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杯赛一等奖炼成记(十篇完成了)
203043589家有小学生
我一直觉得阿迪有获奖的实力,但没有估计他能获得一等奖。回顾他这些年的学习,觉得数学是他的强项,但努力是他最终获奖的原因。
一、启蒙
阿迪从小就喜欢看书,看VCD,不到一岁是爷爷奶奶带的,那时候成天看潮剧。他的数学启蒙也是VCD。
VCD在他这个时代迅速普及,盗版碟也很多,当时广州有很多音像店卖五、六元一个的VCD。有一套新加坡版的《少儿学珠心算》(也可能不是这个名称),从加减法一直教到乘除法。阿迪把这套碟(3张)反反复复地不知看了多少遍,幼儿园小班就可以背下乘法口诀表了。
科技进步和盗版是廉价教育的福音,小丑叔叔是阿迪最好的老师。
奇迹在某一天发生了,我发现他3岁多的他能够应用乘法了。有一次,我带他到XX大学上课(当时流行上研究生课程班,周六日上课,家里又没有人带他),他到课室后沉默了一阵,突然说,我知道这个屋可以坐多少人。
--多少人?
--48人。
--为什么?
--我数了一下,每一排有8个位,一共有6排,那就是48个位。
语惊四座!
我想这时小丑叔叔已经完成了对他的启蒙工作了。一个六元的VCD碟,可以是一个好老师。
[ 本帖最后由 阿迪大师 于 2009-5-5 15:56 编辑 ]
2009/05/04
全部回帖

在华附度过了五年的时光,体会到华附绝对是个好学校。
见到过有人质疑华附——小升初时个个都是百里挑一,却不能全部考回华附高中,可见华附不负责任,高进低出。还会举出个把生源很差的学校,却有几名学生考上好高中,然后说这是低进高出。
这种看法是不是太过机械了,学生的个体各不一样,学习了三年却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进退,难道不是怪异的事?好学校不是保险箱。好学校只是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
这是题外话。
华附在初中入学时就发了一本学校的成才指南,提出成才的目标,方法,当然更多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学生向上。入学前的军训,要求背成才指南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写军训的感想。
“吃得苦中苦,方为华附人”。
军训入宿时,一位同学的家长说:“这环境太差了,又窄又暗。”小孩说:“妈妈,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这五年,这位同学一直领跑全年级。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成就了一名学霸。目前,该同学已与顶尖学校的名牌专业签约。而高三刚开学,就已有十名同学跟清北签约了。
见到过有人质疑华附——小升初时个个都是百里挑一,却不能全部考回华附高中,可见华附不负责任,高进低出。还会举出个把生源很差的学校,却有几名学生考上好高中,然后说这是低进高出。
这种看法是不是太过机械了,学生的个体各不一样,学习了三年却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进退,难道不是怪异的事?好学校不是保险箱。好学校只是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大的空间。
这是题外话。
华附在初中入学时就发了一本学校的成才指南,提出成才的目标,方法,当然更多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学生向上。入学前的军训,要求背成才指南的一部分内容,要求写军训的感想。
“吃得苦中苦,方为华附人”。
军训入宿时,一位同学的家长说:“这环境太差了,又窄又暗。”小孩说:“妈妈,我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这五年,这位同学一直领跑全年级。学校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成就了一名学霸。目前,该同学已与顶尖学校的名牌专业签约。而高三刚开学,就已有十名同学跟清北签约了。
2014/08/25回复

初一
在入学考试中,阿迪40多名(名次不公布,有了解情况的老师私下告诉的),在80名同学中算中等,如果算上补录,共100人,也是中等。根据往年的政策,初二有个分流考,前50名可以直升华附,其他同学要通过中考的渠道升上华附。所以,40多名是个有希望又没把握的名次。注定了不可松懈,不能马虎应付。
上学期期中考,年级28名,可以算是有进步。华附考试不会公布名次,但各科前十名会在班里宣读,家长会会交回一张成绩单,上面有各科成绩,各科的年级排名,语数英三科的年级排名,总分的年级排名和班排名,非常细致。个人所处的位置,优势学科与弱项,一目了然。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
初中两个奥班是均衡分班,成绩不相上下,但不同的班主任,还是要一较高下的,所以会有一些竞争气氛。但从结果看,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两个班的成绩都差不多,只是班主任任课那一科,成绩就高一些,可以称之为“班主任效应”吧。
在入学考试中,阿迪40多名(名次不公布,有了解情况的老师私下告诉的),在80名同学中算中等,如果算上补录,共100人,也是中等。根据往年的政策,初二有个分流考,前50名可以直升华附,其他同学要通过中考的渠道升上华附。所以,40多名是个有希望又没把握的名次。注定了不可松懈,不能马虎应付。
上学期期中考,年级28名,可以算是有进步。华附考试不会公布名次,但各科前十名会在班里宣读,家长会会交回一张成绩单,上面有各科成绩,各科的年级排名,语数英三科的年级排名,总分的年级排名和班排名,非常细致。个人所处的位置,优势学科与弱项,一目了然。不需要老师多说什么。
初中两个奥班是均衡分班,成绩不相上下,但不同的班主任,还是要一较高下的,所以会有一些竞争气氛。但从结果看,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两个班的成绩都差不多,只是班主任任课那一科,成绩就高一些,可以称之为“班主任效应”吧。
2014/08/25回复

