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成长的足迹,我觉得很值得我们学习。经过和原作者的沟通,她同意我转载,方便分享。征文比赛的三等奖
反思女儿学棋路http://www.weiqiba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104
可可升2段,实至名归
可可在刚刚结束的岭南耀国杯的一段组比赛中,获得了预期中的五胜,实至名归地升上2段。从两年前的岭南耀国杯,非常疲软地升到1段,到现在即便参加2段组也不是弱手的实至名归,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回顾起来,所耗的时间和金钱,与其他棋友相比,算是比较小的。可可在一年半前的岭南耀国杯中所得的1段,是非常缺乏含金量的。 在一个六十人的分组中,水平从冲段的,到刚刚知道围棋是黑白的,参差不齐;年龄也限制在一二年级的幼童。升段的名额却是前两名。实际上就是将1-10级混编后,5%升段。这恐怕是有史以来含金量最低的1段。甚至于这个程度,可可也只是得了第3名,却宝贝似地自已捧着那个第3名的滥杯走回家,可可却算是“骗”了一个一段证书回来。
所以可可一段证书的含金量之低,我是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打击女儿的积极性。随后是试验性地,继续到东湖参加冲段赛,(因为心知可可不具一段实力,到一段组里只是挨打),可可八轮只是得到四胜,而且不是高含金量的四胜,负盘的含金量也不高。从定段组要冲段,正常情况下需要有六胜,极少数情况下,高含金量的五胜也可以定段。含金量的高低,取决于前三轮的胜负。前三轮(特别是首轮)胜,则后面的负盘含金量也高,名次就会靠前(即小分较高),反之前面如果负,则后面胜盘的含金量就低,意味着前面输给了弱手,就算五胜也上不了段。
所以可可今天得到的七轮五胜,与去年东湖定段组时试刀的八轮四胜之间,表面上“差一级,也差一胜”,实际上含金量的高低迥异。以1段升2段的七轮五胜而言,五胜的含金量高低,也是强弱之间的分界线。可可在已经拿到一段证书后,再到东湖冲段组试剑,实际只得到含金量不高的四胜,可见她的差距有多大。即便是要得到正常冲段(即1段)的水平,可可还需要先达到高含金量的五胜的水平,然后者一段,然后在一段组里再达到高含金量的五胜,然后才能真正上2段。所以当可可一年前冬天,第一次参加岭南的1段赛时,我们甚至预备她全负而归。
谁想到第一轮刚过,可可笑盈盈地跑出来,“我赢佐咯,不用数棋啊(赢得太多了)”,那样子让人想起了《范进中举》:“噫,我中啦!”;令人诧异!可可第一位手谈中的负方,是一位“胡氏”的小朋友。今天回顾起来,可可此胜就更令人诧异,因为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胡小朋友列1段组的后卫,一场未胜,全部送分。换言之,可可在最需要信心鼓励的时侯,得到了1段组中一年多来最弱的小朋友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
信心看来是老天爷送的,那一次可可得到了三胜,女儿两个一下子以为自已真的有了一段的实力。平心而论,在升1段后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可可的棋力是长的,可以从几次市级小学生比赛和百强赛的成绩中看出来,但差距其实太大。因此当随之以来的两三次升段赛,可可都输得一塌糊涂,最惨的一次,可可七战只得一胜。水平相近的对抗比赛能力,明显偏弱。到此时,女儿的信心都开始出现了动摇,特别是当升段已经1年多以后,本以为再脆弱的基础也应该已经补齐的时侯,输棋的劲头仍然一点不减,甚至给人以退步的感觉。(其实不是,另解)。
稍作回顾,可知可可此次的五胜,所负者唯冠军,另一盘输半目,所胜者几乎全部是强手。2段实力实至名归,与升1段时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