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考虑商业运作,只是希望带个头,让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多做点事情。
可以将联系方式发站内短信给你,如果我们家长一起交流的时候,可以通知你一起参加。
想孩子跳级的妈妈请进 不进会后悔
1608999家有小学生
(日报原版文件见附件http://news.sina.com.cn/o/2008-07-03/040514107572s.shtml)
这些孩子的父母们自己组织了一个HOMESCHOOL. 我个人觉得深受启发。
给我的启发:
我一直想改变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想给孩子们找一所最好的学校,可这世界那儿有现成的。即使有也不能完全按照我们理想啊。
我郑重提议:想改变自己孩子的妈妈们,想跳级的妈妈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由我们的家长来组织一个学校。
我的联系电话不便公布,妈妈们在回帖后,请,我将把我的电话通过短信方式给大家。
2008/07/04
全部回帖

cynthia妈妈:
赞同
不知道为什么,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优异------优得异于常人,会不会很累
查看原文

赞同你的说法,而且比较自私的说,我不想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品。
万一失败,害的还是孩子的一生。
其实正常的读书,正常的交友,正常的和老师和同学沟通,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课。
那些一味跳级的孩子,看看有几个好收场的?
万一失败,害的还是孩子的一生。
其实正常的读书,正常的交友,正常的和老师和同学沟通,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课。
那些一味跳级的孩子,看看有几个好收场的?
2008/07/10回复

九月微凉:
大家用神童做关键词看看GOOGLE的结果,触目惊心啊。首页结果:南京13岁“神童”高考得674分将被清华录取2006年7月4日 ... 南京13岁“神童”高考得674分将被清华录取. ...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小神童”刘昕的电话。 .... 13岁的“小神童”进了大学能适应吗?生活能自理吗? ...edu.qq.com/a/20060704/000011.htm - 66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神童”到中年26年再审视“神童”到中年宁铂、谢彦波、干政等这些当年最为耀眼的神童今归何处□本报记者李海鹏7月1日上午,那些穿着短裤和球鞋的中年男人站在母校宽阔的草坪边互相拍照 ...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0721/xw/tb/200507210002.asp - 38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教育观察55期:中国神童灾难-搜狐教育2005年7月14日 ... 10岁考上中学,14岁考上大学,王思涵演绎了一个“神童诞生的故事”。但大学四年里,他拒绝参加一切活动,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深陷父亲等亲人离去的 ...learning.sohu.com/s2005/shentongzainan.shtml - 50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17岁考上博士神童为何肄业回家-中国教育在线校园频道每次我们说到神童的时候,不是两三岁就能够背诵圆周率就是十二三岁便读了大学,似乎都带着同样神奇的光环,但神童们长大之后命运又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其中 ...www.edu.cn/20040826/3114126.shtml - 30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策划:大学,10岁神童教育的起点还是终结?--教育--人民网2005年8月2日 ... 11岁的曹雨婷:今年参加高考,在山西省考生中年龄最小,被山西阳泉百姓称为“神童”。她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学完了12年的课程。刚开始还依赖父亲的辅导, ...edu.people.com.cn/GB/8216/3585007.html - 56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人民网-教育-14岁考上大学神童现被开除2005年7月11日 ... 曾被誉为“神童”的东北男孩王思涵,当年以14岁的年龄,高考成绩572分的超高分数,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今年本应从大学 ...edu.people.com.cn/GB/44077/3532126.html - 49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神童”覃瑶之死_时政频道_新华网“神童”覃瑶之死. 2008年04月16日07:03: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在她生前,曾经怀揣着父母的希望、“神童”之桂冠和未竟的奥运志愿者梦想。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4/16/content_7984981.htm - 35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小马锐话题》第54期:家有神童是喜是忧?_新浪视频_新浪网家有神童固然是件喜事,如何培养却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 ... 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家有神童,是喜还是忧”。我们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
