6岁内自行消失,不需治疗。
常有此现象,尤其是当他睁开眼睛面对强光时,这是由于光线同时刺激了眼睛和鼻部的神经,并不是因为感冒才这样,打喷嚏有助于宝宝将鼻内的异物排出,阻止灰尘进入肺内。
新生儿容易打嗝,特别是在吃奶以后,常见原因可能是吸了冷空气,喝了冷的奶或吃奶过急,神经系统功能完善后,不会无故打嗝了。新生儿打嗝时,可给他喂些温开水,或母乳及温度适宜的配方奶。多数打嗝可以终止。
是乳汁从口角流出,量不多,发生在喂哺后不久,有时发生在喂哺后1-2小时以后。新生儿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贲门肌肉松弛,幽门括约肌较紧,易发生溢奶。6个月左右可停止。在喂奶后,将婴儿竖抱,头靠在母亲的肩上,一手轻轻地由下往上拍婴儿的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暖出。喂奶后尽量不要搬动婴儿。也可以在喂奶后让婴儿向右侧卧位,上半身垫高一些。有的婴儿可以暖出空气。
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处理
颊粘膜、舌、腭、牙上见到似豆腐渣,乳渣样的白色的高出粘膜表面的点状或融合成片的白点或白片,用棉签不易擦去。有的孩子会感到不适而有点哭闹,个别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吃奶,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应去医院诊治。
②用2%~4%的苏打水涂口腔,每日3~4次(改变口腔环境为碱性);
③对于轻的病人,可先用普通盐水清洁口腔,再涂鱼肝油;
④对于重症营养不良的孩子,除局部治疗外,还应补充维C、维B等有助于治疗的营养素,如果涂好了,再坚持用2~3天才不会反复。吃母乳的孩子,母亲乳头要同时治疗。
有的新生儿在呼吸时,嗓子里会发出响声,睡觉时发出响声更大似打鼾声,由于喉头软骨软化(发育较差)引起,严重者可影响孩子吃奶。1-2岁时症消失。“先天性的喉软骨软化症”是母亲缺钙造成的,喂奶和喂水时要特别注意慢些喂。
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过敏性皮肤病,多见于有过敏体质和喂牛奶的孩子,胖孩子多见。这种湿疹常对称地分布在婴儿的脸,眉毛之间、耳后。表现为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有的流粘粘的黄水,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的痂,小儿常因哭闹不安,不好好吃奶和睡觉,影响健康。发生原因除孩子体质外还可以有食物过敏,内在因素和外界刺激新生儿患湿疹后,患处只能用消毒棉花蘸些消毒过的石蜡油,花生油等油类浸润和清洗,不可用肥皂或用水清洗。可用湿疹膏,百多帮等(遵医嘱用药)。
②环境因素:过热、过湿、日光照射、化纤衣物、某些护肤品等。
新生儿在生后半个月-3个月内易有便秘,一般无腹胀,无呕吐,一个月后可自愈。有的新生儿2-3天才排便1次,只要大便不太硬,又不撑破肛门,腹不胀,就不必着急。有时家族成员也会有这种现象。若超过3天可用开塞露或肥皂条通便。
便秘的处理:
一般来讲,啼哭有利于新生儿肺、呼吸机、胸廓的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饥饿、口渴、大便、过冷、过热、疲倦,腹部不适等。可分为生理性哭闹;心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
新生儿垫尿布的部位,皮肤发红,有小红疹,皮肤轻度水肿甚至有点糜烂,这往往是由于大便刺激皮肤后引起;没有及时更换尿布;也有可能是洗尿布时肥皂沫未完全干净刺激皮肤后引起。宝宝常啼哭不安。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勤换尿布,可用鞣酸软膏或护臀霜等。
②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
③尿布上有残留未冲净的肥皂沫;
④霉菌感染
②便后用温水洗,然后涂鞣酸软膏;
③只是臀红,也可用淡茶水洗;
④有霉菌感染的可用达克宁霜;
⑤有皮肤糜烂的用25瓦灯泡距离30~40cm烤,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多因脐残端敷科脱落或被弄湿,脐残端污染或局部皮肤护理不好而发生细菌感染,脐部有渗出性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脐轮红肿,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预防: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每日仔细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尿布不要弄湿脐部,及时更换纱布,避免污染,每日可75%酒精擦洗,每天2次,每次2遍。“脐肉芽肿(脐茸)”需要到医院处理,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还不干燥。
在新生儿哭闹,咳嗽、腹部胀气时,脐部会明显突出。主要是脐部肌环和皮下组织未发育好,大多在1岁内自行消失,不需特殊处理。平时应尽量避免小儿剧烈哭闹,便秘。
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处理
颊粘膜、舌、腭、牙上见到似豆腐渣,乳渣样的白色的高出粘膜表面的点状或融合成片的白点或白片,用棉签不易擦去。有的孩子会感到不适而有点哭闹,个别的还会因此而影响吃奶,这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应去医院诊治。
②用2%~4%的苏打水涂口腔,每日3~4次(改变口腔环境为碱性);
③对于轻的病人,可先用普通盐水清洁口腔,再涂鱼肝油;
④对于重症营养不良的孩子,除局部治疗外,还应补充维C、维B等有助于治疗的营养素,如果涂好了,再坚持用2~3天才不会反复。吃母乳的孩子,母亲乳头要同时治疗。
有的新生儿在呼吸时,嗓子里会发出响声,睡觉时发出响声更大似打鼾声,由于喉头软骨软化(发育较差)引起,严重者可影响孩子吃奶。1-2岁时症消失。“先天性的喉软骨软化症”是母亲缺钙造成的,喂奶和喂水时要特别注意慢些喂。
