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护理锦囊
12100116婴幼育儿
全部回帖
(一) 宝宝不能漏接的疫苗 1
(二) 宝宝牙齿相关问题汇总 3
(三) 补钙常识与经验总结 6
(四) 给宝宝吃水果的学问 7
(五) 爬行启智游戏 9
(六) 解除婴幼儿打嗝四法 10
(七) 六类孩子智商高 10
(八) 从婴儿大便判段婴儿的消化健康 11
(九) 健康宝宝标准 12
(十) 宝宝趴趴训练(图) 14
(十一) 好妈妈的秘密药箱 14
(十二) 蔻宝宝-妈妈小药箱 16
(十三) 给宝宝用药的常见错误 22
(十四) 小儿冬季要用药膳进行食补 26
(1) 咳嗽药膳 26
(2) 发烧药膳 27
(3) 感冒药膳 27
(4) 多尿夜尿药膳 27
(5) 辅助发育药膳 27
(6) 保护咽喉药膳 28
(7) 保护眼睛药膳 28
(8) 5道营养美味粥 28
(十五) 一个治扁桃体发炎的中药方子 29
(十六) 疗咳嗽、感冒的食疗秘方大全 30
(1) 治疗咳嗽食疗方 30
1) 隔水蒸蛋 30
2) 葱白粥 30
3) 冰糖黄精汤 30
4) 燕窝汤 30
5) 玉竹猪瘦肉汤 30
6) 猪肺敛肺汤 31
7) 沙参心肺汤 31
8) 蜂蜜鸡蛋汤 31
9) 胡萝卜红枣汤 31
10) 百合鸡蛋汤 31
11) 沙参百合鸭汤 32
12) 牛百叶萝卜汤 32
13) 杏仁猪肺粥 32
14) 白菜干猪肺汤 32
15) 白果麻黄汤 32
16) 秋燥咳嗽食疗方 33
17) 鸡蛋银耳羹: 33
18) 贝母粥: 33
19) 紫苏粥: 33
20) 二冬糖: 33
21) 百合猪肺汽: 33
22) 咳嗽食疗方案集成 33
23) 有哪些治咳嗽的食疗方? 39
24) 食疗咳嗽4法 39
25) 小儿咳喘 39
(2) 常见病症饮食宜忌:感冒 42
1) 宜食物品: 42
2) 忌食物品: 43
3) 冬季去火食疗帮忙 43
4) 秋冬多食梨养生、食疗两相宜 44
5) 慢性咳嗽的食疗 44
6) 对干咳有效的食物 45
7) 对湿咳有效的食物 45
(十七) (转)辅食添加荟萃(所有准备添加辅食的XDJM必读) 46
(1) 辅食添加技艺 48
(2) 辅食添加制作篇 49
1) A初期简易辅食食谱(4~6个月) 49
2) B中期简易辅食食谱(7~9个月) 50
(3) 自制辅食用具篇 51
(4) 辅食添加问答篇 52
(十八) 按摩法治疗宝宝便秘 54
(十九) 宝宝发烧全程指导 56
(1) 哪些原因会引起发烧 56
(2) 6招简单正确的退烧法 58
(3) 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58
(二十) 宝宝防暑必备药(ZT) 59
(二十一) 宝宝积食的症状: 59
(1) 饮食疗法 60
1) 对付积食的偏方: 60
2) 助消化食品 60
(2) 按捏疗法 61
(3) 药物疗法 61
(二十二) 宝宝居家常用小中药 62
(二十三) 宝宝摔伤时的急救处理方法 66
(1) 表现:出血和破损。 66
(2) 扭伤 67
(3) 骨折 67
(4) 做好准备不摔伤 68
(二十四) 宝宝意外烫伤怎么办 68
(二十五) 宝贝哭声的真实意思表示(ZT) 69
(二十六) 不爱吃蔬菜的宝宝妈妈可以尝试一下 71
(二十七) 春夏之际防虫虫还有小动物 72
(1) 被虫类刺伤蛰伤 72
(2) 被猫,狗咬伤或抓伤 73
(3) 异物进入耳内 74
(二十八) 冬季宝宝疾病预防方案 75
(1) 1.防感冒 75
(2) 2.防呼吸道感染 75
(3) 3.耐寒锻炼 76
(4) 4.防腹泻 77
(二十九) 儿童的预防接种 78
(三十) 儿童助消化常用药 82
(三十一) 防痱大法 83
(三十二) 各种治疗宝宝常见问题的中药疗法 84
(三十三) 给宝宝添加辅食有四忌 84
(三十四) 婴幼儿喂养中的学问 85
1) 辅食怎么加 85
2) 辅食添加不当造成的影响 86
3) 米饭与面食 87
4) 调味品怎么吃 87
5) 自制食品和罐装食品的比较 87
(三十五) 关于孩子咳嗽的一些有用信息 88
(三十六) 关注男孩子的生殖健康 90
(三十七) 孩子久咳不愈?饮食调理有方 91
(三十八)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92
(三十九) 健康宝宝“四法宝” 94
1) 睡好 94
2) 吃好 95
3) 勤动: 95
4) 零压力: 96
5) 四个关键词: 96
6) 给免疫力差的宝宝来碗药粥: 96
(四十) 教育孩子的十三大法宝 96
(四十一) 民间绝妙验方 99
(1) 说明 99
(2) 一、内科 99
(3) 二、美容 102
(4) 三、外科 103
(5) 四、皮肤科 104
(6) 五、儿科 106
(7) 六、五管科 107
(8) 七、妇科、男性科 108
(9) 八、相克的食物 110
(10) 九、孕妇忌吃的食物 111
(11) 十、不宜吃的食物 111
(12) 食疗歌 112
(四十二) 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法 113
(四十三) 如何提高免疫力及对感冒、咳嗽的治疗及护理 114
(1) 如何提高儿童的抵抗力? 114
(2) 父母常常忽视的感冒原因 115
(3) 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115
(4) 引起小儿咳嗽的常见疾病 116
(5)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117
(四十四) 神奇的五月,宝宝茁壮成长 117
(四十五) 湿疹 118
(四十六) 完全呵护,宝宝安全度夏(转自新浪网) 121
(1) 全面呵护之饮食篇 121
(2) 全面呵护之服装篇 122
