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你慢慢长大-----我的儿童教育实践与反思
2251369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三、科学素养的实验
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我注意到小孩的科学课作业隔挺久做一次,有些科学实验和生活的关联不太大,而且实验不成体系,我开始研究如何让小孩有系统做一些科学实验,提高科学素养。选什么样的科学学具,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自己做学具没有太多时间,经过网络对比,发现一套很简易的全是和生活相关的科学实验器材套装,我感觉不错,于是采购回来给小孩做科学实验课。
开始小孩对我买的东西没有什么兴趣,可能不知道那堆配件能做什么,但是我示范做一个科学实验后,小孩见到了现象,觉得很好玩,就有兴趣了,当然我陪着一起做就更有兴趣了。
有一天小孩和我说学校里面经常升国旗,于是挑了个国旗升降台的实验模型来做,这是独立完成的,做完了很开心,边升旗边唱国歌,走哪都在练习唱国歌。
小孩做了水车的实验之后,我们一回家就一定要拉我们到水龙头边上给我们看现象,水车在水龙头的水流驱动下动起来了,小孩说这是我做的,我们说不错不错。基本上每做一个作品,小孩都会要我们欣赏,听听我们会说什么。
在做洗发香波的实验时,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原来水加了香精,增稠剂,色素等等就变成了洗发水,开始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自己可以配洗发水了。后来多想想,又让我们对家里的洗发水产生了疑虑,于是我们开始讨论起生活中的化学品问题了,最后得出结论,以后要尽量用天然的产品,然后又和小孩讲道理,有颜色的饮料尽量不要喝,那颜色和香味我们全可以自己调出来的。
做科学实验成了我们的一种生活乐趣,为了不影响学习,我们规定一天只做几个,但是生活中的科学实验做开了,就管不住了,小孩有时会自己翻科学箱,找自己最喜欢的实验来做。有一次自己做了个灯光树,把灯一关,放在卧室当台灯,叫我们一起慢慢欣赏七彩的光芒,共同陶醉在美丽的夜色中。
做到甩干机实验时,全家都开心的不得了,因为家里有洗衣机,没想到自己也做出个甩干机。我们把甩干机搬到床上玩,小孩妈也当起了科学老师,拿着淋了水的布做实验,一下就甩干了,然后对着这个马上就讲清楚了甩干机的离心力原理,反复多次试验,全家乐翻天。这又让我想起陶行知说的教学做合一,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多有乐趣。这些教具最让人满意的就是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对应的事物,以前小孩对有些科学实验兴趣不大,主要因为在生活中难以见到。
后来我又买了其它的科学实验器材来做,由于和生活距离较远,操作步骤过多,做着做着我们都没兴趣了。
现在小孩对一些科学步骤还不能很准确的还原,因为不喜欢一步步按步骤做,但是家长帮着做完了,然后观察现象,就觉得很有趣。兴趣的培养是个体验的过程,没有体验很难有兴趣。来自生活的体验才是最吸引人的,科学课从生活中教,才是最符合人的特点的。科学实验不能太复杂,要让小孩自己能亲自做出来的才是最好的,小孩才有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扩展对其它的兴趣。
动手做科学实验还带来一个变化,小孩看动画片少了。我观察到小孩看动画片时很高兴,强行禁止会焦燥和发怒。我多次和小孩交谈,看动画片是被动接受信息,你看的时候如果不思考,就被它牵着走了,而动手制作的乐趣是无法替代的,科学实验做开之后,小孩也接受了我的这个观点。
我又买了电子积木放在家里,随后我出差在外,只能让小孩妈带着小孩做电路实验了,小孩妈是文科生,开始很为难,我说看看说明书就行了。我不在家时,两个人边摸索边做出了不少电子积木产品。电子积木把电子实验简化了,通过拼装,小孩也很容易做出小产品,非常有成就感,我打电话回家时,听到那边很惊喜的描述着做出来的实验产品。
小孩学会联接电路之后,有时自已动手做一个风扇,然后拿来吹吹一风,有时做一个小收音机,全家一起听一听,很有乐趣。后来有天晚上,小孩把自己关在里屋忙半天,然后叫我们到里屋看她的成果。我们进去一看,小孩把先前建的几十所房子拼在一起,变成了一座城市,然后把电子积木上的灯光和城市组合在一起点亮,夜晚看上去,真是漂亮极了。小孩妈问是谁教的,小孩说是自己想出来的玩法,说这个主意不错吧。我都没有想过可以这么玩法,但是小孩自己就会了,这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想法,创造力是天生的。小孩向我们介绍,这是一座灯光城市,里面住着童话中的人物,然后开始讲起故事了,这让我们更惊喜了。
后来又采购了化学实验箱,生物实验箱,但是买来就没有怎么用,主要是操作上有点复杂。对儿童动手实验来说,越简单容易,效果越好,这种简单是能构成复杂变化的简单,这才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反思总结:
1、找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联,有些学习是会自然发生的。
2、和生活相关或模拟生活的科学实验学具,是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的。
3、儿童的科学实验要尽量简易,同时最好可以自由组合。
4、创造力想象力是自然发生的,儿童会自发的把各种事物重新组合起来。
5、欣赏和有价值的评论会保持儿童学习与创造的兴趣。
编程学习
信息时代,大部分事物都和计算机相关了,学习编程是基本的素质,用什么教小孩编程?如何教小孩编程成了一个值得实践的科目。
