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把保险合同拿回家,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怎么算LZ都觉得亏,幸亏那个保险有个10天的犹豫期,LZ则毫不犹豫的把保险退了。当时那个保险的具体条款,LZ已经忘了,但是LZ知道这类保险都算不划算的。前一段时间,有个同学打算买保险,发给我让我给她参考下,这个是上个月的事情,我大概还记得,是个重疾险,我倒是没说其他的,给她算完帐,她也就打消了买保险的念头。
116556337家庭理财
最近经常泡在妈网上看理财,勾起了我把自己的理财经历写出来的想法。LZ爱好不多,如果说理财,确切的说,钱,算一个爱好的话,那理财肯定算是LZ最大的爱好了。与其说LZ是爱钱,不如说LZ只是喜欢各种各样的数字计算,哪怕不是自己的钱,自己也研究的不亦乐乎。并且LZ在理财方面是个执行力很强的孩子,只要了解到了新的理财,肯定要进行尝试,所以基本上市面上和理财相关的东西,LZ都有参与过。
说到钱,LZ对于钱的狂热爱好应该在小时候就体现出来了。LZ是个农村人,不过不算太偏僻,算是个镇中心,所以LZ父母得以在此做个小生意。LZ父母没有文化,但是在算账上却从不会错,当时LZ父母在街上卖布, LZ记得当时很多布都是几块钱,十几块钱一米,并且都不是整数,每米价格都是到分的,而买布的人也不是按米买,都是买个一米半,二米三这种,LZ实在不知道LZ大字不识得父母是如何每天靠心算瞬间算出这种三位数之间的乘法,并且几乎从不出错。而LZ则主要负责数钱,每天中午LZ待父母回家后,LZ就迫不及待的拿下装钱的包来兴奋地数钱,钱没有多少,都是一毛两毛,甚至一分两分的,但是LZ乐此不疲。不知道是不是听多了父母每天的计算,从小LZ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在读一二年级时,LZ就经常纠正那只有小学学历的数学老师的各种错误。而LZ由此锻炼出来的对数字的敏感和心算能力,也在以后遇到各种理财数据时,瞬间分析出理财的优劣和陷阱。
LZ把保险合同拿回家,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怎么算LZ都觉得亏,幸亏那个保险有个10天的犹豫期,LZ则毫不犹豫的把保险退了。当时那个保险的具体条款,LZ已经忘了,但是LZ知道这类保险都算不划算的。前一段时间,有个同学打算买保险,发给我让我给她参考下,这个是上个月的事情,我大概还记得,是个重疾险,我倒是没说其他的,给她算完帐,她也就打消了买保险的念头。
这个保险大概一年交1w,然后几年出问题,赔多少之类的吧。当时算的具体数据记不清除了,大概那个保险交了5年内,能赔十来万;十年后,二三十万;30年后,五六十万吧。我按照年息6%给她算了一下发现,只有在她5年内有重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是赚的;5-10年出问题,基本持平;10年之后再出问题的话,基本就是亏得了。而一个年轻人5年内得重疾的概率才多大呢?更何况即使真的5年内得了重疾,你也就只能赚得几万块;对于一年能掏出1w买保险的人来说,这几万意义也不大了。
刚才说的是一个人买保险的情况,如果夫妻俩人买呢?那基本上只有夫妻俩人都在1-5年内得了重疾,才有可能是赚的,这种概率又有多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