(3) 全面呵护之睡眠篇 123
(4) 全面呵护之环境篇 124
(5) 全面呵护之运动篇 125
(6) 全面呵护之安全篇 126
(7) 全面护理之防晒篇 127
(8) 全面呵护之出游篇 128
(四十七) 宝宝“苦夏”怎么办? 129
(四十八) 喂养宝宝五注意 129
(四十九) 小宝贝一个安全健康的家 130
(1) 小小“天堂”样样安全 130
(2) 儿童用品讲究人体工程学 131
(五十) 小儿厌食症的常用中成药 131
(五十一) 饮出壮宝宝ZT 132
(1) 宝宝多喝—— 132
(2) 宝宝少喝—— 132
(3) 特别的水给特别的宝宝 133
(4) 宝宝为何要喝水 133
(五十二)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 133
(五十三) 周岁宝宝的运动与锻炼 134
(1) 0-6个月 134
(2) 6-12个月 135
(3) 1岁以后 136
(一) 宝宝不能漏接的疫苗
计划免疫内疫苗
带宝宝注射计划内疫苗最省心,反正规定要打,不打的话,幼儿园都没法上,所以不用考虑该不该打的问题。再说,这些疫苗都是安全的,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另外,也不用担心错过时间,医院会及时通知你的。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宝宝身体好不好,打完后不要有什么反应,就可以了。不过,有些问题,你最好还是了解一下。
我国计划免疫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这些疫苗,都是免费的。
卡介苗——出生第一针
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结核病的抵抗力,预防严重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目前我国采用的是减毒活疫苗,安全有效。宝宝在出生后,就要及时接种卡介苗。
禁忌:
当新生儿患有高烧、严重急性症状、免疫不全、出生时伴有严重先天性疾病、低体重、严重湿疹以及可疑的结核病时,不应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在接种部位有红色结节,伴有痛痒感,结节会变成脓包或溃烂。此类现象属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2-3个月自行愈合。
如果宝宝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门诊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计划免疫门诊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吃的疫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脊灰糖丸,是一种减毒活疫苗,它是白色颗粒状糖丸。宝宝出生后按计划服用糖丸,可有效地预防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
注意事项:
1、婴儿服用糖丸时,可用冷开水溶解后送服。这个疫苗是活病毒制品,如果用热开水溶解,活疫苗会因温度过高而失去活性,吃了也没有作用,在宝宝体内不会产生抗体。
2、30分钟内不能吃热的东西(包括母乳)。
3、服用后如果因吐奶或呕吐等导致疫苗服用剂量不足,可重新补服。
百白破疫苗——三联针
百白破疫苗是将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接种对象是3个月以上宝宝。
百白破疫苗必须连续打三针,即3个月时注射第一针,以后每隔一个月注射一针。三针连续注射后,才会产生足够的抗体。
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不能终生免疫,所以在一段时期后还要打加强针。由于大年龄儿童或成人对百日咳菌苗的副反应较大,故7岁起加强用疫苗不再含有百日咳细菌成分,而改用白破二联制剂。
注意事项:
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局部硬结、发热等副反应,一般反应2~3天内消失。
接种后如果体温在38.5℃以上,可到医院就诊,进行对症治疗;局部红肿、硬结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应到医院就诊,进行对症治疗和定期观察,硬结尽量不予切开。
一旦发生发高热、局部硬结等症状较为严重的副反应,不要再注射百白破疫苗。
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小,抗体产生快,免疫持久性好。6个月以内宝宝由于有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一般不会得麻疹。所以第一次接种应在宝宝满8个月,4岁时再复种。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还是造成肝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让宝宝接种乙肝疫苗是非常必要的。我国于2002年11月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疫苗第一针应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
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