我给小孩看过scratch软件的效果,也玩了自己做的scratch体感游戏之后,我开始计划教小孩scratch编程,这个是我的强项,但是如何教才能让小孩听我的,我心中没有数。
吃饭时我问小孩:有没有想过做什么科技产品出来放在家里。小孩说:可以做一朵花呀,花可以放音乐,讲故事,学国学,然后按一下就有一种香气会喷出来,再按一下又有一种香气喷出来,这多有意思。
我一听就晕了,这创意虽然可以做出,但是小孩目前的水平是实现不了的,不过看来小孩还是会思考世界,对周边世界是有想法的,这样的个性化产品做出来,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儿时也一样,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可是总是无法变成现实,现在条件好了,硬件开源了,应当可以尝试了,在家里构建一个创客工作室,或许可行。让小孩把想象变成现实,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晚上我说我们开始学习电脑,试试学习做出一朵花吧。小孩对电脑不喜欢,只说想用用以前那只猫,就能控制能动的猫。我说就是那只猫呀,以前曾经玩过一两次,看来小孩对这个猫还是有兴趣的。
打开电脑,我打算先按原理步骤讲一讲,没想到小孩说:大人不准说话,全要自己干,自己玩,不会的再教下就行了。我只能干瞪眼在边上看着。小孩后来跟我说,只有自已探索学会的才有乐趣。
开始小孩会让小猫动一动走走路。小孩问我,要想让猫一直走怎么办?我想讲讲什么叫循环,又觉得不对劲,这词小孩哪听得懂,就指着说是那块积木,你拖过来试下,这样小孩就会了,看来积木学习法真是人的本能。小猫一碰壁了,我又顺便告诉再抓块积木过来,可以让猫来回走。小孩做出来后可得意了,非要让妈妈过来看看,同时留意大人的表情。
小孩又发现了声音模块,觉得有意思,问我要怎么让电脑发声音。我简单讲了一下,小孩就拖了一堆积木过来,发出一模一样的声音。小孩又问,怎么声音都一样的?我示范操作声音积木如何对应简谱,结果小孩和小孩妈突然反应过来,说要用这个编个曲子,就是以前学钢琴学过的玛丽有只小羔羊,我没想到以前学的钢琴知识在这用上了。
由于要编曲子,小孩坚决要把猫删除掉,学习了删除办法,又找出一个公主来唱歌,小孩自己开始搭积木,试音,加拍子,很顺利的把曲子谱出来,兴致盎然。接着小孩又开始做鱼缸了,让一堆鱼在海里游。小孩说,这样学电脑才有意思,还是在家里学电脑好玩。我在边上一点也插不上话。
多次尝试,我一直没能成功的教小孩学编程,小孩一定要自己探索着学,怎么好玩怎么来,小孩最大的乐趣是用scratch作曲了,和我当初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我的反思:
1、在一定情境下,学习会自动发生
2、我以为我会的就可以教,这在实践中发现是行不通的,有难度的教育内容需要有教师的威望才容易实施。
3、把学习内容嵌入到游戏和创造的过程中更符合儿童的天性。
4、易用的有趣的学习工具,儿童通过探索可以自主完成学习。
以前我没有系统学习过国学经典,所知的中华文化知识都是在成长的岁月中零散得到的。过了一定年龄,回头再看以前中华文化经典,突然有一种感动,有些似曾相识,有些震撼心灵,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系统自学国学。学国学首先要突破文言文关,好在互联网发达,学习变得相对比较容易,慢慢的,对道有所理解,对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也有所体会。
国学教育很多是做人做事的教育,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朱熹说:“小学是教以事,大学是教以理。”就是小孩的时候要多做点事,多经历的事,家长记住这些事,然后帮小孩寻找到小孩生活中经历的事和教育之间的关联,然后再引导小孩。
陶行知也类似这观点,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课堂上老师光讲,学生在下面光听,很难形成自身的体验,但是在生活中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再表达一下,人自然很容易明白一些道理了。
国学教育还是关于人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内养的学问,经典是永恒的,随着人的成长和经历的丰富,理解也越来越深刻,经典用来滋养生命的。
再研究下去,我发现经典教育关于写作创造力的教育,为什么古代很多读书人能写一手好文章,我想就是背诵的功效了,文言文是微言大义,小孩子把文言文背下来,记在脑子里肚子里,有感触写文章时,就自然流露出来了。为什么说记在肚子里呢?这是因为小时候小孩常常说这句话,我们问:你记住了吗?小孩说,记住了,记在肚子里。不同时间多次的询问,小孩都是这么回答,大了之后才改成说记在脑子里心里。
再研究小孩的语文,课本中的国学知识也比较零散分布的,但是语文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分年级的。经过深入的查阅资料和思考,我选择以背诵的方式来教小孩学国学,因为儿童时的记忆力最强,大人就比较难记住了。
问题来了,小孩能背下不认识的文言文吗?背诵有作用吗?背诵国学经典对提高语文能力有帮助吗?在背诵的基础上,如何在生活中谈话中传递国学的智慧?为了区别死记硬背,我这里指的是有创造力的背诵。
我下定决心花一些时间教育小孩背诵经典,正好春节联欢晚会放了千字文的节目,我以这为切入点开始引导小孩背诵国学。由于我自己普通话有的发音也不是很标准,所以我在平板上下载了几个千字文的APP让小孩听听。
