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是stone妈妈在原贴中提出的问题,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接触英语,双语幼儿园的话,积累更多,可是进入小学后,一二年级的课程太简单,跟孩子原有的程度没有衔接,就会有这种“退步,渐渐忘记”的感觉。
◥◣小学生该怎么学英语----一个教了孩子们12年的妈妈的体会(2)
44386247投诉建议与站务咨询
全部回帖

长发 11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15 22:30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没想到一点个人的体会引起大家这么大的关注。再次感谢大家的认同。
也感谢给我发短信的妈妈们的鼓励,我会坚持下去的,为了孩子们。
好多位问到我的地址,短信里回复了一些,帖子里的恕我就不一一回复了,目前我的教学室在洛溪的丽江花园,离市区比较远,所以我并不主张妈妈们舟车劳顿地带着孩子来参加我的课程,毕竟,这是一个长达几年的课程,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路途上,我个人认为太辛苦了,学习效果也未必好。所以,建议各位有心的家长,还是参考一下我的那几点建议,带孩子去挑选适合他们的材料,只要能够坚持每天花个十来分钟,一年下来收获也会是很大的。
我的教材虽然也有独到之处,但几批孩子用下来我觉得也还有可以修整的余地,所以,谢谢几位提出要帮我出版教材的家长,目前我认为还不是合适的时机,请容我暂时只能在我的教学室使用它,等到时机成熟,会需要你们的帮助,让它给更多的孩子带去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们这一代人,学英语的时候是花了很大的力气,走了很多的弯路,所以,我非常理解家长们期望孩子能学好英语的心情,但想多说一句:千万别把期望变成压力。这样孩子会反感的。我们只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路,一直在旁边鼓励他们,适时的肯定他们就好了,不要把自己当成赶马的车夫,硬逼着孩子学,只会适得其反。
没想到一点个人的体会引起大家这么大的关注。再次感谢大家的认同。
也感谢给我发短信的妈妈们的鼓励,我会坚持下去的,为了孩子们。
好多位问到我的地址,短信里回复了一些,帖子里的恕我就不一一回复了,目前我的教学室在洛溪的丽江花园,离市区比较远,所以我并不主张妈妈们舟车劳顿地带着孩子来参加我的课程,毕竟,这是一个长达几年的课程,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路途上,我个人认为太辛苦了,学习效果也未必好。所以,建议各位有心的家长,还是参考一下我的那几点建议,带孩子去挑选适合他们的材料,只要能够坚持每天花个十来分钟,一年下来收获也会是很大的。
我的教材虽然也有独到之处,但几批孩子用下来我觉得也还有可以修整的余地,所以,谢谢几位提出要帮我出版教材的家长,目前我认为还不是合适的时机,请容我暂时只能在我的教学室使用它,等到时机成熟,会需要你们的帮助,让它给更多的孩子带去学习英语的乐趣。
我们这一代人,学英语的时候是花了很大的力气,走了很多的弯路,所以,我非常理解家长们期望孩子能学好英语的心情,但想多说一句:千万别把期望变成压力。这样孩子会反感的。我们只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路,一直在旁边鼓励他们,适时的肯定他们就好了,不要把自己当成赶马的车夫,硬逼着孩子学,只会适得其反。
2009/06/30回复