查看原文回复 8楼 的帖子是的,跳级是表象,其本质是跳级的这个孩子的人格因素(通常叫法为EQ)是否强大,简单点说就不要往小象身上加负荷,而成年大象则可以多一点。
孩子是否跳级关键看孩子是否在人格方面健康成长,看孩子是否开心的学, 如果这两点做到了,跳不跳级则顺其自然
回复 5楼 的帖子谢谢呵,
很普通的小孩,绝不是“资优”啊,我对他的要求是85分以上就可以了哦,要求低点,表扬多点,都可以的啊,最关键是要持续这样就有难度了。
回复 34楼 的帖子正总结中,下次尽我所能专门发一帖说说这次跳级的经验和教训。但在此作特别说明,在这里发帖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算是抛砖引玉吧。人生是一长跑,跳级一次成功只是一个微不足的开始。而且并不能导孩子人生的成功,我始终认为坚持3Q (HQ健康商业 PQ人格商数IQ智力商数)协调发展,又以HQ PQ为重,为先。坚持让孩子以高兴心态,高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其它一切皆为形式,只要我们家长不 太看重形式,而看重内容本身时,一切便有了答案。
回复 36楼 的帖子事实是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玩的时间还多。 建议楼上的有空搜索以下几个人的名字
孙维刚 魏书生,吕型伟 吴正宪 于永正等 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师啊,他们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现在太多的老师成为教书匠了。而我们的孩子大多在教书匠的逻辑下,成为新世纪的废品啊。我绝对没有贬低老师的意思。我父亲也是老师。毕竟,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金字官僚构似的江湖。
回复 48楼 的帖子有些孩子认为是压力的情况 别的孩子刚好认为是最大的动力。 孩子是需要一点挑战的,在一个太容易达成任务的环境里,孩子会厌学,会臃懒。
同 时也建议您看看给其它人的回帖。
补充一个,我对学业的要求就是85分就可以。
发表于 2008-7-2 18:07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
最有决定权的是你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同意,千万别跳。 如果孩子想跳,千万别扼杀了他的良好的动机,成就他吧,多想些办法吧,这是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
6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2 18:15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
要求低点,回报高点。这也算是我的一种教子策略吧。只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放松,君不见,现在全是90多分,如果孩子考试一个不小心,名次可以跌老大远,如果不给孩子真正松绑,孩子能玩得开心吗,能真正放松吗?
建议妈妈们不妨多试试吧 让孩子真正“放下”。这样,相信我,孩子给你的回报通常不会是85份啊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4 11:21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关于孩子的教育的个人感受
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就那么几年时间,而孩子的右脑潜能开发最时期在1-8岁,至了13岁之后,就比较难以开发出来了。
现在的大多数老师已经不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了,而是挣MONEY的专家了,孩子只是实现他们职位的一个工具,教书只是他们后个职业而已,对他们也许没错,对我们的孩子而言也许是一生。
这种情况特别像病人和医生。医生见惯死亡。对医生来说,死亡,疾病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性,而对病人来说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我们不懂太过专业的医学。所以我们只能把生死存亡的大事交给他们。
教育孩子呢,对于我们来说,孩子上学这些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中的关键时期,妈妈们,我们却把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交给老师,而老师呢 只是这个中国最大的教育官僚体系中最普通一员而已。我们能寄望他们吗? 我扪心自问。医学我们不懂,教育呢,难道我们一点也不懂吗?
既然我不能变革中国的教育体制,难道我不能改变我自己吗? 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孩子继续这样走下吗?不能,我的本能告诉我,我已经是这种体制的受害者,难道如此明显的悲剧还要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吗?
