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讨好孩子,让她更亲妈妈呢?!
88522419幼儿园早教
早上:上午有个早教的免费体验课,就在家门口,新开的,前几天爷爷奶奶就带着孩子去免费玩了,想着周日上午本来就和老公约好要和我妈出去买点东西,就跟爷爷奶奶说周日的体验课也是他们带去吧。他们说没问题一直到周六晚也是OK的。周日起床,我和老公准备出门的时候,奶奶黑着脸发话了,说这种课程就应该你们父母去,周一到五就说要上班没办法,周末就应该你们去。我顿时懵了,临时这样说,我老公也气不过但也只能说好,然后我就打电话给我妈说改时间,先不去买东西了,让我妈来我家,准备午饭后一起去华农看紫荆花(为了不让家公家婆觉得来广州就是保姆带孩子,每周末或者隔一周就带他们出去商场公园逛逛)。之后我们两公婆就带孩子去上体验课了。
中午下午:从午饭开始就听到家婆的各种话,整个下午在看花的同是也是看脸色。我不管,拖着我妈自己逛(我妈身体不是特别好,所以一般出门都陪着她聊天)。
晚上(重头戏):叫上我爸(我爸还在上班)一起在我家的楼下晚饭,晚饭后回到家才发现忘记拿孩子的筷子和调羹,家婆马上发话,人人坐着都没人收拾东西,说完就重新穿鞋摔门出去想回茶楼拿回筷子调羹。孩子还在脱鞋,看到奶奶这样子就哭着要出去找奶奶,我只能各种安慰,说奶奶回去拿点东西就回来,但2岁半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继续的各种哭闹。我老公看到后脾气也来了(我老公和他妈一向都因为生活习惯和孩子教育的问题关系就不好),脱口一句”她是不是傻的,重新买过就是啦“。接着家公加入,和老公在客厅吵起来了。我只能硬抱着孩子进房间,孩子还是继续哭闹要找奶奶,我说,你除了奶奶,还有爷爷,还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外婆,奶奶只是出去一下子很快就回来。各种劝说还是不停的哭,还来一句:喜欢奶奶,不喜欢爸爸妈妈,不喜欢爷爷,就要奶奶,妈妈不要过来。我听了火也来了,心想,家婆为了一对筷子调羹,弄得父子吵架,孩子哭闹,有意思吗?!然后就坐在旁边不出声,由着她哭闹。后来家婆回来了,家公和老公的吵架停了,老公把孩子抱出去给奶奶,孩子终于不哭了。但我哭了。孩子是那么的离不开家婆,想着我5天上班,一下班就回家带孩子,陪她玩、讲故事、哄她睡觉,当然她不听话的时候也会教育她,要求她要喝奶,不给她吃饭看电视,要求她刷牙等等,每到周末更是带着孩子到处去玩去吃。但在孩子心里,原来妈妈除了陪玩之外就是骂人的怪兽。但妈妈要上班啊,不能24小时在生活上带她啊,我的教育真心失败啊!但是由着孩子,宠她顺她就真的好吗?(PS.不是埋怨家婆带孩子不好,相反家婆对孩子是真心好,而且还很紧张,早教中心的老师说,奶奶对孩子都已经有点过分紧张和保护,连在中心里玩时和小朋友之间的碰撞和交流都是奶奶从旁代说,孩子不怎么说话,有点不够自信。从生活说,奶奶不想给孩子洗手巾,担心弄湿衣服觉得她在玩水,奶奶不让她学穿衣服,觉得我们让她自己来会太慢,会着凉感冒)在生活习惯和孩子教育问题,我老公和我是统一意见的,所以他和家婆已经关系紧张了,我做媳妇也不好再说什么做什么。现在只是很迷茫,到底应该怎么讨好孩子让她更亲自己,同时在教育方面应该是放手还是继续坚持!难啊~~~烦啊~~
2015/03/30
精选回帖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colorsun:
其实lz是很无奈的。很多人指责lz自己周日都不陪小孩要去逛街,其实lz写的很清楚啦,下了班之后也是很积极带孩子的。这次是想着家婆答应了才约了去逛街吧。其实老人家真的是帮忙带而已,不能指望他们全包呢。lz投其所好,好好哄下婆婆吧。会不会父母见儿子这么帮媳妇,心里不是滋味,所以抵触比较大,关系才这么紧张
查看原文这话很对,我觉得楼主最无奈的就是和公婆住在一起,没有真正三个人在一起又在家的时间,总不能总是带孩子出去躲着吧,但住在一起孩子就会习惯性地找常带她的人,而婆婆可能也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主动亲近孩子,楼主又不好意思抢过来,是不是这样子?建议楼主耐心等两年,上了幼儿园,很多都会改变的,幼儿园老师教的都是爸爸妈妈怎样怎样,而且很多活动也是只要爸爸妈妈参加的!
2015/03/31回复

