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三个真实的故事
170111家有小学生
1. 当年参加广州民校联考的一个孩子,落选了,户口所在地附近又没有好的公办学校,就回到老家河南郑州读了一个民办中学。去年中考前夕,回到了户口所在地广州参加全市升中统考,结果以七百四十多分的优异成绩进入国家重点示范高中。转眼一年了,这孩子平时成绩在年级排名还不错。若去年在郑州参考,估计进不了省实,一中或郑外等一类中学,因为平时测验成绩中等。
2. 当年一个同事把小学毕业的孩子送到广州一个很有名气收费很贵的特色民校读初一,从家长通知书上看,成绩一直优秀。孩子读到高二时,同事感觉孩子有点儿不对劲儿,不顾学校强烈劝阻,把孩子转到了一个省级示范名校高二,第一次期末考试,孩子总成绩排在班上最后。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年考上了一所省属高校。此事和这所民校校长私下沟通交流时,他说,你没看清我们的校训及办学理念吗?我们办教育不是针对国内中高考升学考试。仔细一看校训,哑口无言。
3. 当年有两个小学同班毕业的小姑娘,一个进了广雅,一个进了区办中学。三年后,后者考入了广雅高中部来和老同学相会,但前者却没有升入广雅高中部,到了一个市级重点中学。
都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如今家长素质提高了,自己的孩子不会教了,孩子自己不会学了,学校老师不知道怎样教了(新课标与考试脱节),应运而生了一个新名词:实效教育。
要有二十年的长远眼光谋划孩子的成长路径。一切总将是过去时,谁没有感觉到身边的变化呢?教育理念也要变,别再让美国朋友幽默中国考试制度的笑话传下去了:你要上中国的大学吗?先来参加全国考试吧。
[ 本帖最后由 乐升妈 于 2009-6-16 09:58 编辑 ]
20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