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心得体会(75楼有更新...)
22488101幼儿园早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每次遇到排除外出散步、活动时,总有几个漂亮可爱的女孩挤在我身边,争着和手牵手,我呢,也非常乐意地一个手牵一个,和她们高高兴兴地走在路上,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惹得路人都朝着我们看。
一又一天,和我牵手的总是那几个乖巧伶俐的孩子。渐渐地,我发现这支队伍不太对劲了,开始孩子们还能够按照我的要求排着队伍有秩序的走,后来直到有一天我们吃完中饭又出去散步时,走在后面的几个小朋友趁我不注意,撒腿就趷到路旁摘几朵小花跑了回来,而最后面几个胆小的女孩子则慢吞吞地走着,跑在前面的我要喊着指挥他们,落在后面的则要停下来等他们赶上来,我叫也不是训也不是,就这样我与这些小捣蛋们追追赶赶,喊喊停停地走着,我又急又气又纳闷,这是怎么了?终于有一天我听见小朋友在后面说:“教师最喜欢尧尧了,每次教师都和她拉手”,这才引起我的思索。
仔细一想,这确实是我过错。有错就改,我重新设计了拉手方案:想和老师拉手必须遵守纪律,谁有进步、表现好,老师就先和谁拉手。这一招还真灵,队伍又恢复了往日的整齐。牵手,虽然只是表达老师的一个微小的关注,却让孩子心中得到这么大的满足,我开始责怪自己的粗心,责怪自己怎么就没有发现当我牵着尧尧的小手时,有多少孩子的目光中透着羡慕和失落,在责怪着我这个“偏心”的老师!不过,现在通过这件事让我也终于明白了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啊!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而爱的教育是必须建立在尊重、呵护孩子的天性珠基础之上的。大人有大人的世界,而孩子也有孩子的世界,孩子虽小,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不同的是孩子的心灵世界是纯洁的,稚嫩的,对你的认可、评价是通过一件件小的事情来确认的,让我们用真情去打动这些可爱的宝贝们,让我们把爱渗透到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让他们感受到爱是多么的无私,也让这份无私的爱永远系住你、我、他!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12-7 12:40 编辑 ]
2009/10/28
全部回帖

一次餐后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玩具,有泡沫积塑、有小型玩具、有娃娃家等等,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活动中,孩子们都争着玩玩具,我心里非常开心,可是收拾玩具时,我却发现我班的闹钟丢在地上,是谁弄的呢?这下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了,立即把正在外面活动的孩子们叫了进来,手上拿着闹钟,“是谁弄坏的?”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直摇头,我又很严肃地问孩子们:“大家用的东西弄坏了好不好?”“不好!”每位孩子都认真地回答道。“为什么?”此时,孩子们都吓坏了,他们知道老师非常生气,只有个别胆子大的孩子举手说出原因,“弄坏了,老师就看不到时间了!”而更多的孩子则紧张得什么都不敢说了。怎么办呢?这个方法不好,太严肃,太可怕了,孩子是不会主动承认的。于是,我换了一种口气,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东西没关系,老师可以把闹钟弄好的,但是,做错了事情要大胆承认,以后小心点就行了。”面对老师和缓的态度,孩子们依然保持沉默。一会儿,有些孩子开始冲着我嚷道:“老师,不是我!真的,不是我弄的!”听了孩子们那充满恳求的话语,我笑了,然后,用很平静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老师相信你们,现在我们开始玩游戏,在玩游戏之前请每位小朋友和老师说一句悄悄话,告诉老师两个人的秘密,老师一定不说给其他人听,好吗?”孩子们立即活跃起来,都争着和我说悄悄话,有的告诉我:“老师,我也不知道闹钟是怎么弄丢的。”有的说:“不是我弄的!”……最后,一向活泼好动的晋炜慢慢地走到我面前,吞吞吐吐地对我说:“老师……我是不小心的……”我看着晋炜充满自责的眼神,没有批评他,笑着抱着晋炜:“没关系,下一次小心点。”晋炜一蹦一跳地与同伴们游戏去了,他变得更加活泼、可爱了。
通过说悄悄话的游戏中,让孩子学会了承认错误,也让我从中得到一些教学经验,老师不能一味的严肃批评孩子,我们要善用和缓的态度,看实际情况来运用我们的严肃批评和和缓的态度教育孩子吧!孩子我爱你们的天真!
PS:本文章是本人刚参加工作时的经验,当时的教学经验尚浅,希望各位妈咪多提意见,让我学得更多的知识!谢谢!
原作者:武锁慧(化名)
通过说悄悄话的游戏中,让孩子学会了承认错误,也让我从中得到一些教学经验,老师不能一味的严肃批评孩子,我们要善用和缓的态度,看实际情况来运用我们的严肃批评和和缓的态度教育孩子吧!孩子我爱你们的天真!
PS:本文章是本人刚参加工作时的经验,当时的教学经验尚浅,希望各位妈咪多提意见,让我学得更多的知识!谢谢!
原作者:武锁慧(化名)
2009/10/29回复