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疫苗,所有的管理程序都和计划免疫内疫苗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这些疫苗不是免费的。不过,在有些省市,如上海,把它们也纳入了计划免疫,所以也是不收费的。
乙脑疫苗
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接种对象为1岁以上的宝宝。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宝宝均予以接种。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集中进行,如上海的乙脑疫苗安排在4-5月份接种。
流脑疫苗
国内目前应用的是用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制成的疫苗,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对象为3岁以上的宝宝。流脑疫苗一般也是安排在流行季节前集中注射,如上海是在11-12月份。
接种这两种疫苗,不用你操心,医院会通知你的。只是有些地区是免费的,有些地区是收费的。
计划免疫外疫苗
一种疫苗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检验程序,最终被证实安全有效后,才会推广使用。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疫苗暂时没有被纳入计划免疫,但从预防疾病角度出发,接种疫苗是最安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
麻风腮三联疫苗均为进口疫苗,接种后可同时预防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三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疫苗已经在国内外使用多年,并被家长接受。一般在宝宝满1周岁就可接种第一针。
水痘疫苗
水痘是由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以皮肤出疹为特征的传染病。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是在儿童中。主要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直接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水痘经常在幼儿园、小学中爆发流行。对感染水痘的宝宝,只能采取隔离措施,因此,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宝宝满2周岁时,可接种水痘疫苗。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常规接种水痘疫苗。
Hib疫苗——小儿脑膜炎、肺炎的克星
b型流感嗜血杆菌简称Hib,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染,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个月-2岁的婴幼儿很容易被传染。由于国内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使得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感染后比较难诊治。所以,避免宝宝患病的最好方法是及早免疫预防,所用的疫苗是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又叫Hib疫苗。
宝宝满两个月就可以接种Hib疫苗,疫苗的接种次数根据宝宝的年龄来定。
以上三种疫苗的技术都已经很成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预防的五种传染病都能通过呼吸道传播,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因此,建议宝宝注射这三种疫苗。不过,有些疫苗是进口的,价格相当贵。
甲肝疫苗
甲肝疫苗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目前主要采用国产的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的灭活疫苗,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酌情接种。
肺炎疫苗
肺炎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一般用于2岁以上、体弱多病的宝宝。
流感疫苗
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1岁以上、身体抵抗力差、体弱多病的宝宝可以接种。
近年来,流感疫苗被炒得很热。但由于病毒变异快,每年病毒株都会有变异,因此不适于列入计划免疫。对于宝宝是否需要接种流感疫苗,有些专家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得流感并不都是坏事。因为流感不是严重疾病,得病后一般7-10天就会自愈,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所以,并不提倡所有的宝宝每年都打流感疫苗。
以上三种疫苗,专家建议重点人群接种,儿童中抵抗力差、体弱多病、长期集体生活,为了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可以选择接种疫苗。
