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罚款怎么对得起我们这些守规矩生只一个的?
1429521624谈天说地
2010/10/08
全部回帖
GAGAMAMA:
说的搞笑,人家有叫你养吗?不交那稀里糊涂的钱,为的就是自己养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养那些不知怎么弄到工作指标的那班寄生!
查看原文你别笑别人,你这么说不是指那些交了钱入了户的人傻X吗??人家的钱不是钱?你不入户就可以不交罚款啊。。没人逼你入户啊?规矩一早定下来,你可以不玩啊?玩了还说别人傻。。。就你聪明。自己印张户口嘛。。呵呵。
2010/10/08回复
强力支持271楼
2010/10/08回复

快乐蝴蝶:
俺也想生两个,但政策规定俺只能生一个,所以俺只生了一个,现在看到超生的如此高调,如此咄咄逼人,如此BS只生一胎的,甚至有逼宫之态,俺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太窝囊了。
查看原文算我一个窝囊
2010/10/08回复
o.ma:
狐狸吃鸡,鸡越来越少.人吃鸡,鸡越来越多.因为人是会创造劳动的.每个人通过劳动养活了自己,顺便养活了政府.明白了自然资源的本质其实是“人造资源”,就会认识到通过减少人口来解决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是多么的荒谬!被计生计划掉的不知有多少未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所谓“资源不足”,其实不是资源的稀缺,而是人类利用资源的技术和能力的稀缺。在其它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人口越多,科技进步就越快。为什么近两百年来科技进步超过以往的几千年呢?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近两百年来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谁能肯定实行计划生育减少的人口都是白痴?人口规模的增大虽然增加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但另一方面,人口规模越大,人口中具有发明天赋的人数就越多,技术创新的数目就越多,人类能够利用的资源就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口多一些反而更容易解决资源问题,在我看来,大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从小家庭基本可以看到大社会的问题。如果每个家庭都是有三四个孩子,养老自然不成问题,但是每个家庭都是有一个孩子或者没有孩子的话,养老就是个大问题了。从而可以看到,二三十年前,就算国家没有养老金,养老问题也不存在,但是现在已经是个大问题了.
查看原文人口越来越多,创造社会财富越多??自己去看看印度,非洲国家,说起来一套套,叫你去那里生活,那里没计划生育,也是资本主义制度,唯一和那些富有国家不同的,人口越多,国家越穷。
2010/10/08回复

不罚款是人情,罚款是道理。现在是那些没有被免费入户的在向ZF讨人情,觉得为什么部分地方可以免费入户,但他们却不可以。呵呵,其实去外省一万几千就可以入户啦,为什么不去外省入呢?那里也是中国呀,偏要在广州老城区入户呢,因为人人都知道老城区的资源宝贵呀。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超生就预左罚款啦。很多人都对计划生育有意见,但是在未废除之前就要去遵守它,如果不满意,就不要入户住,等它废除了再入咯。
我弟弟也想生二胎,他说只能两个方法:一是交罚款入户,一是放弃居民户口,把夫妻户口转回乡下的农村户口,可以合法生两胎。视乎他点选择。
我弟弟也想生二胎,他说只能两个方法:一是交罚款入户,一是放弃居民户口,把夫妻户口转回乡下的农村户口,可以合法生两胎。视乎他点选择。
2010/10/08回复

martinaaa123:
你别笑别人,你这么说不是指那些交了钱入了户的人傻X吗??人家的钱不是钱?你不入户就可以不交罚款啊。。没人逼你入户啊?规矩一早定下来,你可以不玩啊?玩了还说别人傻。。。就你聪明。自己印张户口嘛。。呵呵。
查看原文说到底,现在就是认为这个规定不合理,不清晰,不能服众呀!
有人怕麻烦,愿意交钱,那是人家的自由,你凭什么骂人“傻X”?,
8 就像坐火车,有人愿意多花钱睡软卧,有人坐硬座,你管得着吗?还有别以为个个都是酸葡萄。
另外我不聪明,我不会印户口,但这个社会大把人比你聪明呢!这年头听过“仇富”、“仇官”,现在又冒出个仇“二胎”了
[ 本帖最后由 GAGAMAMA 于 2010-10-8 19:53 编辑 ]
有人怕麻烦,愿意交钱,那是人家的自由,你凭什么骂人“傻X”?,

另外我不聪明,我不会印户口,但这个社会大把人比你聪明呢!这年头听过“仇富”、“仇官”,现在又冒出个仇“二胎”了

[ 本帖最后由 GAGAMAMA 于 2010-10-8 19:53 编辑 ]
2010/10/08回复
YHU5820:
我只生了一个,不过并不反对别人多生,至于要不要交罚款,也是别人的事,别人不交罚款就觉得自己没超生的亏了,这种人的心理也不大正常!
查看原文你搞清楚,别人不交罚款,可以,但别人不交罚款但却入了户,不行。你理解能力有问题。
2010/10/08回复

蓝妈妈:
俺就想为孩子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出来,为了日后有个人相伴.如果不是怕丢工作.如果罚款能解决的话俺愿意.
查看原文我也是,只要不丢工作, 罚款我也愿意出. 可事实是只要我超生, 我和老公的工作都要丢,我们是被限制的最严格的一批人啊,半年查一次孕,马上又要去查了.
2010/10/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