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幼儿园大班,每间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都可能有点不同,就如我们大班,应家长要求,每晚都有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幼儿回家做,一晚数学(从简单到容易先学写数字,再学计算)第二晚语文(先学写简单笔画,点、横、竖、撇等再写简单字),在家没完成作业的孩子,第二天回到幼儿园由我们老师督促补做,我们都会尽量协助家长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你的孩子上什么‘班’呢?”这是许多家长见面谈论孩子时必谈的话题。走在人流涌动的大街上,也时常 会看见爸爸(妈妈)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抱着小提琴,或背着画架的孩子。人们戏称这些周末带着孩子到处 “上班”的父母为“周末游击队”。每每见此情景,都会让旁观者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但更引起 我们关注的是那些“琴童”、“棋童”、“画童”们,他们真的有兴趣参加这些“兴趣班”吗? 湖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徐彩华谈了她对“兴趣班”的看法。 当今世上,一系列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上中国儿童的骄人成绩令世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引发了国际上持续 至今的中国教育研究热。然而,研究成果却颇有些令老外和我们自己惊讶:中国儿并不比别人聪明。优秀的学业 成就源于学生、学校和家长在精力和物质上的高投入。研究还表明,虽然中国父母对儿童教育的投入多一些,但 教育偏狭义,主要是学习辅导和监督,带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美国父母的教育却是广义的,包括给孩子讲故事、 朗读、参观博物馆和游戏。因此,与中国儿童相比,美国儿童的创造性和人格发展要更全面些。 为什么各种各类的兴趣班不能引起西方父母和儿童的兴趣,但在中国却让家长们乐此而不疲?这反映了父母 深层教育观的不同。 中国的父母是以怎样的心态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效果如何?怀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 3所幼儿园中不同阶层的父母进行了有关兴趣班的调查。结果发现:儿童人均参加兴趣班1.3个,90%的父母为 孩子报了至少一个兴趣班。其中44%是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56%是父母作主给孩子确定兴趣班(其中23% 的父母在确定前征求了孩子的意见)。90%的父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是为了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只有10%父母是为了纯粹的学习知识。至于参加兴趣班的效果,只有50%的家长表示满意,但90%的父母认为不论怎样,多学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 显然,跟以往相比,父母们从单纯的对知识技能的重视转移到智力、素质 的重视。体现了教育观的部分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即使如此,素质的学业味是很明确的。我们的父母 对知识、智力仍有偏爱。 客观地看,参加兴趣班为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提供了条件,而能否达到良好的初衷却不一定了。首先是兴 趣班教学的科学性能否保证。其次是儿童本身是否喜欢兴趣班的内容。 当前,各类英语、美术、音乐兴趣班 充斥各个幼儿园。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也很不一样。有的学过三两年英语、钢琴就来教。或许他们 以为小孩子好教。许多家长也以为,给孩子启蒙么,有个老师就行了,孩子要是真的喜欢,再换老师也来得及 。其实不然,越小的孩子,越是要深入浅出才能教得好。如果孩子学了几个星期就不愿学了,又怎么知道他是否 有这方面的天赋呢?而且,钢琴、美术等技能技巧的学习中最初的习惯很重要,要是学偏了,将来即使找好的 专家教也很难纠正了。通常地讲,各专业的教师最好都是本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跟 孩子一起上几次课。大多数高水平教师的课堂均是轻松愉快、吸引人的。 孩子的兴趣和专长要靠家长的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天性是对各种有趣的活动都喜欢。但是,每个人的 天赋不同。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在哪一方面与同龄人比有一些相对的优势。如果实在没有,那么从自身的各 个方面看,哪个方面最突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后还要细心地培养。要多从孩子的角度体验孩子的心情和 难处,为孩子切实解决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孩子较高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最后,还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培养。没有什么比孩子拥有自尊、自信、独立的人格更为 重要。孩子最终是要独自面对人生的,从小的人格教育与智力和知识的教育相辅相成才能构成真正素质教育 的全部,为孩子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当一个生命并始孕育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上一代人的理想, 成为他的父母的生命在时间上的延续,同时也极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新的人,把生活的空间尽可能地 无限扩展。 但是,当我们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上的目的,首先是要成为他自己!
我儿子在幼儿园就是很少跟老师沟通,老师问他,他有时回答,有时就笑笑,不怎么跟老师说什么。所以我敢肯定老师也不怎么会留意他心里也不会那么喜欢他的。他会和小孩子玩。但就是不主动。我发现他很听老师的原因是因为他很怕老师。所以只要放假他都很开心,到周五下午他就很开心地说明天是星期六,不用去幼儿园了。也算是中心幼儿园了。开放日我去看过,集体节目的跳舞跳了挺多的。这样老师也蛮辛苦的。但是实际上讲我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就知道我儿子并不太喜欢平时的上课。老师也没有怎么留意他。好些孩子的表情都不生动,呆呆的。不过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形势会令得老师很浮躁。感觉开放日老师的表演性很强。但这也是形势逼出来的。[ 本帖最后由 瑞子清清 于 2011-1-9 22:03 编辑 ]
小鸡囡囡:是的,在幼儿园里,有时老师不经意言行举止,都会让小朋友有别样的感受。我希望所有的老师,对待小朋友,都要一视同仁,把自己的爱心平均地分给每一个小朋友。小朋友虽然表达不出来,但他们的感觉是很敏锐的~查看原文我的想法和这位妈妈一样!希望老师对待每一个小朋友都一视同仁!让每个小朋友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