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下
一个生本家长的啰嗦话
1472883家有小学生
全部回帖

作为一个普通家长,我觉得生本也好,人教也好,对于专业性的东西不需要了解太透彻,抱着平常心态,去接受新鲜的事物。
我没有指望换了生本就可以根本性的改变教育制度或者改变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但是,有新鲜事物出现,特别是一些挑战传统的理念(毕竟我们总认为传统的东西存在弊端),去尝试一下未必不可。
在我个人认为,生本带给孩子们的是方法和方式,和传统教育并不矛盾,生本毕竟还是在试验阶段,学校和老师也在摸索学习阶段,生本和传统都不是两个极端的教育方式,所以我觉得老师对生本理解的偏差也是正常的。
关于生本教育,我最深的体会是孩子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收益良多,成绩方面我并不太关注,能力好的孩子成绩也不差到那里去,
这里有好几个家长对生本的了解几乎可以说是学术性的了,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些,孩子学习没有压力,学的快乐,我就觉得就没有问题。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比一味追求改变制度改变模式更重要吧,也不要以为孩子接受了一些新理念就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也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学校或者老师一些理念上的偏差而陷入学习的误途,让孩子经历一些不同教育方式,好也罢坏也罢,总是成长的过程。
新鲜事物总有一点风险性,我倒是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家长们还是要看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到底,我还是觉得家长的心态很重要,用平常心去看生本,不要把生本教育当作改变现状救命稻草,传统教育实行多少年了?只能慢慢的渗入,最终有一个完美的结合。
没有必要过于上纲上线,孩子能承受就没有什么问题。
我没有指望换了生本就可以根本性的改变教育制度或者改变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但是,有新鲜事物出现,特别是一些挑战传统的理念(毕竟我们总认为传统的东西存在弊端),去尝试一下未必不可。
在我个人认为,生本带给孩子们的是方法和方式,和传统教育并不矛盾,生本毕竟还是在试验阶段,学校和老师也在摸索学习阶段,生本和传统都不是两个极端的教育方式,所以我觉得老师对生本理解的偏差也是正常的。
关于生本教育,我最深的体会是孩子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收益良多,成绩方面我并不太关注,能力好的孩子成绩也不差到那里去,
这里有好几个家长对生本的了解几乎可以说是学术性的了,我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些,孩子学习没有压力,学的快乐,我就觉得就没有问题。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比一味追求改变制度改变模式更重要吧,也不要以为孩子接受了一些新理念就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也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学校或者老师一些理念上的偏差而陷入学习的误途,让孩子经历一些不同教育方式,好也罢坏也罢,总是成长的过程。
新鲜事物总有一点风险性,我倒是愿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家长们还是要看你们自己是怎么想的。
说到底,我还是觉得家长的心态很重要,用平常心去看生本,不要把生本教育当作改变现状救命稻草,传统教育实行多少年了?只能慢慢的渗入,最终有一个完美的结合。
没有必要过于上纲上线,孩子能承受就没有什么问题。
2009/06/08回复

我曾利用一些生本学校的开放日或公开课的机会听过几节生本课,用热烈、开放、积极、智慧等等阳光的词语去形容都不为过。不是为了挑刺,而是很想了解个性内向一点的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会如何自处,所以,我往往会特别留意看看有哪些孩子没支过声。结果是,生本班内有些孩子根本未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他们更多地是在观望或是干脆走神,而老师面对大多数情绪高昂的孩子,根本没精力去顾那些沉默的孩子。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有它的优势与长处,但不见得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个性积极、外向的孩子会比个性内敛的孩子更容易适应。
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有它的优势与长处,但不见得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个性积极、外向的孩子会比个性内敛的孩子更容易适应。
2009/06/08回复

还有一个问题是,生本班的孩子在小学几年中已习惯了课堂上集体讨论、抢着发言这样的学习方式,上了初中后,如果遇上的是比较严格要求课堂纪律的老师,那几乎是如坠深渊。我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加上中学阶段青春期的躁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我们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跌眼镜。
唉,无论孩子上什么班,家长都要随时操心孩子过得是否快乐,是否适应学习生活。
唉,无论孩子上什么班,家长都要随时操心孩子过得是否快乐,是否适应学习生活。
2009/06/08回复

33065525:
还有一个问题是,生本班的孩子在小学几年中已习惯了课堂上集体讨论、抢着发言这样的学习方式,上了初中后,如果遇上的是比较严格要求课堂纪律的老师,那几乎是如坠深渊。我朋友的孩子就是这样,加上中学阶段青春期的躁动,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让我们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跌眼镜。唉,无论孩子上什么班,家长都要随时操心孩子过得是否快乐,是否适应学习生活。
查看原文其实这也是我的担心之一。我家地段在华阳,小学肯定上华阳的了。虽然儿子要九年后才上初中,但九年后生本能普及到初中吗?如果不能,上了初中会不会不适应?我这么热烈的宣传生本教育,除了向各位家长提供信息之外,还是有个“自私”的愿望——希望儿子上初中时也能进入我家附近的生本学校。
2009/06/08回复

细读各位生本家长的发言,包括楼主、骏景小学的家长和其它帖子的生本家长,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虽然对生本没有很深入的了解,但都希望孩子学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感受知识的趣味,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心态。有此心态,孩子没理由学不好,即使不是非常拔尖,也比他人更有希望获得一个丰富的人生、幸福的人生。
为这样的家长鼓掌!祝福这样的家长!
为这样的家长鼓掌!祝福这样的家长!
2009/06/08回复

