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从琴童到琴童妈,入行20多年,给你讲讲我学钢琴路上踩过的坑……

33398125家有小学生

发福利了!!!发帖以来收到很多优秀妈妈的留言,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同时这种交流也开阔了我自己的思路,对我的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为了答谢宝妈们的热情参与,本周起大家可以分享一些孩子学琴的心得经验或者一些有趣的学琴小故事,凡是发帖分享的宝妈都可以免费获得我的一节教学体验课(1演奏,2英皇乐理,3英皇听力,4视奏,任选一节)目前每周限1-2个名额哦。希望大家多多参与,共同成长。


———————————————————————————————————————————————————

第一次做妈妈,刚刚开始那会儿多少有点手忙脚乱,所以经常都会到妈妈网来看看大家发的帖子学习一下经验, 在这里学习的这段时间,看到很多琴童的妈妈和打算让孩子学琴的妈妈们,有很多困惑。
我是一个宝妈,完全可以体会到这些妈妈们的焦虑,同时我也是一位钢琴老师,6岁开始学习钢琴,从音乐学院毕业至今已经从事钢琴教育十多年。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想帮助宝妈们解答你们的孩子在学琴中以及打算学琴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育儿的经验。
大家有问题可以在帖子里留言给我,我都会尽力回复,因为平时上课比较忙,所以可能回复没那么及时,但我有空都会上来看看的。
2018/07/04
全部回帖
请问小朋友怎样可以上你的课呢?
2018/09/10回复
tracy__girl:
请问小朋友怎样可以上你的课呢?
查看原文
宝妈,可以私信联系
2018/09/10回复
安妮de魔法钢琴:
发福利了!!!发帖以来收到很多优秀妈妈的留言,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同时这种交流也开阔了我自己的思路,对我的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为了答谢宝妈们的热情参与,本周起大家可以分享一些孩子学琴的心得经验或者一些有趣的学琴小故事,凡是发帖分享的宝妈都可以免费获得我的一节教学体验课(1演奏,2英皇乐理,3英皇听力,4视奏,任选一节)目前每周限1-2个名额哦。希望大家多多参与,共同成长。———————————————————————————————————————————————————第一次做妈妈,刚刚开始那会儿多少有点手忙脚乱,所以经常都会到妈妈网来看看大家发的帖子学习一下经验, 在这里学习的这段时间,看到很多琴童的妈妈和打算让孩子学琴的妈妈们,有很多困惑。我是一个宝妈,完全可以体会到这些妈妈们的焦虑,同时我也是一位钢琴老师,6岁开始学习钢琴,从音乐学院毕业至今已经从事钢琴教育十多年。发这个帖子的目的是想帮助宝妈们解答你们的孩子在学琴中以及打算学琴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育儿的经验。大家有问题可以在帖子里留言给我,我都会尽力回复,因为平时上课比较忙,所以可能回复没那么及时,但我有空都会上来看看的。
查看原文
这位妈妈好棒👍🏻
2018/09/11回复
今天来聊聊音乐会,

学习钢琴的这些年,我们的孩子总是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表演机会,大到参加比赛,小到家庭聚会,其实抛开技术层面不说,单单是台风这一点,你的孩子真的合格了吗?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去听了几次学生音乐会,真是一次比一次亮瞎我的眼。

本来音乐会是每一个学琴孩子童年的闪光时刻,是默默辛苦付出后的高调亮相,是一场对学霸同桌快意恩仇的逆袭,总之应该是blingbling的啊,
但事实我的表情...

why?

