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继不继续上学而思?

1246553家有小学生

家有小学生一枚,三年级,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上学而思。当时怕跟不上,从最基本的基础班开始上。本来一直都很抗拒这种超前学习但是现实很骨感,也只好跟风读了。

读了快一年,感觉孩子不太喜欢,寒假班甚至有一天哭着不肯上。问原因,说是上课很闷,有时候甚至在下面画画。

孩子在校成绩不错,现在很纠结是不是非得读学而思。小升初想考民校,是不是必须在外拓展?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真的不太忍心。也在思考给孩子这么多压力,是否是正确的。可是另外的担心是如果不学,以后的结果会不会让人后悔?

真的很纠结,几天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觉都没睡好。
2017/04/14
全部回帖
map923map923沙发
初中考公校的话,学而思的奥数没用武之地,孩子学不上就别逼了,打击她的自信心,更加厌学数学。
2017/04/15回复
小妃小妃板凳
map923:
初中考公校的话,学而思的奥数没用武之地,孩子学不上就别逼了,打击她的自信心,更加厌学数学。
查看原文
我们的去学了一个学期,每次上课都不说不想去,说上课三小时知识量太大多压力好大,第二学期给他转去了卓越,现在没有抗拒了,只要他愿意去学我也不逼他一定要去学而思做牛娃了。
2017/04/15回复
家有小学生一枚,三年级,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上学而思。当时怕跟不上,从最基本的基础班开始上。本来一直 ...
想考一线民校只能课外拓展,其实学好学校的功课,能达到年级前几名的话不考民校也可以上好的公校的
2017/04/16回复
学校作业完成得很快,也不会抗拒
每个孩子的心智发育不一样,学校的功课也是很多专业人士研究过的,适合大部分孩子的,但是拓展那些确实比较超前,难度和深度广度都不同
2017/04/16回复
对口的中学不好,所以奔着民校去的
那就只能苦刷苦学了,否则好点的民校难进
2017/04/16回复
我也纠结,我家那个昨晚参加了卓越高斯班的期中考,120分只考了95,下学期还继续吗,我也纠结。加上暑假班 ...
暑假班和寒假班也必须要上?
2017/04/16回复
chen101963 发表于 2017-04-15 14:25
楼主啊,做为一名正在经历小升初的家长,肯定地告诉你,如果打算考民校,必须在外拓展,你家孩子上学而思画..
2017/04/16回复
pigpigpigpig9楼
如果不上课外班也能保证孩子在六年级上学期一直保持班级前三,可以不上,否则,基本不可能保证去到公立重点班,公立的推荐生特长生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去课外班,接受派位吧
2017/04/16回复
就是
2017/04/16回复
打算考民校是还是要学习拓展的,报班还是要注重引导孩子学习兴趣的,解决孩子学习问题,若孩子已有抗拒后,再想改善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是有偏科现象,还要想在数学提高的话,考虑选择其他机构适合的他的提高班试试,兴趣才是是自主学习的最好动力。
2017/04/16回复
换个老师吧有时候和老师上课也有关系。太难实在不行就算了学多了厌恶数学就不好了。
2017/04/16回复
看了很多关于这种情况的帖子吧,学而思普遍问题就是感觉是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先摸清孩子的情况,在做选择吧,也不止学而思可选啊,何苦搞到孩子这么抵触,物极必反。
2017/04/17回复
不读就不读吧
学而思是高于课本,竞赛路线多
卓越比较轻松,基本不离开课本,只是深入学习,足够小升初了,
初中也是以课内为主的
何必搞得自己那么辛苦

无论什么补习班,牛娃都是少数
2017/04/17回复
其实很多孩子没有读学而思一样可以考到很好的学校

最终高中都是靠自己的实力的,不是补习可以决定
2017/04/17回复
kawyikawyi16楼
学而思不算是补习吧,只是开拓思维,让她知道这种转弯的题型是这样拆解的,有人说套公式,其实套公式之前,老师是有解释过为什么和怎么样理解的,开拓思维另一种意思就是至少锻炼记忆力和整理数据吧,同补习根本是两个意思
2017/04/17回复
猜你喜欢

聚焦神学院小升初

别妖魔化学而思,这就是个兴趣班

女儿上补习机构被虐到哭,求同情!

学而思新生测第一轮成绩

什么时候报名学而思合适呢

求建议,公立重点小学和广外外校选哪个好?

热点推荐

手机进水报废 却收获了最舒服的假期

心塞!房子跌价超100万租价也跌2成

朴朴月中5折交了智商税 套路十足!

结婚10年过成仇家 守着俩娃只剩煎熬

家长能躺平的游乐园!室内安全又干净

武汉轮渡太值了!1.5 元坐遍两江四岸

朴朴月中5折:是优惠还是套路?

家常菜 红萝卜玉米粒豌豆炒瘦肉

秋天的第一次炖汤 橄榄油柑炖瘦肉

等10分钟的老街擂茶 入口又苦又涩

有点焦糖色的红烧鸡翅 队友干了4碗饭

陈家祠广场、地铁站内不断变美

青岛机场的啤酒节,看到啤酒味薯片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