我儿子他们糼儿园也是教认字,不教拼音,不教写字哦。
还特意跟家长说不要让他写字,等读小学再系统的学哦。
是不是在为生本打基础啊。。
还特意跟家长说不要让他写字,等读小学再系统的学哦。
是不是在为生本打基础啊。。
2009/06/08回复

作为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比一味追求改变制度改变模式更重要吧,也不要以为孩子接受了一些新理念就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也不用担心孩子因为学校或者老师一些理念上的偏差而陷入学习的误途,让孩子经历一些不同教育方式,好也罢坏也罢,总是成长的过程。
========================================================

说得太好了!
========================================================



说得太好了!
2009/06/08回复

33065525:
我曾利用一些生本学校的开放日或公开课的机会听过几节生本课,用热烈、开放、积极、智慧等等阳光的词语去形容都不为过。不是为了挑刺,而是很想了解个性内向一点的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会如何自处,所以,我往往会特别留意看看有哪些孩子没支过声。结果是,生本班内有些孩子根本未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前进,他们更多地是在观望或是干脆走神,而老师面对大多数情绪高昂的孩子,根本没精力去顾那些沉默的孩子。所以,我觉得生本教育有它的优势与长处,但不见得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个性积极、外向的孩子会比个性内敛的孩子更容易适应。
查看原文 生本班之中,的确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跟那些积极外向孩子比较,没有“整齐划一,共同进步”,但跟他们自己比较,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我家孩子班上,我就见过有几个进校时很害羞、比较沉默的孩子,现在虽然还比不上那些本身就很积极的同学活跃,但也都能大方地、神情自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加了学校的好几次开放日,因为语文老师非常有能力,课堂气氛真的是非常热烈,而且由于语文老师有意识的照顾吧(我问过小孩,她说老师平时也是这样的),我认真观察过,全班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都是差不多的。我的感觉的是,不管是生本还是人教,有一个好老师才是最重要的。
我家孩子班上,我就见过有几个进校时很害羞、比较沉默的孩子,现在虽然还比不上那些本身就很积极的同学活跃,但也都能大方地、神情自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参加了学校的好几次开放日,因为语文老师非常有能力,课堂气氛真的是非常热烈,而且由于语文老师有意识的照顾吧(我问过小孩,她说老师平时也是这样的),我认真观察过,全班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都是差不多的。我的感觉的是,不管是生本还是人教,有一个好老师才是最重要的。
2009/06/16回复

今天在生本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坛友谈老师在生本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中肯,在此与各位家长分享:
生本教育的开展,成败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理念。如果让我选择实验教师,我会更加关注其教育观念,而不是其有多深的专业素养,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开展,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教师专业上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一个观念上有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素养有多高深,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在上面提到过,一个太过强势的教师是不能从事生本教育的,这样的老师太容易把课堂变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一种表面的虚荣和快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才华在教师的光环下湮灭。
选择教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有没有一种崇高的教育使命,生本教育是需要教师有这种境界的。在现行的生本评价模式中,是不提倡平时考试的,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一种和传统评价模式一样较为显性的指标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就有可能成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逃避教育责任的空间,"也许三五年后,我已经不再这个学校了,至于那时的情况如何,我可不管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学生的时间、生命谁来买单!
生本教育的开展,成败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理念。如果让我选择实验教师,我会更加关注其教育观念,而不是其有多深的专业素养,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开展,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教师专业上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一个观念上有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素养有多高深,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在上面提到过,一个太过强势的教师是不能从事生本教育的,这样的老师太容易把课堂变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一种表面的虚荣和快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才华在教师的光环下湮灭。
选择教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有没有一种崇高的教育使命,生本教育是需要教师有这种境界的。在现行的生本评价模式中,是不提倡平时考试的,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一种和传统评价模式一样较为显性的指标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就有可能成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逃避教育责任的空间,"也许三五年后,我已经不再这个学校了,至于那时的情况如何,我可不管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学生的时间、生命谁来买单!
2009/06/16回复

mountie:
今天在生本教育论坛上看到一位坛友谈老师在生本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说得十分中肯,在此与各位家长分享: 生本教育的开展,成败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理念。如果让我选择实验教师,我会更加关注其教育观念,而不是其有多深的专业素养,我认为,生本教育的开展,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教师专业上的欠缺是可以弥补的,而一个观念上有问题的教师,无论其专业素养有多高深,都不能胜任这项工作,我在上面提到过,一个太过强势的教师是不能从事生本教育的,这样的老师太容易把课堂变成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一种表面的虚荣和快感,从而让学生的智慧、才华在教师的光环下湮灭。 选择教师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有没有一种崇高的教育使命,生本教育是需要教师有这种境界的。在现行的生本评价模式中,是不提倡平时考试的,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没有一种和传统评价模式一样较为显性的指标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这就有可能成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逃避教育责任的空间,"也许三五年后,我已经不再这个学校了,至于那时的情况如何,我可不管了!"但如果真的这样,学生的时间、生命谁来买单!
查看原文很有道理,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作为普通的家长和学生,我们无法选择老师,我们只能通过自己去改变观念,这是很无奈的选择,但除了积极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2009/06/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