其实看得出部分宝妈也是废了心思,花样繁多,各种奇思妙想宛如宫斗剧。but!!!
what?穿抖音同款T恤演出?不到一分钟的弹奏用了3个朗朗招牌动作?女巫头饰上场表演。。。宝贝,我们这次不是小区万圣节大联欢。
在这样的人生高光时刻,不应该是人生赢家般的笃定和闪耀吗?
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嘉年华啊。

好吧好吧,各种匪夷所思导致我的灵感突然就乍现了,不由得让我忍不住的非常迫切的就写了这篇文章。

现在,我开始有步骤的挨个吐槽,都别拦着我。。。那个主持人,对,就是你,全场数你最不靠谱,报幕的时候结结巴巴,每一句都有至少一个错别字,明显提前看都没看一眼,差评!

某些老师,从开始到结束,不是刷朋友圈就是拿着手机走来走去各种拍照。。。台上的这些孩子,是他们的学生,也是他们的教学成果,再深刻一点,这些孩子凝聚了他的心血,so,不想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欣赏一下孩子们的表演吗?不止是欣赏,我觉得可以用上“享受”二字。看着这些孩子一点一滴积累的成绩,还有什么时候比此时此刻更让自己有超级满格的自信和欣慰呢?

再说回孩子,只有少数一两个穿戴正式,彬彬有礼,其他的大多数都是披头散发,穿着随意,T恤短裤凉鞋,还有带着搞怪的头饰上台的,宝贝,我们是在演奏,OK?这是一件多么严肃的事情啊,台下的人都在期待的,并且带着尊重的眼神看着你的表演。

还有那个招牌动作的孩子,目测学琴时间应该半年左右,整个曲子只有10来个小节,她那夸张的抬手**起码有四五次,抬的比演奏家还要夸张。。。并且抬起来就不放下去了。。。偶买噶,孩子,要知道,钢琴家抬手,不是为了耍帅,是因为情绪和力量的一种宣泄,是一种惯性的冲击,我们这十几个小节的匀速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真的用不着这般汹涌澎拜。

我自己每1-2年也会组织学生们来一场音乐会,我认为音乐会是很重要的一种交流形式,孩子们一起观摩,学习的氛围可以更好,也可以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激励。小小的孩子,看到师哥师姐们都可以演奏那么华丽的作品,自己也会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音乐会基本要求:

一,穿礼服,女孩子画淡妆。不一定要隆重的装扮,但要大方得体,女生穿过膝裙子,男生一定是长袖衬衫加长裤(可自己决定是否佩带领结),T恤凉鞋?绝对不可以。这是对观众最起码的尊重。迪士尼大耳朵发卡?no no no,孩子,请严肃一点。

二,不会请人过来报幕,孩子就是最好的报幕员。每一个孩子上台,鞠躬,大声的对观众说出自己的名字,年龄,给大家演奏的曲目是什么,演奏完毕以后,为大家深鞠一躬,走下舞台。音乐会的目的,除了互相学习,就是锻炼孩子的台风,不毛毛躁躁,不唯唯诺诺,在人群面前,落落大方。

三,我也会演奏。我知道老师平时教课太忙大多没什么时间准备作品,但是老师的表演其实很重要,孩子看到老师的台风和演奏,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模仿对象。毕竟我们去欣赏钢琴大师的音乐会,无论是技术还是视线,都相差的太远,对孩子来说,都遥不可及。而老师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可碰触到的演奏级的范例,同时也能给音乐会整体增色不少。所以我自己虽然每天工作带娃忙到飞,依然要保证每天1-2个小时的练琴时间,还是那句话,三天不练,全世界都知道。

好了,吐槽完了,再来说说正经的,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参加音乐会呢?

我经常跟朋友和家长说,如果爱练琴,就去参加音乐会,不爱练琴,弹的不尽如人意,就更要多参加音乐会,
为什么呢?我把这看成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曾经问一个华南理工的学霸是怎么在学习这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战场上披荆斩棘走上人生巅峰。他淡淡的甩出像他眼神一样深邃的5个字,“投入产出比。”看我迷茫的样子,他解释道,从小有想要的东西就会和父母达成共识,如果考试成绩达标就可以刚性兑付。我不禁背后一凉,要不是我妈当年对我太抠门,我说不定也是年薪百万外企高管一枚。。。

