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从22家企业检出三聚氰胺推测责任的根源

117912谈天说地

从22家企业检出三聚氰胺推测责任的根源据抽检,有22家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细节如下: 央视公布有问题奶粉名单 22家企业检出 每公斤含三聚氰胺 三鹿 2563mg 熊猫 619mg 圣元 150mg 古城 141.6mg 英雄 98.6mg 惠民 79.17mg 蒙牛 68.2mg 可奇天津 67.94mg 南山 53.40mg 奇宁 31.74mg 雅士利 26.30mg 金币士 18mg 施恩  17mg 金鼎  16.20mg 伊利  12mg 奥美多 10.70mg 爱可丁 4.80mg 育宝  3.73mg 磊磊  1.20mg 宝安利 0.21mg
       三鹿事件最早出来的时候,有人曝料说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能够提高蛋白的检测值,从而降低成本。根据这个曝料,我当时也觉得三鹿应当是掺假的源头。后来三鹿说是奶源出了问题,大家都是哈哈大笑,以至于出来一个关于“草他妈”的说法,说奶农怪奶牛,奶牛怪草……
     但看过上面的单子,我开始有些相信三鹿的说法了,我有些相信掺入三聚氰胺的环节是奶农或者奶贩,而不是奶粉厂。 我们来看排在名单后面的那些企业,每公斤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为几十或者几毫克,这样低的比例对于提高奶粉的蛋白检测值事实上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这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饭店有可能会弄一条死鱼冒充活鱼给你吃,因为这可以骗你几十块钱。但饭店肯定不会故意放几颗坏花生米在你要的凉菜里,因为这样省不下多少钱。我可以不相信商人的良心,但我至少可以相信商人的智商。这种十几二十毫克的三聚氰胺,只可能是来自于外源,而不会来自于厂家的故意。
      问题出在什么环节呢?根据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奶农或者奶贩要在牛奶中渗水,但这样牛奶就会太淡。为了能够通过厂家的检测,于是想出掺三聚氰胺的作法。我觉得这个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现在进一步的问题是:厂家是否知情? 我认为,厂家是知情的。在这个圈子里混,说自己不知情是不可能的。这是现在这个事件的关键。
       厂家明明知情,但没办法。原因在于奶业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奶品的价格低,厂家就要压奶农的价。奶农没有利润,就退出生产,导致奶源减少。为了争夺奶源,厂家就不可能严格要求,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问题的源头。
       我猜测,厂家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如果掺假太严重,就拒收。迫使奶贩把掺假的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二,对于掺假不太严重的,就收进来,毕竟竞争要紧。第三,在原料使用上,采取区别政策。奶源不太可靠的,用于农村市场的产品。重要市场,例如奥运供应,就用自己掌握的可靠的奶源。
      其实三聚氰胺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深入查,我想奶源上的问题还大得很,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之类,肯定都不可避免。厂家如果想规避这些问题,只能是自己建奶牛场,但这做不到。只要是收购上来的奶,问题是肯定有的。这一次把三聚氰胺查出来了,估计未来没人敢放了。但其他的呢?我想还会放,还会出其他的问题。 从这个事件,我的看法是:大厂商对于质量问题,还是有足够意识的,主观上不会故意掺假。但在竞争压力下,放松质量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定性,是否合适?
      三鹿方面,产品含三聚氰胺比例如此之高,应当是在整个流程中出现了大的问题。比如说,违反了前述的第一条,对于明知掺假严重的奶,也收进来了。为了抢市场,急眼了。当然,责任可能在于某个部门。比如说,总厂要求生产500吨奶粉,现在奶源不足,生产不出来,面临着处罚,一急眼,什么奶都要了。这是可能的。总之,这一次三鹿跑不了。
      其他企业,我相信是无心之过。直接指责其他这些企业故意掺假,我觉得没有证据。我的理由很简单:就它们掺的比例来说,不值得。它们又不傻。
      至于我自己,我想我不会因为这次事情而拒绝喝国产奶,事实上,这些天我们家一直都在喝国产奶。有人说从此不喝国产奶了,我觉得属于反应过激。进口奶有疯牛病和二恶英的风险,你就不怕?
       昨天和狐狸兄算了一下三聚氰胺摄入量的问题,据说美国的国家标准是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不超过0.6毫克就是安全的,我自己按75公斤体重算,每天可以摄入45毫克。按每天喝50克奶粉计算,每公斤含900毫克三聚氰胺的奶粉才是不安全的。而事实上,大多数检出三聚氰胺的奶粉是几十或者几毫克,怕啥? 我们生活中,比三聚氰胺危险得多的毒品比比皆是,茶里面含重金属,水里面也可能有重金属,粮食有农药残留——即使是进口的食品也一样。人类能够生存到今天,肯定不是几毫克三聚氰胺就能够灭绝掉的。 你有钱,可以拒喝国产奶。那么,你是否还打算拒吃国产粮食?你是否打算拒吃国产月饼?你是否打算拒喝国产酒?再拒下去,就变成神经质了。
       说句笑话,上个月去超市买油,发现豆油降价了,每桶50多块钱。玉米油还是80多。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玉米油,因为知道豆油都是转基因大豆榨的,有心理障碍。

