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题,家长之责
5831487家有中学生
第一:曾经听有一位学生这样说过,我睡得这么晚,是想告诉我爸妈也告诉我自己,我努力了我问心无愧。根据我多年经验观察:
只有上课全神贯注,如朝气蓬勃的向日葵一样围着老师转,跟上老师的思路,眼神与老师有交流的学生,才会是尖子生。
课堂上眼神涣散,想着靠回家一脸迷茫地自我摸索,这样的孩子成绩不是才怪!
家长请自省:
有的家长经常在亲朋面前吹嘘,自己如何陪同熬夜、孩子如何不辞辛苦。这类家长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只要头悬梁锥刺股,铁杵也会磨成针!这真是迂腐观念。
在学习上,铁杵是铁杵,针是针,拿铁杵当针用的行为,是用蛮力在解决问题,比如:因为要刻苦而磨蹭到很晚,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上课时间该学习的时候却在打瞌睡,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
建议:
1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上课该好好学习,晚上该好好睡觉。在家规定一个睡觉时间,到时间必须睡觉,作业完不成也必须按时睡觉。让孩子意识到不要把“拖”当作勤奋,讲效率。
2 家长下班后,可以一边做饭,一边让孩子把今天学习的关键内容来说一说。你会发现,孩子为考虑回家怎样像小老师一样跟你“说课”,而普遍上课会专心很多,会把重要的内容都记在脑子里,把其中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搞清楚。
第二:急切提高成绩的同学都有一个特征:爱买参考书。一门学科,一个学期能买四五本之多,然而每本书都只看了一小部分甚至有的书到期末还是新的。还有些学生喜欢瞄准尖子生爱用的参考书,跟风买,结果发现里面有一大半拔高题都不会做,只好都空着,不仅成绩没提高,反而对自信心是一种打击。
家长请自省:
很多家长都有跟风的习惯,生怕孩子落后一点。每次开完家长会就拉着班上的前三名孩子问他们都在用啥参考书,削尖脑袋也要去打探到尖子生的独门绝学,好像只要买到了这些暗藏密匙的参考书,就能让孩子茅塞顿开!
还有的家长为了自己有时间喝酒应酬、打麻将,买一堆参考书临出门时一句“等我回来你得把什么什么做完,回来检查你”,好像在说:买了这么多书我的责任就尽到了,我就问心无愧了!
建议:
1 充分学透学校指定的参考书。家长应该对孩子讲明,参考书不在多,而在利用得足够充分。基本知识点弄懂弄透,举一反三,一本书顶上一百本。
2 买参考书要依据孩子的具体能力来。一开始,中等生合适难度不大、但包含了详细例题分析和解题过程的参考书,之后等他的成绩上来了,再选择提高题、综合题比较多的参考书。
第三:每次拿到勉强80分卷子的同学都会这样辩解:
其实题目我都会,就是太粗心了,有些家长也会把粗心当借口。
而尖子生的卷面很少犯粗心的毛病,他们的父母也绝不会认为粗心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小问题。
家长请自省:
很多家长和老师沟通时都会无奈的说,“我家孩子那些题都会做,就是不操心,总是粗心大意。”这类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粗心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性格浮躁,知识掌握不牢靠,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典型。
这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其副作用在日后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会更为明显。长此以往,孩子一生都可能处于尴尬的位置,看着很努力却上不去,又不会倒数第一,最后就是得过且过。
建议:
1 家长要分析给孩子听,粗心的基本原因无非是三:第一,审题疏漏。第二,计算基本功不扎实。第三,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靠,一考到混淆点就迷糊。所以,粗心是比不会更严重的问题。
2 和孩子一起,用细心战胜粗心:审题,要求他把看到的重点圈出来,避免误看、漏看;计算,不但要求速度,更要求准确;混淆点,家长要一一帮孩子理清楚,搞清楚为什么会混淆。
第四:很多孩子的家长有时常挂嘴边的话,“我家孩子很聪明,丢分都在基础题!”