看到这个例子,大家都明白了,这是正向反馈的作用。利用一点点孩子的好胜心和小小虚荣心,引导孩子走向通往优秀的正向循环,是多么让宝妈们拍手打call的正经事啊。所以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放心大胆的参加就好。
2018/09/12回复
miumiuman:
这位妈妈好棒👍🏻
查看原文
龙应台说,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2018/09/13回复
安妮de魔法钢琴:
宝妈,我是建议孩子学钢琴的时候跟乐理一起学习,这个无关什么考级,毕竟乐理知识相当于一把钥匙,和声,曲式,调性,结构,乐句,音乐进行这些都是基本的东西。对于钢琴演奏来说,简单的一些乐理知识的储备,可以提升孩子对音乐的欣赏和表现能力,孩子会更有兴趣。让演奏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有一些学了几年以后转到我这里的学生,他们的技巧都很好了,有的基本功也很扎实,唯独是表现力基本等于0,我的形容就是,机器人在演奏,或者是木头人在演奏,这样的演奏,不仅无法打动观众,连孩子自己都不能打动自己,还如何谈得上爱音乐呢?并且有了基本的乐理的知识后,孩子在演奏的时候,就不只是谱面上最基本的音符,这一篇有骨架的曲子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孩子可以独立的分析调试,结构,记谱法,和弦,音程。大量的练习和积累后,可以培养孩子结构性的思维,以后无论他们是不是从事音乐行业,这些思维的培养都是可以让他们受益一生的。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在上课的时候把简单的基本的乐理知识代入到钢琴教学里一起学,我不建议孩子乐理0基础就去报班,理论知识毕竟是有些枯燥乏味的,如果不结合实操,孩子难免会产生抵触和厌学的情绪,而且乐理班基本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孩子的年龄跨度很大,这对于孩子的理解是有挑战的。循序渐进,细水长流式的积累,好过于一次猛灌,虽然灌的多,但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能吸收到多少呢?所谓厚积薄发,就是平时通过一定时期的积累,考级之前报一个集中突击的乐理班,形成一个有框架有逻辑的知识结构,就可以在考试的时候事半功倍。
查看原文
谢谢
2018/09/14回复
安妮de魔法钢琴:
投胎是门艺术:今天来说说贝多芬和他爸的那点事前几天看到罗振宇的一期节目里说:他说郎朗每天练那么久琴,一定是个非常自觉的人?郎朗却说,你是不是没见过我在媒体上的报道啊,小的时候都是我爸逼的呀。。。后来罗振宇说他看了很多音乐家的传记,他发现几乎所有的音乐家,特别是器乐家童年时候都有一个跟在后面逼迫他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扒一扒音乐界的“灭霸”贝多芬和他爸的那些鸡飞狗跳,耳熟能详的事。在大家的最初的印象里,贝多芬的形象往往是这样的但童年的贝多芬确是这样的,俨然也是一个可以和他爸一起上综艺的大眼萌娃。他爸为什么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过非要搞事情?最终走上一个焦虑中产的鸡血育儿路呢?要知道那个年代并没有十万加的育儿公众号和各种鸡汤鸡血的育儿推文啊,但他爸老约翰靠着当时的明星大v莫扎特6岁作曲的安利自学成才,永垂史册。在教科书里老约翰的标签是这样打的:宫廷唱诗班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这身份换到今天好歹是个是个吃皇粮的在编公务员吧,书里说他的主要人生成就不是成功启蒙了贝多芬,而是亲手打聋了贝多芬。或许教育是每一代父母的心头痛,大家都被别人家的孩子搞的内心烦躁焦虑不已,写书的人也概莫能外,大家更愿意相信贝多芬耳聋的悲剧是他父亲的严苛的结果,然后心里会默默松下一口气。但其实贝多芬5岁得过中耳炎,病情并未痊愈,这可能是日后耳聋的根源。那么这个鸡血满满的爸爸做出怎样的成绩呢?下面我们翻看下老约翰发的朋友圈。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钢琴,并同时还学习了小提琴这两种号称是最难驾驭的乐器,每天练琴8个小时,8个小时,8个小时,重要的事情我都想不止说3遍。