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太早进入过度学习状态,承担了超过她年龄的压力,会造成后续学习动力不足,遇到失败很容易放弃。
家长要注意引导,更重要的是要淡化学习的重要性。其实生活中,有比成绩,比学习更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德行,自信心,独立生活能力等等。
刚刚才看到女儿小升初考白云广雅失利的日记,一阵心酸
40222183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chilly_zhou162楼
这么小就说,别人玩乐时我努力还考不上,那就是心里压力太大所致,也存在“玩得少”所致。多激励孩子天赋学科吧,找到成功感很重要 。可怜的孩子,为什么要这么早就要操心这些,记得我们小时候不是这样的
2012/08/25回复
bestfish168楼
东莞丹娜:
这个孩子太早进入过度学习状态,承担了超过她年龄的压力,会造成后续学习动力不足,遇到失败很容易放弃。家长要注意引导,更重要的是要淡化学习的重要性。其实生活中,有比成绩,比学习更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德行,自信心,独立生活能力等等。
查看原文的确如此。其实小学奥数有大部分对孩子不算太难。但六年一直参与课外辅导的孩子会本能厌恶。
2012/09/08回复
小鸟妹妹169楼
奥数是要报的
但是分数占比并不是很高的,不要过度的抨击了
反而是课本内的题目会出得很活
重视思维的灵活性
小升初是得数学者得天下的
当然语文英语基本功还是要扎实的
要不同样没用
但是分数占比并不是很高的,不要过度的抨击了
反而是课本内的题目会出得很活
重视思维的灵活性
小升初是得数学者得天下的
当然语文英语基本功还是要扎实的
要不同样没用
2012/09/08回复
lmjcle170楼
chongchongpi:
楼主 别丧气查看原文
楼主 别丧气
这位妈妈说得很好,奥数除了小升初可能有点辅助(仅仅是可能,机构把它神化了),就没啥用了,每年从普通学校考上优秀高中的孩子多得很
2012/09/08回复
风之火海172楼
小升初我孩子也是输在数学上.最后一名不能成为推荐生.当时她回家时的确实好伤心啊.哪里都不想去玩.
现在去了一间好普通的中学的重点班.中学胜在路程近.但是现在她已经有了目标.
就是3年后考上一间优质的中学.我自己反而认为如果考上海珠区一间优质的中学.已经不错了.因为普通的中学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学生可以去到什么样的水平.
大家努力加油啊.
现在去了一间好普通的中学的重点班.中学胜在路程近.但是现在她已经有了目标.
就是3年后考上一间优质的中学.我自己反而认为如果考上海珠区一间优质的中学.已经不错了.因为普通的中学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学生可以去到什么样的水平.
大家努力加油啊.
2012/09/08回复
川爸173楼
子非鱼,焉知鱼乐与不乐?现在很多家长人为地制造所谓的放松的氛围,完全是适得其反。
孩子是有好胜心的,这是天性使然。
作为学生,自然想学习好,从而被老师赏识,同学仰慕,这是人性使然。
你所说的名利都是浮云,那是对四、五十岁的人说才比较合适。
人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可不能一直都是放松、都是坐在路边给他人鼓掌,那样会害了孩子的。
孔子说:十而有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好好想想孔夫子的这番话吧。
不要中了“快乐”的毒
2012/09/09回复
川爸174楼
不要拍我,其实我很想表达,这个孩子从小就被培养成了"读书"的料,从小就知道只有努力学习,为了六年后的那一次 ...
