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转载《人民教育》特别报道《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1048046家有小学生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记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实验的理论及实践
《人民教育》杂志  记者刘群
本文刊于《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



    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
    同一面理想之帜,把理论者与实践者紧紧团结在一起。自1999年以来,“生本教育”实验学校从最初的15所,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00多所。这些学校由于依靠儿童自身的解放,不断出现令人激动的变化和办学成绩。
    在经济发达、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这一场教育变革犹如滚滚巨浪,奔腾而来。

    “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2006年秋季开学,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育才实验学校初一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要学习德国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
   走进教室之前,在李卫林老师的心里,有一些忐忑不安。
这是他第一次以“生本教育”的方式授课。此前,他曾接受过一些“生本”理论培训,也观摩过一些“生本”课堂,但他还是不免有些疑虑:“生本”要求教师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他一句地讨论,这样的课堂怎么掌控?依靠学生,他们能行吗?
    读完课文,他试着问学生:“这篇文章,最打动你们的是什么?”
    学生说:“课文里写着:‘不要把老师的讲台看作是皇帝的宝座或是传道的讲坛!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为什么德国人这样看待他们的老师?而我们却不是?”
    “还有,‘不要过分用功’!这跟我们中国人也不一样!”
    “‘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从来不这么说?”
     课文的内容让孩子们感到如此新鲜和惊奇,一会儿工夫,他们就提出了一大堆问题。
     这时李卫林提醒说:这些问题,都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关。学生马上追问:“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这可真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生本教育”的要求,学生提的问题,还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于是李卫林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中西文化差异之我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角度去查找资料、写作,期限是1个月。
    没过几天,就有性急的孩子拿着他们的提纲给老师看,有关注中西教育差异的,有关注文化传统差异的,有关注民族精神差异的,等等。不到一个月,各小组都交来了他们的论文,每篇都有1万多字,角度各异,材料丰富,写得像模像样。
    这成为李卫林一次难忘的教育经历。他说:“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水平。从那以后,我开始相信‘生本教育’。我也开始相信,学生的潜力,的确是无穷无尽的。”
    从此,他更加放手,在每节课上都组织学生自由讨论。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的巨大变化。出于讨论和辩论的需要,学生不仅要精准地理解课文的深意,而且“非常自觉”地加大了课外阅读量,有的甚至已经在读《中国古代哲学史》。在学校的网站上,李卫林专门为学生建立了读书论坛,他们每星期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交流读书感悟。
    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在深圳市沙河小学,从学生字到学课文,都完全依靠学生自己。
    学生字,靠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这个字有什么特点?我是怎么记住的?许多难字,被学生自己编了好玩的故事,连老师听了都拍案叫绝。
    学课文,就以学生谈感受为主。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使用精确简练的语言,引用动人的故事、睿智的名言来佐证他的观点,就会带来同学、老师的热烈掌声和由衷敬佩。那是一种非凡的成就感,成为激励他们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力量。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学生开始读世界名著,其涉猎之广,让老师惊叹。
    “传统上非常重视的语法教育、字词解析、段落划分等,我们一点都没搞。上课就是以学生的阅读和谈感受为主,把课外阅读内容迁移到课内来。”四年级语文教师胡梅说:“我们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大量读写、感悟,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的本真和核心。”
     胡梅也从来没有辅导过学生的写作,可是大量读写之下,“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超过了老师”。这给胡梅带来很大的快乐,“学生的文章写得那么好,我很想找个人倾诉!”
     有一次,她把学生的一篇习作挂到网上,4天时间竟有了8000多次的点击率,还有60多个回复。更让她得意的是,很多网友在赞叹之余,都忍不住质疑:这么好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四年级的学生写出来的!
    精彩的课堂讨论,大量的阅读,在“生本教育”实验班里成为普遍的现象。
    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人均自主阅读量已达到1300多万字,相当于课标规定高中生阅读量的2倍。大量阅读带来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迅速增长。在广州市小学生语文能力竞赛中,前10名里华阳小学就占了4名。要知道,全市有1000多所学校呢。
    经常深入学校,不断看到这些由学生创造的“奇迹”,郭思乐教授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是天作之才,是天地间多少万年发展的精灵!生命如何伟大,我们每天在实践中都看得到。”
   “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他的聪明才智说也说不完!教学最大的资源是孩子本身,远比那些硬件、电脑、高科技手段都要紧得多。只有当他的潜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学习的发生之处是学生。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地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一个基点,也是“生本教育”实践的一个出发点。
2009/06/02
全部回帖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