我觉得既然交给爷爷奶奶带了,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忍一忍,上了幼儿园慢慢过渡,而且,你老公是站在你这边的,这点已经很难得了,很好了呀!
2015/03/31回复

ppwcelia:
昨天周日,本来是家庭日,但最后却演变成不可控的闹剧!!心塞只能上来妈网吐一下~~~早上:上午有个早教的免费体验课,就在家门口,新开的,前几天爷爷奶奶就带着孩子去免费玩了,想着周日上午本来就和老公约好要和我妈出去买点东西,就跟爷爷奶奶说周日的体验课也是他们带去吧。他们说没问题一直到周六晚也是OK的。周日起床,我和老公准备出门的时候,奶奶黑着脸发话了,说这种课程就应该你们父母去,周一到五就说要上班没办法,周末就应该你们去。我顿时懵了,临时这样说,我老公也气不过但也只能说好,然后我就打电话给我妈说改时间,先不去买东西了,让我妈来我家,准备午饭后一起去华农看紫荆花(为了不让家公家婆觉得来广州就是保姆带孩子,每周末或者隔一周就带他们出去商场公园逛逛)。之后我们两公婆就带孩子去上体验课了。中午下午:从午饭开始就听到家婆的各种话,整个下午在看花的同是也是看脸色。我不管,拖着我妈自己逛(我妈身体不是特别好,所以一般出门都陪着她聊天)。晚上(重头戏):叫上我爸(我爸还在上班)一起在我家的楼下晚饭,晚饭后回到家才发现忘记拿孩子的筷子和调羹,家婆马上发话,人人坐着都没人收拾东西,说完就重新穿鞋摔门出去想回茶楼拿回筷子调羹。孩子还在脱鞋,看到奶奶这样子就哭着要出去找奶奶,我只能各种安慰,说奶奶回去拿点东西就回来,但2岁半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继续的各种哭闹。我老公看到后脾气也来了(我老公和他妈一向都因为生活习惯和孩子教育的问题关系就不好),脱口一句”她是不是傻的,重新买过就是啦“。接着家公加入,和老公在客厅吵起来了。我只能硬抱着孩子进房间,孩子还是继续哭闹要找奶奶,我说,你除了奶奶,还有爷爷,还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外婆,奶奶只是出去一下子很快就回来。各种劝说还是不停的哭,还来一句:喜欢奶奶,不喜欢爸爸妈妈,不喜欢爷爷,就要奶奶,妈妈不要过来。我听了火也来了,心想,家婆为了一对筷子调羹,弄得父子吵架,孩子哭闹,有意思吗?!然后就坐在旁边不出声,由着她哭闹。后来家婆回来了,家公和老公的吵架停了,老公把孩子抱出去给奶奶,孩子终于不哭了。但我哭了。孩子是那么的离不开家婆,想着我5天上班,一下班就回家带孩子,陪她玩、讲故事、哄她睡觉,当然她不听话的时候也会教育她,要求她要喝奶,不给她吃饭看电视,要求她刷牙等等,每到周末更是带着孩子到处去玩去吃。但在孩子心里,原来妈妈除了陪玩之外就是骂人的怪兽。但妈妈要上班啊,不能24小时在生活上带她啊,我的教育真心失败啊!但是由着孩子,宠她顺她就真的好吗?(PS.不是埋怨家婆带孩子不好,相反家婆对孩子是真心好,而且还很紧张,早教中心的老师说,奶奶对孩子都已经有点过分紧张和保护,连在中心里玩时和小朋友之间的碰撞和交流都是奶奶从旁代说,孩子不怎么说话,有点不够自信。从生活说,奶奶不想给孩子洗手巾,担心弄湿衣服觉得她在玩水,奶奶不让她学穿衣服,觉得我们让她自己来会太慢,会着凉感冒)在生活习惯和孩子教育问题,我老公和我是统一意见的,所以他和家婆已经关系紧张了,我做媳妇也不好再说什么做什么。现在只是很迷茫,到底应该怎么讨好孩子让她更亲自己,同时在教育方面应该是放手还是继续坚持!难啊~~~烦啊~~
查看原文可能还是你自己也有地方做得不好, 我们家孩子都是从小婆婆和我一起带, 我也是下班了才带多点 ,但是孩子还是和我们最亲 换句话说, 真和奶奶亲也没什么,毕竟大部分时间是奶奶带的 婆婆虽然万恶 但是确实真心疼自己孙子的
2015/03/31回复
苏菲尔:
这话很对,我觉得楼主最无奈的就是和公婆住在一起,没有真正三个人在一起又在家的时间,总不能总是带孩子出去躲着吧,但住在一起孩子就会习惯性地找常带她的人,而婆婆可能也会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而主动亲近孩子,楼主又不好意思抢过来,是不是这样子?建议楼主耐心等两年,上了幼儿园,很多都会改变的,幼儿园老师教的都是爸爸妈妈怎样怎样,而且很多活动也是只要爸爸妈妈参加的!
查看原文谢谢理解,真的是这样。孩子没出来之前(包括孕期)都是2个人住的,老公照顾得很好,公婆是在我休完产假要上班了才过来帮带孩子的,之前也是我一个人带孩子。当然必须认可的是家婆带孩子很好,我也很放心。但从此之后本来不大的房子一下子多那么多人就开始出现矛盾了,毕竟老一辈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太一样,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开始涉及教育问题,矛盾就越来越多了。
现在能做的除了像其他妈妈说的自己多做改变,就只能静心等待上幼儿园了。到时估计公婆可以不用长期呆在广州,我们可以找托管到我下班去接,自己来忙但也少了矛盾,始终相见容易同处难啊!
现在能做的除了像其他妈妈说的自己多做改变,就只能静心等待上幼儿园了。到时估计公婆可以不用长期呆在广州,我们可以找托管到我下班去接,自己来忙但也少了矛盾,始终相见容易同处难啊!
2015/03/31回复