而尖子生的家长很少赞孩子聪明,他们会表扬孩子“专心”“努力”“有一股非要把问题搞懂的韧性”“有反思,善于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赞扬孩子“遇到困难不气馁”“有问题就问,没有藏着掖着的虚荣心”。
家长请自省:
盲目夸孩子聪明的家长,相当一部分都在变相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认为自己的遗传基因不错,混到今天业绩平平,只是因为时运不济;还有家长误把夸赞孩子聪明当做是“赏识教育”。
问题是,赞扬孩子聪明,与赞扬孩子漂亮一样不可取,这等于告诉孩子可以盲目躺在先天条件上不思进取。然而,我们都明白孩子最终在考试升学上取得成绩,未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功,绝不是光靠小聪明、小机灵能做到的,而是取决于他的责任心、恒心与毅力,更取决于他的认真态度!
建议:
夸努力不夸聪明,赞扬得越是具体,越是能引发孩子的共鸣,激发孩子的潜能,越有效!让孩子明白非智力因素对学业、事业的巨大影响。聪明但浮躁,机灵却不能脚踏实地地做事,必将酿成大错。
第五:在班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第一个举手的基本是外向型的同学,
很可能他并没有捋清思路,追求的只是一时的虚荣感,关注度。
尖子生一般会晚一点发言,在脑子里捋清思路,组织好语言,让自己的发言有一个总结性的高度。
家长请自省:
很多家长会这样教育孩子:要勇敢发言,要让老师感觉到你很积极活跃,这样老师才会注意到你。家长这样告诉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要想清楚再举手。
老师对于这种不顾一切“抢镜头”的孩子并不会有太多好感,因为会把其他学生的思路带偏,导致老师要打断流畅的教学,对核心问题再做重复强调。
建议:
如果孩子属于好出风头的类型,家长要告诉孩子:这不是比速度,抢着回答并不能赢得敬佩,只有准确的回答才能让同学们刮目相看。此外,家长需要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可以尝试练书法等磨练孩子的性子。
第六:很多家长真的是最舍得对孩子下血本的家长!恨不得每门课都给孩子报辅导班。结果是,孩子的学校作业在瞌睡中敷衍潦草地完成,更别提老师布置的口头练习、预习复习,估计是在睡梦中完成了。
学校的作业都是老师认真设计、细心筛选出来的,偏偏敷衍了事,却在外面补课花这么多钱,你说是不是本末倒置?
家长请自省:
还有的家长自己没有时间、没有水平辅导孩子,多少有点内疚心理,尽可能地帮孩子多报班、多交钱,认为是自己为孩子好、尽责任的表现。
建议:
如果要补课,建议集中在双休日补,这样把一周的问题集中起来找补课老师答疑解惑,同时避免在平时对学校的功课敷衍了事。
第七:上体育活动课,不跑不跳不打球,找个角落去背书,或坐在双杠上温习功课的孩子,多数成绩只是中等。
朗诵会、戏剧节、运动会从来不参加,抓紧分秒读书写作业的孩子,成绩也多半只是中上。
反而是那些文体活动上特别活跃的孩子,成绩往往优异。
家长请自省:
很多家长会跟孩子强调“闷头用功”的重要性,嘲笑那些在运动场、在戏剧演出上花时间的“傻子”:“为班级争得荣誉,却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
其实,运动能大大增加孩子头脑的摄氧量,让孩子记忆力更好,这样读书才会事半功倍;而戏剧这样的综合课程,对孩子的言语表达、艺术修养,以及团队精神养成会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孩子的思维不开阔,在未来越来越强调综合素养的考试中,怎么能胜出呢?
