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sha:
1)如果仅仅就小学来说,最重要的除了离家近外,就是遇上什么样的老师。从班主任到各科任老师,怎么说呢,其实个人感觉现在的老师都挺好的,每间学校应该都有好或者没有那么好的老师。相对来说,小学老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较学历更重要。孩子小学时候印象最深是三位老师:两位班主任,一位数学老师,我很感谢她们。特别是那位数学老师,从当初到现在都很关心他,小学毕业3年了,还时不时问孩子的情况。言归正传,就小学教育质量来说,在哪个区确实不是那么重要的,遇到的老师更重要,除了个别小学外,各个区这方面没多大差别。2)小升初来说受政策影响更大,政策每一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有一派的年代,对于课内学业优秀的学生来说,越秀区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孩子毕业那年已经取消了一派,所幸所在区内比较好的公校招生是非常积极的,所以实际上校内成绩优秀的孩子只要愿意交ze校费,是有好公校重点班做保底的。就16年来说,只要290以上、投了简历的基本都被叫去开会了。现在的情况不是太了解,估计这方面的变化不大。海珠区好像也是这样子的?不是太确定。至于天河,则是直升,再分重点班。如果对应47之类的学校还不错,可惜绝大部分的小学对应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所以就小升初来说,如果不是在可以对应直升好中学的小学,个人认为中上生在越秀的出路要比在天河区有保证得多。至于尖子生,在哪里都一样。3)如果学位房让家里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包括生活环境变差、上班路途更远、经济压力剧增等,就没必要了。还不如省些力气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来得有效。就我个人来说是喜欢住在老城区,特别是东山区的,生活方便,环境整洁治安也好,在我能力范围内愿意付出相应的金钱,不是为了学位房,而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简单来说老城区里一样有小区,大把电梯楼,丰俭由人,自己选择就好。一个家庭的中心应该是夫妻俩而不是孩子,整个家庭的利益高于孩子。我们上班的远近,距离两边老人的远近,都要综合考虑。
查看原文👍,不能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