有时我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我想那是因为我做得还不够,但有时自己就是没办法每天跟孩子长时间相处,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尽力吧,再说,奶奶再怎么亲,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他慢慢会懂事的。
2015/03/31回复

我觉得既然交给爷爷奶奶带了,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孩子平安健康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忍一忍,上了幼儿园 ...
2015/03/31回复

家里老人带孩子就会很多矛盾的,我跟我妈都很多矛盾了,何况你跟你家婆?晚上小孩跟你睡吧,一般跟谁睡就跟 ...
2015/03/31回复

ppwcelia:
可能还是你自己也有地方做得不好, 我们家孩子都是从小婆婆和我一起带, 我也是下班 ...查看原文
可能还是你自己也有地方做得不好, 我们家孩子都是从小婆婆和我一起带, 我也是下班 ...
那的确,家婆真心疼孩子的,只是有时过分保护和紧张而已。不过老人家都是这样,包括我妈也会
2015/03/31回复

昨天周日,本来是家庭日,但最后却演变成不可控的闹剧!!心塞只能上来妈网吐一下~~~
早上:上午有个早教的 ...
2015/03/31回复

昨天周日,本来是家庭日,但最后却演变成不可控的闹剧!!心塞只能上来妈网吐一下~~~
早上:上午有个早教的 ...
2015/03/31回复

不付出,又想回报,LZ的心态有些厚颜无耻了吧。你再不努力,等她到十六岁后,更加不亲了,也无亲的可能了。 ...
2015/03/31回复

lz还不懂事。老人家要出去拿调羹的时候,你就应该拦着说:妈我去! 你休息一下。 平时上班没空就算了,在家 ...
2015/03/31回复

看得出楼主是想做得更好,做妈妈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先为楼主的努力点赞。作为过来人谈2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1、同理心:先看调羹事件,引楼主原文,重点看孩子的需求“孩子还在脱鞋,看到奶奶这样子就哭着要出去找奶奶,我只能各种安慰,说奶奶回去拿点东西就回来,但2岁半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继续的各种哭闹……孩子还是继续哭闹要找奶奶,我说,你除了奶奶,还有爷爷,还有爸爸妈妈,还有外公外婆,奶奶只是出去一下子很快就回来。各种劝说还是不停的哭,还来一句:喜欢奶奶,不喜欢爸爸妈妈,不喜欢爷爷,就要奶奶,妈妈不要过来。”虽然孩子情绪非常激烈,但需求还是很明显地表达出来了。这样的需求(先不论为什么有这样的需求)没什么不合理的,妈妈最好以同理心来理解和满足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说教”甚至制止。“奶奶只是出去一下子很快就回来”这个结论是大人的经验,而2岁半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生活连接”。所以,换作是我,会陪孩子出去找奶奶,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出门在找奶奶的路上,相信孩子的情绪也平静了一些,也许半路就与奶奶汇合了,这个时候再说“奶奶只是出去一下子很快就回来”,孩子才能接纳也才会信任妈妈也是站在她一边的。