所有用于儿童的疫苗都是安全和有效的,疫苗都是经过国家药品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通过国家统一供货渠道到达免疫接种门诊,由专业人员注射或接种于人体。如果你是到正规的免疫接种门诊接种疫苗的话,那么你得到的疫苗就是合格的,并且也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是每人对疫苗的应答、反应不同,可能也会发生免疫失败或疫苗副反应等不尽如人意的事。如果你对接种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直接向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科咨询。
水果色泽鲜亮,口味酸甜,模样年上去又很惹宝宝喜欢,加之含有丰富的营养,因此妈咪经常让宝宝可着劲儿地吃,只要宝宝喜欢!然而水果固然好吃,但却并非多吃易善,因为其中蕴藏着很多吃水果的学问。
学问一 给宝宝吃水果要注意食用时间
有的妈咪喜欢从早餐开始,就在餐桌上摆放一些水果,以供宝宝在餐后食用,认为这时吃水果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当然,这对于喜欢吃动物性荤腥和油腻食品的人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宝宝却并不适宜。因为,水果中有不少单糖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但若是堵在胃中,就很容易形成胀气,以至于引起便秘。所以在饱餐之后不要马上给宝宝食用水果。然而,也不适宜在餐前给宝宝吃。因为,宝宝的胃容量还比较小,如果在餐前食用,就会占据胃的一定空间,由此,影响正餐的营养素的摄入。另外,宝宝吃柑橘前后的一小时不宜喝牛奶,不然的话,柑橘中的果酸与牛奶中的蛋白质相遇后,即可发生凝固,影响柑橘中的营养吸收。
最佳的做法是,把食用水果的时间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是中午午睡醒来后,这样,可让宝宝把水果当做点心吃。每次给宝宝的适宜水果量为50-100克,并不可根据宝宝的年龄大小及消化能力,把水果制成适合宝宝消化吸收的果汁或果泥,如一到三个月的小婴儿最好喝果汁,四到九个月的宝宝则可吃果泥。
学问二 给宝宝食用水果时要与体质相宜
给宝宝选用水果时,要注意与体质、身体状况相宜。舌苔厚、便秘、体质偏热的宝宝,最好给吃寒凉性水果,如梨、西瓜、香蕉、猕猴桃、芒果等,它们可以败火;秋冬季节宝宝患急慢性气管炎时,吃柑橘可疏通经络,消除痰积,因此有助于治疗。但柑橘不能过多食用,如果吃多了,会引宝宝上火,每天给宝宝吃二到三个即要打住;当宝宝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时,多吃含胡萝卜素的杏、甜瓜及葡萄柚,能给身体补充大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在秋季气候干燥时,宝宝易患感冒咳嗽,可以给宝宝经常做些梨粥喝,或是用梨加冰糖炖水喝,因为梨性寒,可润肺生津、清肺热,从而止咳祛痰,但宝宝腹泻时不宜吃梨。另外,皮肤生痈疮时也不宜吃桃,这样会使宝宝病情更为加重。
学问三 在不同的情况下巧吃苹果
近来,国外的营养学家经过研究表明,对身体健康最有利的有10种水果,其中苹果排在第一位。因为,营养学家们认为苹果性平凉,具有开胃、润肺止咳、生津解喝之功效。因此,在宝宝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口咽干燥、身热咳嗽时,如果吃一些苹果,可有健身、防病、疗疾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由于富含纤维物质而利于肠肌蠕动,所以,又有通便的作用。为何苹果既能止泻又能通便?这主要取决于怎样食用。宝宝消化不良时,应该给吃加温的熟苹果泥,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果胶等收敛物质,能够掏肠痉挛,吸收肠毒素,从而达到止泻作用。在宝宝排便不通畅时,生食苹果较适宜。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它们不能被肠道吸收,加之苹果酸刺激肠肌,所以能够促进通便。因此食用配方奶而便秘的宝宝,可让宝宝吃一些苹果泥。当宝宝咳嗽并嘶哑时,把生苹果榨成汁给宝宝喝,还可以润肺止咳。
学问四 有些水果宝宝食用要适度
荔枝汁多肉嫩,口味十分吸引宝宝,通常,他们吃起来就没个够,然而妈咪最好把握住宝宝食用的量。因为,大量吃荔枝不仅会使宝宝的正常饭量大为减少,影响对其他必需营养素的摄取,而且常常会在次天清晨,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大汗淋漓。如果不马上就医治疗,便会发生血压下降,晕厥,甚至死亡的可怕后果。这是由于荔枝肉含有的一种物质,可引起血糖过低而导致低血糖休克所致。
柿子也是宝宝钟爱的水果,但当宝宝过量食用,尤其是与红薯、螃蟹一同吃时,便会使柿子里的柿酚、单宁和胶质,在胃内形成不能溶解的硬块儿。这些硬块不仅会使宝宝发生便秘。而且,有时由于这些硬块不能从体内排出,便会停留在胃里而形成胃结石,致使宝宝胃部胀痛,呕吐及消化不良。
香蕉肉质糯甜,又能润肠通便,因此,也是妈咪经常给宝宝吃的水果,然而,不可在短时间内让宝宝吃得太多,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宝宝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一般来讲,对于两岁以上食量不太大的宝宝,每次吃一根即可,每天可吃两次。