建议:
1 疲劳战就是消耗战,对孩子长久的成绩稳固没好处。应该读书时高度专注,下了课就尽可能活跃在运动场上。
2 有很多综合课程,对孩子各学科的素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营造左右大脑的紧密联系,让孩子全面发展,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参加。
3 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表面上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实际上却以倒逼的方式,逼迫孩子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第八:在介绍学习经验方面,尖子生慷慨大方,中等生却表现吝啬不爱分享。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中等生认为:把我的经验介绍给了你,我们的差距就会缩小,我的优势可能尽失。因此他宁可自我封闭、孤身作战。
而尖子生们普遍认为,与同学互帮互学会带来1+1>2的效益。
家长请自省:
生活中戒心十足、特别自私、不爱助人的家长,多半会养出这种对他人的进步怀有恐惧与戒备心理的孩子。这类家长经常对孩子声称,学业上的竞争就是一种“有我没你”的关系。
其实,帮助同学,也就是帮助自己。因为把知识点弄明白,自己会做题,是比较低的领会境界;而要让别人也弄明白,就要站到老师的高度上,把知识体系都理清,难点都理解透彻,这样自己同样受益匪浅。
建议:
1 对孩子讲明,唯有把自己的独门技法贡献出去以后,基于好胜心,你才会去琢磨新的学习手法。求新求变的上进心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萌发的。
2 鼓励孩子邀请同学们来家里学习,组成互帮互助小分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样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九:讲评试卷或者讲义时,最快把学习资料翻找出来的,一般都是尖子生.
而中等生就会在课桌肚子里、书包里一通乱找,甚至你都讲了好一会儿了,他还在手忙脚乱地翻寻。
家长请自省:
你是不是一个在孩子生活上严重包办的“十全保姆”?你的孩子是不是从来没有整理过房间,理过衣服、鞋袜、图书?只要孩子关键时刻找不到东西,你是不是就好脾气地帮他重买?甚至你是否觉得,孩子将来是要干大事的,“这些小节何足挂齿”?
建议:
1 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高效有序。家长应教导孩子将各门课的讲义、练习卷、试卷,分门别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每门课放进一个文件夹。顺便在整理的过程中复习,把易错点都用小便利贴标注好。
2 考前翻阅文件夹,就可以迅速找到每一份卷子,同时可迅速检索到自己爱跳进去的“坑”,机警地绕道走,少犯多少“陈旧性错误”!
3 平时在家,家长也要让孩子帮忙整理家中的书籍、鞋袜等,从生活细节上培养孩子有序、高效的意识。要知道,孩子的生活习惯,是会带到学中去的。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各家观点并无对错,谢谢你的意见。不过也美妈的某些观点我也持保留意见。
第一:近年来早教风靡流行,补习社扎堆,许多孩子的童年都在早教中心和补习社渡过,但是这些孩子是否拥有卓越的思维呢?大多早教和补习社只是将孩子本该在生活中或者校园学的知识提前传授,导致很多孩子在学校往往自以为是,以为自己都懂了,在堂上开小差,反而得不偿失。至于遗传?我觉得有点可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数理思维并非是简简单单的运算,这是逻辑思维,对事物外在探求本质的能力,很多思维能力很强接受能力很强的孩子也存在算错数的情况,运算更关键体现在小学是否真的下了苦工,是否真真正正认真进行运算,难道计数还需要本科毕业吗?菜市场的大叔阿姨算数大多都是又快又好的。广东省的学生运算能力普遍都差,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孩子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偷用计算机,久而久之形成依赖,更不愿意踏踏实实的进行运算了。
第二:不知道美妈是怎么定义尖子生的呢?何为真正的尖子生呢?在美妈定义下的尖子生,不用老师教导,能自己悟,能自己练,这样的尖子生,我想生活中太少了,应该都在北大的少年班吧?如果都不用老师教,那我想建立学校真的太浪费国民的钱了。不知道美妈怎么理解高中,高中的知识深度大,难度大,但是任何的知识都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每一节课的认真听讲,每一个知识点踏实掌握才是尖子生必备的技能。很多学生就是认为自己的思维比老师好,理解比老师快,不用听老师讲解,结果听了开头没听后面,捡了芝麻掉了西瓜。今年我先生学校的何同学高考获得省文科状元,小学和初中都没有择校,小学上的是元岗小学,初中是长兴中学,都是很普通的学校,也没参加过早教和补习机构,一直认真紧跟学校节奏,这样的学生是否是尖子生呢?