用IP AD重看了一次千字文的电视节目后,小孩对背千字文有兴趣了,开始我陪着背,后来因为我记不住太多,就没耐心了,要自己小孩背了。过了一些时间,小孩说基本能背千字文了,我很吃惊,小孩说我不在时,自己对着IPAD边听边背就记下来了。我测试了一下,果然背下了一半,而且还和我比赛背诵,我甘拜下风,后来小孩要我说上句,她背下句,也基本可以了,同样是背书,我的记忆力远远比不过小孩,这也增强了我要小孩背书的信心。我问了小孩选哪个APP来背的,发现这个APP是音字画同步的,一页就几句,而且很容易控制播放进度,其它几个APP没这个特点。
看来好的学习软件能让学生自动发生。
一起背诗的乐趣
昨天睡前和小孩说练习一下背诗,没想到一背开就止不住了。小孩先背了几首熟悉的古诗,然后全家互相考谁记得的古诗和古文多。我们记得还挺多的,小孩一看形势不对了,马上背自己最拿手的千字文,边背边晃脑蹬腿,打着节奏,洋洋自得。
背着背着,小孩把这个背诗活动变成了小孩考大人的游戏,小孩要我们按着主题来背,给我们评分,她说一主题,比如关于风景、鸟儿、动物、花的主题,我们要背一首相关的诗,背出的加一分,两边比赛,这可是真是考死人,我绞尽脑汁,才把脑子中还记得的诗词背出来。全家边背诗边哈哈大笑,从这活动游戏中我们找出无限的乐趣。
背完了我就在想,过了这么多年,曾经背过的白话文都忘记了,但是曾经背过有韵律的古诗文到现在还难以忘记,还能不经意的记起,可见背诵真是童子功,小孩应当多背一些能穿越时空的经典文字,而不是背那些过些天就更新的东西。
随着背诵的训练,我自己一些儿时记忆也会不经意的想起。这些天种花种草给小孩看时,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有一阵子住的是平房,家家都用砖把自己门前隔出一个小院子,我们家院子里种了一些月季花,那月季鲜艳的花朵,仿佛历历在目。
引导背诵
小孩背完千字文后,我想让小孩开始背诵大段文章,这对将来的写作有帮助。但是小孩不背,或许是觉得枯燥,不朗朗上口。我反复和小孩讲学国学的重要性,小孩都听得不耐烦了,说那么就背吧,每个经典先背第一句吧,大学背一句,道德经背一句,中庸背一句,论语背一句。念半天,小孩只记得了一些,还记错了,我想自己教小孩真难教呀,不着急,慢慢来吧。
今天吃饭时小孩说,现在发现背千字文有个妙处,当小朋友有争论时,拼命背下千字文,别人听晕了,就搞定了。我一起哈哈大笑,心想有意思,小孩从这找到了背书的乐趣。
小孩然后说昨天教的经典的第一句都会背了,我觉得很奇怪,昨天不会今天怎么会了,我测了一下,果然背下来了。我很纳闷,问小孩如何记住的。小孩说昨天听过了,虽然没背下来,但是今天就想起来了。我回忆了一下日常经验,发现这是常有这种现象,有时听过的学过的东西,当时没刻意记,过些时间反而记起来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让小孩多听经典,多熏习,很多在将来都会想起来的。
我和小孩说,我们再来背吧。小孩说,最好一天就背几句,背多了也记不住,最好下午接我回来路上背一段,一天背一点,也不花很多时间。
但是小孩依然对背经典不太喜欢,纯粹是因为我的要求,而且这样一天几句,不成体系,也没太大意思,于是我思考到底从什么开始教小孩大段大段的背书比较好。后来我考虑到,从古代有名的家书开始背诵会比较好,因为父母对儿童写的家书和面向他人的写作不同,家书大多的是将自己人生经验感悟传送给儿童,不必考虑受者的感受,写作上更是情真意切,启迪人心。《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的最经典的短篇家书,也是谈学习之道的家书,我想从这个入手比较好,于是开始了试验。
我想到小孩玩过三国杀,对诸葛亮比较熟悉。我问小孩,你知道诸葛亮是如何教育他小孩的,小孩说不知道,我说诸葛亮是用写信的方式来教小孩的,你要不要看下他写的信。小孩来了兴趣,我用平板放了《诫子书》的呤诵视频,小孩就很有兴趣背一背,不过还是讨价还价,一次只愿意背一两句,还老记不住,折腾一个多星期,诫子书也只背了前面几句。
经过电子化的经典学习实践后,和同样在自学的朋友交流起来,发现读纸书的效果比电脑上阅读效果好多了,这主要和学习的内化过程有关。学习在内化的过程时需要:
1、内容少。内容少而精才容易被人吸收,而打开电脑网络,由于信息内容太多了,人只能浮光掠影看一下,没有办法变成自己的。
2、慢慢品味。内过的过程是个深思的过程,面对海量的不断变化的信息时,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慢慢思考,品味一本书?
3、反复思考。学习思考再学习,这有个反反复复琢磨的过程,书很容易翻来翻去的看,而网络信息总是在更新,只呈现于一个平面上,很难做到反复。
4、专注。人难以同时思考两件事,网络信息一打开,全是超链接,查资料是方便了,但是不利于专注的思考。所以人有时要到外面走走路呢,在走路时,隔绝信息干扰,反而更容易思考。
于是我开始大量买书了,我自己要从纸质书来学习经典,同时帮助小孩形成阅读的习惯。让小孩从看动画、看电子产品转向热爱阅读是件很困难也很长期的工作。现在小孩已经爱上了阅读,总结一下作法。
1、让书随手可得,随处可见。我发现一个现象,把书放在我的书架,比较难拿到比较难发现时,小孩对阅读没什么兴趣,把书放在小孩能随时看到和随时拿到的地方的,就会容易发生阅读兴趣。于是我在小孩的学习桌附边配上了一个儿童书架,在客厅也配了一个儿童书架,让小孩很容易拿到书,看到书,想要小孩看的书就放在明显可见的地方。
2、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小孩不喜欢白底会反光的书,说在阳光下看会晃眼睛,我尽量选纸张底色偏黄的,字体要足够大的,有配图的书。还有小孩很喜欢小小的一手可握的小开本书,随时可拿在手上翻翻。图书的设计对儿童阅读真的影响很大。
3、创设适合阅读的环境。阅读需要很放松很自然的环境,我注意小孩有时会到飘窗上阅读,那里环境不错,后来我把阳台改成花园书房,小孩就经常到阳台上看书了。我又把家里的灯光全换成暖黄光,在角落里也放上立式台灯,小孩象是有趋光性一样,自然的就在这些灯光下看书了。
4、以身示范。成年人在儿童身边认真读书时,也会影响到小孩。
从徐教授那看到一套儿童哲学启蒙书,我回家就买了几本给小孩看,书名都挺深奥的,我在想,儿童能学哲学吗?