学问五 西瓜是解暑佳果但不可随意而吃
西瓜在夏日吃起来清凉解渴,被誉为天生白虎汤,因此,民间广为流传“暑天半个西瓜,不用再去抓药”的佳话,尤其在宝宝发烧或身患暑热症时。但是,要让宝宝适量食用,特别是脾胃虚弱,腹泻的宝宝。因为西瓜性寒,属生冷食物,如果食用太多,不仅会使脾胃的消化能力更弱,而且还会引起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因此,宝宝吃西瓜一定要注意数量,绝非多吃易善。通常,酷暑天时每次给宝宝吃一到两块即可,一天吃两次为宜。
需要妈咪注意的是,在有些情况下不宜给宝宝吃西瓜
1、在感冒初期时要慎食,因为无论风寒感冒,还是热伤风,都应该采取发散的治疗方法,这样就会把病邪从体内驱赶到体表。如果给宝宝吃西瓜,则会由于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使病邪不易到体表,导致病情的加重。
2、宝宝患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兴全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吃西瓜,就会使体内的水分突增,致使血液容量急剧增多,易引起争性心脏衰竭。
3、宝宝口腔长口疮,中医认为是阴虚内热,致使虚火上扰所致。过多吃西瓜,由于其利尿作用而使体内所需的正常水分排出过多,因而加重体内阴虚的情况,使内热更盛。由此,口疮更为厉害,并不易愈合。
学问六 不可用水果代替宝宝不爱吃的蔬菜
蔬菜和水果一比,无论是口感还是口味都远不及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果糖,所以有好吃的甜味,而且果肉细腻又含有汁水,还易于消化吸收。因此,有些妈咪在不爱吃蔬菜时,经常就让他多吃点水果,认为这样可以弥补不吃蔬菜而对身体造成的损失。然而,这种水果与蔬菜互代的做法并不科学。
首先,如果经常让宝宝以水果代替蔬菜,势必水果的摄入量就会增大,因而导致身体摄入过量的果糖。而体内果糖太多时,不仅会使宝宝的身体缺乏铜元素,影响骨骼的发育千万身材矮小,而且还会使宝宝经常有饱腹感,结果导致食欲下降。其次,水果中的无机盐,粗纤维的含量要比蔬菜少,与蔬菜相比,促进肠肌蠕动,保证无机盐中钙和铁的摄入的功用要相对弱一些。因此,宝宝不爱吃蔬菜时,妈咪最好不要经常以水果代替。
小宝宝长到七八个月大,爬,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游戏,通过爬行,他们的四肢得到锻炼,大脑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宝宝变得更聪明了,同时,也为今后上学注意力的集中打下良好基础。可是有些家长却特别苦恼,他们说:“我家宝宝就是不爬,坐在那里不动,任你怎么逗他,他就是无动于衷,那该怎么办?”先别着急,慢慢来,一切都是从兴趣开始,对付这么小的宝宝,智慧总比强迫更有效。
其实以游戏的方式,宝宝最感兴趣,不如就从这上面着手,让宝宝学习爬行——
游戏1:坐伏抓物
宝宝坐在那里,就是不动,这时你需要耐心和引导,使他变成俯卧位。先把宝宝喜欢的一件玩具放在他身体不远处,宝宝只要由坐位向前趴下,变成俯卧位能抓得着就可以。虽然这并不能算爬,但是它是爬的前奏,在学爬之前,宝宝能喜欢趴在床上,做好爬行前的预备动作,就算是胜利。开始时可将玩具放在宝宝面前不远处,以后,可放在他身体左边、右边、甚至是后边,只要宝宝一转头看见了,就能俯下身去拿。当然玩具要经常变换,免得宝宝对其失去兴趣。
游戏2:助力行动
当宝宝学爬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成为他们最不易突破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这时家长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往上爬一点时,再推动他的另一只脚,如此协助,帮他度过爬行关。
游戏3:钻山洞
家里若是有装冰箱、洗衣机的空纸箱,可以再利用,制成宝宝的爬行玩具。将纸箱两头的盖和底剪掉,使纸箱成为一个方形的筒状。将纸箱横放在地上,把宝宝放在纸箱一头,然后妈咪到另一边,从纸箱里看宝宝,鼓励他钻“山洞”,爬到妈咪这边来。注意改造纸箱时,纸的边缘要用胶条粘上,因为纸边有可能划破宝宝细嫩的皮肤。
游戏4:色彩的诱惑
宝宝喜欢鲜亮的色彩,当有颜色亮丽的东西时,他会目不转睛地看,并想抓在手里。这时,让宝宝坐在一边,家长拿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叫宝宝的名字,吸引他的注意力。宝宝俯下身爬过来时,家长向后退,等宝宝爬了三四下后,让宝宝抓到物品,并夸奖宝宝做得好,亲一亲宝宝。
游戏5:循声而动
声音也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哗啷棒、带电子音乐的小玩具,都是吸引宝宝的对象。在宝宝身体不远处,摇动玩具,使其发出悦耳的声音,宝宝会因为乐声的吸引,想办法过来,而爬则是他惟一可以利用的方法。注意不要离宝宝太远,免得宝宝的注意力不在声音上。
游戏6:爬行观摩竞赛课
有些宝宝不会爬,可能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小宝宝的模仿能力极强,这时可以为宝宝找一个会爬的小朋友来玩,两个宝宝在一起,鼓励他们爬,当宝宝看到另外的小伙伴爬行时,他也就会模仿,很快学会爬。为了增加趣味性,家长可有意设计竞赛,在前面逗引,鼓励两个小宝宝一起爬向目标。
游戏7:床下寻宝