昨天《广州日报》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家长一起办一个HOMESCHOOL.让我看到了署光。 一个小孩在家学习绝对不行,但一帮孩子一起学习是完全可能的。 妈妈爸爸们,申出你的手,我们一起前行吧
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我们的孩子。
至于教学方面,我的一些初步的设想是这样的:以大纲的知识为主线,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是。3Q(HQ.IQ,PQ)为我们的目标体系,以二高(高兴,高效)为标准,以四大学习观念(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快速学习,人格学习),全新的课程体系。
孩子是否跳级关键看孩子是否在人格方面健康成长,看孩子是否开心的学, 如果这两点做到了,跳不跳级则顺其自然
回复 5楼 的帖子谢谢呵,

回复 34楼 的帖子正总结中,下次尽我所能专门发一帖说说这次跳级的经验和教训。但在此作特别说明,在这里发帖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算是抛砖引玉吧。人生是一长跑,跳级一次成功只是一个微不足的开始。而且并不能导孩子人生的成功,我始终认为坚持3Q (HQ健康商业 PQ人格商数IQ智力商数)协调发展,又以HQ PQ为重,为先。坚持让孩子以高兴心态,高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其它一切皆为形式,只要我们家长不 太看重形式,而看重内容本身时,一切便有了答案。
回复 36楼 的帖子事实是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玩的时间还多。 建议楼上的有空搜索以下几个人的名字
孙维刚 魏书生,吕型伟 吴正宪 于永正等 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师啊,他们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现在太多的老师成为教书匠了。而我们的孩子大多在教书匠的逻辑下,成为新世纪的废品啊。我绝对没有贬低老师的意思。我父亲也是老师。毕竟,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金字官僚构似的江湖。
回复 48楼 的帖子有些孩子认为是压力的情况 别的孩子刚好认为是最大的动力。 孩子是需要一点挑战的,在一个太容易达成任务的环境里,孩子会厌学,会臃懒。
同 时也建议您看看给其它人的回帖。
补充一个,我对学业的要求就是85分就可以。
发表于 2008-7-2 18:07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
原帖由 爱昕 于 2008-7-1 23:37 发表
有关跳级的规定吗?是老师推荐还是家长要求?
最有决定权的是你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同意,千万别跳。 如果孩子想跳,千万别扼杀了他的良好的动机,成就他吧,多想些办法吧,这是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
66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2 18:15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
原帖由 violetyao1998 于 2008-7-1 23:17 发表
每门功课85分?相信大多孩子在小学期末考中都能达到。君不见期末成绩表中全班上下一片A(85分)!这样都可跳级了。当然少年老成是件好事!但想到要孩子14或15岁就把人家18-20才做的事给做了,心里有点戚戚然。![]()
要求低点,回报高点。这也算是我的一种教子策略吧。只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放松,君不见,现在全是90多分,如果孩子考试一个不小心,名次可以跌老大远,如果不给孩子真正松绑,孩子能玩得开心吗,能真正放松吗?
建议妈妈们不妨多试试吧 让孩子真正“放下”。这样,相信我,孩子给你的回报通常不会是85份啊
板凳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4 11:21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关于孩子的教育的个人感受
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就那么几年时间,而孩子的右脑潜能开发最时期在1-8岁,至了13岁之后,就比较难以开发出来了。
现在的大多数老师已经不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了,而是挣MONEY的专家了,孩子只是实现他们职位的一个工具,教书只是他们后个职业而已,对他们也许没错,对我们的孩子而言也许是一生。
这种情况特别像病人和医生。医生见惯死亡。对医生来说,死亡,疾病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性,而对病人来说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我们不懂太过专业的医学。所以我们只能把生死存亡的大事交给他们。
教育孩子呢,对于我们来说,孩子上学这些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中的关键时期,妈妈们,我们却把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交给老师,而老师呢 只是这个中国最大的教育官僚体系中最普通一员而已。我们能寄望他们吗? 我扪心自问。医学我们不懂,教育呢,难道我们一点也不懂吗?
既然我不能变革中国的教育体制,难道我不能改变我自己吗? 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孩子继续这样走下吗?不能,我的本能告诉我,我已经是这种体制的受害者,难道如此明显的悲剧还要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吗?