查了一下资料:

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出来之后,西方国家搞了一个二恶英含量的标准,如下: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二恶英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美国环保局1995年公布的评价结果表明,二恶英不仅有致癌性,而且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二恶英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新的环境污染物列入全球环境监测计划食品部分的监测对象名单。有的国家制定了相应食品中二恶英最大限量标准,如:英国(乳与乳制品)<17.5ng/kg、德国(乳品)<5ng/kg、荷兰(乳与乳制品)<6.0ng/kg、美国(饮用水)<30.0pg/L,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组织尚无统一的食品中二恶英限量标准。二恶英性质稳定,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为12年,气态二恶英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天。二恶英具有脂溶性的特点,最容易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乳汁中,因此鱼、家禽及其蛋、乳肉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食品。比利时受污染家禽调查结果显示,鸡的体内二恶英含量高于正常值的1000倍,大大超过了上述国家的限量标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是食品受环境污染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
       从这个标准来看,至少西方国家并没有承诺或者要求食品中不含二恶英,只是规定一个能够容忍的边界。

如果说中国产的奶粉里含着0.1毫克的三聚氰胺就需要拒绝,那我倒想问,你能保证你喝的洋奶粉不含二恶英吗?

说到底,就事论事,别起哄。
2008/10/05
全部回帖
ssnrwssnrw沙发
说真的,我很想知道事件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2008/10/05回复
这个见解是中肯的.
2008/10/05回复
为了生存就不择手段啊。
2008/10/05回复
有道理.
2008/10/05回复
乐瑶妈:
最讨厌听到污染这个词,,这么大范围的怎么可能是污染,明明就是添加。至于是在哪一个环节添加,谁添加的,我觉得奶粉厂都是知情的,或许是默许,或许是支持。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绝不能得到原谅。我们不能因为别的东西或许都会有有害物质,所以我们就也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企业。我也想大家来找找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多食品中,都会有这个那个有害物质?第一,首先就是政府监管部门的失职和不作为造成。这中间可能包括一些利益的驱使,甚至涉及到税收等等利益。第二,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当一个产品出现问题,我们能不能做到一段时间不购买,去抵制它,直到它破产。如果说小作坊式的产品有问题,我们改为买品牌产品。可现在,连大品牌,国家免检产品都这样了,难道我们还不应该去想想,为什么有害物质添加在食品中的情况屡禁不止吗?除了在谴责政府部门,臭骂企业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再看看现在超市里抢购牛奶买一箱送一箱的人们,试问我们这样,怎样能给政府部门压力,怎样能让企业得到教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不管东西出了什么问题,甚至是危害到我们的孩子(应该说是婴儿)的生命的问题,但所谓的整改了,保证了后,只要便宜,一样很多人抢着买。试问这样企业得到了教训吗?无语
查看原文
2008/10/05回复
ssnrw:
