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具有惊人的力量,即使当初再愤怒再失望在一日又一日的流转里,终究一切都过去了。父母亲那一代人的婚姻,更注重的是对婚姻的维系,因此,就可以无所不容,不问是非不计原则。
弟弟在结婚之后与其媳妇一起与父母同住,在这个问题上我在事先对父母有过警示,婆媳关系是相当的敏感与麻烦,家里有那么多的房子并不是没有条件,所以最好是一开始就讲清楚分开来住,楼上楼上都是自家的房子照顾起来都很方便,彼此也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对此,父亲不以为然,自认为那些麻烦都是别家才会有,自已家里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结果是,不出半年,家里便开始鸡犬不宁。据我对他们生活的观察其实各方都有责任,父亲的责任在于对局势把控不力并且消极躲避,母亲的责任在于不善于处理矛盾纠纷往往激化情绪,弟弟完全是一个没有丝毫的责任心与道德感的主儿,除了对家人无度的索取丝毫没有感恩之心,弟弟完美继承的父亲的精神内核,当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点说说弟媳妇这个人,在小县城一家聋哑小学里做老师,性格比较内向不多言语,但心思比较重。但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善良与认真的人,起初与父母亲相处也算过得去,到了后面就慢慢变质了。根据母亲的诉说,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弟媳身上,而是出在弟媳背后的娘家人动机不纯。弟媳在娘家排行老大,脚下还有两个妹妹,其父应该也是比较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到底没有生出男孩来,对家里三个女儿管理的非常严格,也就是说事无巨细的必须以父为中心。
这似乎算是一个社会现象了吧,很多年轻一代在组建婚姻的时候在精神上根本没有断奶,完全不能独立思考与承担,完全信赖原生家庭的资源,既有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模式,以对抗对新的婚姻生活不确定的不可捉摸的未来的不安全感。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身边比比皆是,很显然的,这样组建的新家庭生活质量是很差的,夫妻仅仅是两股势力较量的傀儡而已。
如此,在这场新的拉据战中,父母亲也受到了连累。每每母亲跟我电话抱怨种种,在开导完毕之后我总不忘记提醒她两点最核心的问题。1是今天的局面父亲具有最大的责任,一家之主没有前瞻性的思维将问题在初期控制,导致局面发展到不可收拾。2与其抱怨别人家的女儿,不如好好反省自己的儿子种种恶习,更是为多年来教子无方承担恶果。
转眼又是2013年底,为了让父母暂时脱离那个令其烦恼的环境,我与老公商量过后邀请两老来广州团年,顺便带两老好好散散心,四处走走看看。
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安排,但结果却是。。。。。。
看到妈网上很多都多谈及家庭矛盾大多是集中在公婆关系,姑嫂关系或者是妯娌关系之类。来自于夫家的冲突在我的生活中基本上是很少的,更多的却是来自我自己娘家方面的压力与烦恼会多很多。
说说我的老公,我们是小学就开始的同学,说到这里大家不要误会了,其实我是一个很晚熟的人。我小的时候有点假小子的性格,一帮哥们姐妹称兄道弟的走过来,虽然被大家打趣最适合,但那个年纪真没谁往那方面去想,直至大家都毕业后一同在广州工作,就顺理成章的在一起了,并没有多少朋友口中传说中的那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般的浪漫。但老公继承了他父亲的良好品行,勤勉务实真诚善良,我们相识二十多年共同生活12年里,他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来贴心温暖,在外面赚钱回家全部交给我保管,自己不挑吃不挑穿,工作之余在家里也闲不下来,总是这里擦擦那里刷刷的,在大多数情境下都是以老婆孩子家庭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就这样一位最合适的老公人选,在当初去我们家里定下这们亲事的时候却遭到众多亲友的一致反对,理由无非是个子不够高大,人长得不够帅,家里背景不够硬,工作岗位一般,没有多少钱等等之类,这就是家乡的那套对人对事的价值判断标准,打着一切为你着想的旗号将你批斗的像是个傻子一样。我自小在这样的社会与家庭氛围中成长,对这些虚伪与浮夸不胜厌烦,这也是为什么自己当初义无返顾的选择离开家乡来广州发展,并且从一开始就铁了心不回去的缘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