     周伟锋,199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广州四中,1995年开始上郭思乐教授的研究生课程班。郭教授的课上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去听,号称“‘生本教育’最忠实的追随者”。
    当时的广州四中,是个破破烂烂的“四类校”,他们的学生,是重点高中招完了剩下来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周伟锋感到自己压力很大。
   在进行用“生本教育”方法实验的第一个学期,他的学生看起来比别的班都要“差”一些:考试成绩不如别人,课堂上还“乱哄哄”的。但到了高二和高三,“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本没办法挡”,几个平行班也再不能跟他们相比。
    最后高考的结果,震惊了整个广州市。周伟锋所带的两个文科班,数学平均成绩超过了广州市最有名的重点高中,而且,全市文科数学成绩第一名、第三名和第五名都出在他班里。
   震惊之余,很多人猜测:那样的生源,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教师还不得“拼上命”啊。
   而周伟锋的“轻松和悠闲”,却令人大感意外。
   他说:“我讲得很少,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新课,不超过15分钟。复习课,不超过10分钟,很多时候不超过5分钟。我把很大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他们。”
   “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反复地机械训练,也会有效果。但我们不同,我们‘生本教育’,是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基于自己的思考,在互相启发、质疑当中进行的,他们的探究很深入。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体会和收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空前提高。”
    事实上,周伟锋从来不苦口婆心地给学生讲解那些定理和例题,而是把“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都一并还给学生;他也很少检查学生的作业,而他们却以极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得很好……
    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值得赞叹的,但那仅仅是“能够测量”的部分。至于学生对数学魅力的沉醉、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无尽的探索精神,以及三年来积极、自主的学习生活,却是一张试卷无法反映的!
   随后的几年,周伟锋不仅被评为“广东省名教师”(整个广州市只评了8个人,他是唯一的数学教师),还成为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市人大代表、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社会活动很多,但一直还带着两个班的课。
    这时,有人向周伟锋提出:“你能够做到,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我们可做不到。”
   “难道,这个办法只有我能用吗?”周伟锋在心里问自己。
    2004年秋天,他从华南师范大学找了两个成绩中等的实习生,在高一教了一个学期。每节课,周伟锋只坐在教室后面,评点一下该怎么教。一个学期之后,他们结束实习回去了。到高二,他又找了两个实习生,又教了一个学期。
    尽管三个学期中,有两个学期都是实习生在教,而学生们却已经学完了高中数学的所有内容。他们立即参加广州市的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成绩就超过了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等高考时,他们的平均成绩大幅超过了全市6所重点高中的校平均成绩。
    这次“实验”,让周伟锋有了说话的底气:“连实习生都能做,还有谁是做不了的?你只要认同学生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你只要认同这一点,什么样的生源、什么样的师资都可以放开手脚去搞。”
    近几年,周伟锋在广东省内外做了不下100场报告,“不遗余力地介绍、推广‘生本教育’”。作为市数学研究会会长,他在四、五千名数学教师中施加影响,努力使他们逐步接受“生本教育”理念。以前,广州市的数学成绩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第12名,好的时候是第10名,现在却稳定在前5名,甚至前3名。
    就这样,周伟锋和他的同行们,在课堂上饯行着“生本教育”的“先学后教,不教而教”,以同样的轻松和悠闲,战胜了辛苦打拼的“汗水主义”。
   对此,郭思乐教授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把传统的“教师苦教”比作插秧,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就会收获得越多。可是,这样做既折磨着秧苗的根系,又没有给它们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破坏了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于是,秧苗们拥挤着,无奈着,无法发展。
后来,人们发现了“抛秧”的方法,减少了劳动量,却保护了秧苗,给它们带来自由生长的欢快,也当然地带来了高产。
“回到教育问题上,我们一直在做着类似的事情。”郭思乐教授说,“我们的校长、家长,还有教师自己,一直以为教师做得多,是一种光荣的传统,是服务充分的表现,教育质量会因此提高。”
   “然而,当我们把知识划分得十分细密、又对学生提出十分细密的要求时,学生的思维就被局限住了。他们没有必要想什么,也想不出什么,后来是懒得想什么。实际上这就是学生对违背自然的教育的报复。他们对这种‘保姆式’的教育,并不领情。”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做?他的价值,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
    同样的道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学生的能量就不会被教师的说教所消耗,真正出现投入和着迷的境界。
     失去多时的人的自然本性,这时会回到学生的身上。“他会像自然界的那头鹿,毛色鲜明,忽闪着黑宝石似的眼睛,处处显示活力”。平时要花几个钟头甚至几周时间才能“教”会的东西,现在也许有几分钟、几十分钟就足够了。
相反,如果教师上课的时候,竭力想收回“教”的权力,那么,他必然为自己的教学环节所计,一再打断学生的活动,或者企图以学生的活动为自己的表演服务。当学生表现出茫然和不配合时,他默默地动怒了,他偷偷地用力拉扯动作慢的学生……
    此时,鞋子不合脚了,脚就开始反对。那些自然的、和谐的、跃动的和充满效率的美,转眼间就荡然无存了!
   “教师的最高境界,是‘不见自我’。他应该是一只最合脚的鞋子。”郭思乐教授说,“他的核心任务,不是自己‘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他要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令学生‘忘我’的课堂。”
2009/06/02回复
一直想写写生本教育,但总觉得自己有点言不及意。还是转载别人的轻松。
2009/06/02回复
能否讲讲具体哪些方面受益,表现在哪里?
2009/06/02回复
《人民教育》登了这篇特别报道后,就有很多学校联系郭教授,要开展生本教育,看看郭教授的博客就知道了。