小宝宝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到处钻,发现角角落落里的小秘密。家里若是有条件,可以将床下或桌子底下打扫干净,给宝宝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探险胜地。在床下或是桌子底下,放上一些小玩具,给宝宝穿上袜子和厚实一点的衣裤,将宝宝放在地上,对宝宝说:“里面有个好玩的东西,去找找看,看看是什么。”宝宝的好奇心会驱使他寻找宝藏。床下或桌下如果太黑,宝宝会拒绝寻找,这时家长可打开灯,或是将桌布、床罩向上折,使光线穿过,甚至让宝宝隐约看到玩具的影儿,激发宝宝去寻找。
游戏8:追球爬
为了锻炼宝宝多爬、多运动,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个小皮球。球是易滚的,当宝宝一碰到球,球就向前滚,滚动的球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他会追着球爬行。注意,球不要气太足,免得宝宝手一碰到,就滚出老远,使宝宝对追球失去信心。
婴幼儿常常因啼哭吃奶吞咽过急而致打嗝,轻者打嗝几分钟即可自行消失,重者会导致婴幼儿脸色发青、呼吸困难,以至影响睡眠。解除婴幼儿打嗝的巧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当婴儿打嗝时,先将婴儿抱起来,轻轻地拍其背,喂点热水。
2. 将婴儿抱起,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一般到婴儿发出哭声,打嗝即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
3. 将婴儿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
4. 不要在婴儿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也是避免宝宝打嗝的措施之一
谁都希望家孩子更聪慧一些,可怎样才能如愿呢?科学研究成果提示,大多数智商高的孩子都有以下特点:
1、远血缘婚配生育的孩子。
有资料显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2.45,父母是省内异地者平均智商106.17,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则高达109.35。提示异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
2、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
一份抽样结果表明,母亲在23岁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为103,而24-28岁这段时间生育者则高达109,但太晚生育(29岁以后)的子女又低于105。故专家推荐24-29岁为育龄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至于男士,30岁左右当爸爸为优。
3、吃母乳长大的孩子。
英国剑桥大学营养学家对300名7-8岁的儿童做了智商测验,并与婴儿的食谱相对照,发现吃母乳长大的儿童智商普遍较高,平均比吃代乳品长大的同龄儿高出10分之多。
4、体重适中的孩子。
有关专家将超过正常体重20%的肥胖儿与同龄正常儿相比较。发现其视觉、听觉、接受知识的能力均处于低水平状态。
5、坚持吃好早餐的孩子。
美国斯旺西大学心理学博士戴维•本顿特别强调早餐的重要意义。他的调查资料显示,吃早餐后参加高难度考试的学生,其得分明显优于那些空腹参考者。
6、勤于活动的孩子。
美国贝鲁奇学院纽索拉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凡坚持每次持续20分钟跑步、健美操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明显优于那些懒于活动者。他强调,锻炼能使大脑处于最初的欲动或放松状态,想像力会从各种思维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机敏,更富于创造力
吃母奶的婴儿大便是金黄色的,质如软膏,不臭,酸性。初生儿每天有大便2--4次, 1岁大的婴儿每天只大便1--2次。喂牛奶的婴儿大便较硬,呈淡黄或灰土色,中性或碱性,有臭气,其中常见白色的凝块,每天大便1-2次。
如因母奶不足,加喂米、面等食物,婴儿大便的臭气增加,颜色变深,为暗褐色。 如加喂蔬菜后,在婴儿大便中可能看到绿色菜屑,不是消化不良,多喂几天就好了,不必停喂。
从婴儿的大便可以判段婴儿的消化与健康。
婴儿大便的色质 原因及处理
大便太臭 蛋白质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刚从母奶换牛奶时会有此现象
多泡沫 糖发酵旺盛,不是毛病
呈油状 脂肪不消化
有凝块 奶未完全消化
呈绿色 胃肠蠕动太快,不是毛病色太淡或淡黄近于白色, 黄胆,赶快去看医生
婴儿的眼睛与皮肤可能有点黄
呈黑色 胃肠道上部分出血,去看医生
呈红色 胃肠道下部分出血,去看医生
呈红色水果冻状 可能是肠套叠,应立即送医院
健康宝宝标准
年龄 体重(kg) 身高(cm) 大肌肉活动 协调活动 语言 交流技巧 乳齿生长 喂养原则 预防接种
初生 3.0\~3.6\(男婴)2.9\~3.5(女婴) 49\~51.9(男婴)48.5\~51(女婴) 俯卧时可抬头1~2秒 可短暂注视物体 声音刺激可引起呼吸改变,能哭叫 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未长出 母乳或乳粉 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第一次)
