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明白现在的教育都以成绩为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的成绩成为了老师的拿奖金的依据,已经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我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孩子从不懂教到懂,从不好教到好,而不是拿一个个孩子作对比,去打击他们的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不单只是会学书本上的知识就叫做好了。
这又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因为我没受过学前任何教育,所以我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从来都没合格过,为此受了不少的批评和责骂。没有基础,那时的家长不会这么紧张每天跟进孩子的学习,从来都不会管我们的,所以懵懵懂懂过了前两年。从第三年开始就便慢慢进入状态,后成为了班里的尖子,直到以后到中学的成绩都很好。这说明,刚开始成绩不好,也不代表以后都不好,不需要一开始就这样定位一个孩子,这样对这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公平。无论是家长和老师应该做到的是,继续鼓励和加强教育。
要说女儿上学期间,能引起我深思的,那么,这算一件。
有句话说的好:“上帝关上一扇门,同时会打开另一扇窗。”
有段时间,听到女儿提起班里某位同学又给班里成绩拖后腿了,同学们都不愿理她,不愿同她玩,同她坐。似乎她就是所谓的差生。
我心里一惊,马上纠正孩子说:“不是说学习成绩差,就是差生,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闪光点的。”
一日放学,偶遇那位同学的妈妈,所以侧面问了一下她孩子情况。
原来那位同学是双胞胎出生,姐姐是超级聪明,分在另一个班,而妹妹是各方面都差,确实经常达不到班里的平均分,为此老师也经常找她妈妈谈话。
那位妈妈眼里闪着泪,说自已很无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说真的,如果是我,我也不知该怎么办,我只能想,这是上帝的安排。
我特意询问那位妈妈,这位孩子在什么方面有什么优点,或在哪方面感兴趣?暗暗记在心里。
隔日,我叫女儿来跟前,郑重对她说:“每个小孩子都是上帝送给父母的礼物,每个小孩子都有她的优点,**同学她对动物十分有感觉,经常痴迷的观察昆虫,认识很多你们不认识的种类,跟小狗也特别会相处,好像能听懂动物的语言。(这是事实,只不过我夸大了些)”。并且要求女儿多帮助,鼓励这位同学。
然而,这位同学最终会不会被全班同学接纳,这是一个体现我们社会包容度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教育功利化的弊病。
学习成绩,不能作为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天才和疯子是一对孪生兄弟。
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少,跟社会的包容度有很大关系。这一点,建议大家去看看获奥斯卡奖的影片《美丽心灵》也许就会明白……
备注:《美丽心灵》是讲述真人真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
全名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数学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