通常是办学水平比较低、校长又有意改变现状的学校会选择生本教育,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华阳就是从烂校崛起为名校的典型例子。原来的名校,往往十分慎重。我所知道的只有南京有一所曾以“爱的教育”闻名全国的学校选择全面推进生本教育。
2009/06/02回复
谢谢雨精灵的回复,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1、生本教育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抄抄写写之类的枯燥无味的硬作业少,主要是阅读动脑之类的软作业,基础知识照样巩固。

3、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照我看,您孩子的老师水平肯定不错,但您孩子的改变,主要还是生本的教学模式的功劳。您把孩子送到传统名校的名师手下,未必会有此改变。
2009/06/02回复
雨精灵:
也很想听听您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让MM们分享吧!期待.........补充一下:升本教育让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很快,因为上课就是让孩子把自己预习时准备好的知识在课堂上表达给同学和老师分享.
查看原文
好吧,找个时间,我来写一篇《我所理解的生本教育》。
2009/06/02回复
nanaxu:
生本教育,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吗?家长要如何配合及引导,才能达到更佳效果呢?
查看原文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也是困扰我自己的问题之一。我还曾动过念头想写信问郭思乐教授。

郭教授的两本著作及其博客都是给老师看的,并没有直接指导家长。我看来看去,得出一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1、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是归纳性的,而不是演绎性的。因此,要让他们接触大量感性的、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素材,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和体会,让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事物的规律,而不是直接把该规律告诉他。这跟郭教授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坚持“读和做,缓说破”是一致的。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他。探索答案的过程是十分有趣的,而有所发现时的惊喜与满足感,更能激励孩子进一步探索。

2、最好准备一个小型的家庭图书馆,买上很多适合他年龄特点的书,但要各科各类都有一两本。不要求他读,让他自己去发现,但自己要以身作则,一有空就去翻读。要留意孩子读了哪些书,他读过的,争取自己也读一读,以便他有兴趣时跟交流心得,注意只提自己的看法,不能强求他接受你的看法。

暂时想到这么多。顺便透露一下,我家的“小型英文原版书图书馆”已经有模有样了,先自我陶醉一番。
2009/06/02回复
nanaxu:
谢谢mountie顺便问一下,你们家的原版英文书是大人的还是小朋友的呢?知道在哪能能买到儿童的原版英文书吗?
查看原文
基本都是小朋友的,适合0岁至18岁。目前以0-6岁的书居多。6-12岁的也不少。基本都是网上购得,有少部分是天桥上或地铁口的走鬼那里淘到的,还有部分是托朋友从美国寄回来的。

