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寻找自己的路,照顾好身体,享受生命,对自己的生命完完全全的负责任,这才是真正的爱

1683384谈天说地

全部回帖
太对了
2011/01/26回复
城信城信22楼
写得很好啊。。。。。留爪
2011/01/26回复
城信城信23楼
再次进来看下
2011/02/15回复
好帖。
2011/02/15回复
收藏,说的真好
2011/02/15回复
   学习做幸福女人。
2011/02/15回复
aijimeiaijimei27楼
写得真好
2011/02/15回复
这一生跟谁有过关系
  □鲍尔吉·原野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焦点”,说你的关注点以及你关注了多长时间,佛理将此称为“念”。

  一般说,我们更愿意关注和我们没有关系、甚至永远不会有关系的人物,比如明星。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喜欢明星,喜欢上之后开始关注他(她)的一切,穿衣吃饭都成了粉丝的焦点。还好,明星没有披露他们排泄的方法,否则也会影响一大批人。你追星纯粹是你一厢情愿,和对方无关。假如有一天,粉丝们鸿运当头,得到了偶像的一个签名,算在一生中和偶像发生了一点关系,通过纸和墨水。

  算一个账,你对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自己的身体、生活关注得多呢,还是对明星、新闻、影视剧(人物命运)关注得多?以关注的时间和强烈程度而言,一般是后者居多。结论:跟我们越没关系,我们越关注。 是不是自己没什么可关注的呢?拿一个四十岁的人来说,牙齿、睡眠、皮肤、脏器代谢都会有一些问题,但人们不见得关注。同样是这个人,在继续学习、技能更新、人际圈子养护方面,也应该发现问题并着力解决。然而多数人并不关注,采取懒惰的、自称“顺其自然”的态度听之由之。还有侍奉父母、教育孩子等等,每天都会有新问题出现,都应该了解面对,加以完善。这些事,一般人也做不全面。

  在我们的一生中,首先要弄清楚到底哪些人和我们有关系,我们应该倾全力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永远保持焦点。焦点十分宝贵,不可随便施之。如果算一下此生和哪些人缔结了关系,这些人固定很少,固定很平凡,但只有他们出现在你的身边。尽管他们不睿智、不英俊、不婀娜、不风光,但你眼睛里看到的常常是他们,关注他们胜过关注明星以及网上那些遥不可及、虚不可信的人。不如拿关注明星的心力关注你自己的身体。身体又叫“躯”,和你的心与命密不可分。悉心关注会给你常常意想不到的福报。官越大越跟咱们没关系,名越响越跟咱们没关系。从现在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只关注与自己有关的人,加上书、音乐、体育,好运开始敲你的门。

鲍尔吉·原野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2011/02/16回复
素黑剖析:

破坏平静的,永远是自己的心。

表面上,Ann是受害者,可是,受害者最大的伤口不是被伤害,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宁愿浸淫在痛苦和自怜的心理惰性中,被负面思想侵占理智和心胸,所以,容不下过错,也无法放过自己和别人。

细心看Ann的婚姻,她表面拥有安定的幸福,并自觉是自己努力经营,大方付出的成果。瞧,这是Ann最大的欲望:满足丈夫和长辈,塑造伟大、备受同情的性别角色,靠牺牲成就自己,这是传统中国女性在自我认同上最大的盲点。可是此成就并不保证感情的忠诚。

实际上她也知道,这段婚姻从来只有经营,没有提升。太多婚姻一开始便停下来不再进步,结果经营失败腐朽掉。

Ann一直守护的不是幸福,只是习惯,甚至是留守安稳的惰性,忘记人是情欲的动物,婚姻只是制度,而人从来比制度变得更快。

所以,婚姻生活中杀伤力最大的不是婚外情,而是惯性,教感情停步。以为掌握对方的一切和彼此的未来,这样很危险。

要信任的是爱,但不是关系,因为关系通常被欲望支配而不稳定,像丈夫的情欲,和她自己的好胜欲。她享受当贤妻良母的神圣,容不下对手出轨的罪行。所以,她无法原谅丈夫,而世上最痛苦的,莫过于失去宽恕的心。是的,丈夫错了,但别人的错并不是纵容自己失控的借口。

人的痛苦,大半是沉溺于过去,不舍得放手,无法重新开始,输不起,失去孩童跌倒爬起来的勇气,所以孩子会长大,成人只能老去。

命运,或多或少是自己制造的,已发生的不能改变,但我们如何面对,抱着什么心胸去面对,却是可以调控的。我们能做的,是打开爱的心胸,先平稳自己,再要求别人,还内心的自由平静,向前看。

要搞清楚驱走痛苦才是大前提,而非怨怼,要对方怎样做,纵容自己好胜的欲望。抓紧一个男人不等同于抓紧爱和安全感,提升自己而非谴责夫妻关系才是智慧。受不了丈夫对自己并非处女的大男人观念的话可以选择离开或原谅。选择过后,便得承担自己的选择,别再回头埋怨,得重新开始。

