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不罚款怎么对得起我们这些守规矩生只一个的?

1426431624谈天说地

你以为就你有能力生两个啊?问问这论坛里有多少生一个的?你们占多数吗?大家还不是怕丢工作和十几万罚款?你们倒好,先生下来再说,既然知道要承担的风险还要去做,现在人家叫你交罚款,天经地义啊。。说到哪里都是你们没道理,还叫那些规矩只生一个的支持你们,你们没事吧??
2010/10/08
全部回帖
wj80wj80沙发
听心:
你可以不打政府工的嘛不打政府工 罚的起钱 生一卡车都没人管你既然打政府工 享受了种种好处就别叫唤打政府工的人干的活和得到的本身不成正比 得到那么多不应该有代价的么不然天下的好处都被你占尽?
查看原文
对啊,你可以不做老师的嘛,人家不是有个大学教授为了生二胎连教授都不当了么
你还可以不做医生的嘛,救死护伤算个P,自己家里有两个多幸福
你还可以不做护士的嘛,天天捱夜班,还不如在家里带两个小孩
你还可以不参军入伍的嘛,保家卫国算个鸟,自己家里两小宝
你还可以不入公检法,反正这么黑暗进去也给人骂,自己家里摆两个小菩萨
只要你的工作没有单位管着你,计生你管破大天,你管天管地还管得了人家拉屎放P?哦,不是,拉一个放一个?
2010/10/09回复
篮子篮子板凳
说白了
他奶奶的寄生政策就是一个屁
被罚款的人不爱
没有办法生的也恨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了
2010/10/09回复
wj80wj804楼
篮子:
说白了他奶奶的寄生政策就是一个屁被罚款的人不爱没有办法生的也恨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了
查看原文
那就~~~~把它放了吧~~~
2010/10/09回复
听心听心5楼
篮子:
又不是只有公务员才叫打政府的工企业也是要受管理的啊你这样说就没有太多道理了我也不觉得在企业享受了什么好处我个人无非就是个人能力不足没有办法找一个自己做生意的老公,也没有办法自己做生意才非要受这个政策的限制啊难道这个就叫占便宜了?
查看原文
和在私企的人相比你的福利待遇和你的付出呢?
去私企干 或者是自己做生意 无人管你生几个的
得了便宜偷偷的享受就好了
2010/10/09回复
是呀,国家工也不是什么清香的东西,撑不坏饿不死而已
福利分房没有了,公费医疗社会化了,一分钱都要纳税,国企还有什么优势和特权?
不过是一份工,大把同学自己做老板也发达
凭什么打自由工的可以交钱搞定呢?
又凭什么打单位工的必须要放弃自己辛苦工作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岗位和被剥夺劳动权利呢?