从22家企业检出三聚氰胺推测责任的根源据抽检,有22家企业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检出了三聚氰胺,细节如下: 央视公布有问题奶粉名单 22家企业检出 每公斤含三聚氰胺 三鹿 2563mg 熊猫 619mg 圣元 150mg 古城 141.6mg 英雄 98.6mg 惠民 79.17mg 蒙牛 68.2mg 可奇天津 67.94mg 南山 53.40mg 奇宁 31.74mg 雅士利 26.30mg 金币士 18mg 施恩  17mg 金鼎  16.20mg 伊利  12mg 奥美多 10.70mg 爱可丁 4.80mg 育宝  3.73mg 磊磊  1.20mg 宝安利 0.21mg        三鹿事件最早出来的时候,有人曝料说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能够提高蛋白的检测值,从而降低成本。根据这个曝料,我当时也觉得三鹿应当是掺假的源头。后来三鹿说是奶源出了问题,大家都是哈哈大笑,以至于出来一个关于“草他妈”的说法,说奶农怪奶牛,奶牛怪草……      但看过上面的单子,我开始有些相信三鹿的说法了,我有些相信掺入三聚氰胺的环节是奶农或者奶贩,而不是奶粉厂。 我们来看排在名单后面的那些企业,每公斤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为几十或者几毫克,这样低的比例对于提高奶粉的蛋白检测值事实上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这就像我们去饭店吃饭,饭店有可能会弄一条死鱼冒充活鱼给你吃,因为这可以骗你几十块钱。但饭店肯定不会故意放几颗坏花生米在你要的凉菜里,因为这样省不下多少钱。我可以不相信商人的良心,但我至少可以相信商人的智商。这种十几二十毫克的三聚氰胺,只可能是来自于外源,而不会来自于厂家的故意。       问题出在什么环节呢?根据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奶农或者奶贩要在牛奶中渗水,但这样牛奶就会太淡。为了能够通过厂家的检测,于是想出掺三聚氰胺的作法。我觉得这个解释是比较合理的。       现在进一步的问题是:厂家是否知情? 我认为,厂家是知情的。在这个圈子里混,说自己不知情是不可能的。这是现在这个事件的关键。        厂家明明知情,但没办法。原因在于奶业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奶品的价格低,厂家就要压奶农的价。奶农没有利润,就退出生产,导致奶源减少。为了争夺奶源,厂家就不可能严格要求,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是问题的源头。        我猜测,厂家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如果掺假太严重,就拒收。迫使奶贩把掺假的程度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第二,对于掺假不太严重的,就收进来,毕竟竞争要紧。第三,在原料使用上,采取区别政策。奶源不太可靠的,用于农村市场的产品。重要市场,例如奥运供应,就用自己掌握的可靠的奶源。      其实三聚氰胺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如果深入查,我想奶源上的问题还大得很,例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之类,肯定都不可避免。厂家如果想规避这些问题,只能是自己建奶牛场,但这做不到。只要是收购上来的奶,问题是肯定有的。这一次把三聚氰胺查出来了,估计未来没人敢放了。但其他的呢?我想还会放,还会出其他的问题。 从这个事件,我的看法是:大厂商对于质量问题,还是有足够意识的,主观上不会故意掺假。但在竞争压力下,放松质量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完全可能的。 这样定性,是否合适?       三鹿方面,产品含三聚氰胺比例如此之高,应当是在整个流程中出现了大的问题。比如说,违反了前述的第一条,对于明知掺假严重的奶,也收进来了。为了抢市场,急眼了。当然,责任可能在于某个部门。比如说,总厂要求生产500吨奶粉,现在奶源不足,生产不出来,面临着处罚,一急眼,什么奶都要了。这是可能的。总之,这一次三鹿跑不了。      其他企业,我相信是无心之过。直接指责其他这些企业故意掺假,我觉得没有证据。我的理由很简单:就它们掺的比例来说,不值得。它们又不傻。      至于我自己,我想我不会因为这次事情而拒绝喝国产奶,事实上,这些天我们家一直都在喝国产奶。有人说从此不喝国产奶了,我觉得属于反应过激。