楼主说到,陪孩子玩没问题,但是一旦教育或者哭闹时就非要奶奶,可能也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教育时可能会遇到孩子心理的抵触,哭闹更是孩子情绪激烈时,这个时候“非”要怎么样,反而将孩子推向对立面,感觉与妈妈不贴心。比如后面有妈妈在孩子要“马上蒸水蛋”时就立刻去做,那个奶奶也许过几天也蒸了水蛋,但是孩子过几天后的需求也许不是水蛋了。几次下来,那个奶奶就失去孩子的“亲”。所以,陪伴孩子要走心,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而哭闹时,一句话不说搂着他,擦眼泪、亲他或者在一旁陪着也比说教一番更有效地安慰孩子。
2、重视孩子的东西也是尊重孩子:十几块的调羹在楼主心里是完全可以拉下买新的,但在孩子心里,你不知道他对调羹的感情有多深。2岁半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萌发时,对“我的”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所以,发现调羹拉下了,第一时间应该爸妈带着孩子出去找。即使错过了第一时间,也应该第二时间带着孩子跟随奶奶的脚步。我也是个马大哈妈妈,试过在残羹冷炙里找孩子2元的塑料戒指。当时后厨房的人都以为我在找金戒指(开始不让进,我说是戒指),当他们看到塑料戒指时,哄堂大笑。只有我知道,孩子在旁边看着妈妈怎么做。当然也试过想起来时太晚了,大人的经验当然是找不回来了,但是我还是不动声色带他去找,去问酒楼的人,甚至一起给酒楼的人提建议,不要轻易扔掉客人拉下的东西,一起商量怎么办等等,衍生很多亲子话题。
说得有点多了,就是要彻底站在孩子的立场,要成为孩子那一国的。
楼主说到,陪孩子玩没问题,但是一旦教育或者哭闹时就非要奶奶,可能也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教育时可能会遇到孩子心理的抵触,哭闹更是孩子情绪激烈时,这个时候“非”要怎么样,反而将孩子推向对立面,感觉与妈妈不贴心。比如后面有妈妈在孩子要“马上蒸水蛋”时就立刻去做,那个奶奶也许过几天也蒸了水蛋,但是孩子过几天后的需求也许不是水蛋了。几次下来,那个奶奶就失去孩子的“亲”。所以,陪伴孩子要走心,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而哭闹时,一句话不说搂着他,擦眼泪、亲他或者在一旁陪着也比说教一番更有效地安慰孩子。
2、重视孩子的东西也是尊重孩子:十几块的调羹在楼主心里是完全可以拉下买新的,但在孩子心里,你不知道他对调羹的感情有多深。2岁半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萌发时,对“我的”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所以,发现调羹拉下了,第一时间应该爸妈带着孩子出去找。即使错过了第一时间,也应该第二时间带着孩子跟随奶奶的脚步。我也是个马大哈妈妈,试过在残羹冷炙里找孩子2元的塑料戒指。当时后厨房的人都以为我在找金戒指(开始不让进,我说是戒指),当他们看到塑料戒指时,哄堂大笑。只有我知道,孩子在旁边看着妈妈怎么做。当然也试过想起来时太晚了,大人的经验当然是找不回来了,但是我还是不动声色带他去找,去问酒楼的人,甚至一起给酒楼的人提建议,不要轻易扔掉客人拉下的东西,一起商量怎么办等等,衍生很多亲子话题。
说得有点多了,就是要彻底站在孩子的立场,要成为孩子那一国的。
2015/03/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