2012/09/09回复
川爸175楼
chongchongpi:
从来不知道,女儿会上网写日记,还是在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今天要不是我看到她同学的微博,我也许永远也不知道这次小升初的失利对她有多深刻的影响。今天看了那篇日记,心情很低落,其实早在失利之后,我跟LG就安慰了她几天。毕竟,我不是那种非要考进名校不可的家长。只是,我没想到女儿的得失心比我想象的重多了,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去鼓励她继续前进。来妈网几年了,有不少姐妹知道我的大号,原谅我只能用个马甲,来说这件事。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我今天很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鼓励女儿。下面是她的日记内容,唉:广雅白云校区录取名单出来时,有人欢喜有人悲,而我,是属于悲伤失落的那类人。我当时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可事实证明——这不是梦!那一刻,我非常怨恨改题的老师,我认为一定是他为了灭我锐气挫我信心故意从中作梗,但分数证明——是我太差了!我为了这一场考试,准备整整六年,同学在玩时,我却在做题,可我内心实际是很想和他们一起玩的,但我忍住了。伙伴们放假时结伴去露营,我也非常渴望与他们同去,可我要复习,没有时间。为了这场考试,我错过了太多。可拒绝了这么多换来的回报却也只是让我目睹录取证书的身影。付出的太多,获取的太少,我厌倦了这乏闷的不平等交易。为什么成功总是不肯降临在我身上。落榜后我想了许久,妈妈鼓励我、爸爸安慰我是因为怕我控制不住情绪,但其实他们比我还伤心,毕竟,他们为了我的这场考试费了太多的心思。不过,他们没责怪我令我心中的纠结和愧疚淡然了许多。我非常想要真心的对我的父母说“对不起”和“谢谢”,但偏偏我这个人又非常冥顽不化,死要面子,不好意思说,没办法,只好在文章中感谢他们对我六年来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错过了这次没关系,反正在什么学校都一样,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是妈妈的原话。就是这句话使我心情平复了很多,如春雨一般滋润了我的心田。但六年来的努力白白荒废了依然是让我觉得非常可惜,毕竟不是一两年,而是整整六年呀!没办法,我只得只认倒霉了。
查看原文楼主的孩子很让人感动,在这个年纪能够独立分析和思考,非常不简单。作为一个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向楼主和您的女儿谈点想法和建议:
第一,要鼓励孩子树立一个中考的目标学校,比如就定为广雅。小升初的民校联考的确会有超纲的内容——虽然近年来数学已大为简单,剔除了很多奥数的内容——但对于仅仅在学校学习的孩子来说,那张试卷的题目还是比较陌生和困难的。不过中考不一样,中考是教育部门命题的,不会有超纲内容,所以即使不在民校、不在外培训,也完全有可能考好。而且,广州中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数理化相对简单一些,得语文、政治者得天下,楼主孩子语文好,这是优势。
第二,要均衡发展,不可偏科。现在社会上有一股风气,一提到数学就是奥数,一提到做题就说是应试。这些愤世嫉俗的话,听听可以,可千万别因此不重视数学等理科。从根本上来说,数学也是一种语言,语文让文章有层次、有文采,数学让文章有逻辑、有脉络。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在学院大门上书: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数学在各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可见一斑。
这三十年来,中国教育过于重视数理化教育,导致人文精神的缺乏,但矫枉不可过正,不能再演出“偏文废理”的一幕。
第三,多欣赏鼓励孩子,把批评转换为建议。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才会努力,然后才能取得成绩。我认为,孩子有了成绩,才会慢慢积累兴趣,然后倍加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这里所讲的成绩,并非仅仅指考试分数,它包括取得的进步,获得的表扬。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喜欢某一科,往往是因为喜欢科任老师;同理之所以讨厌某一科,很大原因是不喜欢科任老师,而与课程本身并无太大关系。再深入下去观察,无非孩子认为某科老师喜欢(讨厌)他,经常表扬(批评)他。
把孩子管死和听之任之,是两个极端,都不可取。现在的父母已甚少严厉地管教孩子了,但往往走入另一个误区,认为凡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来,美名其曰“锻炼”和“独立”。孩子毕竟年纪小,很多事是处理不了、决定不了的,他们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管理,所以要多建议、少批评。但一定要划出底线,超越底线是要严厉惩罚的——所有的自由都是有底线的。
第四,要努力、肯吃苦,多读书、多做题,重视每一次考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梅花香自苦寒来”“玉不琢,不成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让我们耳朵听出茧子的话,是真正的至理名言。十几岁的孩子,不去读书,不去努力,那什么时候去努力读书?
—不要被“死读书”、“题海战术”这样的帽子扣死。语文(英语)靠背书,数学(物理、化学)靠做题,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我从没见到背书背傻、做题做傻的人。
你去看看那些大师,哪个没有背个十几本乃至几十本书在肚子里的?“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理科的基本功很重要。解题解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分解、分类等办法简单化,把陌生的问题通过转换变为熟悉的问题,这也是人类当前探索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重要方法。要练好基本功,就要多做题,熟悉各类常见的题型。当然,已经做懂了,再重复去做同类的题,那也属浪费时间。
—不要被“快乐学习”吓唬住。快乐学习不是不学习、不做作业,学习的快乐可以引用朱熹在《大学》中补充的一段文字:“……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学习的快乐,就是努力思考之后的豁然贯通,就是努力攀登之后的一览众山小,这是“悟”之后的喜悦。