昨天《广州日报》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家长一起办一个HOMESCHOOL.让我看到了署光。 一个小孩在家学习绝对不行,但一帮孩子一起学习是完全可能的。 妈妈爸爸们,申出你的手,我们一起前行吧
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我们的孩子。
至于教学方面,我的一些初步的设想是这样的:以大纲的知识为主线,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是。3Q(HQ.IQ,PQ)为我们的目标体系,以二高(高兴,高效)为标准,以四大学习观念(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快速学习,人格学习),全新的课程体系。
2008/07/11回复

见性:
回复 8楼 的帖子是的,跳级是表象,其本质是跳级的这个孩子的人格因素(通常叫法为EQ)是否强大,简单点说就不要往小象身上加负荷,而成年大象则可以多一点。 孩子是否跳级关键看孩子是否在人格方面健康成长,看孩子是否开心的学, 如果这两点做到了,跳不跳级则顺其自然 回复 5楼 的帖子谢谢呵,
很普通的小孩,绝不是“资优”啊,我对他的要求是85分以上就可以了哦,要求低点,表扬多点,都可以的啊,最关键是要持续这样就有难度了。回复 34楼 的帖子正总结中,下次尽我所能专门发一帖说说这次跳级的经验和教训。但在此作特别说明,在这里发帖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算是抛砖引玉吧。人生是一长跑,跳级一次成功只是一个微不足的开始。而且并不能导孩子人生的成功,我始终认为坚持3Q (HQ健康商业 PQ人格商数IQ智力商数)协调发展,又以HQ PQ为重,为先。坚持让孩子以高兴心态,高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其它一切皆为形式,只要我们家长不 太看重形式,而看重内容本身时,一切便有了答案。 回复 36楼 的帖子事实是我的孩子比别的孩子玩的时间还多。 建议楼上的有空搜索以下几个人的名字 孙维刚 魏书生,吕型伟 吴正宪 于永正等 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师啊,他们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现在太多的老师成为教书匠了。而我们的孩子大多在教书匠的逻辑下,成为新世纪的废品啊。我绝对没有贬低老师的意思。我父亲也是老师。毕竟,中国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金字官僚构似的江湖。 回复 48楼 的帖子有些孩子认为是压力的情况 别的孩子刚好认为是最大的动力。 孩子是需要一点挑战的,在一个太容易达成任务的环境里,孩子会厌学,会臃懒。 同 时也建议您看看给其它人的回帖。补充一个,我对学业的要求就是85分就可以。发表于 2008-7-2 18:07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原帖由 爱昕 于 2008-7-1 23:37 发表 有关跳级的规定吗?是老师推荐还是家长要求
? 最有决定权的是你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同意,千万别跳。 如果孩子想跳,千万别扼杀了他的良好的动机,成就他吧,多想些办法吧,这是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2 18:15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原帖由 violetyao1998 于 2008-7-1 23:17 发表 每门功课85分?相信大多孩子在小学期末考中都能达到。君不见期末成绩表中全班上下一片A(85分)!这样都可跳级了。当然少年老成是件好事!但想到要孩子14或15岁就把人家18-20才做的事给做了,心里有点戚戚然。
要求低点,回报高点。这也算是我的一种教子策略吧。只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放松,君不见,现在全是90多分,如果孩子考试一个不小心,名次可以跌老大远,如果不给孩子真正松绑,孩子能玩得开心吗,能真正放松吗? 建议妈妈们不妨多试试吧 让孩子真正“放下”。这样,相信我,孩子给你的回报通常不会是85份啊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4 11:21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关于孩子的教育的个人感受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就那么几年时间,而孩子的右脑潜能开发最时期在1-8岁,至了13岁之后,就比较难以开发出来了。现在的大多数老师已经不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了,而是挣MONEY的专家了,孩子只是实现他们职位的一个工具,教书只是他们后个职业而已,对他们也许没错,对我们的孩子而言也许是一生。