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后难再建快乐思维
你的孩子茶饭不思?年纪小小就犯失眠?每到期中、期末就显得紧张兮兮,寡言少语?你的孩子有可能是患上学习焦虑症,若孩子未满14周岁,请家长马上重视起来,谨慎治理,以免留下终生遗憾……
日前,记者与英国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高级教育顾问Sophia James会面,记者从James女士口中惊讶获悉,“孩子最快乐的时间一般为4-8岁,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童年’,9-14岁的少年儿童开始意识到矛盾、压力等一些*世界的名词,在模糊的概念中孩子会感觉到困惑和不知所措,这时他们会变得‘不快乐’。14岁之后,孩子的思维系统已经变得很成熟,以后也将按照业已形成的思维模式看事情和解决问题,所以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能养成积极活泼的思维习惯,长大之后的孩子将会变得消极和灰暗。”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在学校中最常见的问题个案:
[个案1] 考试焦虑症
“我现在一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小丽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目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觉得自己无颜面对父母,还不如死了算了。”
[小贴士]
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
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
[个案2] 强迫症
自从进入高中后,琳琳觉得学习比以前更紧张了,可是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将家里所有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类。做完了这些事后,才能集中思想做作业。有时放好的东西又会再拿出来重新放。这样的事总要重复几次,最终必须做到全部让自己认可,才终止这一行为。这花费了琳琳许多宝贵的时间,为此她感到很烦恼,但她表示,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
[小贴士]
强迫症是一种通过仪式化行为来减轻内心焦虑的精神疾病,病患会产生挥之不去的想法,出现不得不做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是指反复出现在患者脑海里的某些想法、冲动、情绪等,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是不必要的,很想摆脱,但又摆脱不了,因而十分苦恼。
更多个案……
如此看来,让青少年快乐了起来——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热衷青少年发展事业的人的头等大事吗?
这是一间有魔法的学校
随后,记者又与James女士一起对(本土著名民办学校)的1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检,在100名12-18岁的中学生中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和面谈,结果显示有87%的学生是心理健康、心态积极的,其中又有76%的学生表示出“学习是快乐的”。James对于这个结果感到很惊讶,她还说这是一间有魔法的学校!
南方教育集团著名教育专家陆灼伟先生如是说:“我们学校一向秉承着‘Let’s learn happier, let’s learn better’的教学理念,始终相信只有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才会学得更健康,学得更积极。” “玩”着学,能学得好吗?这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课堂活跃,但不意味着是一个没有规则的游乐场。无论是生动的多媒体教材,还是老师的教案,都是严格按照国家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进行。课堂看似轻松,但里面学问却很多。一个游戏,就是一个学习内容。”陆先生介绍,“在南方,很多作业是以团队为单位来完成,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小Leader,锻炼其管理设计、分工以及协调等能力;作业完成后,小Leader上台用英文进行演讲,锻炼其演讲演示能力。这样,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分享,敢于表现自我,还能获得快乐向上的思维能力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