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很好,我家小孩一岁十个月了,语言能力不错,但是她很爱学习,每次学习都是她主动要我教她,不教就不高兴,现在可以背一百多个字的三字经,三十多个字的百家姓,还有一二十首儿歌和一二十首诗吧,我不知道我的教育会不会存在问题,我并不主作填鸭式的教育,但是我家小孩就喜欢学习,当然生活中的语言也不错,例如我第一次打她她会说:妈妈,不要打我;第二次我打她会说:不要打!(注意语气的不同);第三次我打她她说:不要再打了!总之在一个环境中如果有喜欢攻击的小孩她会很小心,懂得随时注意对方。记忆力也非常的好,例如我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她能从十多本的书中找出一本并翻到我读的那首诗的一页给我。
有时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她,我并不以她懂得的这些为荣,但又不想让她失去这种爱学的天性,我知道教会她独立很重要,也知道现在并不是教知识的最佳时候,但不教她又如何保持这种爱学的天性呢?
去过早教中心,但没有真正上过他们的课,并不认可他们的一些教育,而且我一直认为教育是家庭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也无法依赖早教中心。
昨天晚上,婆婆打来了电话,闲聊过程中谈到了姐姐家女儿上小学的事。婆婆也是个小学老师,做了一辈子教育工作,虽然不在大城市,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毕竟经验也有三十几载,所以其实也算个“专家”了。可是,就是这个的“专家”的教育也还是出现了问题。
姐姐的女儿今年六岁,于九月份已经进入小学学习。因为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是外婆在带,所以自然从小就受婆婆的影响极深。孩子很聪明,记忆力又异常的好,基本上教给她的东西,她都能重复出来,而且非常熟练。虽然只有六岁,但是她已经学完了二年级的课程,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物的英语单词,各省的省会,我们能看到的周围的汉字,她全都会。可以说是智力开发的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可是这么优秀的小朋友,上学后,还是天天被老师告家长,说孩子这也是缺点,那也是缺点,弄得婆婆也有点儿不高兴。就算是我这个做舅妈的听了,也觉得有点吃惊。不过转念一听,其实很正常。
原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正因为她懂得多,可能会觉得老师讲授的内容没有什么意思。那么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她就有了做其它事情的可能了。于是,做点小动作,或是溜号随之而来。还好,发现得早,现在补牢为时不晚。其实早在她未上学之初,我已经开始担心她上学的表现了。只是我说出来,好像也没谁愿意听。
大家都知道,学龄前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小孩子的自理能力,情感发展,大脑的基本成长在这个时期已经定型。而且由于年纪小,没有课业压力,小孩子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所记忆和掌握的东西,会保存很久的时间,甚至可能成为一生的习惯。也正因为家长们都认识到这样的黄金时期,所以早教悄然兴起,满眼都充斥着天才宝贝,精英儿童之类的教育方法和所谓成功典范。我从头到尾没有怀疑过早教的应该与不应该,因为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但是错误的内容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教与不教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教什么才是一个问题。有家长会说,与其让他上学做小动作,不听讲,不如我什么也不教,只等他上学后交给老师,白纸一张还好过不听讲。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偏激的。因为教是必须的,但教的内容有待商榷。
教,当然要教,而且要教的内容还有许多,比如如何自己处理自己的大小便,如何能够快速融入新的集体,如何与其它小朋友相处,如何能够保证注意力至少可以集中十分钟。这些全部是要教的内容。甚至一些基础的知识也要教,比如数字,比如数数,比如训练拿笔的手和动作的协调,这些东西都是在学龄前应该掌握的。这些东西要教,还要教得好,做得棒。
2009.10.22人人
[ 本帖最后由 桃呓柳喧舞裙裾 于 2010-5-8 09: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