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允许培养孩子,而不是阻止!
28786127幼儿园早教
(是不是觉得太长了,很难看完呀?!
唉!第一次在妈网发“处女”帖,没什么经验呀!还望大家多多鼓励,多多交流呀!)
我哥哥的孩子(2岁半)来我家玩,看见桌上的糖就要吃,哥哥和嫂嫂每次都想阻止他,告诉他:“吃多了糖会蛀牙”,跟他讲道理,甚至动手争抢,但最终结果是孩子用尽浑身解数(再到盘子里去拿、往地上赖、大叫、哭、喊、等等),最终在父亲和母亲愤怒又无奈的眼神注视下,一颗接一颗地吃下了3颗糖。吃完第3颗,小家伙接着来拿第4颗,哥哥已经气得要打他了,我于是边示意他别打,边对侄子说:“你很喜欢糖对吗?”
小家伙愣了一下,边略带防备地点头说:“嗯!”边继续伸手要去拿糖,
我赶紧伸手握住他的手并用另一只手快速拿了那颗糖,他显得有点着急,想抢,
我接着说:“嗯!我知道你很喜欢它,对吗?”
他疑惑地停顿了一下,看着我说:“嗯!”
我于是说:“那你能想出多少种和它玩的方法呢?除了刚才的吃它,还可以和它怎么玩呢?”
他愣了一下,还是伸手一把就把糖抢到了手中,
我笑着说:“嗯!可以和我抢着玩。还可以呢?”
小家伙又愣了一下,手里紧握着糖看着我,
我又笑笑说:“嗯,还可以抓在手里玩,还可以呢?”
他下意识地打开手来看,糖不小心掉到了地上
我有点激动地说:“哈哈!还可以扔着玩!还有吗?”
小家伙大概是想去把糖捡起来吧,他刚一迈步,不小心踩到了糖,赶紧把脚缩开,
我又有说的了:“哎哟,真棒,还可以踩着玩,已经想了4个玩法了哦!还有吗?”
这下小家伙来劲儿了,咯咯地笑出声来,蹲下去用手拍,又抬起脚来踢它到一边,接着追过去再踢,兴奋地不行!
我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地给他计算想出的玩法:拍拍玩,踢着玩,追着玩... 和妈妈玩抛接,和爸爸玩“投篮”,顶在头上玩...
呵呵!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吃糖的事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侄子要离开我家时,我非常欣赏地拉着他的小手说:“看!今天玩得真开心,你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要是你把它吃了,可就没得玩儿了,对吗?”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看看手里的糖,我说:“这颗糖就送给你吧!它和你已经是好朋友了,我想你一定能用它想出更多更好玩儿的玩法,对吗!”他自豪地回了声:“嗯!”
哥哥和嫂嫂由衷地说:还是你有办法!
我说:“其实在你跟他说‘不能...’的时候,要记得同时告诉他‘可以...’”
其实这办法也是临时想出来的,只是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原则:尽量用允许去引导孩子,而不是阻止!你总能想到某件事你可以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时间或什么场所是可以被允许的。就连“杀人放火”这样的事都可以允许你想象一下或自言自语说一说或动动手画一画或编成剧目演一演,只是不允许你真的去做,你不是常看到电视剧里有这些镜头吗?!难道那些演坏蛋的演员都该拉去坐牢?!你不是也会听到身边的某某朋友有一天非常生气地说:“真想把他给灭了!”这类泄愤的话,难道他这么一说就得判刑?!关键是他得清楚怎样是可以被允许的,怎样是不被允许的。许多人有心理问题甚至精神疾病,就是只知道***是不被允许的,却很少这道***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被允许的!当你的生活中充满的“不允许”时,恐怕你想不疯掉都很难!可是当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允许”时,恐怕你想不幸福都很难!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孩子,他们的那些需求呢?用怎样的方法满足是可以被允许的,用怎样的方法满足才是不被允许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只是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这样做,家长就要在这时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可是我常常看到许多家长在不接受孩子行为的时候,却常常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你不可以这样做”;有时甚至强行限制或粗暴地以打、骂来阻止孩子,多可怜的孩子们呀!他们常常感到不被允许,却很少感到被允许!家长们在孩子做了被认为是可以允许的事情时也往往吝啬自己的肯定与赞美,所以,孩子感受到的只是没有被干涉,而不是支持、认同和关爱。
常常看到周围有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大叫或显得桀骜不羁,也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孩子不听话,很难管!有的家长甚至会很羡慕地对我说:“你女儿真乖”!其实教育孩子不是用“管”就可以的,孩子也不是可以用“乖”或“不乖”来帖标签的,我真的希望父母们都能懂得并学会——用“允许”的方法去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是用“阻止”去毁灭孩子。不要只是把眼睛停留在“阻止”的墙角,抬起头来,用心去找到那些“允许”的窗口吧,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和快乐聪慧的孩子!
后话:今天是汶川周祭,我希望大家能允许那些悲痛流淌,而不要因为害怕“悲痛”就硬是要用“坚强”做幌子来阻止它们,特别是对灾区的人民,多少人在这个幌子的推动下最终选择了深埋伤痛?而又有多少深埋伤痛的人活得真的快乐?多少假快乐的人最终依旧选择了离开?... 害怕悲痛才是真正的软弱!让悲痛尽情地流淌,你将发现当它真正流完的时候会带给你无比的力量,因为那背后的力量才是悲痛存在的意义和使命!强压悲痛,只会让它无法完成使命,无法带给你新生的力量和希望!是的,允许!允许!允许!......
萱妈 --2009.5.12.
[ 本帖最后由 一萱妈 于 2009-5-14 16:29 编辑 ]
2009/05/13
全部回帖
学习了
2009/05/16回复

希希(sissi):
有一定道理,只是面对事情,大人不是能马上撑控情绪,和小孩子"斗智”
查看原文是啊,带孩子真的是很磨练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的!
毕竟孩子跟我们是“血浓于水”而非“深仇大恨”,所以个人比较赞同大人先控制下情绪,想想孩子这样做给我们带来了怎样实质的影响没有(金钱、时间、精力),“打、骂”类的下下策还是能省则省为妙

2009/05/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