这种情况特别像病人和医生。医生见惯死亡。对医生来说,死亡,疾病不过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性,而对病人来说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是我们不懂太过专业的医学。所以我们只能把生死存亡的大事交给他们。教育孩子呢,对于我们来说,孩子上学这些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中的关键时期,妈妈们,我们却把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交给老师,而老师呢 只是这个中国最大的教育官僚体系中最普通一员而已。我们能寄望他们吗? 我扪心自问。医学我们不懂,教育呢,难道我们一点也不懂吗?既然我不能变革中国的教育体制,难道我不能改变我自己吗? 难道我们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孩子继续这样走下吗?不能,我的本能告诉我,我已经是这种体制的受害者,难道如此明显的悲剧还要在我的孩子身上重演吗?昨天《广州日报》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家长一起办一个HOMESCHOOL.让我看到了署光。 一个小孩在家学习绝对不行,但一帮孩子一起学习是完全可能的。 妈妈爸爸们,申出你的手,我们一起前行吧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至于教学方面,我的一些初步的设想是这样的:以大纲的知识为主线,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是。3Q(HQ.IQ,PQ)为我们的目标体系,以二高(高兴,高效)为标准,以四大学习观念(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快速学习,人格学习),全新的课程体系。
查看原文


以上为见性本人在妈网同各位网友的交流记录,不知能否回复九月微凉网友的问题。
也欢迎九月微凉网友把你的联系方式发站内短信给我,欢迎多交流
也欢迎九月微凉网友把你的联系方式发站内短信给我,欢迎多交流
2008/07/11回复

一切为了孩子,就从孩子全方位身心着想,拔苗助长,让孩子不能享受童年少年应该享受的正常社交友谊,是爱孩子吗?
孩子跳了N级后,班里的同学能够和孩子做朋友吗?
湖南卫视去年某个节目,那个孩子自从跳级之后,负面的情况之糟糕,直到孩子强烈的恨当年支持她跳级的做老师妈妈的节目看过吧?
为了楼主的孩子,强烈建议楼主看看。
孩子跳了N级后,班里的同学能够和孩子做朋友吗?
湖南卫视去年某个节目,那个孩子自从跳级之后,负面的情况之糟糕,直到孩子强烈的恨当年支持她跳级的做老师妈妈的节目看过吧?
为了楼主的孩子,强烈建议楼主看看。
2008/07/11回复

《变形计》第二季纪实 母女换位?真的这么简单吗?
时间:2006-9-7 |来源:湖南卫视
--------------------------------------------------------------------------------
谁会对一对母女故事兴趣?这种兴趣,包含了想要探求一个“母女不和”故事的好奇心,包含了想要调和一对“不和母女”的同情心,还包含了透过这对普通母女折射出来社会“代沟”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这是一对看上去很平常的母女。母亲,刘轶群,同生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三文(8)班班主任,英语老师。女儿,刘佳沐,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三文(8)班学生,美术特长生。如果说这对母女有什么特别,可能就是她们同处一个班级体中,并且是师生关系,还有,她们的母女关系在大部分旁人看来,恐怕要形容为“不和”。
青春期的孩子,多少总有些叛逆,但是叛逆到刘佳沐这样和母亲的关系冷若冰山,怕不是简单的叛逆问题了。说起佳沐的时候,刘妈妈很容易就泪眼婆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好冷好冷啊,连好好和我说句话都难”。而说起妈妈,佳沐的表情很酷“她是个合格的老师,但不是合格的妈妈”。除了争吵的时候,母女俩沟通不多。
佳沐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长久以来忙于工作,从新化老家一路工作到长沙,从偏僻的县城中学来到了城市的私立学校。长久以来,佳沐跟随妈妈一路迁徙,转学、搬家,成为小佳沐生活里很频繁的事件。而小学五年级就直接跳级念初中,导致成绩的下降,也是小佳沐偶尔想起就会埋怨妈妈的一件事情。说起现在母女俩人的境况,刘妈妈是很自责的,她觉得自己长久忙于工作,疏忽了对佳沐很多方面的关心和教育是现在两人不和的原因。