—同样不要被“应试教育”的帽子扣死。在人类历史上,选拔人才比较成功的办法,目前看来只有两个:一是选举,二是考试,其它的方法从实践来看都不太靠谱。咱们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靠过考评推荐(西汉时期的举孝廉、文革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拼过爹(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派过位(明朝的掣签)……都不如考试。西方历史上,名堂也很多,但后来发现都不如选举。所以,在咱们这个社会,考试是会伴随孩子一辈子,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地理、历史等等科目还有一个好处,成本比较低廉,只要孩子肯学,几本教科书、习题集就够了,穷人的孩子也能负担得起。如果不考这些,难道去考高尔夫球、网球、钢琴、油画、击剑、马术、赛艇、射击……?这些东西才叫烧钱,才叫拼爹。
第一,要鼓励孩子树立一个中考的目标学校,比如就定为广雅。小升初的民校联考的确会有超纲的内容——虽然近年来数学已大为简单,剔除了很多奥数的内容——但对于仅仅在学校学习的孩子来说,那张试卷的题目还是比较陌生和困难的。不过中考不一样,中考是教育部门命题的,不会有超纲内容,所以即使不在民校、不在外培训,也完全有可能考好。而且,广州中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数理化相对简单一些,得语文、政治者得天下,楼主孩子语文好,这是优势。
第二,要均衡发展,不可偏科。现在社会上有一股风气,一提到数学就是奥数,一提到做题就说是应试。这些愤世嫉俗的话,听听可以,可千万别因此不重视数学等理科。从根本上来说,数学也是一种语言,语文让文章有层次、有文采,数学让文章有逻辑、有脉络。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在学院大门上书: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数学在各学科中的基础作用可见一斑。
这三十年来,中国教育过于重视数理化教育,导致人文精神的缺乏,但矫枉不可过正,不能再演出“偏文废理”的一幕。
第三,多欣赏鼓励孩子,把批评转换为建议。很多人都认为孩子对某门功课有兴趣,才会努力,然后才能取得成绩。我认为,孩子有了成绩,才会慢慢积累兴趣,然后倍加努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这里所讲的成绩,并非仅仅指考试分数,它包括取得的进步,获得的表扬。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喜欢某一科,往往是因为喜欢科任老师;同理之所以讨厌某一科,很大原因是不喜欢科任老师,而与课程本身并无太大关系。再深入下去观察,无非孩子认为某科老师喜欢(讨厌)他,经常表扬(批评)他。
把孩子管死和听之任之,是两个极端,都不可取。现在的父母已甚少严厉地管教孩子了,但往往走入另一个误区,认为凡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来,美名其曰“锻炼”和“独立”。孩子毕竟年纪小,很多事是处理不了、决定不了的,他们需要家长的指导和管理,所以要多建议、少批评。但一定要划出底线,超越底线是要严厉惩罚的——所有的自由都是有底线的。
第四,要努力、肯吃苦,多读书、多做题,重视每一次考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梅花香自苦寒来”“玉不琢,不成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让我们耳朵听出茧子的话,是真正的至理名言。十几岁的孩子,不去读书,不去努力,那什么时候去努力读书?
—不要被“死读书”、“题海战术”这样的帽子扣死。语文(英语)靠背书,数学(物理、化学)靠做题,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我从没见到背书背傻、做题做傻的人。
你去看看那些大师,哪个没有背个十几本乃至几十本书在肚子里的?“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做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理科的基本功很重要。解题解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通过分解、分类等办法简单化,把陌生的问题通过转换变为熟悉的问题,这也是人类当前探索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重要方法。要练好基本功,就要多做题,熟悉各类常见的题型。当然,已经做懂了,再重复去做同类的题,那也属浪费时间。
—不要被“快乐学习”吓唬住。快乐学习不是不学习、不做作业,学习的快乐可以引用朱熹在《大学》中补充的一段文字:“……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学习的快乐,就是努力思考之后的豁然贯通,就是努力攀登之后的一览众山小,这是“悟”之后的喜悦。
—同样不要被“应试教育”的帽子扣死。在人类历史上,选拔人才比较成功的办法,目前看来只有两个:一是选举,二是考试,其它的方法从实践来看都不太靠谱。咱们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靠过考评推荐(西汉时期的举孝廉、文革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拼过爹(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派过位(明朝的掣签)……都不如考试。西方历史上,名堂也很多,但后来发现都不如选举。所以,在咱们这个社会,考试是会伴随孩子一辈子,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地理、历史等等科目还有一个好处,成本比较低廉,只要孩子肯学,几本教科书、习题集就够了,穷人的孩子也能负担得起。如果不考这些,难道去考高尔夫球、网球、钢琴、油画、击剑、马术、赛艇、射击……?这些东西才叫烧钱,才叫拼爹。
2012/09/09回复
风中BB177楼
chongchongpi:
我也没有给她太大压力,我一直觉得读书和做人是两回事,必须先学会做人,才去看读书成绩。我当时也安慰她了,只是没想到她内心压力这么大
查看原文个人感觉楼主夫妇二人需要好好反思,所谓“言传身教”,你一时的安慰,无法掩盖你俩六年来内心对小孩的期望。或许你倆给小孩的压力是无形的。女孩子更懂妈,她能感觉到你倆对她的真正期望。不知说得对不对,说不好,楼主见谅!
2016/03/03回复
garyferly178楼
从来不知道,女儿会上网写日记,还是在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今天要不是我看到她同学的微博,我也许永远也不 ...
2016/03/03回复
|14566542862913179楼
如今的教育的确让人深思?如果只在学校学习,不上任何的教育机构,几乎无法去考那些名校。学校减负,外面不断加课,何来的轻松?各种费用也越来越高,这到底是在拼什么?教育体制是否也要改改呢?
2016/03/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