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即将面对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不会选东风东.第一,经济不允许不是说给不起十万八万的赞助费,而是没办法跟里面的同学比富,在东风东的除了高干就是富弟,每天放学一堆名车排队接送,为了孩子成长还是不挤这个道了.第二就是选什么学校,前面都有人提到好老师,其实考察学校一个硬件,这个比较容易看得到但考察软件,如果有知根知底的朋友在任教可以作比较与参考,如果没有也只得碰气了.其实如果小孩子自己读书不争气送哪去都不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吧.所以我个人比较赞成就近读,赞助的钱还不如用来学些其他的东西.
把钱留着到初中择校用?要搞清楚什么是初中的择校? 1.考民校,很难考,考上交钱. 不是你有钱就上的啊! 2. 本小学前10%的学生参加 第一批电脑派位,相对都是好的公办初中, 这里可能有关系的原因你考10%不一定有资格参加第一批派位,你有关系不在前10%也可参加第一批派.所以你就权衡你自己的关系能力吧,,如果不行,还是考虑民校和自己成绩好参加第一批派,或找个相对对口初中好的小学.考, 就看你孩子了,那么好小学的意义也出来了, 你在一般小学考第1,和人家好小学考第100的一起去考,看看谁的成绩好? 成绩是硬的,到时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其他的就没什么用了.在中国,人多,高考不是想改就改的,不改,我们就只有应试这个游戏规则.当然有权,富豪可以不考虑,可以走关系,可以出国等等,我说的目前还只想到在国内考上一个好大学的情况.
楼上说得没错,好的民办初中不是有钱就能进的,也要过五关斩六将的。我们门前这所小学的校长比较前卫,搞什么素质教育,不大注重应试训练,不是不明白素质教育的好处,也不是不清楚应试教育的弊端。问题是我们处在应试体制的大环境下,小升初、中考都要求孩子千锤百炼、久经考场,高考就更别提了,所以不得不考虑考试排名,不是本校的而是地区的。
换房子。当然并不一定换东风广场的,越秀区很多学校都不错,你多打听打听。要是不想换房子,交赞助,到孩子学校附近先租个房子住着也可以,我周围不少人就是这么干的。总之,孩子的学校是很重要的,就近入学也是很重要的,为了孩子,只能大人将就一点。
菜园瑞雪:要是俺没搬家,读了海珠区的某个区一级学校,估计我现在哭都没地方哭去。。。好学校和一般学校真的不一样查看原文是的,某些一般学校的整体状况也太“一般”了,除非自己的命确实好,生了个孩子天生就是上等之人,不教而善吧。其他的,都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本帖最后由 九月微凉 于 2008-9-10 16:15 编辑 ]
不太同意楼上的说法。功课从小扎实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小孩子无法看出是不是读书的料。我想: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的父母都是尽力帮助孩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范围,尽力尽心就是了。也不要和他人对比。做到问心无愧就是了。
昨天和我妈说起为儿子入学犯愁的事,我妈拿我自己当范例,说起来有点故事。我小学时全家从韶关一家大型钢铁厂调到广州与一直在广州工作的爸爸团聚,住在东风东(那时叫东风五路小学)的斜对面,那时的东风五路已是广州数一数二的小学,电视台拍六一节目、找少儿报幕员都是到东风五路,那可是黑白电视都没普及的1980年。自然而然,爸妈想让我就近入读东风五路,找了我爸同事的爱人,东风五的老师,转学插班当然要考,为我1个人出了试题,厂矿子弟小学当然没法跟大城市比,考完那老师对我妈说了些话,什么话我早忘到九霄云外,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我妈一直无法释怀。后来我进了犀牛路(现农林下),之后中学的成绩、高考成绩、重点大学、工作单位、出国、再回来工作还算不错,一直都能让我爸妈在同事和朋友面前脸上有光。大学时我们家与那老师家分在同一大楼,再次遇见那老师,我早不记得老太太是谁,可我妈说当年就是她看不起我们,嫌你成绩差,说你不够格入东风五,遇着一次我妈就唠叨一次,看来当时是很让我爸妈丢了一次脸。所以,昨天我妈又说,当年你……,孩子不一定非进东风东。哎,我也不知怎么说,只能说现在儿子就近读的小学跟犀牛路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