很多人认为读书好的孩子天生就是喜爱读书的,喜爱刻苦专研,思维灵活?我先生非常反对这个观点,孩子是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无限的,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心血都会在孩子学习能力上得到体现。那么逻辑思维如何培养呢?自主学习能力是如何培养呢?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原因,学习让我们由懵懂无知到建立自己特有的思维,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真真正正掌握逻辑思维。怎样落到实处呢?就是培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或每周要适时总结知识点和归纳知识点的变化与知识点应用,寻找有趣的规律,这样孩子慢慢就能培养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点孩子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形成,这是需要的更多是父母的耐心。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关键来源于兴趣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兴趣,有了目标,有了梦想,才会真真正正的投入下去。
一已之言,欢迎继续探讨。教育本无纲,用的人多了,才成了纲,哈~
美妈也有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但希望不要忽略有限的知识,无限的可能。没有最好的学习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自从有了孩子后,我跟先生的观点是,教育本该是言传身教,同学们不要给自己锁上能力的枷锁,你们的能力远远超越你的想象,只要不放弃,梦想总会实现。
何同学我知道,其原班主任现在教什么班我也知道。楼主老师的先生也有可能现在正是我家小孩所在班的老师。其实不管有没有担任他们班的课程,都是恩师。失敬!失敬!
其实,楼主老师您的很多观点,我也是赞同的。我只不过是针对其中的几点去表述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以下再解释一下,讲到哪里算哪里。
1,我前面的回复通篇讲的只是理科及英语的学习问题。至于文科的学习,如认真上好课、依靠老师、认真回顾知识等等,这些都是对的。我小孩上了高中,回来也说文科的学习(除了英语)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节奏走。当年我读高中,理科基本是自学的,但上语文课时就特别认真,我记忆尤新。
2,我所谈论的范围,也仅仅是指在小学及初中阶段培优的问题,目的是想在小孩上高中前打下坚实的理科及英语基础,适应高中高强度的学习要求。高中阶段因为知识难度较大,除个别人外,各科都要认真听课、紧紧依靠老师,这个本身也没有问题。
3,我没有说不用依靠老师,也没有说不用认真完成作业,我只是说这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普通中小学中想上升为的尖子生的同学们。
4,数学的运算能力主要不是指算术、计数,而是指解各类方程的能力、根式分式整式等的运算能力及技巧,特别是指代数式的变形能力。广东学生运算能力下降,主因不是计算器的使用,而是因为新教材改革把众多有关代数式变形的内容删除或降低要求、以及广州(也包括广东各地)中考试题出题风格改变而导致。其实在广州地区,计算器的使用在九十年代已普及,并非新事物,而当时老师在课堂上教代数式的变形教得较深,为的是适应考试的深度要求。可是近十年来的广州中考题,风格都是浅的很浅、深的很深,第17、19是代数运算题,号称是送分题,其中解方程或不等式、分式计算简单到可以不加思索的地步。而24、25题的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运算能力,可是因为过难,普通中学的老师及学生基本是放弃的态度,反正没几个人能听得明白,吃力不讨好。所以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涉及到运算,都是很浅的,讲求通性通法,很多特殊的运算技巧都不教了,与八、九十年代的状况差距较大。小学就更不用讲了,运算都是程式化的、设计好易算的。小学及初中学生代数式的变形能力差是现状,可是,偏偏高中数理化都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代数式的变形能力及一些特殊的运算技巧,难怪高中老师会叫苦连天。外地情况又有些不同,例如北京的中考题,中档题较多,学生努力一下也可以得分,所以课堂上必须要求老师多训练运算能力。
