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won:
身教言传,你对某情景的情绪反应,孩子会学习,形成他对该情景的同样反应,这就是性格遗传。同理,你的性格也是受了上一辈人的影响。幸好的是,你能承认自己的问题,并真心想改变。要改变,靠压抑的方法是不行的,还是要从心态的根源上解决。建议看一些心灵成长的书,例如《遇见未知的自己》,看清自己,接受自己,越抗拒越想摆脱反而摆脱不了。我的爸爸性格急躁易怒,我中学起就常常和他吵架,我不喜欢他的性格,很想学妈妈的性格。幸好我没有成为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因为我心地善良,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我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因为心态未调整好,我有时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我老公说,从来未见过我这样,暴怒的样子像我爸爸。我想,这是因为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情景可以让我暴怒,可以让我暴怒的爸爸,我也很小心翼翼地与他相处,避免有冲突。我对孩子的反应也许就如爸爸对我发火。我知道不对,但负罪感和压抑并没有令情况好转,直到我慢慢改变紧张的心态,并尝试用一些方法,预先设定遇到某些情形的时候我应采取的做法(如:不说话、等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逃离现场……),甚至教我孩子在感受到我言语中有不耐烦时怎样做,这样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例如,我检视自己,对时间特别紧张,要孩子早睡好像是我的任务,如果孩子睡前拖拉了我就有压力。那么,首先,从心态上,我告诉自己,睡少十分钟对孩子的伤害不如妈妈的臭脸和恶言的伤害大,睡多十分钟的得益不如心情愉快的入睡好处大。其次,尽量将前面的时间安排得好些,晚上的任务少些,用时钟管孩子,避免睡前玩一些难控制时间的游戏。曾经,孩子睡前玩逻辑狗,做到某题卡住了,时间也有点晚,我忍不住有点急,幸好悬崖勒马,和她说:“夜了,我们都累了,所以你的脑袋也想得没那么快,它需要休息了,妈妈累了情绪也容易不好,这是脑袋叫我们要休息了。以后,如果你感到妈妈情绪不好了,就提醒我要休息了。好吗?”后来有几次,她感觉到我有点不耐烦,就会对我说“妈妈,你累了”,然后我们就开心地一起睡觉了。我觉得,有矛盾有冲突没问题,关键是找到问题所在,想到解决的办法,可能这个办法未必是最好的,但是不纠结对错好坏,专注于寻求解决的目标心态很重要,这样就放下了情绪,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
查看原文这位妈妈很理智啊,值得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