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希望孩子去把某件事做得更好时,往往以“管”或“教”的口吻 去要求,而很少使用赞美去引导。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听不进去了”,“脑子记不住了”,与父母的关系很可能成了“严管”和“逃避”的对立面。
中国传统的孩子教育中以“管”和“教”为上,却忽视了“美誉”的作用和力量。
美誉的力量胜过批评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这让我感触很深。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做了一项实验:把106名算术能力接 近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组,练习加法,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每天测验后,都赞美A组学生,谴责B组学生,让C组看见A组被赞美而B组被谴责, 将D组与其它三组完全隔离,不给予赞美也不给予谴责等任何评定。
结果:A组成绩在四组中最优,而且每天进步;B组成绩排名第二,第二天呈现进步,第三天起开始退步;C组也是第二天进步,第三天起退步,但成绩不如B组;D组在四组中成绩最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美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寄予他们厚望,而且自己努力后有成效更有收获,所以努力欲望愈涨愈高。而批评虽然可以让B组暂时领先,但终究不能长时间坚持。因此,我们理解了在与孩子沟通中,赞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最有效,也最具有持续性。
赞美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用赞美养可以教出孩子的鲜活
赞美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加速的助推剂,亦能把孩子溺死在一堆“美誉“中,所以父母对“赞美之辞”的尺度掌握很值得。
由我们赋予生命的孩子们,应该让他们继续在我们的搀扶下活得鲜活!活得优雅!活得快乐!
——西周教育http://www.jiaoyua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