进口奶有疯牛病和二恶英的风险,你就不怕?        昨天和狐狸兄算了一下三聚氰胺摄入量的问题,据说美国的国家标准是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不超过0.6毫克就是安全的,我自己按75公斤体重算,每天可以摄入45毫克。按每天喝50克奶粉计算,每公斤含900毫克三聚氰胺的奶粉才是不安全的。而事实上,大多数检出三聚氰胺的奶粉是几十或者几毫克,怕啥? 我们生活中,比三聚氰胺危险得多的毒品比比皆是,茶里面含重金属,水里面也可能有重金属,粮食有农药残留——即使是进口的食品也一样。人类能够生存到今天,肯定不是几毫克三聚氰胺就能够灭绝掉的。 你有钱,可以拒喝国产奶。那么,你是否还打算拒吃国产粮食?你是否打算拒吃国产月饼?你是否打算拒喝国产酒?再拒下去,就变成神经质了。        说句笑话,上个月去超市买油,发现豆油降价了,每桶50多块钱。玉米油还是80多。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玉米油,因为知道豆油都是转基因大豆榨的,有心理障碍。 查了一下资料: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出来之后,西方国家搞了一个二恶英含量的标准,如下: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二恶英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美国环保局1995年公布的评价结果表明,二恶英不仅有致癌性,而且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内分泌毒性。二恶英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新的环境污染物列入全球环境监测计划食品部分的监测对象名单。有的国家制定了相应食品中二恶英最大限量标准,如:英国(乳与乳制品)<17.5ng/kg、德国(乳品)<5ng/kg、荷兰(乳与乳制品)<6.0ng/kg、美国(饮用水)<30.0pg/L,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组织尚无统一的食品中二恶英限量标准。二恶英性质稳定,在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为12年,气态二恶英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天。二恶英具有脂溶性的特点,最容易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乳汁中,因此鱼、家禽及其蛋、乳肉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食品。比利时受污染家禽调查结果显示,鸡的体内二恶英含量高于正常值的1000倍,大大超过了上述国家的限量标准,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是食品受环境污染的重大突发性事件。——————————————————————————       从这个标准来看,至少西方国家并没有承诺或者要求食品中不含二恶英,只是规定一个能够容忍的边界。如果说中国产的奶粉里含着0.1毫克的三聚氰胺就需要拒绝,那我倒想问,你能保证你喝的洋奶粉不含二恶英吗?说到底,就事论事,别起哄。
查看原文
BS生产商。。。
2008/10/05回复
抓了一些搞三聚氰胺的不法分子,抓吧,越多越好
2008/10/10回复
猜你喜欢

【吃货们的小确幸】广州本地4种酸奶测评结果!最酸爽、最浓稠的都在这了,千万慎选!

宝宝需要补钙吗?

【南方日报联合调查】安全奶粉,到底该选什么?

为宝宝健康我花了2个月,公布研究和囤货成果(宝宝用品)

雪糕,酸奶是奶粉做的,大家肯定都中招了,快看看有什么食物可以解三聚氰胺的毒?

叶酸片吃多少为合适?

热点推荐

五月初五猎德涌招景 各村传统龙船震撼登场

体验广东城际 25 分钟车程到东莞麻涌

乘坐小火车游橘子洲 长沙这一趟太舒服啦!

华润线下促销力度很大 超多商品参与618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乘坐小火车游橘子洲……太舒服啦

哈哈哈哈又是巽寮湾海尚湾畔!

学校端午作业:制作一只竹编小龙舟

中考男娃寻伴旅游

退潮时可以走出去大海两百多米远!

人在雨途,雨中赏荷

海心沙夜游看夜景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