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不和,尤其是血肉相连的亲生母女。遇到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工作人员,听到了我们的节目理念——“母女互换七天,交换身份,感受对方的生活,达到彼此理解和和谐”以后,刘妈妈马上答应参与我们的节目,从那一刻开始,她对于这个节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抱定了巨大的希望。
但是说服佳沐,小费了一些周折。她毕竟只是个16岁的孩子,和妈妈互换生活,到自己的班上去当七天的班主任,她很担心自己做不做得来。对于未知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何况是小小的刘佳沐,但是她又何尝不想和妈妈和好呢?她又何尝不想要妈妈理解自己,不希望自己明白妈妈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佳沐还是答应了我们的互换计划。
七天互换就此开始,大批拍摄人马入驻同升湖,刘佳沐从高三学生变成高三文(8)班的班主任,而刘轶群则住到学生寝室,扎扎实实重回青春。
新班主任刘佳沐上任伊始就面对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给班上同学换座位,平时都和善可亲的同学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多意见呢?协调东协调西,协调来协调去,刘佳沐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班主任的不容易。住进寝室的刘轶群也不轻松,虽然当了多年的老师,可是她这次才真正感同身受的知道,当一个高三的学生是多么辛苦——她上课也竟然打起了瞌睡。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作为班主任,刘佳沐晨跑缺席,上英语课态度敷衍被同学造反,被年级组长狠狠批评;作为学生,刘轶群迷惑在18岁与40岁的代沟中间,还要接受我们给她的“青春任务”,最重要的是,母女二人确实体会到了另一种人生。
刘佳沐的情绪反复无常,叛逆的因子在她身上,时不时跳出来干扰一下我们的拍摄,今天情绪不好不愿意完成我们设定的任务,明天不太舒服,需要请个假,而且她常常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实践自己当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母亲很担心,一是担心会不会耽误自己心爱的学生们的学业,二是开始担心这个节目是不是真的对佳沐有作用。她的眼中出现了深深的疲惫和迷惘。
转折在第6天的晚上,当天下午一同出行的母女二人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伤心到极点的刘妈妈终于崩溃,提出退出节目。
这该如何是好,难道真的宣告互换失败,告诉世人这对母女关系没有救了?
编导组找到刘佳沐,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孩子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其实她心里何尝不难过呢?她马上答应向母亲道歉,努力说服母亲继续参与节目。
母女俩人在寝室的床上开始了从未有过的长聊,冰山一点点地融化。
互换的最后的,是母女二人联袂出演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还有谈互换体会的班会上女儿给母亲的一个深深拥抱。
我们并不知道这对母女以后会有怎样的关系,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的节目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7天人生的互换,一定会是这母女二人人生里最特别的一幕,而这七天的感动和泪水,也一定会感动电视机前的你。
-------------------------------------------------
“而小学五年级就直接跳级念初中,导致各种的不适应,是小佳沐每次想起就会埋怨妈妈的一件事情。”
节目过去这么久了,给我印象之深不能忘记,楼主还是好好看看吧。
时间:2006-9-7 |来源:湖南卫视
--------------------------------------------------------------------------------
谁会对一对母女故事兴趣?这种兴趣,包含了想要探求一个“母女不和”故事的好奇心,包含了想要调和一对“不和母女”的同情心,还包含了透过这对普通母女折射出来社会“代沟”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这是一对看上去很平常的母女。母亲,刘轶群,同生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三文(8)班班主任,英语老师。女儿,刘佳沐,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高三文(8)班学生,美术特长生。如果说这对母女有什么特别,可能就是她们同处一个班级体中,并且是师生关系,还有,她们的母女关系在大部分旁人看来,恐怕要形容为“不和”。
