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一个生本家长的啰嗦话

1472583家有小学生

    最近有不少关于生本的话题,大家讨论的比较激烈,作为一个生本学生的家长,我也来啰嗦几句。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是普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些用心的家长及其他专业人士了解以及理解的那么透彻,我的理念是让孩子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享受学习,在这样基础上,不要完全脱离传统,从容面对现实教育制度,不想超前,也不想走捷径,孩子的教育成长之路是漫长的,就好比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赛,一出发就领跑的未必能坚持到最后,一直在最后包尾的要拿得好名次也不是那么容易,保持平稳的速度,稳步向前走,最后冲刺的机会很大,即使拿不到第一,怎么也能混进第一集团军吧?我这个做妈的没有什么出息,高处不胜寒,样样都第一,做人要有多累,如果我的孩子是个天才,轻轻松松就能拿第一,那我只能感叹上帝对我太好了,但是上帝是公平的,天才只属于仅有的少数几个人,要第一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值不值得就要看自己。不好意思,跑题了:)

    我们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生本教育是试验教育。相对主流传统教育来说,肯定会存在矛盾的地方,比如小升中后继续接受传统人教版,在先阶段来说,完全脱离传统教育的生本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仅因为此,我们就要反对生本教育吗?完全没有必要,保持平常心态吧,接受生本,就当是传统教育的另一扇窗,让孩子接受多点新鲜的事物,改变一下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从来不担心生本教育会毁了孩子,或者可以令孩子根本性的改变,两种教材以及教育方式是相通相容的,而不是独立的,完全独立是不适合先在的教育制度,因为整个教育制度的大环境是主流的传统教育,毕竟现在只是试验阶段,如何对两种教育方式的取长补短,是教育届专业人士以及我们家长去想的问题,而不是要否定哪种模式,或者肯定那种模式,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选择学习生本教育的家长,不应该过多的去关注生本教育一些学术性的东西,而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面对新鲜的事物。

    我的孩子接受了两个不同老师的教育,一年级是一直以来教生本教材的老师,可以说对生本教材有一定的经验和体会,后来老师休长假,二年级换了一个内地来的老师,结果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和家长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生本教材与人教教材不同之处我就不多说了,这里大家提的比较多的是关于语文科目,是的,记得一年级的语文课本是没有一个拼音字母的,完全是教识字,看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很大,每天都要看超过500字的课外阅读,识字量也多,不懂的字就猜。原本老师的教学计划是在一年级学期末再教拼音,结果因为有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习了拼音,已经开始用拼音识字了,老师只好提前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学的时候教拼音,一个月的时间要求掌握全部拼音,接受能力好的没有问题,接受能力稍逊的就学的不扎实(后面会提到),一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用生本教材授课,课余时间拿些人教版的习题给孩子们练习,或多或少渗入一些人教的东西,地球人都知道,小升中考试的主流是人教版,在这里大家不要再讨论既然还要学习人教,生本的意义何在这类问题了,我们不能改变制度,难道我们还不能改变一些方式?哪怕是一点小的改变,也是一点进步啊。作业量不多,可能是我家孩子做事比较干脆利索,一年级几乎没有在家做过功课,基本上都在学校完成了,感觉一年级的老师还是用心去理解了生本的教材。

    现在说说第二个老师,一个内地来的据说教学很用心的优秀老师,可能是横竖看生本教材不顺眼,硬是要孩子们带上人教版教材回学校上课,人教的要学,生本的要学,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孩子书包里三分之二是有关语文科目的书,书包重的不得了,第二个老师对写作要求比较高,写作的作业布置比较多,我个人认为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能表达真实想法,用最朴实的语言,带一些想象词汇就很不错了,老师可不这么想,要求修饰词,形容词,有些孩子写出来的作文怎么看怎么象一个小人精。刚才说到学习拼音,这位老师觉得孩子们拼音学的不够扎实,所以在三年级的时候,要求孩子们把拼音再学一遍,拼音学的好的孩子,就感到厌倦了,比如我家孩子,刚才她看见我在写这篇文章,就自己加了句话:生本不好,三年级还要学习拼音,学了又学。应该说第二个老师在生本教育中融入了更多的人教理念,写作和字句听写作业明显增多,就我孩子来说,功课不算多,现在三年级,每天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完成,倒是周末作业比较多,主要是要写周记。