原版书除了小朋友的,其它主要是育儿类的书籍。
2009/06/03回复
雨精灵:
mountie,您家的“小型英文原版书图书馆”珍藏了哪些书目?不妨向我们推荐推荐.
查看原文
不好意思没有现成的书目,书比较多,一一列出也相当费劲,大概说说吧。买给骏骏目前看的书,最多的是关于各种工程车和消防队的,他特别喜欢,反复读不知多少遍。备给骏骏以后看的书,主要是科普类的,考虑到他现在喜欢车,因此科技类的更多,辅以一些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书。

网上搜索一下“原版书”,可以找到很多原版书店。淘宝上也有很多原版书。现在的小孩比我小时候幸福多了:选择多,也有钱买。想我五六岁的时候,哭着求我妈妈买一本书给我,她都没答应。
2009/06/03回复
现在的教改方案多如牛毛,但多数停留在纸面上,有些付诸实践的也多数是最后不了了之。象生本教育这样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实践,而且成绩斐然的,真是独此一家。不少本身做教改的老师也为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所折服,认为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希望生本教育能为更多的家长、老师、校长、教育主管所接受,得到更大的推广。
2009/06/03回复
雨精灵:
是,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生本教育.但现在的应试教育让好些家长对生本教育望而生畏,害怕孩子在小升初的考试中吃亏,不敢让孩子做实验品.
查看原文
看看华阳的例子,其实不但不吃亏,还大大受益。要通过宣传让家长们知道。
2009/06/03回复
sallycp:
生本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所以要推行,难度还是很大的冲击最大的应该是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吧
查看原文
您说得对!在师本教育下,如果教材一辈子不变,老师备一次课可以讲一辈子。但在生本教育下,每一拨学生都不同,他们给课堂带来的知识和信息也不同,老师要甄别、提炼、总结、评价,都不一样,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自己备课时更要做足功课,会辛苦一些。但是,看那欣欣向荣的课堂,真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2009/06/03回复
雨精灵:
"那欣欣向荣的课堂,真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呵呵,感觉mountie应该是一位陶醉在生本课堂的老师哦,
查看原文
不好意思,弄得那么多人误以为我是老师。其实那句话是郭思乐教授说的,因为印象深刻,转了过来,想不到会给自己披了一身为人师表的光环。

其实我大学毕业时有机会留校,也有机会去一所中学做老师,因为家里强烈反对而作罢。但心底还是向往做老师的。
2009/06/04回复
理论上是所有学科都适合生本,但要看老师的水平及学生的能力。依我看,所有小学都可以开语文和数学生本,但英语就不一定了,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老师的水平多数也做不到可以自由表达。

生本不但适用于各学科,还适用于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3楼那个骏景小学用生本的方法安排野炊,不但有趣,而且很有启发意义。

[ 本帖最后由 mountie 于 2009-6-5 15:20 编辑 ]
2009/06/04回复
谢谢雨精灵抬举!
2009/06/04回复
《人民教育》将于2009年8月15~16期合刊隆重推出
           “生本教育”专辑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它以教育的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把控制生命转向激扬生命。在这里,学生不再被看作一个需要管教、需要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被看作有着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学习的真正主人。“生本教育”下的学生,犹如那些分得土地、可以自由耕种的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他们拥有高涨的学习热情、惊人的学习效率,以健康成长和优秀成绩体现出生命的神奇与美好。
       2008年21期《人民教育》推出长篇通讯《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之后,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学校来信来电要求进一步深入了解:“生本课堂”如何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教师如何以轻松和悠闲战胜了“汗水主义”?学校管理又是怎样从严苛复杂走向了“充满活力的简单”?……
    应各地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本刊将于2009年8月第15~16期合刊以10万字的篇幅,隆重推出“生本教育”专辑。专辑分为“理论创新篇”、“专家评论篇”、“实践方式篇”和“教师成长篇”等板块,以全国100多所“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实践为基础,以大量鲜活案例阐述“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迪。
2009/06/04回复
再转载一篇南方都市报关于生本教育的报道。这篇文章从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及《人民教育》的特别报道,毕竟《人民教育》更专业。这里贴出来,仅供参考。

               生本教育:旨在激扬生命
               生本教育倡导者郭思乐教授
               南方都市报  记者  宋金绪
    (刊于南方都市报 2008年1月22日 C18  学习时代  人物志)