长发16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7-18 22:31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引用:
原帖由 宝宝丁 于 2008-7-18 12:12 发表
“很内行。关于剑桥教材的解释我觉得不是很全面。 教材本身是很系统的工程,特别是英语的。我也是一名英语老师,教材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起决定作用。我不否认楼主提倡的学材,但对于你所教的但对于你所教的学材逻辑性、关联性持怀疑态度。好的学材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另外,根据我在国外的从教经验,音标绝对不是教的,他是习得的。是一定要有词汇积累的。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在方法论的阐释上我觉得我们可以探讨的空间很广。”
呵呵,很高兴看到同行的意见。关于剑桥,我所说的只是个人看法,相信每个使用者都会有自己的认知,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天还打电话要求我给她介绍几个剑桥的老师去上课,她说,因为“名气大嘛,家长喜欢这个,暑假开剑桥好赚钱。。。。”我说我不做剑桥好多年了,她说我有点suo,呵呵。
个人认为,不是每套教材都称得上“系统”,更不是每套教材都算得上重要的载体,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教材太多,每次在购书中心看到淹没在书海中的妈妈和孩子,我都很有感触。如果能挑到一套足够好的教材,我想我也就不用那么辛苦地自己整理来整理去了。可惜。。。
教师是个良心活。同样一堂课,有人可以上得很轻松,也有人可能上得很辛苦。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我认为用创造性来考量其实太过了,对于目前的一部分老师来说,在大班教学和其他现实因素的制约下,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算不错了。
呵呵,至于我的东西是否有逻辑性关联性,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想学生们的成就应该能说明了吧,想想现在学校里学了三年,六年,甚至九年英语的孩子们是个什么状态,我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表哥在市区南武中学上初二,表哥看不懂他写的东西,因为表哥说‘太难了。’
今天早上,刚读完一年级的AMY,带着读完三年级的表姐来我们教室,AMY在我们那里学了三个月,表姐在学校学了三年了,AMY和表姐比赛说英语,写句子,表姐输了很多遍。。。
关于教音标和习得的话题,很愿意听听您的见地,比如您认为什么是习得?如何习得?第二语言如何习得?如何区别习得和学得?
引用:
原帖由 宝宝丁 于 2008-7-18 12:12 发表
“很内行。关于剑桥教材的解释我觉得不是很全面。 教材本身是很系统的工程,特别是英语的。我也是一名英语老师,教材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起决定作用。我不否认楼主提倡的学材,但对于你所教的但对于你所教的学材逻辑性、关联性持怀疑态度。好的学材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另外,根据我在国外的从教经验,音标绝对不是教的,他是习得的。是一定要有词汇积累的。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在方法论的阐释上我觉得我们可以探讨的空间很广。”
呵呵,很高兴看到同行的意见。关于剑桥,我所说的只是个人看法,相信每个使用者都会有自己的认知,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天还打电话要求我给她介绍几个剑桥的老师去上课,她说,因为“名气大嘛,家长喜欢这个,暑假开剑桥好赚钱。。。。”我说我不做剑桥好多年了,她说我有点suo,呵呵。
个人认为,不是每套教材都称得上“系统”,更不是每套教材都算得上重要的载体,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教材太多,每次在购书中心看到淹没在书海中的妈妈和孩子,我都很有感触。如果能挑到一套足够好的教材,我想我也就不用那么辛苦地自己整理来整理去了。可惜。。。
教师是个良心活。同样一堂课,有人可以上得很轻松,也有人可能上得很辛苦。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我认为用创造性来考量其实太过了,对于目前的一部分老师来说,在大班教学和其他现实因素的制约下,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算不错了。
呵呵,至于我的东西是否有逻辑性关联性,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想学生们的成就应该能说明了吧,想想现在学校里学了三年,六年,甚至九年英语的孩子们是个什么状态,我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他表哥在市区南武中学上初二,表哥看不懂他写的东西,因为表哥说‘太难了。’
今天早上,刚读完一年级的AMY,带着读完三年级的表姐来我们教室,AMY在我们那里学了三个月,表姐在学校学了三年了,AMY和表姐比赛说英语,写句子,表姐输了很多遍。。。
关于教音标和习得的话题,很愿意听听您的见地,比如您认为什么是习得?如何习得?第二语言如何习得?如何区别习得和学得?
2009/06/30回复

重新看楼上这位“宝宝丁”的回帖,她说到“另外,根据我在国外的从教经验,音标绝对不是教的,他是习得的。是一定要有词汇积累的。”,
当时我没有细答,其实这个就是现在很热门的自然发音,国外的孩子(包括香港的孩子们)从小就积累了很多的词汇(如同我们的孩子从小对汉语的积累一样),所以他们根本不用学音标,直接学自然发音,就是用他们早已熟悉的单词来帮助他们记住那些规则,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要先记那些陌生的单词,再去记那些单词所体现出来的规则,还是比较费劲的,而且,自然发音往细了学,有几百条规则可学,我个人觉得不适合低年级词汇量小的孩子,高年级甚至初中的孩子可以尝试。
我知道妈网有不少推崇自然发音的老师和妈妈和班级组织者,所以,以上言论绝对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仅供参考。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但我就不辩论了哈。呵呵。
当时我没有细答,其实这个就是现在很热门的自然发音,国外的孩子(包括香港的孩子们)从小就积累了很多的词汇(如同我们的孩子从小对汉语的积累一样),所以他们根本不用学音标,直接学自然发音,就是用他们早已熟悉的单词来帮助他们记住那些规则,但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要先记那些陌生的单词,再去记那些单词所体现出来的规则,还是比较费劲的,而且,自然发音往细了学,有几百条规则可学,我个人觉得不适合低年级词汇量小的孩子,高年级甚至初中的孩子可以尝试。
我知道妈网有不少推崇自然发音的老师和妈妈和班级组织者,所以,以上言论绝对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仅供参考。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但我就不辩论了哈。呵呵。
2009/06/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