在8岁时就能在科隆登台演出,11岁就在剧院乐队演出,13岁成为风琴师,并发表了3首奏鸣曲。貌似这个焦虑的爸爸凭借一己之力把他的熊孩子送上了同龄人不可企及的高度,完成了贝多芬的第一次优势累积(传送门:孩子到底几岁适合学钢琴),为今后转投名师,进而辗转拜师莫扎特打下了伏笔。我们在老约翰身上看到了他的急功近利,看到了他对待孩子的粗犷和执拗,但他对孩子近乎执着的投入的热情也成为了贝多芬身上的能量的源泉。正如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说说我自己吧,1988年的那个冬天,不知道6岁的我脑子里的哪一根筋搭错了,我对父亲说:“我想学钢琴”!是的,你们没看错,这个坑是我自己亲手挖的,后来....(此处省略1万字)从6岁到我去外地上音院附中,整整7年时间里,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练琴两小时,周末和假期就别说了,每天有练不完的琴,此处都是眼泪。。。如果你问我是怎么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也会告诉你,难道你没有看过我的公众号吗?都是我爸逼我练的呀。7年,2555天,5110小时,换算成天数整整212天啊。是我坐在琴凳上的212天,也是我爸陪练的212天。整整7年,我老爸放弃了各种外出,各种应酬,这是父母用自己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来给孩子传递知识和能量啊。(此时我转头看看了身边傻兮兮,笑眯眯的儿子,想到他未来的学琴之路,顿时有种生活不能自理的赶脚)。这几年很流行说的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巴拉巴拉的,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孩子传承了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模式,这些耳濡目染又集结成了孩子最初的心智模式。这种家庭影响的惯性是巨大的。这也就是老人常说的龙胜龙凤生凤的内在机理了。其实还是那句话,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要做孩子意志力的外挂,不能事事都把选择权交给少不更事的他,也不能因为自己懒,就让孩子在各种人生的选择面前浅尝辄止。什么都试试,不行就放弃,最后一事无成。回到男主贝多芬,这个后来被称为“乐圣”的人。和郎朗有着同样的遭遇,拜爸爸所赐,成名成家,终成一代宗师。他一生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简直比周杰伦+蔡依林乘以两个薛之谦还要高产好吧。写在最后,我想说,孩子的世界并没有一种真正叫做快乐教育的良药,它只能让孩子在本应坚持的时候选择舒适,选择放弃。人生不是一蹴而就,人生是步步为营,像曾国藩说的那样,结硬寨打呆仗。音乐的道路上神童只是人们为了简化这个世界打下的一个暗戳戳的标签。神童的后面是一个人甚至两代人的付出和人生轨迹。
查看原文
楼主感悟非常深刻,同样作为一个琴童的妈妈,陪伴孩子一路走来,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在音乐这条路上,父母的坚持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钢琴不比其他技能,等到孩子大的时候产生兴趣再开始学,由于缺乏所谓的“童子功”基础,身体机能受限,往往付出数倍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想取得专业成就往往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孩子坐在钢琴旁开始练习的那一刻起,“坚持不要放弃”更多的应该是家长不断地说给自己听,只有我们坚持了,才能将这种态度和精神真切地传达给孩子,让弹琴变成他的日常,成为他的习惯,到后来让他乐在其中。到有一天他长大了,他会发现,原来从小父母就送给了他一个珍贵的人生伙伴,那就是音乐。
2018/09/17回复
楼主是在哪里上课呢?
2018/09/18回复
郭志娟:
楼主是在哪里上课呢?
查看原文
你好宝妈,可私信联系
2018/09/18回复
merry3648:
楼主感悟非常深刻,同样作为一个琴童的妈妈,陪伴孩子一路走来,也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在音乐这条路上,父母的坚持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钢琴不比其他技能,等到孩子大的时候产生兴趣再开始学,由于缺乏所谓的“童子功”基础,身体机能受限,往往付出数倍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想取得专业成就往往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孩子坐在钢琴旁开始练习的那一刻起,“坚持不要放弃”更多的应该是家长不断地说给自己听,只有我们坚持了,才能将这种态度和精神真切地传达给孩子,让弹琴变成他的日常,成为他的习惯,到后来让他乐在其中。到有一天他长大了,他会发现,原来从小父母就送给了他一个珍贵的人生伙伴,那就是音乐。
查看原文
宝妈,我觉得你写的特别好,真的是一位很优秀的妈妈。你的留言我反复看了很多次,深有感触,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谢谢你,希望我们能经常沟通,互相交流。
2018/09/18回复
之前写过一篇我自己小时候学琴的故事,这几天有空,又重新整理了一下文章,加了一些小时候和大学时候的照片,更新到了公众号里,宝妈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公众号看。搜索 徐燕钢琴工作室。公众号以后也会陆续加入一些我自己练琴和学生练琴的视频。方便大家一起互相交流。
2018/09/20回复
楼主是在哪里上课呢?
2018/09/20回复
55507314:
楼主是在哪里上课呢?
查看原文
你好宝妈,已给你发私信。
2018/09/20回复
小寶小寶15楼
说实话,如果不走专业道路,花如此金钱精力去学一个小孩还不确定是真爱的爱好,有点舍本逐末。
精力有限,我等普通人家还是学好语数外这等基本功吧。
2018/09/21回复
祝各位宝妈中秋节快乐😆
2018/09/24回复
小寶:
说实话,如果不走专业道路,花如此金钱精力去学一个小孩还不确定是真爱的爱好,有点舍本逐末。精力有限,我等普通人家还是学好语数外这等基本功吧。
查看原文
我家孩子学琴两年多了,感触还是蛮深的。
我们也没想让他走专业路线、考上音乐学院或是成为名家,就是想磨炼他的意志,让他学会战胜困难,坚持做好一件事,然后把这种品质和毅力用到学习数理化和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孩子坚持下来也就会更加喜爱弹钢琴,每一次的比赛和表演让他更自信更落落大方,学习也更有激情。
在他学琴的两年多里,感觉我们家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更和谐,一家人经常会在一起听钢琴曲,一起听孩子弹琴。先生也开始跟着孩子学钢琴,一是鞭策孩子: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就会赶上你。二是先生说要练好《梦中的婚礼》,弹给老婆听,天天在孩子面前撒狗粮。
2018/09/25回复
我也在考虑要不要给娃学钢琴。前题是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老师。
2018/09/26回复
猜你喜欢

谈谈学钢琴是否要考英皇^_^

八岁女儿学琴三年,这样的情况,需要换钢琴老师吗

琴行教学钢琴用电钢琴VS钢琴有何区别

谈谈才艺培养这码事

很开心 昨晚得知女儿的英皇钢琴八级优良通过

小孩子学琴成功70%靠家长----钢琴、低音提琴教师郭东莹专访

热点推荐

一个孩子可以盘活多少行业?过个生日就知道

当年够不上的房价 现在可以买到了?

当十元均一遇上会员日 必须囤货

“胖东式” 永辉开业! 海鲜能现做水果免费切

中山茶仙逸必冲!菠萝冰料足到犯规

初三作业超多 一天七科都有作业

梅州第一餐栽了!向君楼除了炒饭全踩雷

错坐 6 号线赚了!高架上看高楼

人到中年有口难言 42岁老公对我没兴趣

太古汇集市萌到心化 每个都想抱回家

一些感慨!40+正是闯的年纪

大湾区体育中心初体验 海景绝了

没上环没结扎 人到中年如何避孕?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