" 就是很喜欢看素黑的文字, 真实, 就想和一位智者在说话, 慢慢分析你的内心,梳理好自己的思路 "
2011/03/05回复
请尊重我的平凡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4-14 来源: 广州日报
上大学以来,俯拾皆是俞敏洪、马云、李开复的励志故事,他们受到各种创业人士的追捧,传记和语录一路大卖,流行程度堪比任何世界名著。

  有时候我很困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那么光芒万丈吗?如果我说我不想要那么高的地位,也不想追求那么多的财富,只想自由随性地生活,那肯定会被认为胸无大志,没有出息。所以,我只能沉默。

  这个时代里那么多的人都迫切地渴望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却很单一,就是财富。再说具体点,大学成功与否就在于你是否能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有幸的是大一时读过李开复的书《做最好的自己》,其实如果仔细读这本书,就会发现李开复先生倡导的也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成功可以是自己对自身能力的不断突破和挑战,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喝彩和艳羡的。

  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怎么活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太多的人似乎都活得有些千篇一律,我们的时代又何尝不是呢?总是有榜样不断地催生出来,在成名之后故事就多得不胜枚举。对于经历的描写又逃不脱一些惯常的手法,大学落榜,辞职下海,承受各种压力把事业做大做强。其实,他们在经历这些的时候未必想得那么长远。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到最后谁也不能说尽了前面的风景。

  我不想做老板,只要能安分地工作,拿不多但足够生活的薪水。不需要大房子,一处遮风避雨的居所就可以。家的温暖和幸福不是豪宅可以庇护的,是亲人之间的血脉相连,还有与爱人的同甘共苦。
2011/04/14回复
认真学习!
2011/04/15回复
【每天功课】2分钟让你拥有好心情
只要通过每周两次的感激练习,就可以让你拥有一份好心情。

真正好的情绪就像金子一样珍贵。它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观的思想、欢笑、创造力和所有的生活乐趣。好的情绪可以让我们欣然地去接受我们生命中每一天让我们觉得悲愤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员都同意这么一个观点。积极、良好的情感跟良好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活中总体上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NLP学院告诉你现在这有一种能快速有效地愉悦你情绪的方法:学会感恩。下面几个事例包含有简单的感恩练习,只要能坚持练习下去,它一定能让你快乐起来。在事例之后有一个说明,它会告诉你怎样开始练习。

【证据】

最近的三项研究支持了感恩在改善情绪方面的作用。

1. Emmons and McCullough (2003)惊奇地发现快乐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感恩练习培养起来的。实验的参与者把每周要感激的5件事记下来,坚持10周。研究的结果表明,那组被要求每周记下5件让人心存感激的事情的被试比起只是简单听了5件事的被试更加快乐,他们的快乐感比起另一些被试高了25个百分点。

2. Lyubomirsky 等人. (2005)将每周进行感恩练习的效果和次数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只有每周进行一次感恩练习的人感到更快乐。这个结果表明,过分地感恩是没有特别的好处的,这可能是由于次数多了,人们就习惯了。

3. Seligman, Steen, Park and Peterson (2005)做了一个控制研究。他们对开始感恩练习的被试进行了6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他们比其他人更加快乐,压力更小。在这项研究中,被试在最初就开始记下了他们每天所感恩的事情。

【练习】

对这项研究你深信不疑吗?其实,即使你不是深信不疑,你也可以去尝试,因为这项练习是如此的简单,甚至你并不需要专门去练习。你需要的仅仅是的时间,只需要2分钟就够了,去想一下你开心的事,这使你受益,而且,是免费的。然后,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你可以想一下这些事为什么使你开心。就是这样简单。

有人认为这项练习是如此的普通,这样做也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人总是在不断忧虑着没有得到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情。结果,他们很少察觉到自己真正拥有的事物以及已经发生过的好事。如果,一个简单消极的想法就能激起情绪的改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积极有用的想法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呢?