我把书放在茶几上,开始小孩也没有兴趣看这些书。过了两三个月后,小孩可能没书看了,就拿起本儿童哲学启蒙书来看,没想到这一看就不可收拾,小孩指着封底上的书单说:爸爸,有空把这全套书全买齐,我想看。
我很吃惊,问:你当时不是不喜欢看吗?
小孩说:我现在又喜欢看了。
我说:看了你能懂什么?
小孩说:就是好看。
于是我买了了一整套儿童哲学启蒙书给小孩。后来要收拾整理书架了,我把小孩看过的书连同这套哲学启蒙书都收到柜子里了,结果小孩又要求我拿出来看。我说,这书有这么好看吗?小孩说,是好看呀,有的我都看了三遍了。
我开始只是觉得这种书也是故事书,当成小孩扩大知识面的,并没多想,但是又过了几个月,发现小孩和我们聊天时,开始会打个比方,运用哲理故事来讲生活中的事了,这让我非常吃惊,我一直觉得这不是小孩能会的,但是小孩就是会了。
儿童阅读的书主要以故事为主。故事教育是为人父母的最基本能力了。小孩最喜欢听睡前故事了,我被迫恶补了各种神话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一直讲到民国。
小孩小的时候,读的书大多是以动物为主体的故事书,后来我觉得不太对劲,总不能一直用动物来教育孩子吧,所以我购买了大量的神话名著之类的儿童版图书,后来我发现,以人物为主线的历史故事书是比较适合沟通的。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讲历史事件儿童比较难理解,小孩看过相关的人物故事书后,再补充讲人物在历史上的故事,并进行分析点评,很容易开展讨论学习。
后来在睡前,小孩常追问:爸爸,你小时候有什么故事?讲给我听听嘛。小孩听父母的故事和听别人的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父母的故事是真实的,更有意义。
后来我体会到,对小孩来说,父母已经是走过半生的人,父母的故事对小孩理解完整的人生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于是我经常会思考自己的过去的故事,并总结出意义,讲给小孩听,有时候会先把回忆写在QQ空间,需要的时候就拿出来给小孩讲,我在想我是不是要写本童年回忆录了?
儿时关于烟雾的回忆
无意中发现这几天雾霾这词很火,我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来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以后给孩子讲道理时用。
我在农村时,很小就开始了做饭的生涯,记得那时是用灶台,边拉风箱边往炉灶里扔柴火。引火的干草有的是我从山上捡来的,火一烧起来就全是烟雾,非常很呛眼睛,只有用力多拉下风箱,让火旺起来,减少烟雾。每次做完饭,我的脸都被熏的红红的,肺里吸得饱饱的烟雾。
那时候有的人家不小心,烧柴火时还把自己家房子引着了。做饭的时光,我在烟雾中拉着风箱,村子里炊烟四起,长大后听到有些歌把这画面描写的很有诗情画意。
每年收割完庄稼之后,就把地里能烧的东西引燃,增强土地的肥力,那场面也是硝烟四起,象现在电影中的战场一样。
小时候最喜欢的一件事是和小伙伴在地头收集一堆稻草杆,在旷野中堆成堆,将红薯芋头等扔进去,然后点着草堆。随着烟雾的升起,烤地瓜的香味也弥漫过来,多么美味的野餐。大点以后到了城里,用上了煤球炉,比柴火高科技多了,不用把柴火一把把扔进灶里面了,而是用镊子夹着煤球扔到煤球炉里面,然后不停扇扇,开始也有很多黑色的烟雾,但是火旺起来后,烟就少很多了。在做饭的时光,各家点起了煤球炉,一柱柱黑烟升起,远看象战场的硝烟一样,烟没有农村的大,但是这种烟雾吸多了很难受。对来自农村的我说,已经觉得这是很高大上的做饭方式了,至少不用担心把房子引着了。后来老爸觉得烧煤球性价比不高,烟也大,就拖着板车带着我去市场买煤。我跟着板车后面去,就和现在小孩去步行街购物一样兴高采烈。
拖了一板车煤回来,接下来就是自制蜂窝煤了,这是一种高级环保的用煤方式。先在煤堆中挖一个坑,象月球上的环形山一样,加水进去,再用铲子搅拌均匀成泥浆状,然后倒进制蜂窝煤的专用工具,一压就出现一个圆柱形的里面全是圆孔的蜂窝煤,我们一天可以做很多个。
后面的工作就是晒蜂窝煤,蜂窝煤干透了,就可以放在煤球炉里使用了。蜂窝煤比较透气,利用率高,烟雾小,点燃的那会有些烟,烧红了就没有烟了。这就是当时的清洁能源吧,从那以后,都只用蜂窝煤了。
南昌的冬天是湿冷的,冷到骨子里,家里经常要点一盆木炭对抗冬天,引燃木炭时,家里全是烟,木炭噼噼啪啪作响,火星乱窜,火烧旺了之后,烟淡了很多,但空气中淡淡的炭烟似乎很好闻,因为带着一股热气。
小时候过年的那些天,空气中到处是爆竹爆炸后留下的烟。那时候,并没意识到烟雾是一种污染,反而觉得烟雾很好闻,闻到柴火和煤球炉的烟味意味着有饭吃了,闻到爆竹的硝烟总感到有喜庆的味道,闻到炭火的烟感谢到湿冷冬天里的温暖。
流光容易把人抛,烟雾曾经带来很多美好的回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从野地里回家,远远看到村庄里的炊烟,就感受到一种温暖。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多么悠场的歌声,多么优雅的意境。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突然发现,烟雾成雾霾了,也不能吸了,也不浪漫了,烟不再是那个烟,人也不再是当年的人了。
什么样的童年记忆是温暖的。
前些天听人在讨论科技与小学生教育的问题,有的主张用科技的教育好处,有的强调科技的负面影响,有的认为科技只是工具,要看用的人如何使用。说的都很有理,角度和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会相同。突然想起乔布斯在发布智能手机时说过一句话,我们回不去了。这又有科技改变世界的兴奋,又似乎有些淡淡的忧伤。
从出生开始,我们的时间就一直在流逝,当我们看见令人惊喜的变化与进步时,也就意味着有些时间永远消失了,再也回不去了。有首经典的歌叫昔日重来,为什么会传世至今?人有时候宁可拿现在的一切来换取过去的时光,但是可能吗,人可以改变时间的方向吗?