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过敏性皮肤病,多见于有过敏体质和喂牛奶的孩子,胖孩子多见。这种湿疹常对称地分布在婴儿的脸,眉毛之间、耳后。表现为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有的流粘粘的黄水,干燥时则结成黄色的痂,小儿常因哭闹不安,不好好吃奶和睡觉,影响健康。发生原因除孩子体质外还可以有食物过敏,内在因素和外界刺激新生儿患湿疹后,患处只能用消毒棉花蘸些消毒过的石蜡油,花生油等油类浸润和清洗,不可用肥皂或用水清洗。可用湿疹膏,百多帮等(遵医嘱用药)。
②环境因素:过热、过湿、日光照射、化纤衣物、某些护肤品等。
新生儿在生后半个月-3个月内易有便秘,一般无腹胀,无呕吐,一个月后可自愈。有的新生儿2-3天才排便1次,只要大便不太硬,又不撑破肛门,腹不胀,就不必着急。有时家族成员也会有这种现象。若超过3天可用开塞露或肥皂条通便。
便秘的处理:
一般来讲,啼哭有利于新生儿肺、呼吸机、胸廓的发育,促进血液循环,哭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饥饿、口渴、大便、过冷、过热、疲倦,腹部不适等。可分为生理性哭闹;心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
新生儿垫尿布的部位,皮肤发红,有小红疹,皮肤轻度水肿甚至有点糜烂,这往往是由于大便刺激皮肤后引起;没有及时更换尿布;也有可能是洗尿布时肥皂沫未完全干净刺激皮肤后引起。宝宝常啼哭不安。应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勤换尿布,可用鞣酸软膏或护臀霜等。
②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
③尿布上有残留未冲净的肥皂沫;
④霉菌感染
②便后用温水洗,然后涂鞣酸软膏;
③只是臀红,也可用淡茶水洗;
④有霉菌感染的可用达克宁霜;
⑤有皮肤糜烂的用25瓦灯泡距离30~40cm烤,每日2次,每次5~10分钟。
多因脐残端敷科脱落或被弄湿,脐残端污染或局部皮肤护理不好而发生细菌感染,脐部有渗出性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脐轮红肿,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预防: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每日仔细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尿布不要弄湿脐部,及时更换纱布,避免污染,每日可75%酒精擦洗,每天2次,每次2遍。“脐肉芽肿(脐茸)”需要到医院处理,表现为脐带脱落后还不干燥。
在新生儿哭闹,咳嗽、腹部胀气时,脐部会明显突出。主要是脐部肌环和皮下组织未发育好,大多在1岁内自行消失,不需特殊处理。平时应尽量避免小儿剧烈哭闹,便秘。
母乳喂养
产妇从产后至6个月,乳汁分泌量逐日增多。健康的授乳母,产后第2天就有几十毫升的乳汁分泌。
第一周每日可泌乳250-300ml
第二周后每日可泌乳约500ml
第二个月每日泌乳约700ml
第4个月时每日可泌乳800-900ml
第6个月每日可泌乳1000ml
产后9个月时乳汁分泌开始减少
初乳:生后一周所分泌的乳汁,其特点是色黄、稠、蛋白质量高,矿物质含量也高,有助于胎便排出。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第一次免疫。
过渡乳(移行乳):生后1-2周所分泌的乳汁。此期乳中的蛋白质浙减而脂肪和糖浙增。
成熟期:出生3周后,脂肪含量高,有利于新生儿脑发育。
晚期乳:出生后10-20个月的乳汁。
前奶(每次哺乳开始时的奶):蛋白质高而脂肪含量低。
后奶(每次喂乳结束时的奶):蛋白质低而脂肪含量高。
乳房的准备:哺乳前先洗净双手,用毛巾蘸清水擦洗乳头及乳晕,然后开始哺乳。
用物的准备:产妇要选择吸汗、宽松的衣服,这样才方便哺乳。擦洗乳房的毛巾、水盆要专用。备一个稍矮的椅子,供产妇哺时用。母婴用品要绝对分开使用,以免交*感染。另外要准备吸奶器,以备母乳过多,在婴儿吃饱后,吸出剩余乳汁,这更有利于乳汁分泌,并且不易患乳腺炎。
正常分娩的婴儿,在产后30分钟内母婴之间要进行皮肤接触,并开始第一次喂奶,也称早吸吮。喂奶越早,下奶越早,喂奶越勤,下奶越多。母婴同室能增进母子感情又可以做到按需哺乳,不必定时。
哺喂时可采用侧卧位和坐位两种姿势,产后的最初几天,母亲的身体较虚弱,可采用侧卧位,方法是,母亲侧卧位,一手搂住小儿,并稍稍垫高小儿头,使新生儿的嘴与母亲乳头成水平状,以适应小儿吸吮乳头。但要注意睡着后不要压住小儿嘴、鼻,以免发生窒息。坐位的哺乳方法是,坐在较低的椅子上,把小儿放在大腿上,前臂弯曲,托住小儿的颈部,手托住小儿的后背,使儿头与身体成一直线,与宝宝胸贴胸,腹贴腹,下巴贴乳房,鼻尖对乳头,乳头贴近小儿的嘴。另一只手的四指放于乳下,拇指放在乳房上方,呈“C”字形托起乳房。用乳头轻碰小儿的嘴唇,他会自动寻觅乳头,并张大嘴,此时快速将乳头及乳晕送入宝宝口中。宝宝吃奶时一定要用温柔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宝宝的眼睛,也可跟宝宝对话。喂奶时先喂一侧乳房,吸空后再换另一侧(每侧喂15~20分钟)。取出乳头时,可让宝宝自己张口或用手批放到宝宝的上下牙龈之间让他松口,吐出乳头。喂完奶后,要把宝宝抱直轻拍后背,让宝宝把咽下去的空气排出来,以免漾奶。
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处理
治疗:①尽早开奶、促进乳汁流畅,按需哺乳。
炎症的特点:红、肿、热、痛;
治疗方法:仙人掌捣烂外敷可消除轻微的炎症。
感冒清热冲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阿司匹林(偶尔吃1片)、双花口服液、头孢类(先锋)、阿莫西林(青霉素)、竹沥水
以下药物不可喂奶:
红霉素、黄胺类药物、氟哌酸、降压药、降糖药、减肥药、甲亢类等。
人工喂养
