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人生功底

92180155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如月如月121楼
终身学习的人最美,人生也才能完美!
2017/11/08回复
确实是啊 深有感触
2017/11/13回复
楼主文笔不错,
2017/11/29回复
说得很好,感觉说得就是我现在这种状态,但请问全职太太除了操心柴米油盐外,可以做些什么提升自己,消除焦虑感,不把期望过多放孩子身上,心情不受孩子表现的好与坏的影响
2017/11/29回复
newstonenewstone125楼
当父母也是修行啊,不易
2017/12/25回复
速度速度速度速度颠三倒四
2018/01/04回复
力飞扬力飞扬127楼
babemarry: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而大多数的家长呢,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更多资讯~敬请关注babemarry~
查看原文
坚持不易啊
2018/04/11回复
力飞扬力飞扬128楼
好难啊,一时的陪伴可以,长期的培训难,孩子的教育真是拼功底
2018/04/11回复
不错,顶下帖子
2018/06/01回复
Camy87Camy87130楼
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是一本很深很深的学问
2018/06/06回复
gotookgotook131楼
babemarry: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而大多数的家长呢,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更多资讯~敬请关注babemarry~
查看原文
看了标题,内容就不用看了。
2018/06/14回复
gotookgotook132楼
babemarry: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而大多数的家长呢,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更多资讯~敬请关注babemarry~
查看原文
看了标题,内容就不用看了。
2018/06/14回复
zbsjy8zbsjy8133楼
观点不错哈
2018/06/14回复
今天我买了一套电子版早教资料,只想分享给大家,资料比较多,这里发不了,加我的VX吧:SQZSDN8,然后回复早教资料。我会发给你一个百度网盘地址,自行下载就可以了。
2018/08/31回复
陆尚18陆尚18135楼
不错,值得思考
2018/09/09回复
世源妈世源妈136楼
好文,让我想重读《少有人走的路》。我有个同学就是如此,虽然没有要孩子,但仍然坚持自我成长,35岁焦虑期,到40岁收获期。我有不少男生同学35岁开始创业,我想女性也务必在35岁前后开始重新绘制自己的人生地图,完成一次重要的中年蜕变。
2018/09/25回复
早教创业之路
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毕业上班,结婚生子!毕业后分配在鞍山市农委,在农委的一个二级单位工作了6年。每天两点一线,单位—家里—单位,生活单调无味,没有晋升空间,没有成长空间,没有生活的激情和工作的热情。那时候想,这辈子如果就这样过,我就完了,那就注定是黄脸婆啦;   
第二个阶段:转行,从行政单位到金融保险业。保险行业工作了14年,从最初销售保单的业务员开始做,逐步晋升,转内勤普通员工,再逐级晋升,成为地市级公司副总经理。工作感悟: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进保险公司,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专职讲师(因为我语言组织能力差,上台就发抖),当是给自己的订立的目标是,三年之内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师,结果,一年达成目标,三年成为县级机构负责人。当然,所有的成长一定是伴随着汗水和泪水的,我的成长也不例外! 直至2008年我离开时,从当时我接手的34人1.9万/月的业绩,发展到420人年度业绩800万的成绩。在那工作的4年,是最辛苦的一段工作经历,但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迄今为止,我仍然感谢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它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明白,凡事用心,结果必定如你所愿! 
第三个阶段:转行做教育,终身做全商• 商学院。2015年10月24日,鞍山市全商•商学院试营业,2016年3月1日,我彻底告别了为之奋斗14年的金融保险行业,转行做教育。很感谢14年的工作积累,让我有勇气辞职重新开始一个新的行业。

    时间过的真快,全商•商学院鞍山校区成立即将满2年,我辞职也有1年半了。加盟全商•商学院至今,让我深刻个感受到,全商•商学院将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让我这个在事业上拼了十几年的人第一次感觉有了靠山有了归宿,他们将早教、托管、玩具城、超市在一个校区经营,一份投资,多重收益项目。这样独特而大胆的新型创业模式让我感觉到了我未来的商机。而我的后半生因为全商•商学院而重新开启。
加盟热线17310387175
2018/09/25回复
SidneyTanSidneyTan138楼
正確的廢話
2018/09/27回复
心声。来支持一下。
2018/10/23回复
猜你喜欢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原创)中国式陪读妈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不让孩子学习钢琴,会不会担心孩子长大后怨父母

写给那些婆媳关系恶劣的美妈们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热点推荐

一年级小学鸡入队考核 仪式感满满

还有人逛唯品会吗?现在热度低了很多

楼下附近新开的平价生鲜 比某大妈还便

台山草坪里古村食黄鳝饭 逛百年石板大街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心情大好!明天带薪旅游!

禄运茶居分店新开张 腐皮卷百吃不厌

食烤肉直观加盟店的区别 帮大家区分

麦当劳过期市场换标签

可爱古风粘土娃娃

装修公司签约 这些避坑要点要关注

姐就好这一口

小学鸡这个月好忙 儿童节活动丰富多彩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