这句话和“你看不顺眼就移民好了”这句话一样没有任何建设性和操作性

所以对于本身不合理不公平的政策和逻辑中去寻求什么公平的合理性,就是一种可笑。
2010/10/09回复
wj80:
对啊,你可以不做老师的嘛,人家不是有个大学教授为了生二胎连教授都不当了么你还可以不做医生的嘛,救死护伤算个P,自己家里有两个多幸福你还可以不做护士的嘛,天天捱夜班,还不如在家里带两个小孩你还可以不参军入伍的嘛,保家卫国算个鸟,自己家里两小宝你还可以不入公检法,反正这么黑暗进去也给人骂,自己家里摆两个小菩萨只要你的工作没有单位管着你,计生你管破大天,你管天管地还管得了人家拉屎放P?哦,不是,拉一个放一个?
查看原文
这个笑死我!
2010/10/09回复
我不反对别人超一个,人家感生,我只有羡慕。
2010/10/09回复
liyifan:
附:我以前写的一篇文章:两个家庭的对比与两个国家的对比何亚福有两个家庭:竺家和夏家,这两个家庭原来的经济状况基本相同,都是比较贫穷的家庭。竺家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人;夏家信奉“只生一个好”,所以只有一个孩子,一家三口人。竺家由于有两个孩子,所以人均收入比不上夏家。因此,夏家常常嘲笑竺家不懂得“只生一个好”的道理。后来,竺家和夏家的孩子都长大了,也都参加工作了。过了不久,这两家的父母都退休了。从那以后,竺家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始显示出来了,竺家的人均收入也超过了夏家。在这个例子中,印度就好比竺家,中国就好比夏家。现在中国平均每对夫妇大约生1.5个孩子,印度平均每对夫妇大约生3个孩子,两者的孩子数量之比为1:2。现在中国人口虽然仍然比印度多,但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只有印度的一半左右。谁都知道,孩子是没有经济收入的,一个家庭如果有较多的孩子,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必然会降低。例如,一对夫妇的家庭年收入是5万元,如果他们是丁克,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就是2.5万元;如果有一个孩子,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就是1.67万元;如果有两个孩子,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就是1.25万元;如果有三个孩子,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只有1万元。所以,孩子越多,人均收入越低。只看短期利益的人,当然会认为“只生一个好”;然而,从长远来看,在孩子长大后并参加工作后,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显然比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更具有竞争优势。有人说:“一个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更有利于集中财力培养这个孩子成才。”其实,一个家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反而不利于这个孩子成才。就好比给禾苗施肥,过度的施肥反而不利于禾苗的生长。现在培养一个独生子女的费用,相当于在正常情况下培养两个孩子的费用。只生一个,等于白白浪费了培养一个孩子的费用。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比印度更有优势。例如,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印度的国土面积只有320多万平方公里,不及中国的一半。即使扣除中国西部不适宜人居住的地区,中国的可居住面积仍然比印度大得多。中国的石油资源、煤炭资源、金属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也都比印度丰富得多。中国的工业基础也比印度更雄厚,基础设施比印度更齐全,引进外资比印度多几倍。然而,印度有一个最大的优势:人口结构比中国年轻。印度由于不实行强制计划生育,因此人口结构没有受到破坏,在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方面来说,印度将超过中国。印度近20年保持了6%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最近增长率已经达到了9%。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的排名领先于中国。此外,印度产业工人的平均工资涨幅已超过中国,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方面,印度也走在了中国前面。总的来说,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优于印度,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枯竭,印度经济实力超过中国是迟早的事。用武侠小说来打个比方,一个是用自残来激发力量的邪派武功,一个是基本功扎实、循序渐进的正派武功。邪派武功虽然在开始时会胜过正派武功,但最终会走火入魔而败于正派武功。在未来几十年,中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印度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而不是自然资源。
查看原文
支持这个
2010/10/09回复
篮子篮子10楼
你他奶奶的
你又傻了
老子就这个问题都跟你说过无数便了
我从来就是反对独生子女的
缺线
2010/10/09回复
跳娘跳娘11楼
篮子:
你他奶奶的你又傻了老子就这个问题都跟你说过无数便了我从来就是反对独生子女的缺线
查看原文
2010/10/09回复
听心听心12楼
liyifan:
是呀,国家工也不是什么清香的东西,撑不坏饿不死而已福利分房没有了,公费医疗社会化了,一分钱都要纳税,国企还有什么优势和特权?不过是一份工,大把同学自己做老板也发达凭什么打自由工的可以交钱搞定呢?又凭什么打单位工的必须要放弃自己辛苦工作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岗位和被剥夺劳动权利呢?这句话和“你看不顺眼就移民好了”这句话一样没有任何建设性和操作性所以对于本身不合理不公平的政策和逻辑中去寻求什么公平的合理性,就是一种可笑。
查看原文
辛辛苦苦?国企辛苦?哈哈
是啊  大把的同学自己做老板也发达
你跟他们一样自己做老板也就没这么多限制啦
不就是一份工嘛
2010/10/09回复
篮子篮子13楼
他妈的神经病
我当年就是为了地震了是否要停止圣火传递跟鑫乐妈妈有过不同意见的碰装
什么时候反对她的2孩论了
神经病不要来纠缠
老娘今天火大发了
2010/10/09回复
篮子篮子14楼
听心:
辛辛苦苦?国企辛苦?哈哈 是啊  大把的同学自己做老板也发达你跟他们一样自己做老板也就没这么多限制啦不就是一份工嘛
查看原文
是啊
我早就说了
我要是自己有能力早去私企了
这个还要你来建议
我要有本事,私企也不去了
直接移民了,想生多少生多少,人家还国家给我养
2010/10/09回复
wj80wj8015楼
篮子:
他妈的神经病我当年就是为了地震了是否要停止圣火传递跟鑫乐妈妈有过不同意见的碰装什么时候反对她的2孩论了神经病不要来纠缠老娘今天火大发了
查看原文
难道是因为2孩论影响到你的心情?
那可不行啊,心情不好水起来没意思
2010/10/09回复
篮子篮子16楼
2010/10/09回复
跳娘跳娘17楼
在这个问题上,我非常理解LIYIFAN和篮子,比较庆幸的是,我嫁了个和我当年一样不幸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所以有幸得到DANG的恩赐可以生二胎。
我强烈支持现在就放开二胎指标。
2010/10/09回复
猜你喜欢

一个单亲妈妈六年的生活。

广西柳州韦孟俊不出来解决问题撞车死

意外怀二胎,要还是不要?

两个孩子的妈对想生二孩的妈妈真心想说:并没有你们想像中的幸福

恐怖,昨天在医院看个感冒,差点死在医院里。

明星都生双胞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选择生双胞胎!!!

热点推荐

带娃去大澳渔村 泡水吃海鲜,晒成小黑炭!

小学三年级写作业到11点 真的无法接受

不可思议!在市场被偷走半只鸡!

房子卖不出?还不如装修好继续住

在家用电饭煲煮关东煮 好吃没负担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实现牛腩自由!电饭煲焖腩超省心

三升四,小孩对KET排斥,每天就是看中文书

分享生活#国泰平安

被挑食娃夸爆的午餐!芝士焗南瓜牛肉饭

强降水+8级大风!强劲冷空气已启程!多地高

58送上门的烧鸡 皮脆肉嫩还带竹筒粉

梅花园阿强家吃哭了!记忆中的味道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