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幼儿的行为和思想特点

21623幼儿园早教

这是另外一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b7072c0101asi1.html
     幼儿出生后,随着生活范围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水平提高,他们的思维也有了新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一般来说,这时的幼儿思想上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自我为中心

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事物。

刻板性

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

不可逆: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

转导推理

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

相对具体性

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

正是由于幼儿思维发展具有这些特征,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个究竟,好奇心极强,有时候家长当时手头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便对孩子敷衍了事,我们知道,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敏锐的捕捉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耐心解释“为什么”。并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和思考方法耐心解释,不能太复杂。孩子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些都是家长需要小心保护和努力培养的品质。


而在行为上,儿童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爱模仿

    3岁前儿童已会模仿,但常常受能力的限制,模仿对象较少。34岁的幼儿模仿现象显得较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动作和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再大一些的幼儿的模仿,则已开始逐渐内化。34岁的幼儿看见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总是要去做,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总是想要。比如,看见别人在玩球,就想玩球,看见别人戴帽子,也要戴帽子。这个年龄的儿童在游戏中,喜欢和别人担任同样的角色。比如玩开汽车,大家都要当司机。一辆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乘客,他们并不在乎,反而玩得很高兴。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自学地模仿父母和老师。亲近的成人说话的声调,姿势,常用词语等等,都去模仿。如果成人看见饭菜里有胡萝卜时皱起眉头,孩子也都不想吃胡萝卜。小班幼儿对教师的行动很少批评性态度,如果老师表扬某个小朋友,小班幼儿立即向他投以羡慕的眼光。如果老师称赞某个孩子坐得直,幼儿们也都立即直起腰来。小班幼儿一般还没有出现嫉妒心理,或对被表扬者加以挑剔。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很简单就比如说,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说,我们要诚实,不撒谎,但又常常对着孩子撒谎,再比如说,我们要孩子多看书,可是家长自己却很少看书,孩子自然也不会有读书的习惯。因此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不要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一套理论,但是自己的行为方式又是按照另一套理论。孩子最容易在潜移默化种形成很多品质和习惯,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2012/09/06
全部回帖
其实,幼儿的任性、不通情达理和家长的抚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娇惯、迁就孩子,往往会强化幼儿的利己心理,从而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习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
2012/09/06回复
erduo36erduo36板凳
。。。。。。。。。
2012/09/06回复
脑力超人:
这是另外一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5b7072c0101asi1.html     幼儿出生后,随着生活范围扩大,见闻日广,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言语能力水平提高,他们的思维也有了新的发展。这时期的幼儿思维已由婴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进到具体形象思维了。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一般来说,这时的幼儿思想上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点: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人所处的情境,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事物。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如两排相等数目的棋子,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棋子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的这一排棋子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短”。可见,幼儿辨别数目的多少这要受棋子排列形式的影响。所以说幼儿的思维也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特点的。正是由于幼儿思维发展具有这些特征,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对任何事物都喜欢探个究竟,好奇心极强,有时候家长当时手头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便对孩子敷衍了事,我们知道,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敏锐的捕捉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耐心解释“为什么”。并要尽量用儿童的语言和思考方法耐心解释,不能太复杂。孩子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保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精神。这些都是家长需要小心保护和努力培养的品质。而在行为上,儿童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爱模仿    3岁前儿童已会模仿,但常常受能力的限制,模仿对象较少。3—4岁的幼儿模仿现象显得较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动作和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再大一些的幼儿的模仿,则已开始逐渐内化。3—4岁的幼儿看见小朋友在做什么,自己也总是要去做,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总是想要。比如,看见别人在玩球,就想玩球,看见别人戴帽子,也要戴帽子。这个年龄的儿童在游戏中,喜欢和别人担任同样的角色。比如玩开汽车,大家都要当司机。一辆车上有好几个司机,甚至没有乘客,他们并不在乎,反而玩得很高兴。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幼儿常常不自学地模仿父母和老师。亲近的成人说话的声调,姿势,常用词语等等,都去模仿。如果成人看见饭菜里有胡萝卜时皱起眉头,孩子也都不想吃胡萝卜。小班幼儿对教师的行动很少批评性态度,如果老师表扬某个小朋友,小班幼儿立即向他投以羡慕的眼光。如果老师称赞某个孩子坐得直,幼儿们也都立即直起腰来。小班幼儿一般还没有出现嫉妒心理,或对被表扬者加以挑剔。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同时,成人所没有觉察到的一些行为小节,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他的不良习惯。很简单就比如说,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说,我们要诚实,不撒谎,但又常常对着孩子撒谎,再比如说,我们要孩子多看书,可是家长自己却很少看书,孩子自然也不会有读书的习惯。因此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不要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一套理论,但是自己的行为方式又是按照另一套理论。孩子最容易在潜移默化种形成很多品质和习惯,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
查看原文
学习了。
2012/09/11回复
猜你喜欢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大解密,正确的教育很重要!

为什么超前被强迫认字对孩子有危害?

孩子的英语启蒙教育应该怎样开始?

为什么我家孩子看很多书,作文还是很糟?

家长不宜让幼儿唱成人的歌曲

任性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误打误撞进了佬麻雀 被名字和装修圈粉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炒现炖满满烟火气 雨天和铁锅炖更配!

谢添地纯牛奶 顺滑奶味太正了

猫奴的新据点!这家猫咖好治愈

台风天包租婆出来卖菜 牛马别抱怨了

莲藕胡萝卜炖骨 一口清甜润心肺

人均 60 + 吃蕉叶!这波羊毛薅值了

鱼仔店饮茶我真的会谢!上菜慢到离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