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学习中!
就我孩子情况谈早教与上学的影响
65850376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早教班没参加过,我觉得形成好习惯很重要,我家的在3、4个月时我为了偷懒,
就躺着拿本儿歌给他念,天天念念他就睡觉了,到2岁时他居
然能将俺念过的儿歌诗歌等等的全都背出来,而且,非常喜欢看书,
一时偷懒(不想抱着哄睡),换来一个好习惯,挺不错的呀。
就躺着拿本儿歌给他念,天天念念他就睡觉了,到2岁时他居
然能将俺念过的儿歌诗歌等等的全都背出来,而且,非常喜欢看书,
一时偷懒(不想抱着哄睡),换来一个好习惯,挺不错的呀。
2007/09/26回复

有的人喜欢做将军,有的人喜欢做小兵。
我认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非常
欣赏植竣妈妈的育儿观。有一个小女孩说:“人的
一生大概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是真正用在工作与学习
上,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我也这么认为。
[ 本帖最后由 悦心 于 2007-9-27 22:26 编辑 ]
我认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非常
欣赏植竣妈妈的育儿观。有一个小女孩说:“人的
一生大概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是真正用在工作与学习
上,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我也这么认为。
[ 本帖最后由 悦心 于 2007-9-27 22:26 编辑 ]
2007/09/27回复

有的孩子,以学习为乐。就像我女儿,最喜欢周一到周五,“因为可以上学,学到很多知识啊!”就算平常不上学,孩子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今晚,她问爸爸:“什么是二氧化碳呢?”(女儿二年级)。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
2007/09/27回复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说得好啊,当初为儿子百计千方,老公初初也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我觉得如果妈妈都失去了理想,那么就真的成了老子的“无为而治”,虽然我们身边似乎诸多无为而治却种桑成树的故事,但有心的培育而扶正成才的机率毕竟高很多啊。不是有句话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吗!
两边老人一直有一个想法,觉得孙子懂了好多,不用读一二年级都可以了,一度很关心是否考虑跳级的问题。慎重前思后想后,我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儿子其实是一个及其普通的刚刚才满六岁的小男孩,个子也不算高,就算在班上都算小的,情商上还达不到比他大两岁到三岁孩子的水平,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没太多共同语言的他会孤独的,而且,他会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压力更大,势必没有现在的轻松惬意,影响自信心,对心智上的影响有害无益。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不愿意做一个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急功近利的母亲!
相反,跳级从来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或目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对读书对学习保持持续浓厚的兴趣,学习中他是轻松的快乐的,(起码开学这一个月来是这样的),上学校,对他是他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我以前对会了就不愿意学的担心证明完全多余,一年级的英语、汉语拼音对他来说是几乎不用学的,可他还是充满热情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何一项小作业,完全不打折扣。
[ 本帖最后由 植竣妈妈 于 2007-9-28 08:54 编辑 ]
说得好啊,当初为儿子百计千方,老公初初也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我觉得如果妈妈都失去了理想,那么就真的成了老子的“无为而治”,虽然我们身边似乎诸多无为而治却种桑成树的故事,但有心的培育而扶正成才的机率毕竟高很多啊。不是有句话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吗!
两边老人一直有一个想法,觉得孙子懂了好多,不用读一二年级都可以了,一度很关心是否考虑跳级的问题。慎重前思后想后,我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儿子其实是一个及其普通的刚刚才满六岁的小男孩,个子也不算高,就算在班上都算小的,情商上还达不到比他大两岁到三岁孩子的水平,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没太多共同语言的他会孤独的,而且,他会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压力更大,势必没有现在的轻松惬意,影响自信心,对心智上的影响有害无益。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不愿意做一个无视孩子成长规律急功近利的母亲!
相反,跳级从来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或目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对读书对学习保持持续浓厚的兴趣,学习中他是轻松的快乐的,(起码开学这一个月来是这样的),上学校,对他是他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我以前对会了就不愿意学的担心证明完全多余,一年级的英语、汉语拼音对他来说是几乎不用学的,可他还是充满热情地完成老师交待的任何一项小作业,完全不打折扣。
[ 本帖最后由 植竣妈妈 于 2007-9-28 08:54 编辑 ]
2007/09/28回复