    人物志 郭思乐 , 广东梅州人。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89-1990年作高级访问学者访问前苏联教育科学院。从1999年开始提出生本教育,在广东和香港澳门100多所中小学进行实验,成效显著。他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理论,数学教育理论,著有《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等多本专著。

                    引子    是“学校”而不是“讲堂”

        生本教育近十年来已成为在内地和香港、澳门地区越来越有影响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它强调把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把学校办成真正的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讲堂”,成效显著,被誉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一改过去可能出现的沉闷、厌学、低效、负担过重的状态,积极、欢乐、高质、高效地学习,全面素质发展良好,学习成绩优异。

                   第一印象   生本激发巨大学习能量

    近十年,郭思乐教授和他的团队潜心研究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先后列为教育部的十五、十一五课题,并得到广东省教育部门的支持。郭思乐很忙,去实验基地听课、培训老师等。但他对生本教育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目前,生本教育除了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还有教育厅规划在十五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本教育正在推广到幼儿园、中职学校和大学里,形成一整套的体系。在生本教育进入第十个年头时,郭思乐说,生本教育的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它取代了“以形补形,以考养考”的教育方式,它通过生本带来的巨大学习能量,使“以学养考”成为可能。日前,记者跟随郭思乐前往两所实验学校听课,确实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学习很积极。

威水史
       生本教育十年探索

   理论 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1999年,郭思乐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论。郭思乐说,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理念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是强调主要依靠学(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的教育。在教育中,采取激扬生命的路线,培养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向上,在德智体美老各方面充分发展的学生。
      郭思乐说,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本质,学习是儿童的本能之一,事实上,儿童之德智成长主要不是靠外界教,而是靠自身的学习活动,诉诸自身生命之力量,去发展和丰富美好的自我。但是,多年来教育受到了扭曲,不是以学为本体,而是以教为本体了,现在的教育和教学基本上都是为教者好教而设计的,它并不等于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正因为整个教育离开了学生主体,不依靠学生的本能,而去教学生本能就会的东西,由此产生了差生、考试噩梦等教育的困境”。
      从1999年开始,郭思乐在广州天河区华阳小学等100多所学校进行生本教育的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而实验班学生的成绩常常名列前茅。郭思乐说,我们进行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改变原有的带压抑性的教学方式和评价制度,而改变频考制度恰好又是实行以生为本教育的前提,两者相得益彰。

        做法 课堂变成自主学习的群言堂

    在天河区华阳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小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纷纷举手发言,到了上台演讲的时间,每个小组模仿新闻联播的形式,上台讲故事,从从梅兰芳到海伦凯勒,在到刘翔,古今中外都有。
      在广州市旅游商贸学校初二的数学课上,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五六人,事先老师在黑板上出一道题目,让各小组的学生当场计算,并请同学上讲堂上讲解自己的做法。绝大部分学生纷纷举手想上讲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及别的同学计算失误的地方。上课的吴老师说,职中的学生以前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实行生本教育实验之后,学生学得更有效果,比老师单纯教学得更好,她所任教的班级。在全校26个班之冠。郭思乐表示,生本教育的操作办法并不复杂,但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从根本上尊重和依靠学生。
      郭思乐正在把生本教育从基础教育推广到中职教育乃至于高等教育。2007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在全省15所中等职业学校中启动"以生本教育改革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验。

       成效   生本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成考试“必胜客”

    郭思乐说,生本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心境开放,自信大方,积极向上,知识广阔,语言畅达,具有自己学习的能力,富有创造精神。而且在终端考试中成为"必胜客"。许多开展生本教育的学校,孩子们八岁就可以读写文章,六年级就可超越高中学生的语文读写和表达的水平;他们一批一批地在升上高一级学校后,成为这些学校中的佼佼者,等等。在中等职业学校,许多过去被认为是学习的失败者的同学在生本教育中重拾自信,走进爱学习的行列,实验学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令人羡慕。比如,2006年,天河区有4所进行了六年实验的学校,有17个毕业班,其中实验班7个(实验班生源未经挑选),其中通过测试进入推荐上重点初中的91名学生中,生本班占65人,占72%。这就表明了"素质好,何愁考"。
        郭思乐表示,实践表明,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是促进教育均衡的有效方式;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养考”成为可能。