科技在发展,一切似乎越来越快了,信息越来越多了,过去物资缺乏的年代,少少的信息,简简单单的玩具,倒回来看,似乎有更多值得怀念的东西,有些人性的温暖是购买不来的。怀旧与复古的情结似乎是人们一种永恒的情怀,与其说真想回到那个年代,不如说是想回到那种记忆,因为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我们儿时对自行车的记忆是很温暖的,第一次学骑单车,由于年纪小,骑不上自行车,就一只脚踩着左边踏板,一只脚伸过车架,踩着另一只踏板,上下一蹬一蹬的,自行车滑动起来,带来无穷的乐趣。
那时父母好象都要教小孩骑自行车。父亲让我坐在车座上,然后在后面扶着货架,让我自己骑着。那时候的车是二八大扛,对小孩来讲太高了,我开始充满了恐惧感,总害怕车子倒了。自行车一骑快,父亲就追不上了,我一下没掌握好平衡,就摔到路边了。摔过几次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踩着双轮在地面上自由的滑动,似乎多了一种自由。
接触了变速自行车,让我恢复了对自行车的热爱。前些阵看见一款复古风的单车,突然有种莫名的感动,直想收一部回来,可惜家里车已太多,只好用淘来棕色的PU皮包车座把套,把现有单车改成复古风的,装上配件一看,效果和感觉都出来了。这是一种情怀,一种希望时光永恒的情怀,淡淡在心中扩散。
问了一下小孩,小孩不喜欢复古的单车,小孩喜欢新的单车。我们小时候也喜欢新的东西,但是长大后却喜欢旧点的。孩子也会长大,什么样的回忆才会是温暖的,应当是一些几十年后还会再使用的生活物品,而不是转手就淘汰扔掉的产品,家里的这几部漂亮的自行车应当是。从6岁骑到90岁,永远带着时光的记忆,一骑上去,就会想起旧日时光,想起父母陪伴的日子。
看露天电影也是童年很温暖的回忆。在小区放过一些时间天投影,小区小孩们非常开心。
摆摄影摊
前些阵在读大学的侄女来家里玩,讲起她在暑假里打工赚钱的故事。有时在服装店里工作,有时在小餐馆工作,感觉得很好。在打工过程中,有些老板也会讲一些生意上的事,象我们这样对做生意一窍不通的人,连开个店都不会。
记忆中自己在大学时摆过摄影摊。那时候刚学完摄影,周末经常看到校门口有人在摆摊照相,因为各个学校的学生会互相串门找老乡同学,见面后在学校门口留个影是很自然的事。那时照相机是很贵重的东西,很少人有,拍一张相片,一元钱,也很容易被接受。
农大在很远的郊区,去农大找高中同学玩时,我突然发现他们学校门口没有人摆摄影摊,于是和农大的同学商量,我出技术,他搞桌椅,周末我们在农大门口摆摊。同学同意试一试。
周末我借了同学的自行车骑去农大摆摊,自行车是同学摸奖得来的车,他说自己家的冰箱电视机也都是摸奖得来的,运气真好。
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骑到了农大,和高中同学开始摆摊照相。那时候照相不能立马取,只能照完留地址,我洗出相片后再给,因为同学是农大的,所以来合影的人也信任我们,交了钱等过些天再取相。
第一天摆完摊后,一算账,吓了一跳,我们居然赚了一百多元。那时候一个月的生活费才30到50元。于是热情高涨,有阵子每周末都骑车去摆摊。后来忘记了是什么原因,没再去摆摊照相了,这是人生第一次摆摊赚钱的经历。
和侄女聊天,陆续又想起以前高年级的师兄批发袜子卖给我们的事,还有大学同学在每个宿舍推销衣服的事,他们说学生的钱太好赚了。如果当时有戴尔的眼光,在学校里卖卖二手电脑,说不定现在也发达了,当然没有如果,因为没有坚持,总会错过很多机遇。
到了四年级,小孩开始对考试有很多担心,甚至会发生恐惧。我对小孩的成绩没有太高的要求,不要太差就行了,但是小孩有恐惧害怕心理是不好的,我始终认为,童年的心理阴影对未来的成长是不利的,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谈话引导与加强学习辅导,帮助儿童消除恐惧。
谈话一
小孩说:快考试了,爸爸,我紧张害怕。
我说:不要紧的,考完考差了我们都不会批评你的,你越紧张可能越考不好呢,不紧张反而考好了。
小孩说:考不完就会有很多作业做的。
我补充说:有点小紧张还是要的,太紧张了和不紧张也不好。
小孩说:我是考试前紧张,考的时候呢,有时候试卷发下来就很紧张,有时看到卷子就不紧张了。
我问:那你为什么紧张呢?
