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九年八月暑假了,颖这月的钢琴课也暂停了。颖学钢琴这紧张的神经也适当得以放松了。每天练琴还是必须的,老师也布置了每天练习的曲目,并且告诉我,练习简单的曲子也不错,因为可以练习手型。于是我就让她复习。有一首曲子叫“军号响”,颖从开始接触就弹不好,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重复的几个音,可能就是一种“死穴”吧,反正每次练习都弹不好,几次之后,她更不喜欢这歌了。我只有不断的鼓励她,我发现她弹这曲子时,会说右手三指和小指痛,可能是E音和G音比较多,而她的手指又短,弹起来可能比较吃力。这一个月,她放松了很多,断断续续在练,但看得出来不怎么认真,对于她而言,她觉得自己弹得可以了,我们又提不出什么意见。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教小朋友学钢琴,其实不是简单的弹,是要有音乐的氛围,最好是音乐之声不绝于耳。要多让孩子听,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欣赏音乐,这样孩子才可能真正的喜欢音乐,喜欢钢琴。我觉得自己的功利性可能有点明显了。
说说颖爸爸吧。就是这个人提出这学钢琴的建议的,开始在琴行上课的几节课,还很“负责”地陪着,大概也就不用两只手就可以数完的次数吧。练琴,他也曾经去过一两回,然后就“归隐”了。理由很简单,就是现在的内容太简单了!到了决定是否买琴时,他又再度燃起热情,带着我们到处逛,做出了买琴好好学习的“重要决定”!但这人的积极性和耐性明显不如孩子,我也算得到安慰了,幸亏颖不是这样啊!钢琴买回来,他基本上没碰过,直至颖学会了“Old McDonald”,然后“挑战”爸爸,向爸爸“宣战”,他才在我的“明示”下,让女儿当老师,教他学弹,这时我才发现,这些对他已经再不简单了!而他并没有什么动力继续学习,偶尔做个样子,十足的懒汉啊!可怜我当起了长跑手,还不是接力跑!
二〇〇九年九月在预定的时间,老师回来了!这第一堂课,是给颖泼了一点凉水的。老师先肯定了她的进步,然后不留情面的指出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手型,那“小房子”都已经塌了,“窗户”也经常是开放式的。还好,颖接受了,虽然这堂课老师没有教新知识,要求她再复习,但接下来这周,她认真了不少,感觉她清楚了老师的要求了。第二堂,学了两首曲子,小汤第一册学完了,最后那首“公主圆舞曲”,我个人觉得挺难的,还一直暗示颖多弹,但小朋友就是不同,很快也弹下来了。她很高兴地指着书的最后一页,宣布自己“毕业了”!
二〇〇九年九月另一本课本,学到了连奏。对这个,确实得多练,有时要抬手,有时不抬手。对小手指头的要求提升了。初入门,练习的曲子简单、重复,颖每天开始练时都不以为然,每次都是我提醒了,才发现自己在该连奏时没连,不该连时却连了。如是好几天,才算有进步了。
二〇〇九年九月小印章,好像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并不是说她不愿意弹了,而是弹了也没坚持要印章,也不会为了要印章去弹。每天我只是问她“你先洗澡还是先练琴”,她一般会先练琴,因为她喜欢洗澡之后注上床睡觉。我会尽量坐在她旁边陪她练,有了老师指导,我觉得她的手型比8月时好多了。回想起刚上个别课时,老师要求抬手抬到眼睛的高度,现在明显是不符合这要求的,但还好,连奏和断奏,抬手和不抬手也是有明显区别的,老师也没有再要求抬到那高度,我也就不强调了。
二〇〇九年九月颖是“功课型”孩子。这是我对她表现的总结。每次都只练老师布置的内容,多了的就不练了,或许真正的原因不是“功课型”,是真的不想练。我鼓励她弹她喜欢的歌曲,她有时会弹,有时会说“第一册我已经学完了”。她也有目标,就是“十个小印第安人”,她好像老师快点教她这歌,我总告诉她,必须把前面的学好了,老师才会教后面的。我还以“军号响”为例,这首曾经令她为难的曲子,反复练习后,是老师对她大大表扬的曲子,多练才可能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