5,再讲运算能力。我所讲的运算能力差、于是其数理思维就差,是指运算能力是数理思维的外在表现,是判断一个学生数理思维强与弱的主要标志,而不是说运算能力就是数理思维的全部。表面上,数学的运算只不过是一个训练问题,其实主因不是,而是与学生对概念的领悟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强与弱密切相关。简单到乘法公式,就有许多学生理解不了,反复讲反复错。再如简单到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里面所涉及到的配方或开平方,有些学生也真不明白是什么道理。但凡这种学生即使他很努力、很认真地听课,要成为理科的尖子生也是非常难的。反之,有些学生(指小学生和初中生)只需简单听一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或者就算一时不明白、多做几题就能弄懂,这些学生才更容易成为尖子生。有些学生上了高中,学到对数的运算就发愁,简单的计算可能会,但只要涉及到对数的变形及推导,反复练都掌握不好,主因就是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差,这种学生是难以在高中成为数学高手的。运算能力如何深刻体现出一个学生的数理思维水平的高下。至于好学生运算也会出错的问题,主要是机率高低的问题,即使大人从1数到100,也会有数错的时候,正常得很。另外,这也与学生应对复杂数学局面的能力的强与弱密切相关。例如平时极少训练中考压轴题的同学,即使他数理思维好,但局面一复杂,运算就会经常出错。所以我们说初中生系统训练数学中考压轴题非常重要。
6,我下面还是讲理科及英语。那些说子女的行为习惯好比读书成绩好更重要,这话我也赞同。但如果只讲读大学这个层面,一本率不足20%,即使读上一本,也有读广大还是中大的层次问题。平均50个初中生才出一个华工生,从功利的角度看,你没有超强的能力,凭什么让你读清北、凭什么让你读华工中大?所以在小学及初中阶段就培养起胜人一筹的底蕴非常重要,除非你真不在乎。小孩上了高中,即使很认真地听课,听不明白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学科一时落后也是很常见的。无他,学科底蕴不足、思维能力达不到要求是也。即使象HF读前面六个班的,理科考不过别人要转读文科的也不少见。其实这些同学读文科也能碾压别人,HF的文科也很强,全省百中占七;当然有些同学选文科是因为真心喜欢,而不是学习落后。未读高中前能力及底蕴已比别人相差一大截,你怎样搞得过别人?这些不是你努力就一定能追上的,你努力,别人比你更努力。个别科目严重落后的问题,如果自学能力差,只会依靠老师也是难以改变。这个时候个人的自学能力的强与弱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好成绩的取得,决不会是无源之水。总结起来,我认为在高中能不能赶超,关键在于要具备以下四点:
一,数学要强;数学强即理化生强,如果自认为数学强而理化生不强,那你的数学不是真强,是判断失误。
二,英语不能落后,至少要达到或非常接近级的平均线;
三,自学能力要强。因为上了高中,分分钟会听不明老师在讲什么,某些科目偶然落后是极平常的事。只有自学能力强的人,才能凭个人的努力改变不利的局面。在前五所里,提前自学下学期课程的人实在太多了。
四,定力、努力要够。
如果上述几点中的某一点不行,要超越别人真不是容易的事。
7、我小孩其实是从最普通的中学考上去的,知道现在的大部分普通初中、小学,老师为了拼平均分,教学内容反反复复都是那些高频的考点,反复操反复练,难度水平一般来说是较低的。学生成绩是高了,但能力未必有多高。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同学,无论读什么学校,也不要需要额外的什么拓展,成绩都会一路带前,因为天赋好。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广大的中上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进行课外的拓展,补课堂上的不足,即使中考成绩很好,升高中后往往就会面对落后的局面。即使在HF,在平行班里英语测验考试低于60分的通常每班近10人,他们当中大部分中考成绩都在130、140分以上。平时的数学、物理测验或考试,班平均分在60分以下的也常见。因为教学、测验难度大,这并不表示他们不行。