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招生范围变化。 原:民校可自主确定招生的范围。 现:有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可跨区招生。 评:非越秀区的,不能考二中应元、三中明德;非荔湾区,不能考荔湾广雅,四中聚贤;2、招生方案发布时间变化 原:民办学校是4月15日之后公布招生方案。 现:民办初中学校于当年4月30日之后方可公布本校当年的招生方案。3、面谈录取依据更明确 原:未对面谈录取依据做任何规定。 现:招生录取以学生面谈表现和《学生成长记录册》等为主要依据。4、面谈时间更充裕 原:民办初中学校于小学毕业考试结束后的第8天开始招生,3天内完成。 现:网报和录取时间合计变成了10天,学校面谈的时间更加充足。5、参加民校面谈无后顾之忧 原:只能在选公还是选民两者中权衡择其一 现:先参加公校派位,再报名面谈,万一民校面谈不顺利,还可以回头选择派位公校,不用担心被统筹。
每天吃西瓜:二中应元起码有越秀区的生源支撑着,影响最小。荔湾广雅有荔湾区的生源。号称一流小学半壁江山的天河区也许会崛起?查看原文我一直都非常看好天河区的整体基础教育发展(已经快进入收割期),另外琶洲也可以期待一下(有点久)
每天吃西瓜 发表于 2018-4-27 12:09因为没有住宿,对越秀区学籍虎视眈眈的外区生进不来,所以可能从三流变成不入流。670变成620了。 ...其实,中考考不上730,就没有太大选择权,读不了重本,在国内读一本二本,家里如果没有比较强的实力,其实出来也很难,条件好的都会选择这个时候出去。现在体制内一个基础岗位都很多名校甚至海外背景的人出来抢,以后再过十多年,这个情况又能有啥变化呢?压中独角兽的人是少数,多数人都是打写字楼工几千块地慢慢熬嘛。看日本,经过了70-90年代的高速发展,即便现代化程度那么高,现在基本上城市年轻人收入少,婚育率低,毕业也和父母一起住。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没有耀眼的学历,只能选择遍地开花,才算有点立足之地。
每天吃西瓜:形势恶劣啊。好好研究怎么鸡娃。多学习查看原文现在对于父母本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最好的做法是尽量把指望往自己身上拨多一点以前去机构,是觉得有个竞争环境,而且有人可以帮忙落实,事实上这种付费服务确实有价值有正收益,但是现在普遍要求改教材,拖慢进度,这还搞毛线,完全带着镣铐来跳舞,作为服务的购买者,我自己觉得确实“吃亏”,但是从另一个思路来说,拆东补西,自己多勤快一点也可以,反正被拖得又不止自家孩子。
RACHELLUO:现在对于父母本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最好的做法是尽量把指望往自己身上拨多一点以前去机构,是觉得有个竞争环境,而且有人可以帮忙落实,事实上这种付费服务确实有价值有正收益,但是现在普遍要求改教材,拖慢进度,这还搞毛线,完全带着镣铐来跳舞,作为服务的购买者,我自己觉得确实“吃亏”,但是从另一个思路来说,拆东补西,自己多勤快一点也可以,反正被拖得又不止自家孩子。查看原文有理
RACHELLUO:其实,中考考不上730,就没有太大选择权,读不了重本,在国内读一本二本,家里如果没有比较强的实力,其实出来也很难,条件好的都会选择这个时候出去。现在体制内一个基础岗位都很多名校甚至海外背景的人出来抢,以后再过十多年,这个情况又能有啥变化呢?压中独角兽的人是少数,多数人都是打写字楼工几千块地慢慢熬嘛。看日本,经过了70-90年代的高速发展,即便现代化程度那么高,现在基本上城市年轻人收入少,婚育率低,毕业也和父母一起住。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没有耀眼的学历,只能选择遍地开花,才算有点立足之地。查看原文孩子爸说,以后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满地一抓估计都是本科,硕士之类的,等孩子长大那个时代,怎样走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还靠谱一点~~
RACHELLUO:现在对于父母本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最好的做法是尽量把指望往自己身上拨多一点以前去机构,是觉得有个竞争环境,而且有人可以帮忙落实,事实上这种付费服务确实有价值有正收益,但是现在普遍要求改教材,拖慢进度,这还搞毛线,完全带着镣铐来跳舞,作为服务的购买者,我自己觉得确实“吃亏”,但是从另一个思路来说,拆东补西,自己多勤快一点也可以,反正被拖得又不止自家孩子。查看原文赞同~~~最好的做法是尽量把指望往自己身上拨多一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