    生本教育的方式,很明显的体现就是课堂的讨论比较多,脱离了一些传统教育,孩子们更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更有主见和自信,也很有创意,感觉老师的教学比较快,当初有个体育东的语文老师就对我说,接受能力强的孩子上生本教材比较合适,假如孩子跟不上,怕孩子有厌学行为。

    孩子学校只有一个班是生本班,班上的孩子为自己是生本学生而骄傲,其实孩子们都不知道生本教育是什么,但他们觉得自己学的东西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特别是数学,学的比较人教的早一步,孩子们的思想也比较活跃,与人教学生对比,他们常有优越感,但我知道这不是普遍现象,只是因为他们学校比较特殊,有对比而已,比如华阳小学,整个学校都是生本教育,也就没有什么可对性了。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人说,寻求好的老师,是希望老师教给孩子好的学习方法,那些是好那些是坏,我觉得也不能一概而论,每种教育方法里面,应该都有可取的地方。

    当初选择生本教育,也不是太了解,只是觉得大量的阅读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孩子在一年级习惯了睡前阅读,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功课,可是现在三年级,老师没有什么布置什么阅读任务,孩子就懒下来了,睡前看的都是漫画书,偏离了当初的想法,不过,又懒又没出息的妈妈总是为自己找理由的:就让孩子顺其自然成长吧。


[ 本帖最后由 予僖 于 2009-6-11 13:45 编辑 ]
2009/06/07
全部回帖
予僖予僖沙发
分班记

九月份新学期开始,女儿就要成为一个小学生了,上周五,入读的小学开了一个新生家长会,主要是介绍小学情况和关于分班问题。

近几年,在广州的一些小学校兴起分班教育制度,分生本班和人教班,所谓生本班,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人教班就是以老师教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方式,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

据说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提出的教育模式,所以华师大所属的天河区小学实行的比较多,甚至有一家省级重点小学全部实行生本教育,而在其他老城区,比如东山区的名校却比较少见,因为是在实验阶段,所以生本班也称为实验班。

在此之前,我对生本教育一无所知,听老师简单介绍了一下,大概的模式是这样的:英语教材和人教班相同,数学教材基本相同,最大的区别是语文教材,传统教育要求孩子从小学好拼音,然后才学认字,生本教育要求孩子们先认字,识字,生本教育认为拼音会转移孩子认字的注意力,所以不强调由拼音开始认字,提倡花很少的时间学习拼音,孩子认识大量的汉字后,要求孩子们大量的阅读,所谓“8岁能读会写”。

老师课堂讲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传统教育是由老师讲满40分钟课程,生本教育是由老师讲20分钟,孩子们自己谈论20分钟,而且对于讲课的内容,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达到全部听懂(当然能全部接受并明白为最好),而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增加记忆。

我听了很是心动,原本就一直有个愿望,我也是这样对女儿说的:等你认识很多字后,妈妈带你到图书馆,你喜欢看什么书妈妈就买什么书给你看。我是希望孩子的知识面广一些,不要死读书,多点课外知识,所以我对这种教育方式很感兴趣。

但是,这毕竟是个实验班,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小学统考是使用人教版试题,孩子选择学生版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在中国教育制度下,大家都还是很重视考试分数的。怀着疑问,老师给了明确答复:两本教材是相通的,不必担心考试的问题。

虽说心里有了一点了解,但是还是希望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于是,我采访了一个省级小学的老师、一个小学教研组的成员、两个在读生本版学生的家长、女儿班级的三个老师、一个未选择生本教育但对生本教育有所了解的学生家长,意见如下:

小学老师:这是个还处于实验阶段的事情,当然有好有坏,它的特点是进度比较快,有大量的阅读,如果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接受这种教育,在小学的后期,会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如果孩子适应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严重后果,主要还是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力较强的孩子比较适应。

教研组成员意见基本同上。

家长一(孩子读四年级):孩子读生本班相对比人教版的孩子要轻松,因为作业比较少,但是家长很辛苦,因为孩子的基础知识不好(拼音不好),需要家长辅导,一二年级家长基本上是全程陪读(晚上),三年级以后可以全部放手了,她认为她的孩子比其他小朋友知识面广,思维很跳跃,喜欢看书。

家长二(孩子读五年级):孩子成绩非常好,初中升学基本是内定推荐生,她的孩子发展很全面,心理素质好,认为怎么样的考试都可以应付,围棋很好,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是个优等生,她认为生本班让孩子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女儿幼儿园老师:一致认为女儿应该选择生本班,认为她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心理素质也比较好,可以适应。