1个月 4.55\~5.6\(男婴)4.3\~5.3(女婴) 55\~58.8(男婴)54.1\~58(女婴) 直立时双下肢稍可负重,俯仰:仰起颈部 仰卧:凝视光源,视线跟随圆环90~180度 目光接触 未长出 母乳或乳粉,开始添加浓鱼肝油 乙型肝炎疫苗(第二次)
3个月 6.3\~7.65(男婴)5.8\~7.0(女婴) 61.1\~65(男婴)60\~63.3(女婴) 可以控制头部,俯卧时抬头较稳 仰卧:手握摇铃并摇动它坐着:转眼去跟随移动的物件,企图抓握 发出“鸪鸪”的声音,可以微笑回应别人的说话 喜看自己的手,把玩双手,社交微笑 未长出 母乳或乳粉 小儿麻痹糖丸\(第二次\);白百破\(第一次)
6个月 7.8\~9.45(男婴)7.24\~8.74(女婴) 67\~71.3(男婴)65.5\~69.6(女婴) 会翻身,能独坐,扶立时可负重 目光可随移动物体转动 能立刻转眼向看他的人,因喜悦而发出尖脆的叫声 辨别人声,望镜中人笑\;分辨陌生和熟悉的面孔\;较有意识地哭和笑 4~10个月开始长牙 母乳或乳粉,也可以进食米糊或果汁;添加食物:零碎的肉茸、鱼茸;继续食用蛋黄; 乙型肝炎疫苗(第三次);流行性乙型脑炎
12个月 9.25\~11.01(男婴)8.7\~10.34(女婴) 75\~79.5(男婴)73.5\~78.1(女婴) 自行站立,由别人牵着单手走路 有兴趣研究手摇铃,用食指和拇指来捏起东西,找寻餐巾下的玩具 说出一个可联想的字“妈妈”或“爸爸”,发出:“BA-BA,DA-DA”的声音,模仿听见的声音,有意识地叫人 被问时能及时交出物体,指出所需物件\;在辅助下可用小杯饮水,抱奶瓶自食\;挥手拜拜\;穿衣能合作 大约6颗牙 从7~9个月开始添加固体食物,开始添加碎菜碎肉等,仍需补充乳类食品 8个月时注射麻疹疫苗
18个月 10.2\~12.23(男婴)9.75\~11.5(女婴) 80.1\~85.3(男婴)79.1\~84(女婴) 上落楼梯,两步一级,爬上椅子,能从蹲位站起,跑步不稳 可翻书页, 搭积木 13~16个月可寻找不同高度的声源,听懂自己的名字,除“妈妈”“爸爸”外, 可说出数个单字,可发双音节词, 能说出身体的某些部位,能以大件的玩具进行有意义的游戏 自行用匙羹进食;表示同意、不同意;显示如厕的需要;懂命令 大约10-12颗牙 吃软性普通食物, 仍需补充乳类食品 15个月时注射水痘,麻风腮, 小儿麻痹糖丸并继续加强免疫

健康宝宝标准
健康宝宝标准 | ||||||||||||||||||||||||||||||||||||||||||||||||||||||||||||||||||||||||
|

你是不是每天都会让宝宝趴一会呢?应该这么做——这样会让宝宝更加强壮,促进宝宝的协调能力。
先来听个好消息:一直以来,儿科机构和医生都建议宝宝“躺着睡觉”,以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病率。事实证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的确较从前降低50%左右。现在,又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大家:这种“躺式”睡法,导致许多婴儿后脑扁平,称为扁平头。而且,长期躺卧,会抑制肢体运动能力,因为宝宝很少有机会运用上身的肌肉组织。缺乏趴卧式的训练,不仅会影响宝宝掌握基本肢体技能的速度,例如抬头、翻身等,而且还会影响宝宝坐、爬的能力。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当宝宝醒的时候,帮助他翻过身来,练习趴着。这种姿势会促进宝宝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四肢的协调性和头部的控制能力。而且,不断地让宝宝练习趴卧,还会提高他们抓、够物体以及翻转身体的能力,从而为爬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趴的训练
宝宝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趴趴训练”了!这一时期,宝宝已经开始学着转头了,颈部肌肉更加强韧,更具协调能力。把宝宝放在铺在地板上的毯子上,每天训练5—10分钟。到了4个月,宝宝就会支撑着胸部离开地面,靠着肘部,抬起头,甚至胳膊也能离开地面,拱起背部,练习踢脚。当宝宝在地面上又踢又动的时候,难免会突然间身子倾斜,翻过身去,不要着急,这很正常。到了五六个月,宝宝开始腹部向下练习转圈,能用小手去抓够前面或侧面的东西了。
在体能方面,趴可以大大降低扁平头的患病机率。同时,在心理方面也会大有助益:当宝宝尝试新的事物时,他会有一种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大,协调能力的增强,他会更有自信去挑战新的技能。
大家一起来“趴趴”
让“趴趴时间”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训练。要不断地指导宝宝,千万不要让宝宝单独度过“趴趴时间”,安全第一。当然,这一时期,还是要让宝宝躺着睡觉。
尽早练习。让宝宝趴在你的身上或者趴在你的大腿上,坚持几分钟,让他慢慢熟悉这个姿势。刚刚吃完奶,不要进行这个训练,对小肚肚的压力会导致宝宝吐奶。
舒适为主。让宝宝趴在一个平坦、干净的平面上,例如毯子或者地板上的垫子上。如果她不停地动或者哭闹,试着再加一层垫子或者把一个小毯子塞到宝宝的肚子下面。
面对面。躺在地板上,和宝宝面对面,发出滑稽的声音和表情,或者唱歌给宝宝听。也许你会感觉很傻,但是宝宝却很喜欢,在这种氛围中,就不会乱踢乱叫了。
分散注意力。把宝宝放在一面镜子前面,吸引他的注意力,或者把一个色彩鲜艳的毛毛玩具放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还有好多的玩具都可以消除宝宝初学“趴趴”时的烦燥和不安,分散注意力