    对话      生本将成为大学的“创新门”与“和谐门”

    记者:你的生本概念是针对师本提出的,那么生本和师本两者是什么关系,是否有并行存在的情况?
      郭思乐: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是对不同现象的概括。在生本教育中也要发挥教师的支持和帮助的作用,但它否定教师的代替作用,因此不能把它说成是“师本”和“生本”并行。
      记者:生本教育能否在大学全面铺开?
      郭思乐:我国大学不能成为创新型大学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的模式,是教学的主要依靠教师教的“师本化”,而研究表明,把大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的生本方式,将会使广大学生成为巨大的今天和未来的创新力量,并推动教育者把学问和研究做得更好。生本是大学的“创新门”与“和谐门”。我们积极鼓励大学开展这项研究。

       反馈:在实验学校,师生都有成就感

    广州市旅游商贸学校是一所旅游职中,参与生本教育两年以来,该校校长李灿佳深有感触:我们老师有一种幸福感,老师和学生都有成就感。实行生本教育实验后,旅游商贸学校的学生改变了很多。李灿佳说,第一个改变就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变得非常明确,感觉到学习能使自己能力的提高。第二个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多了。在平时,老师提问时,很少学生主动发言。第三个改变是,学生同学之间合作学习比以前好了很多。这种合作学习也是一种素质,在以后工作很有帮助,学会互相吸取别人的优点,发表自己观点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旅游商贸行业很有好处。李灿佳表示,该校把生本教育作为办校的理念之一,比如该校的学生电台、学生汇演、检查广播体操等都有学生自己来组织实行。李灿佳表示,现在是学生和老师一起研究,甚至有的学生准备的材料比老师准备的都要多。
2009/06/08回复
小诸葛之母:
骏骏爸真是让人感动,这么不遗余力地为生本做宣传。你真的应该去做与生本有关的事情,怎样?考虑考虑吧,我帮你推荐:)看了第一篇关于周老师的数学课,真的好羡慕哦,我儿子的数学就是在发现规律中开始的,对数学的魅力和兴趣,曾经让他很兴奋,我也不时从他发现到的数学规律而感到兴奋,尽管这些规律是人家早已总结出来的,可他能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呢。所以我特别能感受生本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激发出来的灵感和创造性的激动。儿子对科学探究方面的事情一直很感兴趣,这些原本是上好数学、物理课的很好的基础,如果我们的老师,能让学生一直处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当中,不是我们的福气么?反观儿子现在的学习,数学课昏昏欲睡,物理课,本来也是他最感兴趣的课之一,却因为老师的讲课方法而令到他兴趣全无,连听课的兴趣都没有,还谈何发现呢?儿子曾经在一次物理考试中给物理老师提了好几条建议,看得出来,他是很想上好物理课的。可面对老师的照本宣科,非常无奈。他甚至还说,许多老师讲课,只告诉你应该怎样做,而不告诉你为什么,老师自己对知识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想想真是滑稽,这种话本不应该是学生对老师说的。
查看原文
谢谢小诸葛之母!我想,如果能全力投身做生本,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真正有一种“做事业”的感觉。只是我资质愚钝,恐怕做不出什么成绩来,而且目前的工作也舍不得放下。还是满足于业余时间在网上略尽绵力吧。

[ 本帖最后由 mountie 于 2009-6-8 17:08 编辑 ]
2009/06/08回复
猜你喜欢

妈妈关注:虐童何时休!惩罚是教育孩子最失败的方式

7岁二年级的孩子处于叛逆期?

为什么选择在职老师家教而不是大学生或机构老师?

东山培正歧视地段生,准备买学位房的家长请注意

一年级新生的学习习惯培养 (转载)

孩子需要怎样的快乐教育(十年教育实践的启迪)

热点推荐

无锡赏樱之旅 多图直上全程拍大片

三月三庙旦吃酒席!600多桌好震撼

双排牙一点也不可怕 拔牙全程不到5分钟

牡丹花开了!洛阳三天两晚亲子游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成品家具还是定制家具

无锡惠山古镇.寄畅园、天下第二泉(多图)

次新房的装修历程

1分钟选出适合的装修模式你选对了吗?

装修要注意暴雷,不要因为国补囤货

120㎡简约的生活,也是最精致的生活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