小孩说:考试紧张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复习够了,一种是没复习好。
我说:你是哪种情况呢?
小孩说:我没复习好,现在天天复习呢。
我说:那这样不就好了。
谈话二
小孩说:学习成绩好了,老师和小朋友就会认为是好学生,考不好呢。。。。
我有点紧张,马上说:好不好要从多个角度看呀,你看你在爸爸妈妈眼里永远是个好学生,就算有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还是认为你是好学生呀。而且你这次考不好不等于下次考不好呀,成绩也是在变化的呀。
小孩点点头:我希望我考得好点呀,希望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是好学生,这样我偶尔犯一两次错,别人说这是好学生,都可以原谅的。
英语考试
今天小孩很高兴的告诉我们英语听写得了100分,一个月前听写才40分。
小孩把英语成绩只有40分的消息先告诉我,然后就难过的要哭。我劝小孩不要太在意,
我说:爸爸是不会批评你的,我相信小孩子天生都是很聪明的,小孩头脑是空的,什么知识都能装下的。小孩子考不好的原因不外乎是自己不认真,还有就是没找到方法,还有就是环境问题。妈妈英语比爸爸好,妈妈多讲讲方法,多辅导一下就可以了,我们家不说英语,你的听力没环境,所以平时要想办法找机会多听一点。
过些天,小孩又很郁闷,听写只得了60分,我和小孩说不要难受,估计还是没有多听的原因,小孩天生就是聪明的,能接受一切的,就是方法问题。
今天小孩说考了100分,我告诉她考得好高兴一阵就行了,然后就忘记,保持平淡从容,以后考不好也要这样,难受一下就行了,继续保持平淡从容,就像你爬珠峰大本营一样,开始大家都夸你,但是大家总不会夸你到30岁吧,所以要尽量忘记这些东西,重新平淡从容的开始。爸爸相信孩子天生就很聪明的,小学时呢,一定要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身体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发展身体能力也是一种学习。功课学习和身体发展要取得平衡。象你打乒乓球,以前说不会,不学,现在一学,没几天颠球就颠了600个,比爸爸妈妈强多了。
八、食育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
民以食为天,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要饮食,食物的教育是最基本的生存教育,也是人的终身教育,从食物中又可以展开儿童的感官教育、劳作教育、品味教育、艺术教育、知识的教育等等。
我一直思考着如何对小孩开展食育,通过食物教育将各种学科知识打通,开始带孩子到处吃东西,后来想通了自己家厨房就是最好的食育工坊。我们自己学习提高厨艺了,就可以在家中开展食物教育。
自从在纳木错的路上结结实实挨过一次饿之后,小孩经常提醒我们自己是一个小吃货,对美食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厨艺都是家传的,小孩妈展示了一下厨艺,说从小姥姥做吃的都会叫她们一起来做。
后来越来越觉得全家一起做好吃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带小孩做各种美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难怪有人说,最好的教育在厨房。即然我们每天都要做饭,那就把饭做好,把菜做精,把饭菜做出艺术来。
于是我开始上网自学厨艺了,没事就研究一下菜谱,然后把带小孩出去吃饭也当成了学习,餐馆就是我们的课堂。到了餐馆,每次都让小孩点菜,上了菜之后全家就一起研究眼前的菜。我们请小孩吃几口谈下菜是什么味的,观察研究菜由哪些配料构成的,想象做菜手法是什么,如果我们做这道菜应当如何做?回到家之后就开始复制我们认为好吃的菜的做法,慢慢的,手头也积累了几十道菜适合我们口味的家常菜做法了。
我们开始对小孩进行日常的做饭训练,还购买了雕刻刀让小孩自学。小孩会不经意的摆出个果盘造型给我吃,有时还摆出食物造型来。有一次我生病了,小孩叫我别动,她做饭,我突然觉得食物教育多么正确。
今天上午和小孩商量,下午我们骑游广州吧,边看风景边顺便找点美食吃,小孩不乐意去,又说,下午我们骑车出去找美食吃吧,顺便看点风景,小孩高兴的直挥剪刀手。
吃是儿童的天性,看风景是大人的兴趣,吃和欣赏风景结合在一起才是比较完美的。问了一下别的家长,也有这样的说法。大人说出去找吃的,小孩很高兴,说出去玩学习,小孩兴趣不大。
以吃为主题,才是人生的智慧,人类从生到死,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服侍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是靠吃来维持的,所以才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只把食物当成吃的内容,是生理上的需要,人需要吃不同的东西,欣赏风景也是一种精神食粮,儿童的精神食粮内在已够了,所以以吃食物为主,大人的精神食粮不足,所以需要继续补充,这说起来好象有点怪怪的。但是仔细想想也对,缺什么才需要补什么。
吃的对话
晚上小孩要求骑车带去书店看书,回来路上聊起来。
小孩说:小孩喜欢的事,不能老让小孩想,有些东西,试过了就不会想了。
我说:是呀,所以我们要多带你尝试,比如假期出去就尽量找吃的,把这种好吃的都找遍,试一遍。