洋葱皮可以帮助小伤口愈合,用加热过的土豆治疗耳朵感染,让牙膏抚慰被蚊子袭击过的小手……这些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帮助你生病的孩子感觉好些,再好些。
医药真是神奇,很多时候,只有它才能帮助我们生病的孩子。不过,除了等待医生的药方,我们自己也可以有一些小方法,简单但是有效地缓解孩子的疼痛和不舒服。美国的PARENTS杂志访问了许多儿科大夫,向他们征集针对常见儿童疾病的家庭疗法——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偏方”。这篇文章刊载的就是其中的一些经典方案。
我们这么做可不是告诉你可以不去医院了——作为负责任的母亲,你时刻可以因为任何疑惑向医生请求帮助,我们只是希望这些小方法可以帮助你和孩子比较轻松地度过一个咳嗽不停的夜晚和药物起效之前的烦躁难熬的时间。

医生们通常会建议你将一块温热的纱布放在孩子的耳朵上以缓解疼痛。温热的感觉通常都有抚慰的作用,而且能够分散注意力——这对于一个正因为疼痛而焦躁不安的孩子来说是最合适的。同时,热度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将更多的可以抵抗病菌的白细胞送到被感染的地方。另外,来自洛杉机的儿科督导Gordon博士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将一只土豆在微波炉里加热五分钟,取出后在外面裹一块湿毛巾,然后用它来敷耳朵。这样做的好处是土豆可以使散发的热持久而且均匀。(但是你要非常小心地控制土豆的温度,不要烫伤了孩子。)由于大部分耳朵感染都是细菌引起的,所以你还需要咨询医生是否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烧伤/烫伤
对于比较严重的2度或者3度烫伤(即皮肤已经出现水泡),你必须立刻带孩子就医。但是对于普通的1度烫伤(包括轻微晒伤),你可以用浸过凉水的纱布敷在伤处。在烫伤24小时之后,你就可以在伤处轻轻涂抹一些芦荟油——可以是纯的芦荟油,也可以挤出新鲜芦荟叶的汁液使用。除了有杀菌的功效,芦荟油还可以加速细胞生长,从而帮助伤处愈合。那为什么要等24小时才能使用呢?大夫们解释说这是为了等待伤处的肿胀有所缓解后再使用芦荟,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使用某些芦荟者哩,这些东西通常没有什么真材实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割伤
在蹦蹦跳跳的童年,几乎没有几个孩子没遭遇过小的割伤或者是划伤。对付这样的伤口,你首先要做的是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洁受伤的部位。然后,找一只洋葱,轻轻剥下一张它那薄薄的皮,用它来敷在伤处并轻轻按压。对于这种做法的原理,专家们也无法做出确切的解释。不过Gordon博士告诉我们,洋葱皮有类似凝血剂的功效,可以帮助止血。等血止住了,你就可以把洋葱皮拿走,将伤口包扎好。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用漱口水漱口了,(通常要6岁左右的孩子才能这样做),你可以让他用温热的淡盐水漱口。温水有缓解疼痛的作用,而盐可以帮助杀菌。另外一个缓解喉痛的方法是在温水中加一小勺蜂蜜和半个柠檬挤出的汁.密歇根儿童医院的Sawni博士解释说:“只要很小剂量的柠檬就有很好的止疼作用。而蜂蜜则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但有一点你要小心:蜂蜜对婴儿会有毒副作用,所以这个方法不适合1岁以内的孩子。
蚊虫叮咬
要对付蚊虫叮咬引起的肿包和瘙痒,用普通的牙膏涂抹被叮咬处就可以解决问题。牙膏的薄荷味道带来清凉的感觉,可以缓解不适。
胃痛
可以给孩子喝一点儿淡茶水来让他的肚子感觉舒服一些。在这方面,甘菊花茶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甘菊花茶里含有抗菌的成分。如果孩子不停打嗝,可以给他喝少量苏打水或者汽水。这些饮料用来产生气泡的重碳酸钠可以缓解打嗝。
同时你也要小心观察,如果孩子抱怨肚子不舒服的同时还伴有其他症状——发烧、呕吐、腹泻或者便秘,你就需要马上带他去看医生。这些情况有可能只是普通的胃病,但也可能非常严重,比如肠梗阻。

对付尿布疹的方法非常多。在这方面,你的厨房也能帮得上忙——试试给孩子抹点黄油或者植物起酥油。这样做的原理是在宝宝的皮肤和尿布(包括尿布上的脏脏的东西)之间竖起一层障碍,使皮肤得以有愈合的空间。而这层障碍越厚,越油滑就越有效。
晕车(船)
"妈妈,我难受。“这是旅途中的小宝宝们经常可能会有的抱怨。无论是乘车、船还是飞机,年龄较小的孩子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内耳能感受到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运动,但他们的眼睛和关节却感受不到这种运动。这样两种不同的信息都传递到大脑,就容易引起小小的混乱,从而产生了恶心、出冷汗、虚弱等等反应。
怎么办呢?一块姜就能解决问题。姜对缓解恶心非常有效。所以你可以在出门的时候随身带一点姜末,在孩子不舒服的时候放进他喝的水(或者其他任何饮料)中给孩子喝下去。
流鼻血
让孩子将头向前倾,然后用你的手指捏住他的鼻孔并稍稍用力,将这种压力保持10分钟左右。这种做法就像你试图将一根破裂的水管系住。按捏流血的鼻孔实际上是在对破裂的血管施加压力,有助于止血。
记住不要让孩子头朝后仰,这样做可能使他们吞咽流出的血,从而导致呕吐。也不要往孩子的鼻孔里塞纸巾和棉球。也许你会说看到过五官科大夫就是这么做的。但不要忘了,大夫有各种办法和工具将塞进去的纸巾和棉球取出来,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