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孙园早期毕业孩子该上初中了,近况可好?

628738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这里上午一般没有课,阳光从金色的窗帘打下来,小朋友们像在大学里一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安静而专注,谈话间很恰当地穿插着各种礼貌用语。一个小朋友在我身边停下,很认真地说,“你好,你是谁?我叫童童。”

“每个人只要来到芭学园,一定会明白李跃儿做的是对的。”王宝宝的妈妈,在北京亚运村第二幼儿园任教研组长的武文斌说。王宝宝从出生开始,每周接受芭学园两小时专门的育儿辅导和拍摄。从出生到现在4岁半,从未间断。

站在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角度看,武文斌认为很多名声在外的幼儿园做得绝对过了头。比如有些私立幼儿园,大班孩子毕业要求认识5000字,这明显太过分了。“北京有些体制内的大幼儿园,孩子一天到晚上电视演节目,从早练到晚,能学会什么?班里的女孩子都被抽走演节目,男孩就闹翻天,真对孩子好吗?”

相比之下,尽管李跃儿的幼教理念仍处于边摸索边实践的阶段,武文斌肯定其“无疑是尊重教育规律的”。王宝宝很小时就可以专注地花40分钟做一件事,而现在无论和家长有任何争论时,他会说“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但武文斌有时候也会在底下偷偷给李跃儿“纠偏”。她心里老犯嘀咕,芭学园无论孩子做错什么都不问责,会不会让孩子缺少挫折教育,心理承受力差?为此她有时候会故意不跟王宝宝和颜悦色地讲道理。另外,现在小学入学都很严格,王宝宝会不会真没人要?她会偷偷给孩子报个辅导班。

“好多李老师的支持者,像《小人国》里有些孩子的家长,孩子一出芭学园,就被送去了国外,不让他受一丁点儿中国社会的影响。这对孩子真的好吗?我觉得这和李跃儿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武文斌说,“他们毕竟也是中国的小公民,硬要他们脱离这个环境,真的公平吗?”
2013/08/07回复
成长的秘密
从1994年引入蒙氏教育理念开始,17年间,打着蒙氏旗号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渐成风潮。今年,恰逢中国最早一批接受蒙氏教育的孩子高中毕业,他们的成长之路,为蒙氏在中国提供了解读的密码。
2013/08/07回复
记者_黄修毅 上海报道

今年高考一张榜,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应声落入银川二中高考生赵彦若的囊中,也应验了考前一周他对记者放下的“豪言”:报考清华北大,成绩有点悬;报考其他全国重点院校,则十拿九稳。

不过,高考完后,他头脑里冒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念头—想当个厨子,“说出来大家都觉得很雷”。

在他蒙氏教育的启蒙老师谭雄洁看来,“这是个被爱包围的孩子”,即便有不合常理的想法,家长也常听任之。

赵彦若是个有主张的孩子,平日里喜欢听听韩寒、郎咸平们的说道,在学校里也颇“能来事儿”。高考一结束,他就张罗着为高一、高二同学暑期补习的活儿,想趁机赚点“家用”来做去宁夏西南山区支教的经费。

高考后,赵彦若与杜一凡等同学约定,重回“孙瑞雪学校”。当年,他们是“孙瑞雪教育机构”招生的第一批孩子。这26名孩子,从幼儿园至小学阶段,在那里接受了6年以上的蒙台梭利教育(以下简称“蒙氏教育”)。接下来的6年,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到了今年,他们大多刚刚迈进高考的门槛。
2013/08/07回复
蒙氏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女士在1907年创立的,百年来在西方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华德福、瑞吉欧等试验教学法一起,被联合国认定为“最符合人类理想的教育”。

与传统教育注重应试能力和知识培养不同,蒙氏教育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精神胚胎”,教育的原则是“要尊重孩子的内心发展”。

17年间,打着蒙氏旗号的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渐成一股风潮。作为最早的一支实践力量,孙瑞雪学校从1995年起就在开始试验。
2013/08/07回复
“孩子们一下子感到被解放了”

孙瑞雪初创蒙氏实验班的时候,正逢一批宁夏的单位机关幼儿园改制,从公办转成民办。她接手了一家职工幼儿园,随后又在出租屋里办起蒙氏小学,和对街的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相比,显得条件寒碜,据孙瑞雪回忆,当年的教具都是参考图纸请当地木匠打造的。

最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包括孙瑞雪自己的儿子包雨仑在内,不过十来个。

赵彦若上小学的时候,本要去离家不远的银川市二十一小。当他的父母路过孙瑞雪学校门口,被一句“善待孩子以爱与自由”的宣传口号抓住了眼球。
2013/08/07回复
班上另一个同学杜一凡,入学更属偶然。因为顾虑孙子的个头高,在普通学校里势必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看不清黑板,听不清讲课,对坐在教室最后头的孩子,老师多半爱管不管,一不小心就沦落成差生”。 杜一凡爷爷杜金城回忆说。