小孩:反正我总是吃不胖。
我说:不要太担心自己瘦,瘦也有瘦的好处,胖了也挺不方便,衣服不好买,跑步都比别人累点。
我又说:人们花钱吃得胖胖的,再花钱减肥,是不是很有趣呀。
小孩就笑。
书中的发现
在教小孩背中庸时,背到民鲜能知味矣,
我开始讲,现在比较缺味觉教育,孔子几千年认识到了,然后我展开讲了一大堆食不厌精等道理。
小孩插话说,孔子也是个吃货呀。
我一愣,然后说:对呀,孔子也是个吃货。
我们哈哈大笑,这背书也变得有乐趣了。
一、米饭的做法
1、白米饭
2、白米加小米。这样的饭带点金黄色,补精加工米的不足。
3、白米加南瓜加芋头。芋头会得到香气,南瓜会绵甜。
4、彩椒饭。把菜椒头部切开,当成盖子,将饭菜装进去,滴点酱油,放冰箱,要吃时放烤箱一烤就搞定。
5、竹筒饭。 做好的饭,倒进竹筒里,铺上一层汁水不多的熟菜,需要吃饭时拿出来蒸半小时就行了。
6、菜稀饭。把花菜等和米一起煮。
7、盖浇饭。饭做好,装在碗里,倒扣在盘子,用土豆炖点菜,往盘上一倒就行了。
8、紫薯稀饭。
二、前菜类
主要用处,小孩一回家,说肚子饿,马上就能吃到东西。
1、碗豆+香茹汤。加一点盐,高压锅一压,随时可吃,香气很浓,口感香、粉、滑。
2、黄豆汤。 加一点盐,高压锅一压,随时可吃,香气很浓,口感粉嫩。
3、花菜+胡椒粉。加一点盐,煮好就行,口感鲜美。
4、烤紫菜。紫菜撕碎,洒一些盐,锅里加点油,热了之后开小小火,然后放紫菜进去炒,再烤,火一定要小。口感香、脆、鲜。
5、平茹撕条。小炒一下,加一点碎香菜。
6、牛肝菌暴炒一下。加一点香菜,这牛肝菌要选用上好的,尽量以肥厚的叶为主。
三、小炒类
1、干炒红萝卜丝。红萝卜刮成丝,加点胡椒粉炒,快炒糊时加点水,慢慢加点水炒,炒出来的红萝卜是干的。胡椒粉很提味很香。
2、干炒花菜加红萝卜。方法同上,不过要先炒花菜一会,再炒红萝卜,加胡椒粉。
3、干炒花菜,方法同上
4、西兰花+小香茹。炒时要加点酱油,煮烂,让小花茹的香味进西兰花,小香茹很重要。
5、竹笋。一定要泡,去掉味道。小炒就行了。
6、鸡腿茹。切片暴炒,加点酱油,口感很好。
7、鸡腿茹。切块,煎熟,沾着酱吃。
8、炒莲藕。切成极薄片,过水去淀粉,加花椒炒,不要多加水炒。
9、炒菜心杆。选上菜杆粗嫩的,切片,加点酱油暴炒一下。
10、白木耳炒芹菜。这两个菜很配。
11、冬瓜炖小花茹。汤汁鲜美。
12、腐竹。这个关键在于找到上好的腐竹,有劲道的,有豆香味的,随便做都好吃,可以加点酱油胡椒炒了当夜宵吃。
13、炖五色菜。土豆、红萝卜、青瓜、淮山、花菜等五种颜色的菜切块一起炖。
14、西红柿去皮,切成小块,洒点糖就行了。
15、老豆腐炒香茹,要选用市场上上好的非常嫩的老豆腐,有豆香味的,一煮就飘香了。
16、花椒土豆丝。切丝,加花椒暴炒。
17、攸县香干。关键在切的厚度,要暴炒翻炒,酱油可多加点,快炒干了加一点点水。
18、咖喱杂菜。土豆、杂菌、草茹等炒熟,咖喱加进去炒下就行。
四、汤类
1、红萝卜+淮山+白菜。方法就是放在高压锅里面,一煮就行了。
2、花菜汤。花菜小炒一下,加点胡椒煮汤
3、呼啦汤。各种食用菌、杂菜先煮好,然后加点胡椒,再加红薯粉搅拌就行了,还可以加点马蹄粒。
4、波菜羹。波菜切好,马蹄、鸡腿茹切小粒。波菜打成粉碎,加水煮开,加入马蹄、鸡腿茹等,最后再调点红薯粉搞定。
5、红豆汤圆。红豆压烂,加一点点米酒,加小汤圆,一起煮就行了。
6、平茹紫菜汤。
五、烤箱类
边做饭边烤菜,效率高点。
1、孜然土豆。高压锅做汤时,碗装着一起做,拿出来再抹点酱油,放烤箱烤,半路加点孜然粉。
2、孜然豆腐。关键是找到市场上好的炸豆腐的原料。
3、烤馒头。买来馒头切成片,烤干,配番茄酱吃,好吃。
六、好喝易做的果品
1、百香果汁。加点柠檬汁,加点冰糠,加点蜂蜜,冰一下。
2、西米煮熟。加点椰汁,加点芒果块,冰一下。
3、玉米汁。非常好喝
4、胡萝卜汁。 甜爽。
七、油炸类
炸香茹,炸豆香米饼等。
九、种植的教育
语文课文的学习,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在城市长大的儿童缺少大自然的体验,我除了平时带小孩到处走走看到,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开展自然教育?
我们没有院子,不可能搞个花园,我想到了我的小阳台,把阳台打造成一个种植园,让小孩每天能看到万物的生长,也可以解决自然教育的部分问题。于是我开始了长时间的阳台种植活动,不断的种各种花各种菜,甚至种了水稻,让小孩在家中就可以观察到自然。
之前小孩班里家长组织了一次去长洲岛的户外活动,有一个项目叫挖红薯,小朋友一听就兴奋极了,带上工具,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到地里去挖。我们跟过去一看,原来是工作人员提前将一些红薯埋在地里,然后让孩子挖,根本不是真的挖红薯,但是小朋友们一样很高兴,有丰收的喜悦。
另外我还观察到一个日常现象,小孩一直很喜欢花,见到花总是想把花摘下来,摸一下,闻一下,甚至想尝一口,可是我们不让,因为摘外面的花是一种破坏行为。后来才明白,儿童是通过触觉嗅觉来认识世界。
查阅了不少资料,读了不少书,自然教育引起了我的兴趣,《林间最后一个孩子》等书对我有一定的启发,城里长大的儿童非常缺少自然教育,在钢筋水泥中长大,没有机会观察到万物的生长过程,体验不到种植食物的艰难。东西都是从超市买来的,不是自己亲自种的,自然容易缺少对食物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生命的敬畏,这对将来成长很不利,那我应当怎么办呢?