初二的分流考使得初一不敢放松,可是努力的结果,是期中考、期末考、又一个期中考都是28名,稳定得近乎神奇。这时传来一个消息,从2011届开始取消初二的分流考,无端失掉了一个机会。因为保持28名,意味着可以拿到直升的名额。
之所以会取消分流考,是因为高考保送政策有变,从2014年起,奥赛的省一等奖不具有保送、降分资格,这条路收窄了,学校想让同学们经过中考的检验。当然,中考前还是会有奥考,初中奥校的同学跟其他学校的学生共同竞争那50个高中奥班的名额。其中,数学组20名、物理组20名、化学组10名(从2014年起,政策又有所变化,增加了大学先修班,还有信息、生物竞赛组)。
奥考,一下子又提到议事日程了。
之所以会取消分流考,是因为高考保送政策有变,从2014年起,奥赛的省一等奖不具有保送、降分资格,这条路收窄了,学校想让同学们经过中考的检验。当然,中考前还是会有奥考,初中奥校的同学跟其他学校的学生共同竞争那50个高中奥班的名额。其中,数学组20名、物理组20名、化学组10名(从2014年起,政策又有所变化,增加了大学先修班,还有信息、生物竞赛组)。
奥考,一下子又提到议事日程了。
2014/08/25回复

奥校的应有之义就是参加竞赛。高中奥班招收的数、理、化与信息、生物合称五大竞赛。华附初一上学期下半段开始培训信息,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是学编程,一个组是软件应用。学编程的多数会参加初中的信息竞赛,好苗子会高中继续搞信息竞赛。但华附的信息实力不强。广东信息竞赛好的学校有中山纪念中学、佛山石门中学,广州六中、二中。阿迪在编程组混了三年,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成绩。数学的竞赛随大流,也不算突出。在奥考的选择上,阿迪比较早就倾向于物理。初一开始就陆续看了一些物理的课外书,甚至看《新概念高中物理读本》,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初一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东碰碰西碰碰。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努力追赶同学,初步选定奥考的方向。期望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能有所突破,我对阿迪说,你如果再考28名,我就服了你了。结果,期末考成绩单一发下来,居然还是28名,纹丝不动。
初一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东碰碰西碰碰。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努力追赶同学,初步选定奥考的方向。期望初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能有所突破,我对阿迪说,你如果再考28名,我就服了你了。结果,期末考成绩单一发下来,居然还是28名,纹丝不动。
2014/08/26回复

川爸:
阿迪大师去新加坡了吧?孩子一直看着阿迪大师的文章考华杯、考初中奥校、考高中奥校,也是物理组……现在正在高一阵痛期,中段考考得让人揪心啊。
查看原文高一与初二,都是坎。咬住了,挺住了,下边的路就好走。
希望物理组的同学一年胜一年!
希望物理组的同学一年胜一年!
2014/12/22回复

我小孩1岁,准备学习阿迪大师一样把他催化成华杯一等奖,华附奥数班前五,直升清华北大,做个梦催催牛不用坐牢吧!
2015/02/23回复

向楼主请教几个问题:
1、请问你孩子在上飞翔奥校前,假期在家用来自学的书书名是什么?我认为自学能力最重要,但自学需要好书,你能告诉我书名吗?
2、华附本部初中是不是总共只有2个班,并且都是奥数班?
3、华附本部初中是不是只能住校?
1、请问你孩子在上飞翔奥校前,假期在家用来自学的书书名是什么?我认为自学能力最重要,但自学需要好书,你能告诉我书名吗?
2、华附本部初中是不是总共只有2个班,并且都是奥数班?
3、华附本部初中是不是只能住校?
2015/02/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