学校奉行蒙氏的小班和混龄教育,单冲这一点,这些“头一个吃螃蟹”的父母就把孩子送进来了。到了蒙氏小学招收首批学生,两个班级50个人的名额,也只招了43个。
2013/08/07回复
“很多人跟我说,我们应该在蒙氏班之外,再开一个平行班为蒙氏班筹经费,但我拒绝了。”孙瑞雪说,多亏了当初的一班家长,让她的老师们有机会把书面上的蒙氏理论落实到实践中,那批孩子也几乎成了蒙氏教育在中国的“小白鼠”。

何谓蒙氏教育?不要说在大西北,当时在全国,也仅仅只有几本蒙台梭利理论文集流传于学术圈中。还在出版社当编辑的孙瑞雪,从一本台湾版《蒙氏教育的科学的简介》,读出了“我们的传统教育存在知识和生活的分裂”的切肤之痛。继而,她远赴位于泰国曼谷的蒙氏国际培训机构(AMI)求学,成为中国最早一批持证的蒙氏教师之一。

杜金城对蒙氏的认识,几乎全凭几十年教子育孙的直觉。他自觉对儿子的教育,遵循传统,过于苛责;而对孙子,他决定不再这么干,“电视上都讲对孩子要以鼓励教育为主”。
2013/08/07回复
家长们从刚入园的孩子口中,得到的蒙氏教育的反响,好得出奇。原来一进课堂,就把双手背在身后的孩子,居然受老师“怂恿”不必再遵守这套规矩了。

孙瑞雪发现,“孩子们一下子感到被解放了。”只是,在此后的一个月里,老师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在四处寻找孩子,他们时而在教室后方的橱柜里被发现,时而在花坛里被发现。人被找到时,已经一个个玩得筋疲力尽,昏睡过去。

两个月过去,这帮突然“被解放”的孩子,个别甚至出现了“退化”现象。孙瑞雪在教室里看到,一个急着喊“尿尿”的孩子,还没走到厕所门口,裤子已经褪到了脚跟儿。

“这是蒙台梭利所谓的‘退化’现象,但和一般人想象的恰恰相反,这说明蒙氏教育在起作用。”孙瑞雪跟家长一沟通,如理论所言,这个孩子在便溺期存在着被过度压抑的情况,“退化期”过后,也标志着孩子进入敏感期的开始。

在蒙氏的教育理论中,敏感期的孩子能通过“自性”来认知事物。用孙瑞雪在《爱与自由》一书中的话说,“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她常在家长面前,举儿子包雨仑识字为例。
2013/08/07回复
包雨仑两岁时,任凭孙瑞雪怎么引导他“书”的概念,“总是在书架前一阵乱扒拉,然后撒泡尿,就走开了。”

直到一天,银川的天空湛蓝,扶着卡车栏杆的包雨仑,毫无征兆地蹦出了第一个字“天”;紧接着猛用脚跺地,脱口而出“地,地”。孙瑞雪狂喜地抓住视野交汇处的景物,想引导孩子说出天与地之间的“树”,他却不再响应。

孙瑞雪为了在课堂上推演这套认知方式,甚至增设了象形文字课。尽管这种古老的文字早已失去了应用价值,但在她看来,却是把心灵和符号的认知合为一体。
2013/08/07回复
小学四年级时,赵彦若父母曾几次想说服赵彦若转去传统学校,以适应日增的学业压力。“他们担心我们这边管得太松,到小学升初中再适应就来不及了。”孙瑞雪回忆说。但在赵彦若的一再坚持下,他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最终没有再提。

虽然家长和老师对蒙氏教育的见解时而存在分歧,但直到小学毕业,只有极个别学生从班上转走或退学。
2013/08/07回复
“从蒙氏班出来的孩子,‘自我’特别强”

2004年,孙瑞雪学校第一批孩子小学毕业,纷纷进入银川的公办中学。孩子能否适应传统教育方式?能否应对好应试教育模式?家长们顾虑很大。这个顾虑被证明并无必要。蒙氏教育在抽象思考能力培养方面的专长,使得他们的孩子在数学学科普遍有一定的优势。

这批孩子中的早慧者如杜一凡,还没念完五年级,就被银川二中附属的景博中学跳级录取。他不仅身高高人一头,成绩也是一向拔尖,在传统学校的应试搏杀中不落下风。用爷爷的话说,“杜一凡从来不是班上考第一的学生,但他总在前五名徘徊。”

去年七月,杜一凡就被北京大学法学系录取,成了这批蒙氏孩子第一个考取大学的“大师兄”。
2013/08/07回复
据孙瑞雪学校的不完全统计,赵彦若这批学生今年参加高考的成绩普遍过了全国一本录取分数线。当初,孙瑞雪学校跟踪这批孩子在中学的表现时,反馈却不是这么“一路高歌”。