我开始购买了一些关于自然教育的书本,但是发现小孩没兴趣,又买了《自然笔记》,想来小孩到户外时,练习做下自然笔记,也发现不太可行,小孩玩的高高兴兴的,根本就空没做自然笔记,要做的话也变成我们做了。
后来了解到阳台菜的理念,我突然想到了,阳台可以变成自然教育的场所,我家的阳台是三角形的,虽然很小,但是一样可以用来种些植物,来给小孩观察。
种花
我跟小孩说:以后我们种花,自己摘自己家的花,就不用怕别人说了,小孩很高兴,于是我开始清理阳台。阳台上本来种了芦荟和零散的植物,芦荟是小孩奶奶带过来种的,长的到处都是,先从它们下手吧。我和小孩商量,把部分芦荟迁移到小区里。小孩开始不同意,我说只是迁部分,我还买了萝卜种子,一起拿下去种,到时可以拨萝卜了,听到可以拨萝卜,小孩就同意了。
到了小区里,小孩很高兴的到处找土地,我找了块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把东西放下来。小区里的两个小小孩见到了,马上也过来围观,听说种萝卜,都高兴的唱起拨萝卜的儿歌来了。在我挖地松土时,小孩和小小孩讲,我们要好好松土,要不芦荟就会死掉的,生命可宝贵了,听得我直乐。
我在用手触摸土壤时,能感觉到土壤的特性和土壤的温度,体察土的松软程度,这些不需要思维,就可以理解。回到家再看到阳台上的以前买的花盆,那么丑,以前却总是视而不见呢?在选购花盆时,我直觉上抗拒塑料制品,总觉得塑料有种隔阂感,是不自然的,无意中看到防腐木的花盆,大为欢喜,网购一批,期待新花盆的到来,期待一个开满鲜花的阳台。
我和小孩一起在阳台上种花,种子埋了下去,小孩就问第二天能不能长出来,我说哪能这么急,我今天给你吃口饭,明天你就变成大人了?
过了一些时间,牵牛花种子发芽了,长出绿油油的叶子,小孩就经常问,它们怎么还不开花呀,小孩妈说了一句,静待花开。
有一天清晨,小孩突然大喊,快起来看呀,牵牛花开了,我一听,马上起来观看,在清晨的阳光照耀下,我们家的鲜花开了。这一天全家心情都不错,从第二天起,小孩每天都早起数数有几朵牵牛花开了。我说自己家的花,尽管摘,尽管闻,尽管看,小孩舍不得。
我开始泡种花类的论坛了,学习种花的技术,发现有太多的学问了。当我读到一个贴子,有网友说为了预防泥里长虫子,居然趁老婆不在家,用家里的炒菜锅来炒土,我真是非常感慨,有个爱好真是不一样。我陆续买了各种花的种子来做,但是由于阳台是北向的,成功率很低,后来我想也可以买点现成的快开花的植物给小孩看。在电梯里碰到邻居时,我发现一个现象,我说是买花种给小孩看的,人们脸上都露出温暖的纯真的笑容,也会说起,现在小孩是太缺少种东西的经历了。
小孩看到我种花,自然就开始模仿了,作文里还写道,我爸爸很爱种花,我想我种花是种给你看的呀。一天小孩和我说:爸爸,给几个空花盆我,我要种东西。
我很高兴;好呀,你想种什么。
小孩说:不告诉你,我要保密。
我看着阳台,植物的搭配还是不够美,收拾归并了一下,顺便理出两个空花盆给了小孩。小孩从冰箱里拿出以前买的各种种子,自己耐心挑选,不准我们看,然后很心满意足的种在花盆里了。
晚上我问小孩:干嘛不给花盆浇水呀,哇,你只管种不管养呀,要是我们这样呀,不给小孩吃饭喝水行不行呀。
小孩:哇,不可以。
十、家庭环境教育
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无言之教,在阅读未来学习环境的资料时,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家并不是一个学习环境,商品房是为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设计的,最多只是有个书房,在整体设计上并没有考虑到设计成一个学习环境,回想起自己的看房经历,没有见过一个样板房是为学习而设计的。家是小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家像一个学习环境,小孩回来到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我开始考虑能否把自己家变成一个适合儿童学习的良好环境。
整理清空
岁月是个集装箱,不知不觉会存下无数东西。小孩生活的环境很重要,家庭的布置是小孩天天看见的,小孩不太喜欢收东西,走哪都搞得有点乱,小孩妈常说这是跟我学的,我不太收拾,而且还经常在网上乱买东西,家里堆的比较乱。小孩和妈妈在一起会收拾东西,和我在一起,乱点也心安理得,看来身教很重要,如果我不学习整理,小孩也不会整理。我首先要从家庭环境开始,创造个简洁的环境,才有利于小孩学习。
于是我们开始了家庭学习环境的整理工作
一是清空:把能清掉的东西都清掉,家里尽量空一些,无中能生有;
二是归类:购买了各种层架把同类的东西都归在一起,方便查找;
三是调整:调整书桌的方向,面向阳光,侧面对门,避免人为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