如果你发现实行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些实际的建议,不过中国NLP学院还是建议你最好还是考虑自己的情况:

o 今天我没有头痛;
o 我有一顿很好的午餐
o 我有自己的家庭;
o 我的新袜子能使我的脚始终保持暖和;
o 我开玩笑,然后大家就笑了(自己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这其中的一些都是琐碎的方面,没有收获的感恩是很少的,除非你不再感到困惑。

你可以尝试着在自身感受的基础上,每周甚至每天地进行此项练习。不过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觉得这练习没有效果了——那是因为你习惯了——尝试着改变你的感恩内容或方式。

你感激些什么呢?
2011/04/17回复
好贴是一定要顶的
2011/04/17回复
用心情管理我们的基因  
2011年05月03日 08:57:00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2011年2月4日,美国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Happy People Live Longer(快乐使人长寿)。文中,社会心理学家布鲁诺·S·福瑞等用多重方法证明了这一看来像个常识性观点的科学性。综合数据表明,快乐的人比不快乐的人寿命长14%。这项研究让我想起了多年来一直纠缠在我脑海里的一个想法,意识与物质在人体内究竟如何相互影响?也就是我们能否用心情干预我们的基因。

    很多人曾经对基因研究带来的可怕后果深感忧虑。他们担心的问题包括,基因研究将把人生变得非常透明,让人失去对充满未知的未来的抗争魅力。比如,在一个孩子10岁的时候,如果有科学家告诉他很可能在20岁时罹患与某某基因相关的疾病,那他的生活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还有的人担心基因将导致的人生不平等。最近的科学研究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猜想。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500名男孩和女孩的MAOA基因和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MAOA基因发生变异会增加男孩的暴力倾向,但对女孩不会产生影响。在科学家的研究中,缺乏MAOA基因的57名男女表现出一系列神经特征,这些特征显然会削弱一个人控制感情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天生的“捣蛋鬼”。这些研究似乎在说明,人的很多情感、情绪问题,都与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问题是,我们能否通过后天的精神努力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也就是通过情感活动控制物质呢?

    我国古代医学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看法。“怒”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是如何伤到肝脏的呢?是产生了有毒的物质么?如果是,那就说明我们可以用精神活动控制物质合成或分解,似乎一下子解决了很多问题。佛教里有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这个人生来具有暴力倾向的基因,能否通过后天的精神修炼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能,那就是我们能用精神控制“暴力”物质的合成或不合成,控制基因的表达或不表达。

    再比如,抑郁症是由于大脑机能失衡阻碍了身体的正常运作,很多研究认为,抑郁病的发病是无法避免的遗传结果——遗传了某些基因的人,注定会在其生命中的某些时刻出现一段忧郁期。但是,其实抑郁症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可能为抑郁症的发生提供了潜在倾向,但后天的环境、心情则会刺激基因的物质成分,从而在神经化学方面做出反应。这样看来,心情、环境对物质的人体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性。我们既可以通过改变心情和环境抑制不良基因的表达,又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作为表达了不良基因的治疗。

    休斯敦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图亚特·特维罗夫说: “暴力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暴力行为总是有各种前提,而且永远都不会是一个原因造成的。”这样看来,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环境、教育、关爱等后天努力,消除诱发不良基因表达的因素,从而控制恶劣物质的产生。所以欧美国家近年来已经逐渐在中小学开设 “社交与情绪学习”课程,通过控制情感,提高学生交往能力,把学校变得友好,这既是目标,也是手段。

    这些理论对身体健康和快乐也同样适用,比如,我们既会感受到内啡肽的分泌给人带来的愉悦,也会看到由于我们运动而增加了脑内啡肽的分泌。我们通过改变自己行动从而激活基因表达,产生的物质改变了心情。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就会明白:教育、环境、生活方式对人身心的陶冶作用,其实是一个用精神控制物质、用心理控制生理,用后天努力改变先天基因表达的过程。当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我们就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图谱了,但是我们可以不断调整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选择良好的心情,营造优美的环境或尝试健康的生活方式,用健康的心情看待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打造内心的宁静和平和,用幸福的心情修炼健康的身体。

    在市场经济时代,当我们都在抱怨我们的幸福感不强时,为何不想想我们该如何增加幸福感呢?在抱怨声中可能激活了我们的不良基因,影响我们的心情和身体健康,而在感恩之中却抑制了不良的基因表达,带来的是幸福人生。充满感激之心,经常奉献爱心,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如意,而不是被物欲左右自己的心情,被数字搞坏自己的心态。把成功作为幸福的手段,也许我们会更幸福、更健康、更长寿一些。

    林肯曾有一句名言: “40岁以上的人,要对自己的脸负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一个人的前半生,他的容貌主要取决于来自父母的遗传,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改变自己的容貌。相由心生,脸孔可以说是一个人综合的象征,它虽然无法像橡皮泥那样随便改变,但是,它的确是天天因自己的所思所为而在改变。当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基因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待事物的态度,营造积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好我们的基因,同样走出健康人生。(张治 上海大学附中副校长、上海市生物特级教师)
2011/05/09回复
重 逢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5-10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林燕妮
林燕妮