但同学与同学间的差距较大却是事实。上高中后成绩低下,普遍是因为在初中阶段所培养的能力不足所导致。有个外语(非英语)专家级别的家长,初中三年一直让小孩去补习华**英语,读高中后小孩的英语成绩很高,跟那些40、50分水平的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可以想象,在普通中学里整天跟着英语老师ABCD地练题的学生,尽管中考成绩也上140+,但能力上差距太大了,人家三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原奥班或考过奥班而掉落平行班的学生,上高中后为什么一般都较强?一来本来他们能力就强,二来他们在初中阶段普通已学习了高中的部分课程,底子比你好,当然胜人一筹。有个同学我本来就认识,因为知道其底子:数学不强,整天跟着老师练基础题,没有意识到在初中阶段补强的重要性。上高中后直接就排500名之外。
8、上了高中,因为知识难度的加深,认真依照老师的要求做好学习上的事、紧紧依靠老师很重要,这点无需要讨论。但这还很不够。即使在HF,在外面补习的现象也较常见,一些同学是因为学科落后而补,更多的人是为了提升。不过我倒是很反对在高一阶段数理化生这些学科进行补习的,即使自学能力差,高一阶段也正是补上培养自学能力这一课的大好时机,即使成绩一时落后也不太要紧。
9、下面还是讲普通中小学的学生。学习层次较低的同学,真的不需要想太多,努力练好基础、紧跟老师的节奏最为重要。但是中上层次的同学,要想提升自已,务必要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努力,紧紧抓住语数英三科进行能力的提升。语文科我不太了解,数学科的话,中上层次、并且自觉性高的同学真不必在外面补习,完全可以下载或购买提升类型的资料回来自学,不懂就看答案。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数理化这东西,关键在于个人的理解,别人教是代替不了自已亲身去感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来的。特别是在初三阶段,务必要进行系统性的中考数学压轴题的训练,不懂就看答案,做他几十题,各方面的能力很自然就有了。经过初中三年的自学能力提升,到了高中,理化生这些学科,即使一时落后,也能凭借自已的能力扭转局面的。但英语科不一样,还是找人培训为好,只是要找对人。并且中上层次学生英语的补习,一般不要请学校的老师ABCD地做题,要以掌握好一门外语为目的,以提升阅读和口语能力为重,而不仅仅为了考试。
10、在小学和初中,什么叫尖子生?绝不是成绩高就是尖子生!只有具备较强能力的才是真正的尖子生!如果读的是普通的初中(其实可以包括小学高年级),眼光不要只盯着中考,要初中高中六年一起规划和决策。家长可以不去具体教小朋友知识,但不能没有规划和决策。但凡中上层次的同学,当务之急是引导孩子在数学和英语两科进行课外拓展。否则你可能会后悔,将来可能会觉得对不起孩子。培养自学能力这东西其实并不玄乎,具体做法就是以下两点:一,读初中后每个学科帮其购买一本高质量及高水平的课外提升的练习册或书本就够了,而市面上的那些练习册学校里也一大堆,作用不大的。只要有心,是不难找到的。也可以上12999数学网上下载(只需要做其中的难题就可以了,其它题可以不做),不用注册、不用钱也能下载,方便得很。引导小孩有时间就做,不懂的话马上看答案,确保自已去领悟并学会;二,每个学期前的长假期可以购买教材解读回来自学下学期的数学课程内容。上面两点,只要坚持三年,自学能力就能不断增强。而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能极大地促进理化科的学习。所以我是强烈反对中上层次的小学及初中生在外面补习数学的,本来是自学能力提升的大好机会,却白白浪费掉这宝贵的几年时间。英语能力的课外提升也是重中之重,那些没有在课外拓展过的普通中学的中上生,整天跟着学校英语老师练ABC,中考成绩也能也很高,但真实能力上普遍比不上读名校出来的学生,因为后者在学校里英语就教得较难、学得较深。并且英语是文科,要提升能力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实现的,往往要经过一两年长期的强化阅读及口语训练才行。可以自已进行,也可以去培训机构,但切勿与学校的教学内容重复,不要太功利化,不要只想着考试成绩,要学习真正的英语。
恩师面前本来没有我的位置。以上所谈仅为一个卑微的家长一点小体会,因为写作水平有限,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口气也有点大了。不敬之敬请谅解、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