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来说:春节期间有一天下车回家,车子里比较暖和所以双双脱了外套,下车时爸爸就要双双马上穿上,双双说好热不要穿,我跟她商量了几句,她还是说热不穿。我一摸她的背确实非常暖,因为里面穿了毛线衣和高领棉衣,挺保暖的,她说热也是事实。可双双爸很紧张,大声训斥她,命令她马上穿外套,双双也生气了,大声哭起来,就是不穿。接着就是爸爸不停训斥,双双大声哭,但外套还是没穿。爸爸没有尊重双双的感受,所以才会弄成这样不愉快的局面。虽然我与爸爸观点不一致,但我不想当着孩子的面去反对爸爸的做法,所以没有去扑火。其实这件事情就可以反应出来,大人通常会按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孩子,非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孩子明明是对的,非要说是错的。孩子当然不能接受,那就会产生气愤、难过、抵触、甚至讨厌爸爸的想法。如果是我和双双**这样跟她协商:妈妈是担心风大容易感冒所以想给你加外套,你现在觉得热不想穿就算了,等会要是感觉到冷了就告诉我,我马上为你穿上好吗?孩子的感受获得理解了,她也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走一会风大了她自然会穿上,如果她真的不冷又何必非要她多穿一件呢?与其让她穿上外套生气哭泣闹别扭,倒不如让她快乐的挨冻,其实人只要快乐就不容易生病,不快乐才容易生病呢。
我女儿四岁多了,到现在为止还算是比较听话,跟小朋友在一起懂得友好相处,跟大人也能聊上天,有什么事知道跟我商量讨论,去商场超市从来不乱要东西,很多朋友见过双双后都觉得双双性格很开朗,很好带……其实与孩子沟通还是有方法的,我觉得只要早一点做到这些就可以带出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来:努力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她获得尽可能多的被爱、被理解的感受;并且让孩子学会理解周围人的感受,让孩子明白她的言行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她就会成为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
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但他们的心灵都是一样的纯洁,一样的美好,他们都希望得到大人的爱和关注,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理解。如果父母是善于沟通,通情达理的,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没必要采用过激的方法来达到她的目的。很多时候大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孩子是错的,这种时候孩子的感受不被理解,他们就会产生沮丧、气愤的情绪,他们甚至通过大哭大闹或就地打滚的方式来表达她的抗议,很多大人反而因为孩子一哭闹就改变了立场,顺应了孩子,这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是因为孩子的耍赖而做出的妥协,这种行为更加要不得,会变相鼓励孩子继续用这种方式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