未读生本班家长(孩子读二年级):对生本班有所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当初未选择;了解我的孩子,认为她比较适应。

我心里已经有所决定,选择生本班。

和女儿一起上小学的还有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她选择人教班,同单位的其他小朋友都选择人教版,我担心女儿有被孤立的感觉,因为其他小朋友都分在一个班里,于是和她商量,开始她不愿意,希望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我说: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棒,小学老师看了幼儿园老师写的评语(幼儿园老师给了她很高的评价),要把你分在很棒的那个班级,你愿意吗?等你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也会陪你一起读书的,你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就在旁边看书,你有信心吗?女儿点点头。

讲到读书,顺便提一下,有些观点认为,孩子读书的时候,大人应该陪同,不是监督孩子学习,而是尊重孩子学习,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慢慢的变成习惯,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第二天,女儿很自豪的对别人说:我要读生本班了,是很棒的哦。这情景,想起了当年孩子上全托时,她也是这么自豪的说:我是上全托的,自己照顾自己,很棒的哦。
2009/06/07回复
予僖予僖板凳
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我觉得生本也好,人教也好,对于专业性的东西不需要了解太透彻,抱着平常心态,去接受新鲜的事物。
我没有指望换了生本就可以根本性的改变教育制度或者改变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但是,有新鲜事物出现,特别是一些挑战传统的理念(毕竟我们总认为传统的东西存在弊端),去尝试一下未必不可。
在我个人认为,生本带给孩子们的是方法和方式,和传统教育并不矛盾,生本毕竟还是在试验阶段,学校和老师也在摸索学习阶段,生本和传统都不是两个极端的教育方式,所以我觉得老师对生本理解的偏差也是正常的。
关于生本教育,我最深的体会是孩子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收益良多,成绩方面我并不太关注,能力好的孩子成绩也不差到那里去,
这里有好几个家长对生本的了解几乎可以说是学术性的了,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些,孩子学习没有压力,学的快乐,我就觉得就没有问题。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比一味追求改变制度改变模式更重要吧,也不要以为孩子接受了一些新理念就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也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学校或者老师一些理念上的偏差而陷入学习的误途,让孩子经历一些不同教育方式,好也罢坏也罢,总是成长的过程。
新鲜事物总有一点风险性,我倒是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家长们还是要看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到底,我还是觉得家长的心态很重要,用平常心去看生本,不要把生本教育当作改变现状救命稻草,传统教育实行多少年了?只能慢慢的渗入,最终有一个完美的结合。
没有必要过于上纲上线,孩子能承受就没有什么问题。
2009/06/08回复
mountie:
今天在生本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坛友谈老师在生本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中肯,在此与各位家长分享:        生本教育的开展,成败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理念。如果让我选择实验教师,我会更加关注其教育观念,而不是其有多深的专业素养,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开展,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教师专业上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一个观念上有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素养有多高深,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在上面提到过,一个太过强势的教师是不能从事生本教育的,这样的老师太容易把课堂变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一种表面的虚荣和快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才华在教师的光环下湮灭。    选择教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有没有一种崇高的教育使命,生本教育是需要教师有这种境界的。在现行的生本评价模式中,是不提倡平时考试的,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一种和传统评价模式一样较为显性的指标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就有可能成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逃避教育责任的空间,"也许三五年后,我已经不再这个学校了,至于那时的情况如何,我可不管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学生的时间、生命谁来买单!
查看原文
很有道理,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作为普通的家长和学生,我们无法选择老师,我们只能通过自己去改变观念,这是很无奈的选择,但除了积极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2009/06/17回复
猜你喜欢

如果孩子出现这6种学习现象,家长一定要伸出援手

为什么选择在职老师家教而不是大学生或机构老师?

关于选择幼儿园的几点建议

妈妈网首发(已更新,增加学位部分)一个农村走出的大学生谈教育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郁闷的家长会,有男孩的家长来交流下

热点推荐

广州自驾海南 徐闻过港十分丝滑

京东洗鞋服务还不错 只用4日似换新鞋!

新广第一次坐渡轮 贼新鲜了

街边买香蕉被呃称 还是网购靠谱

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5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速速归队!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三亚鹿回头打卡 边看边吃好风景

到处都开分店的生烫牛肉 味道一般

抵制不住美食电影的诱惑 火锅走起

御彩酒家出品还可以 打包足足8大盒

手残党也能搞定的马蹄糕 好吃不翻车

分享旅游#江西鄱阳湖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