开学一月,他也在校暴露了一些我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小问题,比如动作慢,老是因此觉得他的自理能力稍差(这是我平时要求做却没限时间的后果啊),比如爱管同学,其实同学都做得不错的了,他就爱要求别人和他一个样,比如写字虽然写得很好,却因为要好而显得不够快,偶而还因为和同学吵架没吵赢而哭过,上音乐课时没按要求进课室被老师罚他站门口重来,觉得没面子又哭一场,我听了都觉得好笑。
这些都是不意外的正常事件,孩子都是这样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碰撞中成长的,我在帮助他而不是责备他,他只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和他的同学一样有长处和短处,他还需要在班集体中锻炼和成长,作为妈妈,就是在他心灵需要时扶一把。
现在儿子每天早晨早餐前都要读二十分钟的书,当然不是课本,是我要他读的其他书,比如这几天读的就是《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多么美的词句多么上口的韵律啊,难道不比那课本更有意思吗?我从来不要求他在家读课本的,因为老师要求他读的课文他一定是会完成的不用我监督,我要求他读的都是他课堂知识外的书籍,也许就现在来说看不到什么效果,就像现在他在班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同学一样,但我相信,功夫在诗外,终有一天,我今天撒下的种子会开出绚烂的花。
[ 本帖最后由 植竣妈妈 于 2007-12-13 22:26 编辑 ]
这些都是不意外的正常事件,孩子都是这样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碰撞中成长的,我在帮助他而不是责备他,他只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和他的同学一样有长处和短处,他还需要在班集体中锻炼和成长,作为妈妈,就是在他心灵需要时扶一把。
现在儿子每天早晨早餐前都要读二十分钟的书,当然不是课本,是我要他读的其他书,比如这几天读的就是《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多么美的词句多么上口的韵律啊,难道不比那课本更有意思吗?我从来不要求他在家读课本的,因为老师要求他读的课文他一定是会完成的不用我监督,我要求他读的都是他课堂知识外的书籍,也许就现在来说看不到什么效果,就像现在他在班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于其他同学一样,但我相信,功夫在诗外,终有一天,我今天撒下的种子会开出绚烂的花。
[ 本帖最后由 植竣妈妈 于 2007-12-13 22:26 编辑 ]
2007/09/28回复

哇 ,看来我要加把劲了,先想想哦,要去买英文喋,字母表,有字的故事书
2007/10/08回复




读完后觉得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是楼主心血的结晶,不过我想说,估计大多数妈妈都做不到,不知是不是天才和凡人的不同之处?(纯属个人愚见,如有得罪多多原谅)
2007/10/09回复

真的很佩服LZ!
育儿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没有相当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是做不来的。
聪明的妈妈懂得系统地培育孩子,而不是没有章法、边打边像;光有智慧而不长期坚持、付诸实践也是不行的,所以毅力显得尤为重要。
说来惭愧,虽然我羡慕、佩服LZ,但是自己可能很难几年、十几年坚持如一日,毕竟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育儿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没有相当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是做不来的。
聪明的妈妈懂得系统地培育孩子,而不是没有章法、边打边像;光有智慧而不长期坚持、付诸实践也是不行的,所以毅力显得尤为重要。
说来惭愧,虽然我羡慕、佩服LZ,但是自己可能很难几年、十几年坚持如一日,毕竟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2007/10/09回复

前两天去提书桌椅的时候有幸看到了小植竣的大作---画册和写字本,画的真好,字也写的很棒,还有书架上的那些书恐怕很多大人都看不来呢
真是把我羡慕得要死,同样大小的五岁半的儿子和植竣比起来就象条虫一样.(我和植竣妈开玩笑看着你教出来的儿子我心里的压力都好大啊)看来以后要以植竣妈为榜样,不能光顾着上班把小孩交给幼儿园就不管了啊
希望小才子用过的书桌椅提回去,儿子也能沾点他的灵气啦
真是把我羡慕得要死,同样大小的五岁半的儿子和植竣比起来就象条虫一样.(我和植竣妈开玩笑看着你教出来的儿子我心里的压力都好大啊)看来以后要以植竣妈为榜样,不能光顾着上班把小孩交给幼儿园就不管了啊
希望小才子用过的书桌椅提回去,儿子也能沾点他的灵气啦

2007/10/10回复

pollyana1301:
前两天去提书桌椅的时候有幸看到了小植竣的大作---画册和写字本,画的真好,字也写的很棒,还有书架上的那些书恐怕很多大人都看不来呢 真是把我羡慕得要死,同样大小的五岁半的儿子和植竣比起来就象条虫一样.(我和植竣妈开玩笑看着你教出来的儿子我心里的压力都好大啊)看来以后要以植竣妈为榜样,不能光顾着上班把小孩交给幼儿园就不管了啊 希望小才子用过的书桌椅提回去,儿子也能沾点他的灵气啦
查看原文
哈哈,亲爱的,你这样夸我会骄傲哦。
晚上我还告诉老公,来的是一位时尚辣妈,相比我好惭愧,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家庭妇女。如果不是有儿子作借口,我可真是在家呆成废人了。
晚上我还告诉老公,来的是一位时尚辣妈,相比我好惭愧,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家庭妇女。如果不是有儿子作借口,我可真是在家呆成废人了。
2007/10/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