青春期的孩子,多少总有些叛逆,但是叛逆到刘佳沐这样和母亲的关系冷若冰山,怕不是简单的叛逆问题了。说起佳沐的时候,刘妈妈很容易就泪眼婆娑“不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好冷好冷啊,连好好和我说句话都难”。而说起妈妈,佳沐的表情很酷“她是个合格的老师,但不是合格的妈妈”。除了争吵的时候,母女俩沟通不多。
佳沐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长久以来忙于工作,从新化老家一路工作到长沙,从偏僻的县城中学来到了城市的私立学校。长久以来,佳沐跟随妈妈一路迁徙,转学、搬家,成为小佳沐生活里很频繁的事件。而小学五年级就直接跳级念初中,导致成绩的下降,也是小佳沐偶尔想起就会埋怨妈妈的一件事情。说起现在母女俩人的境况,刘妈妈是很自责的,她觉得自己长久忙于工作,疏忽了对佳沐很多方面的关心和教育是现在两人不和的原因。
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不和,尤其是血肉相连的亲生母女。遇到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工作人员,听到了我们的节目理念——“母女互换七天,交换身份,感受对方的生活,达到彼此理解和和谐”以后,刘妈妈马上答应参与我们的节目,从那一刻开始,她对于这个节目,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抱定了巨大的希望。
但是说服佳沐,小费了一些周折。她毕竟只是个16岁的孩子,和妈妈互换生活,到自己的班上去当七天的班主任,她很担心自己做不做得来。对于未知的恐惧是人类的本能,何况是小小的刘佳沐,但是她又何尝不想和妈妈和好呢?她又何尝不想要妈妈理解自己,不希望自己明白妈妈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之后,佳沐还是答应了我们的互换计划。
七天互换就此开始,大批拍摄人马入驻同升湖,刘佳沐从高三学生变成高三文(8)班的班主任,而刘轶群则住到学生寝室,扎扎实实重回青春。
新班主任刘佳沐上任伊始就面对了“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给班上同学换座位,平时都和善可亲的同学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多意见呢?协调东协调西,协调来协调去,刘佳沐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个班主任的不容易。住进寝室的刘轶群也不轻松,虽然当了多年的老师,可是她这次才真正感同身受的知道,当一个高三的学生是多么辛苦——她上课也竟然打起了瞌睡。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作为班主任,刘佳沐晨跑缺席,上英语课态度敷衍被同学造反,被年级组长狠狠批评;作为学生,刘轶群迷惑在18岁与40岁的代沟中间,还要接受我们给她的“青春任务”,最重要的是,母女二人确实体会到了另一种人生。
刘佳沐的情绪反复无常,叛逆的因子在她身上,时不时跳出来干扰一下我们的拍摄,今天情绪不好不愿意完成我们设定的任务,明天不太舒服,需要请个假,而且她常常缺乏主观能动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实践自己当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母亲很担心,一是担心会不会耽误自己心爱的学生们的学业,二是开始担心这个节目是不是真的对佳沐有作用。她的眼中出现了深深的疲惫和迷惘。
转折在第6天的晚上,当天下午一同出行的母女二人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伤心到极点的刘妈妈终于崩溃,提出退出节目。
这该如何是好,难道真的宣告互换失败,告诉世人这对母女关系没有救了?
编导组找到刘佳沐,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孩子的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其实她心里何尝不难过呢?她马上答应向母亲道歉,努力说服母亲继续参与节目。
母女俩人在寝室的床上开始了从未有过的长聊,冰山一点点地融化。
互换的最后的,是母女二人联袂出演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还有谈互换体会的班会上女儿给母亲的一个深深拥抱。
我们并不知道这对母女以后会有怎样的关系,我们也不能保证,我们的节目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7天人生的互换,一定会是这母女二人人生里最特别的一幕,而这七天的感动和泪水,也一定会感动电视机前的你。
-------------------------------------------------
“而小学五年级就直接跳级念初中,导致各种的不适应,是小佳沐每次想起就会埋怨妈妈的一件事情。”
节目过去这么久了,给我印象之深不能忘记,楼主还是好好看看吧。
2008/07/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