中学老师们苦水连天,当年赵彦若的小学班主任段宽武评价“从蒙氏班出来的孩子,‘自我’特别强”。有的孩子能把业余活动组织得风生水起,却不愿当班干部。一遇到老师当众教训学生,他们即便不当面顶撞,也会通过写作文质疑老师的做法。
2013/08/07回复
进入银川十七中的张柳一,在语文老师任教的第一节课上,突然从座位上蹿起来,打断老师授课,直陈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语文老师找班主任告状,张柳一步不让,“明明就是老师讲错了,我为什么不能说”。这个孩子在高中阶段就被父母送去了新加坡。

这种不适应症表现得更极端的是孙瑞雪的儿子包雨仑。上了中学后,他每天放学归来都不吭气,倒头就睡。“好像一觉过后,才是一天生活的真正开始。”孙瑞雪说。
2013/08/07回复
有一次考试试题,要求解读这句诗中所蕴含的生活美德:假如你是一颗珍珠,就有被埋没的可能,假如你是一块泥土,会被踩成一条路。包雨仑干脆交了白卷,因为“这题我不能写,这是违背人性的,人性有一种自然向上的内驱力”。

到了高中,包雨仑提出每周只在学校上四天课。除了感兴趣的物理化学课程,其他课上他总忍不住瞌睡,颇不受老师同学“待见”。但包雨仑这个举动,赵彦若特能理解。“以前在孙老师学校,如果课上打个盹,同学可能忍不住从旁推搡提醒,老师都会走过来制止,因为你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听。”
2013/08/07回复
“毕竟,不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孙校长。”赵彦若感慨,父母早早为自己打好了预防针,“出去以后不是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跟老师说,在普通学校简单地服从老师安排就好。”

这个自认“自由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学生,融入传统教育的过程几乎不着痕迹。但在高一、高二时的一段恋爱经历,让他跨越了学校规则的界限。对于早恋问题,校方总是如临大敌。“如果在学校被发现会很惨,会请两边家长出面。有些老师甚至偏要把你当众揪出来,不给你留面子。”赵彦若说。

当赵彦若的母亲看到他与女孩的暧昧留言时,赵彦若选择不藏着掖着。在孙瑞雪看来,赵彦若作出这种反应,是蒙氏教育的成功。“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明显的叛逆期,越近青春期,和家长的关系反而更融洽。”孙说。
2013/08/07回复
条件新了,问题还是旧的

17年过去,第一批从孙瑞雪学校毕业的学员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目前正在国外上学。

赵彦若中午在QQ上现身,常能碰上现在南非、英国等地求学的老同学。从同学那里,让赵彦若对国外宽松自在的教育心生向往,或许不等大学毕业,他就会选择出国留学。“主要是喜欢那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天天听新闻联播唱人民生活很幸福,我需要听到看到一些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东西,能让人对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更全面的认识。”赵彦若说。

而孙瑞雪的儿子包雨仑,则在高二时,就干脆被送到美国接受教育。“主要是担心他在那种学习模式下,日久之后,儿时养成的思维也会改变。”
2013/08/07回复
孙瑞雪蒙氏办学进入第18个年头的时候,已经不再愿意承认自己是蒙台梭利理论的全盘实践者,因为“蒙氏教育的核心是爱与自由,而我们这儿一听自由,就跟洪水猛兽似的。更不要说蒙氏教育和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相抵触的,在一种老师对孩子权威的教育体系中,无法做到让老师蹲下来,让老师平心听孩子哭泣”。

段武宽老师则体会到,“跟那一批学生比起来,现在孩子的家长更看重一些量化的标准。”小学入学考试不仅有严格的认字量要求,还要考数学英文。

为此,在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之间,孙瑞雪学校开办了一种“预科班”模式。在课堂上相应地增加识字量,以提高孩子在小学入学考试中的竞争力。
2013/08/07回复
以上为转贴南都"孩子,你想上哪个幼儿园?"

同时也给自己一个理清思路的机会
2013/08/07回复
猜你喜欢

我是不是买到了假的学位房?求鉴定

借读生升初中需要赞助费吗?

家长如何为孩子顺利选择最合适的幼儿园

该不该给一年级的孩子额外“加量”?

今年越秀区小升初派位大好啊!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热点推荐

牡丹花开了!洛阳三天两晚亲子游

妇儿的夜诊很方便 大人小孩都不用请假

京东外卖还在烧钱 满15减10好优惠

少年宫沙盘游戏体验 孩子的心灵疗愈之旅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梦回少女时光 让生活闪闪发光的小店

镇上的市场农产品真多 价格实惠

羊毛薅不尽 京外卖双叠加3元不到

第一次逛山姆 人多东西也多还会二刷

打卡江南西刨冰店 小巷深处有点神秘

新鲜木棉花煲猪排骨 健脾养胃清热解暑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