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神追求?
网上看个帖子,说有个丈夫努力去经营家庭,主动承担家务、辅导孩子功课、不时制造一些小浪漫,可妻子还是不满足,觉得日子太平淡了,要追求自由,甚至和陌生男女结伴去旅游,对于这,丈夫选择了包容,可即便这样,妻子还是不领情,还是对丈夫说,那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丈夫与妻子的心思总是不同步,丈夫想挽救婚姻,于是上网求助。网上原帖:http://www.gzmama.com/thread-4744271-1-1.html
网上绝大部分人对妻子给予了批评,但出现一种很奇怪的论调,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另外开贴说说。
且看网友回贴的原话:
因为好多人和楼主(指那个求助的丈夫)一样对生活没有太多的追求,尤其是精神上。
精神追求是个范畴很大的词,也没有量化标准,我不想长篇大论解释。具体到楼主的情况,能看出来两人的差异,楼主老婆到了情绪低落期,她内心渴望脱离眼前的日复一日的生活,去外面看看,而楼主却因为要辅导孩子功课而不愿同行。这就是精神上的分歧了,你觉得小学生的功课有那么重要吗?为何不给孩子请假一家三口出去旅游?就算不带孩子去,让家里老人代签一下功课又有何不可?人生苦短几十年,日后回想起来,小学时代的十几天对孩子整个学业来说很重要吗?
无意于给网友的言论定性,只是有些问题想问。小学时代的十几天对孩子整个学业确实不是决定命运的时间,但肯定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节奏,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就因为孩子妈妈情绪低落?老人看着孩子也是可以的,可凭什么你们去旅游,老人就得在家看孩子,就因为孩子妈妈情绪低落?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全家都是以妻子的感受为核心地在运转,丈夫、孩子、婆婆都得迁就妻子的情绪低落,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妻子何德何能,可以享受这种女王般的待遇?
我倒是很能理解那位去旅游的妻子,不就是不甘心平庸的生活嘛,不就是向住自由自在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吗。如果是单身,这类想法没什么不好。可成了家,还是多想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责任好一点!这类人也并不是今天才出现,俄国文学作品中曾出现过一种“多余人”的文学形象,情感状况就和这位妻子特别相像,安逸的生活催生出精神的空虚,对现实不满又无改变的能力。但“多余人”形象从他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不是啥正面形象,不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向往的对象哦!
而我们的生活真得是如此平庸琐碎无味吗?罗丹说得好,“生活不是缺少美,生活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我有一位朋友,每天换着花样的给儿子准备早餐,她的目标是一个月让儿子不吃重样的,每次她把做好的早餐照上相片发到朋友圈时,我感觉生活真得很美!一米阳光最近在论坛发帖,细数她和老公相识、相知、相恋的点点滴滴,诉说两个农村来的孩子如何从一无所有一点点有了车、有了房,并帮助家人努力地改变生活状况,当一米阳光晒出老公送的金项链时,我感觉生活真得很美!妈网虽然有很多负能量的东西,但只要有心,我们会发现不少生活的美好。别人并不比去旅游的那位妻子富足,却可以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那位嫌弃目前生活的妻子是不是该反思下呢?
还是回到标题,说说什么是精神追求吧,我在百度上得到一个不严谨但基本可以回答问题的定义:精神追求即把物资生活看得很淡,只注重他所想的。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信恋,他的理想追求。重在理想追求,不顾世俗的言语或者别人对物资贪婪的占有。只注重自己的精神层面。精神应该知道吧,就是他能够在这信恋的追求上满足他的精神安慰与寄托。但这个定义并不被网友认可,因为百度是垃圾。后来自己想了想:精神追求应该满足这样一些特征----1、利他的;2、淡化物质的;3、讲求付出的;、4、自我满足。而自我满足是它的核心特征,就像下面的一些例子:“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的颜回;在一个不足六平米的小房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算公式的陈景润;。有一个精神分裂的儿子,但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孩子,晚年更是有丧子之痛,但她依然在94岁的高龄精神矍铄地去拍摄《青海湖畔》,脸上始终洋溢着平和与安详的秦怡;在生活上给予钱钟书无微不至照顾的杨绛;以及前文我所提到的做早餐的妈妈和一米阳光等等。
有网友说环球旅行是一种精神追求,这个真得分情况来看。在大航海时代,为探索新世界,环球旅行当然是一种精神追求。可如果是喝着红酒、听着音乐、坐在泰坦尼号上去环球旅行,这个算不上什么精神追求,充其量算是精神享受而已。把一个享受的行为包装为精神追求,有误导的嫌疑。而一个精神空虚的人别说是去环球旅行,就是环太空旅行,她的精神依然是空虚的。
我相信这个帖子发出去会有人来争论,鉴于妈网有人一贯喜欢歪曲别人原意,另立一个观点,自说自话进行论证的传统。我重申一下我的核心观点:
一、精神追求是指一种利他的、淡化物质的思想或行为,它需要人们付出脑力或体力劳动,并在这种付出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
二、一个有夫之妇和陌生男女结伴去旅行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对家庭、对丈夫的情感造成了伤害,而一味的要求丈夫、孩子、婆婆迁就更是一种不知感恩、不懂回报的自私行为,是一种精神索取,不是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