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有王羽佳9岁演奏的视频,因为妈网无法载入视频资料,有兴趣的宝妈们可以进入我的公众号里看(公众号名字:徐燕钢琴工作室)。
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一个9岁的孩子,她在独自享受着属于她的琴声,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音乐里,仿佛此时此刻的她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空间。德彪西的缥缈被她诠释的那么到位。这不是一场做作的表演,那种夸张表情加夸张动作的秀,只是看起来唬人,但无法征服观众。这个视频我看了无数次,闭上眼睛听,再用眼睛看,看的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一个9岁的孩子,也可以如此陷入心流的体验,也可以这般打动我。
此处有王羽佳近年演奏《野蜂飞舞》的视频
这曲野蜂飞舞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感染力,这个样貌并不算出众的女孩此刻却闪耀出让人仰视的女神般的气场,因为她是郎朗的同门师妹吗?No,因为她那那无懈可击的技巧吗?我并不这样认为。有着同等级技巧的演奏家太多了,但是能提升到灵魂境界的,全世界也就只有那么几个。她的与众不容,就在于她这种驾驭音乐,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灵魂的演出,这就是如家所说的,天人合一。
曾经看过一段采访凌远教授的视频,她在视频中提起了这位得意门生。凌教授对王羽佳的评价,是多次,重复的3个字:爱音乐,享受音乐。是啊,只有真爱,才能做到这般全情投入吧。
那么,我们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音乐,找到音乐的表现力呢?
首先,就是多听。
听优秀的作品,古典时期的,浪漫时期的,现代派的,都大量的欣赏。让孩子从小就泡在音乐里。其实这是很容易做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我说的多听,并不是让你把孩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坐在那里老老实实的听。有的家长听我说完以后,回去就给孩子固定时间,坐在那里不能动,听完还要孩子谈谈学到了什么。what?你确定要这样吗?这简直就是反人类好吧?换做让你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吃几个小时烤鸭,你OK吗?别说爱音乐了,只怕会一说音乐便吓得撒腿跑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很简单,简单到你只需要动一下手指按一下按钮就可以了。从她很小的时候,就把这些音乐当做你的家庭背景声,让孩子吃饭,洗澡、玩游戏,睡前故事,都有音乐的陪伴。听的多了,孩子自然会分辨,哪些是优秀的作品,哪些是口水歌。听的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找到了她要达到的方向。
那么你知道,大量听觉积累的后果是什么吗?不仅仅是提升了自己的演奏标准,与同龄人拉开很大的差距。最可怕的是,会潜移默化的将套路刻印在脑子里,随手就能作出一首曲子。不相信吗?上学的时候,我们曾经笑谈一些流行的口水歌,对于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来说,去个厕所就能写一首了。写《滕王阁序》的王勃,自幼受家庭的熏陶,饱读诗书,6岁便能作诗,9岁撰写了《指暇》,10岁时饱览六经,能在25时写出传世大作《滕王阁序》,是不是也觉得理所当然了。
我们让孩子从小就背唐诗,这是为什么?诗歌背的多了,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言行、气质和形象,读到一定程度,便应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音乐也是一样的道理。
听,我们谈完了,再来聊聊第二点,帮孩子打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