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教育及心理专家的共识是,根据宝宝性格特点和家里的居住状况,决定让宝宝自己睡的时间,当然越早越好.
1,最佳的婴儿期:
条件具备,最好在宝宝出生前就布置haose彩斑斓的婴儿房.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日后宝宝就不会经历被“改造”之苦.但多年的积习,初为父母的担忧,总令一些新手爸爸妈妈视近在隔壁的宝宝如远离千山万水;绝大多数宝宝即便只有几个月大,也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要条件”,哭就是最好的“讨价还价”的手段.这足以让心太软的爸妈心惊肉跳,有相当一部分宝宝的“单独睡”因此半途而废.所以,新手爸妈最先要战胜的是自己.
2,个性萌发的低幼期:
2~3岁宝宝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开始一天天壮大,事事不喜欢别人插手.也正是由此开始,孩子能够初步地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最好能让宝宝自己“独霸”一张床,借此培养可谓趁热打铁.
3,独立意识“发达”期:
宝宝长到4~5岁,其性格特征已显出端倪,顺应他的个性,适时地加以鼓励,引导,小王子,小公主头脑中的自主概念就像充了气的气球膨胀开来,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会大大增加.然而,父母如果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事事不放手,他们很自然地把“依赖”看成必然.一旦不好的习惯养成,改起来可就麻烦了,孩子的内心还要经过一段痛苦的砺练.前车之鉴是最好的提醒:假如这个时候孩子还试图“黏”在大床上不走,爸爸妈妈要软硬兼施,激励法加激将法,让孩子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走向小床和自己的房间.
4.助宝宝独自做个好梦
让宝宝服服帖帖地独居小床,相应的准备和技巧是不可少的.
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安全感是宝宝自己睡的前提,4~6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从这时开始,对父母的离去或独自一人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时,无论爸妈身在家里的哪一处,都要让宝宝听见你的声音,让他清楚知道你就在附近;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这种安全感,可以给宝宝自己睡的勇气和信心.
5.布置一个宝贝喜欢的“家”:
如果宝宝有单独的房间,最好把它装点成色彩斑斓,别致的“儿童乐园”,墙上贴一些靓宝宝的照片和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小床及其周围更透着你的独具匠心.比如,把小床布置成一条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周围挂上卡通小动物,带有悦耳声音的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做装饰,再把宝贝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他,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童趣和温馨迷漫,孩子的安全感会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