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小学不理想,尝试过托人联系附近的好小学的赞助事宜反馈的消息都是今年特别难,赞助生比例只有10%左右据我所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事实上老区学校真正符合地段生的人数远低于学校招生人数平日里一些学校赞助生人数都比地段生多现在大幅缩减赞助生比例后,那学校招生不足,多余的学位怎么处理呢?有没有了解情况的教育界人士解答一下
liyifan:借读又怎么收费?大不了一样交呀难不成广州本地的需求都没有满足优先满足外地的?查看原文借读生是不占用公立学校学籍的,小升初考要回户籍所在地。但又存在一个问题:户籍所在地的小学你没有报名留有学籍,那么到时要取得小升初的考试资格又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如果能在六年内把孩子的户籍问题解决,那么什么问题又都解决了。你家娃是广州户籍,所以姐姐你慢慢头痛吧。去年妹妹我头痛过一回了。去国外读,孩子不肯,在国内读,去哪家,这一家的一年级带班老师如何等等让我足足郁闷头痛了小半年,那小半年觉得自己像美国中情局的spy到处搜索一丝一毫的信息。往事不堪回首。。。。。。。。。。。。。。。。。。。
liyifan:对口小学不理想,尝试过托人联系附近的好小学的赞助事宜反馈的消息都是今年特别难,赞助生比例只有10%左右据我所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普及,事实上老区学校真正符合地段生的人数远低于学校招生人数平日里一些学校赞助生人数都比地段生多现在大幅缩减赞助生比例后,那学校招生不足,多余的学位怎么处理呢?有没有了解情况的教育界人士解答一下查看原文本来就不应当有什么赞助生的。
点解要搞甘多名堂,点解中国教育体制就唔能学下外国甘,各区都能得到平衡,教育资源散布各个区各校,不要分好资源坏资源,有充足的资源就能有一个好环境,好机会。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到真正的知识,使在校的孩子及教师各方面都能健康全面地发展,好的资源,好的机会,并非只有学生,教师也一样。也能让教师也得到一个公平的平台,更大的发展空间。不能将眼光短浅地放在学生身上。
虎妈虞美人:本来就不应当有什么赞助生的。查看原文现在老城区空心化,好多都是独生子女,本来严格条件符合地段生条件的学子就很有限,生源不足优质的学校单靠地段招不齐人难道不是另外一种资源浪费么?我当然乐意它不收费我就能入学,但是学校必然不肯大家都是广州市区的市民,合法公民,凭什么子女入学还要分369等,我都不愿意交钱呀好吧,优质资源紧俏,要待价而沽,可我现在愿意交钱还左卡右卡搞到最后难道要外地的借读生比本地赞助生更容易入学么?
茶裕饭厚:借读生是不占用公立学校学籍的,小升初考要回户籍所在地。但又存在一个问题:户籍所在地的小学你没有报名留有学籍,那么到时要取得小升初的考试资格又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如果能在六年内把孩子的户籍问题解决,那么什么问题又都解决了。你家娃是广州户籍,所以姐姐你慢慢头痛吧。去年妹妹我头痛过一回了。去国外读,孩子不肯,在国内读,去哪家,这一家的一年级带班老师如何等等让我足足郁闷头痛了小半年,那小半年觉得自己像美国中情局的spy到处搜索一丝一毫的信息。往事不堪回首。。。。。。。。。。。。。。。。。。。查看原文哇,国际友人也来了赫赫,你娃最后在哪里上了你一担心机,折腾到外面,怎么读书还回流呢,还是借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