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时进教授认为,年轻人有再多钱也不够用的这种不安全感,会让他们变得不自信,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找不到幸福感,只会觉得很累,仿佛是被迫做了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人一攀比,就会迷失在物质世界,无法回到内心世界问自己‘最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另外,这种不安全感会在年轻人间互相感染,造成群体消极情绪,“跟这种充满‘负能量’的人打交道,幸福感会降低。”
陈志霞指出,偶尔通过“哭穷”来宣泄心理压力很正常,但是倘若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时刻抱怨的消极情绪,容易衍生出群体无意识的消极心态,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还会对社会价值趋向产生“金钱至上”的误导,让发帖人、看帖人产生严重的挫败感。
网络调查显示,哭穷帖泛滥, 中产小资爱哭穷
8266118谈天说地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教授认为,年轻人有再多钱也不够用的这种不安全感,会让他们变得不自信,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找不到幸福感,只会觉得很累,仿佛是被迫做了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另外,这种不安全感会在年轻人间互相感染,造成群体消极情绪,跟这种充满“负能量”的人打交道,幸福感会降低。
最近,某银行员工在网上发帖抱怨,年薪20万元在北京生活压力依然很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此说法引起不少网友热议。近年来,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微博上,类似的“哭穷帖”并不鲜见:有人感叹自己月入数万过的却是“穷人生活”;有白领发帖称夫妻月入1.8万元却“穷得吃不起肉”……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56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6%的受访者坦言如今“哭穷帖”较多,86.3%的受访者感觉“哭穷帖”泛滥会产生一系列社会负面效应,严重误导阅历不深的年轻人。
2012/05/30
全部回帖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志霞认为,当前社会“哭穷帖”越来越多,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对物质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在当下以金钱、物质为导向的人过多,因此表现出欲望膨胀、欲壑难填的情况。
“现在许多人买了房子就想住别墅,有了别墅又想要游艇,有了游艇又想要直升机……永远都想要跟最好的人比,却不想踏实奋斗。”陈志霞说,这也折射出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习惯把自己的不快乐跟别人分享,更多地看到甚至夸大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忽视自己所拥有的,缺乏感恩与感激的积极心态。
——文章来源《人民网》
“现在许多人买了房子就想住别墅,有了别墅又想要游艇,有了游艇又想要直升机……永远都想要跟最好的人比,却不想踏实奋斗。”陈志霞说,这也折射出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习惯把自己的不快乐跟别人分享,更多地看到甚至夸大自己所缺少的东西,忽视自己所拥有的,缺乏感恩与感激的积极心态。
——文章来源《人民网》
2012/05/30回复
通常什么人爱“哭穷”?调查中,47.2%的受访者首选“矫情的中产小资”,其次是“嫌贫爱富的人”(33.6%),排在第三位的是“不想也不会踏实奋斗的人”(29.9%)。
接下来还有:“炫富的人”(28.6%)、“文字撒娇爱好者”(28.2%)、“网络‘关注’焦虑症患者”(26.9%)、“底层弱势者”(24.7%)等。
不过,武汉市某广告公司职员吴敏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哭穷”并非无理取闹、惺惺作态,而是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境遇。“我们父母年轻时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房子是分的,大学是免费的,工作是包分配的,婚是裸着结的……而我们呢?努力奋斗10年也不一定买得起房子,怕丈母娘要求高让父母帮衬点儿吧,又会被扣个‘啃老族’的帽子。压力怎么不大啊?”
“他们的压力当然大啊,一毕业就要买房、买车,那可是发达国家也比不上的高档生活啊。”吴林凡认为,如今不少年轻人声称压力过大,其实都是被“社会功利病”传染的,在一个不崇尚知足品质、拜金无上限的文化氛围里,没有定力的年轻人很容易感受挫折,充满怨气,却不知古今中外欲壑皆难填。
接下来还有:“炫富的人”(28.6%)、“文字撒娇爱好者”(28.2%)、“网络‘关注’焦虑症患者”(26.9%)、“底层弱势者”(24.7%)等。
不过,武汉市某广告公司职员吴敏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哭穷”并非无理取闹、惺惺作态,而是反映了他们的真实境遇。“我们父母年轻时虽然条件相对艰苦,但房子是分的,大学是免费的,工作是包分配的,婚是裸着结的……而我们呢?努力奋斗10年也不一定买得起房子,怕丈母娘要求高让父母帮衬点儿吧,又会被扣个‘啃老族’的帽子。压力怎么不大啊?”
“他们的压力当然大啊,一毕业就要买房、买车,那可是发达国家也比不上的高档生活啊。”吴林凡认为,如今不少年轻人声称压力过大,其实都是被“社会功利病”传染的,在一个不崇尚知足品质、拜金无上限的文化氛围里,没有定力的年轻人很容易感受挫折,充满怨气,却不知古今中外欲壑皆难填。
2012/05/30回复
为什么当下“哭穷帖”满天飞?调查中,60.0%的受访者直指“部分年轻人对生活欲求不满、期望值过高”;52.4%的人认为“这是年轻人对生活压力太大的一种嘲讽和无奈”;48.9%的人觉得原因是“年轻人似乎形成一种表达焦虑的‘惯性’”;32.8%的人选择“这是部分年轻人不负责任炫耀自己”;另有31.5%的人将原因归结为“有些年轻人对底层百姓生活缺乏了解”。
2012/05/30回复
不要经常听负能量的人抱怨,容易影响自己。
要多和积极心态的人做朋友
要多和积极心态的人做朋友
2012/05/30回复
月入1w,房贷车贷用掉6000怎能不哭穷?
2012/05/30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