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坐在医院B超室候诊的时候,内心有点感慨,一个剖腹产妈妈,在生娃后一年的时间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手术,只因只有剖腹产才可能产生的后果——子宫瘢痕憩室。我想通过我这样的经历告诉那些怕疼就不敢顺产的妈妈们,如果可以,勇敢地顺产吧。
1.发现子宫瘢痕憩室
2016年底,因胎儿窘迫经历了半个顺产期,继而又剖腹的二重关后,本以为挫折都结束了,在月子中心好好地呆了一个月,42天复查只做了表面检查,医生也没有开单做B超,当然自我感觉还不错的。出月子后饮食正常,坚持母乳喂养反而体重下降身材改善。
2017年下半年恢复上班后,工作环境剧变,自己始终在疲惫与无成就感的漩涡里挣扎。早7点上班,晚9点下班,中午几乎没休息,周末也经常加班。也就在这个时候,体重开始飙升,情绪不稳定。月经虽然早在7月就恢复了,但是自17年第四个季度开始,经期延续的时间越发延长,从最开始的10天到后来的半个月,血色暗,时不时肚子痛 ,最要命的是持续头晕恶心。
2018年2月到3月,又一次经历了14天的经期。终于忍不住去医院报到了,本以为只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引起的内分泌失调,不料在迟到的B超检查中发现子宫瘢痕憩室,而且居然有拇指头那么大的一个。
子宫瘢痕憩室是一种子宫愈合不良的病症。只有经历剖腹产的切口才可能发生,具体表现为子宫切口处愈合不全,原本平滑的子宫壁形成一个凹陷的房间,经血进去之后不便于排出,淋漓不净,如果憩室比较严重的还会疼痛。但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于我而言,手术过程中的感染,自体的恢复能力抑或是其他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而这种病症通过内科治疗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手术?不手术?
2.四处求医
为确认病情的确切性,我先后找了3家医院进行问诊。
首先是我生产的三甲A医院。主任医师瞟了我一眼,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这个病是没有办法自愈的,要自愈为什么时隔一年还不好?如果吃药是没有太大用处的。但是他还是安慰性地开了一点止血药。
然后是朋友介绍的三甲B医院。所做的B超检查很仔细,发现子宫基层最薄的地方仅为1mm,这么薄的地方万一意外怀孕就会大出血了。医生给出了动手术的可能性建议。
再后来到了专科C医院。几经周折挂到了特诊医生的号。医生见面很干脆,看了过往的所有检查报告,直接安排病房准备阴式手术。据说这是一种微创手术,伤害应该比剖腹产低一些,至少医生是这样告知的。
微创也好,大开刀也罢,手术都是有风险的,要不搏一搏吧,把病灶连根拔去!
3.微创手术,过程并不美丽
与剖腹产相比,阴式手术的准备过程繁琐多了。
记得剖腹产的时候,我的子宫在产房里开了六指,因为疼痛自然呕吐到排空了肠道,但是小肠里食物就没有清空了。医生在半麻醉的状态下,也就是我意识清醒,但失去痛感的时候完成了整个过程。产后有止痛泵帮忙,基本上痛感不太明显。拆线的时候好比刀划过肚皮,但是很快就结束了。仅仅4天就匆忙被医生赶出了病房,(二胎政策惹的祸,病房紧张)。
而所谓的微创手术,则需提前一天入院准备,除了例行检查,还需喝泻药,跑厕所十多遍直至完全清空,晚上十点后禁水,当天手术前也完全靠输液补给。而我的体质偏偏对那种医用泻药不感冒,最后只得直接被灌肠大概1升的水,肠道发胀,硬是憋了30分钟然后才最终排干净。可以想象一下,采用这样的措施让人排空身体,就好比先让人溺水,然后扔进沙漠里。
我记得当天下午3点左右的手术,一个早上插着针吊着瓶,药水一滴一滴从药水包顺流而下,通过针管慢慢流进我的体内,手因为针管插得不好,稍稍挪动就会刺痛,而这跟针是长期保留的,结果3天的功夫,我的整个手背至小臂淤青。
手术后没有用止痛泵,所以术后头一个晚上一夜无法入眠,医生也惊讶于我的毅力,给我开了一点止痛药物,但是我还是忍住没用。
术后止血的方式跟剖腹产一样,也是压迫止血,所不同的是,纱布被卷成大概直径3公分的一整条,在浸润了药剂的情况下,自阴道推入(手术中完成)。所以拆出来的过程中,医生是伸手缓慢拉出的,而这一次我咬牙切齿,手抓着床沿抖个不停,额头一阵虚汗。
微创手术的过程其实并不美丽。而且我足足休养了1个多月才慢慢缓过来,而且手术后还可能出现子宫与肠道粘连的并发症,目前尚待确诊,身体的全面恢复还要更长的时间。
4.一点点感想
如果条件允许,我一定会选择顺产,对孩子有利,母体伤害也很小。剖腹产可能在动刀的那会儿还挺爽,因为麻药欺骗了你的神经。可是事后恢复慢,疼痛时间长,并发症的几率高。而我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宝妈们,怀孕期间坚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作息,争取顺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