母亲患有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喂母乳,而全部用其他奶类或代乳品喂养,称为人工喂养。人工喂养选用牛奶、羊奶和奶粉。目前有多种配方奶粉,分别适用不同月龄的婴儿。配方奶粉不需要加热,直接用温开水冲调就可以了。大约3-4小时喂一次。准备好奶瓶奶嘴,奶孔要适中,以奶瓶倒置水滴连续滴出为宜。
喂奶注意事项:
配方奶粉的品种:
新西兰出的原装山羊奶(适宝康):适合抵抗能力弱,拉肚子的孩子;
爱心美(豆奶粉)
美国雅培(湿疹的孩子可以用);
惠氏(S26);
美赞臣(安婴儿A+);
多美滋(丹麦);
国内:完达山、伊利、圣元、味全奶粉(不做广告)
配方奶粉的添加内容:
1、α-乳清蛋白
2、DHA(脑黄金)
3、ARA(有利于视网膜的发育)
4、SA(唾液酸)—记忆力
5、核首酸—免疫系统
6、β—胡萝卜素
7、Ω—3、Ω—6,牛黄酸
8、双岐因子—消化吸收
人工喂养每日需要的奶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月龄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每日奶量(ml)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每日哺喂次数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每次奶量(ml) </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1-2周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200-400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6-7次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30-70 </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2-4周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400-600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6-7次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60-90 </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1个月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700左右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6-7次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100-120 </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2-3个月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720-900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6次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120-150 </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4-5个月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900-1000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5-6次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150-200 </TD></TR><TR><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03>5-6个月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1000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6>4-5次 </TD><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width=153>200-250 </TD></TR></TBODY></TABLE>注意事项:
1小勺加水30ml,1大勺加水60ml;1榜=454g;
调配奶粉的水温为50℃,一定要先加水后加奶粉;
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加水;如果再增加奶量,以15ml单位为宜;
新生儿抚触
抚摩有利于婴儿的发育,加强免疫力和应激力,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婴儿的哭闹、增加睡眠,让婴儿健康成长。而且抚触还能增进家人与宝宝的亲情交流。
[婴儿抚触须知]
[婴儿步骤]
脸部(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肚脐干掉以后顺时针做)→上肢→下肢→背部→臀部→顶两下小脚(每个部位做3~5次)
婴儿操
从第2个月开始到6个月(被动操)
婴儿操的作用:
是促进宝宝身体发育的好办法。可以加强婴儿的循环及呼吸机能,使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得到锻炼,还能增强食欲和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动作协调和发展,使婴儿的灵活性增加,心情愉快。研究证明,小婴儿做操,对他们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
注意事项:
具体做法:
补充说明:
开始只做前4节,第3个月再加后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