  在人头涌动的繁忙大街上,突然看见一张似曾相识的脸孔,他的嘴唇一动,我便记起原来是一位多年不见的旧同学。

  在一阵惊奇与狂喜之下,我们热烈地握手,仿佛在陌生的世界里见到了亲人。

  我们是很相熟的朋友,但是并不是知己,只是从前大家曾经生活在相同的圈子里,我目击他的恋爱与活动,他亦目击我的恋爱与活动。

  多年不见,人事变化了多少?骤然相逢,我握着他的手的时候,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世界,一阵喜悦,一阵心酸,并不是怀念什么,只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我有莫名的喜悦,因为刹那间我重新拥抱着曾经亲切的东西,我有一阵的心酸,因为有人突然提醒了我一些曾经亲近我心的人与物都已经离我远去。

  正如我说,我并不喜欢追忆与怀念,平日我并不喜欢自己想过去,我相信今天比昨天好,只是一位旧朋友犹如旧居里面的一盏灯,一个音乐匣,旧房子的情景便如在眼前。

  我是一个不向往重逢的人,应该过去了的人与物不应该再出现。

  我愿意瞻望明天多于回顾昨天。

  人的一生,曾经历过几个不同的世界,在每一个阶段里,朋友不同,环境不同,爱恨也不同。

  我没有见到过什么永恒的事。我们在数十寒暑中只是几个不同世界的过客,如果你走过了不回头,可以继续幻想。

  如果你再回去,那个世界仍然一样,永恒不变。如果你回头,你会发觉一切都已经改变,你曾经以为属于你的世界已经没有地方适合你。

  有些人一生足迹踏过很多不同的世界,有些人一生只停留在一个世界;有些人一生都不会改变多少,有些人一生都在改变。

  情感不可能等于永恒,他不变你变,你变了他不变,你变了他又变,变得展望理想完全不同,一生都投契的朋友只是巧合,不是常理。

  有时我望着眼前的朋友,我心里想,我们什么时候会分开?昨日我也有难舍难忘的朋友,今天不也变成各自营营役役的陌路人?人生就是如此,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惆怅。
2011/05/10回复
做什么能安静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5-13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素黑
他说你需要多一些朋友,我说我需要更多宁静。

  她说不如出来玩玩,我说我需要更多只有自己的时空。

  我喜欢和少量朋友在一起,不想听太多说话。非必要,也不想多见谁,和谁谈话。

  我更喜欢独自宁静,或者两个人宁静。

  我平衡心理的方式,不适合唱K或参加派对,我甚至已好多年不想到电影院看戏,到剧场看表演。不是不想看,只是不想事前事后要挤在地铁里街道上,假如多啦A梦的任意门是真的,那就好了。

  当然,你也许会笑我说,你不过是心不静才求静,心杂乱才听到嘈音,或者干脆患自闭症,甚至是吸引力法则使然。可能是,但这些说法不过是概念游戏,是论辩思维的结论。

  我需要和喜欢多一点静,因为每天接触太多读者和朋友的负能量,需要透气多于跟更多人说话;也因为每天留给别人的时间太多,回读者来信,跟编辑拉踞,写读者需要看的东西,开别人需要的课程,说别人需要听我说的话。站在工作和治疗立场上,我乐意也愿意分享我的所想、我的经验、我的专业,但站在个人层次上,我更需要私人时空多于社交活动。

  需要动还是静,是相对的能量流动状态,每个人,每个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是动是静,看需要,没定论,无须执著或介意。跟随自己的身体,它会告诉你动静过后你的真感觉,向你坦白其实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常被读者、记者问:素黑,我想学你的静,你会做些什么求静?譬如禅坐,听灵性音乐,做瑜伽吗?哎呀,我有很多安静的时候,也有不安静的时候,跟你没**做你也做的,我会做你不做的,做什么都不重要,我其实更想告诉你,安静不能从做什么中获取。放下一切计划、想法和责任,脱离常规,躺在地上出神游魂,傻瓜一样吃雪糕、睡一觉,和猫猫玩,什么都不做比做什么更能休息,静养身心,替身心充电。

  我们的问题,不正是做得太多了吗?(作者为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

  乐活心疗

  素黑
2011/05/16回复
猜你喜欢

男人出轨回归的心态?

最近看一本书,里面提到结婚对象的三大致命缺点,写的很好,分享给大家看看~~~

爱上一个不肯离婚的男人

透过八字洞悉小三的到来(真实案例)

写给那些婆媳关系恶劣的美妈们

丈夫出轨,妻子该怎么办?

热点推荐

分享!办理身份证回执最便宜的途径

用淘金币兑换闪购红包 购物真划算

高萌预警!全运会巨型吉祥物空降媒体港

从120分到75分 孩子遇挫不想继续上学

最新!一区多所学校拟注销!两区公布托班名

提升孩子作文的一种方法

在武汉体验无人驾驶(萝卜快跑)

板栗爱好者的“脱壳血泪史

子曰礼的传统风味与小小缺憾

海珠湿地的大草帽好出片

小心一种骗局

现在的孩子太难了~小学鸡就要跟高考看齐

舒淇最近发生的事,真让人想不到!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