云彩大姐:
真是好老师,你的学生真有福气,希望你与老师们多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好好对待每个孩子。家长感谢啦!查看原文

这是我应该做的,每次我接自己小孩放学时,(我的孩子不在我工作的幼儿园上学)我也会利用一些时间跟幼儿园老师交流,互相学习的,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得到改进,也可以让其他老师从中吸取好的方面,这样也可以让我们幼儿园老师的素质继续有所提高!
2009/10/30回复

每个班中总有几个不吭、不玩、不与同伴交往的小朋友,他们总是默默坐在一边看着别人快乐地游戏、玩耍,自己却无动于衷;别人欺负他,他也不敢申辩,更不敢还手;明明自己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自己却不敢举手。他们沉默寡言常常成为被老师忽视的儿童。其实,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胆小、内向的孩子处处拘谨、害怕,不愿说话不敢做事与人交往。我就多点关心 、体贴他们,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细心观察他们的举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激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体验同伴间的欢乐和友谊,用同伴的热情和快乐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渐渐开朗起来。
集体游戏热闹有趣,能愉悦孩子的身心,我就多给他们参与一些欢乐的游戏或运动性的活动,还经常鼓励他们:“你能行,你是最棒的”,“没问题,再来一次”。使他们树立信心,乐于表现自己。
总之,我们教师应面向全体孩子,促进每一位孩子身心和谐的反展,积极关爱胆小、内向、 孤僻、退缩的幼儿,使他们渐渐胆大、活泼、开朗起来。
原创:武锁慧(化名)
胆小、内向的孩子处处拘谨、害怕,不愿说话不敢做事与人交往。我就多点关心 、体贴他们,用热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主动和他们交谈,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隔阂,细心观察他们的举动,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满足,激起他们愉快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沟通。鼓励他们与同伴交往,体验同伴间的欢乐和友谊,用同伴的热情和快乐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渐渐开朗起来。
集体游戏热闹有趣,能愉悦孩子的身心,我就多给他们参与一些欢乐的游戏或运动性的活动,还经常鼓励他们:“你能行,你是最棒的”,“没问题,再来一次”。使他们树立信心,乐于表现自己。
总之,我们教师应面向全体孩子,促进每一位孩子身心和谐的反展,积极关爱胆小、内向、 孤僻、退缩的幼儿,使他们渐渐胆大、活泼、开朗起来。
原创:武锁慧(化名)
2009/10/30回复

有些孩子外表很可爱,但是脾气非常大,如果有什么事情不顺他的心,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他可以闹个天翻地覆,让父母无所适从。造成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很多,根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分别对待。
一、孩子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顾,使他养成了别人就应该依从我的心理。一旦不依从,从心理上便无法自控。
二、父母平时不在孩子身边,短暂的相聚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补偿,即使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也盲目地满足。因此,当孩子的欲望没能满足时,常常大发脾气。
三、孩子平时受到过分的宠爱,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便无法忍受。
四、有些孩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从此,他就发现发脾气的妙用,把发脾气作为要胁父母的手段。
五、由于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经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责骂,或父母许诺了的事情又言而无信,孩子无法理解,长时间的心情压抑或不满。会用发脾气来发泄。
孩子发脾气时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可以搂他在怀里,慢慢地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能和妈妈说说你的道理吗?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二、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的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三、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原作者:武锁慧(化名)
一、孩子从小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得到家人各方面的百般照顾,使他养成了别人就应该依从我的心理。一旦不依从,从心理上便无法自控。
二、父母平时不在孩子身边,短暂的相聚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补偿,即使孩子的一些过分要求也盲目地满足。因此,当孩子的欲望没能满足时,常常大发脾气。
三、孩子平时受到过分的宠爱,很少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当他遇到批评或相反的意见,便无法忍受。
四、有些孩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他大发脾气,大哭大闹后家长就屈服了,从此,他就发现发脾气的妙用,把发脾气作为要胁父母的手段。
五、由于父母情绪不好或脾气暴躁,经常使孩子莫名其妙地受责骂,或父母许诺了的事情又言而无信,孩子无法理解,长时间的心情压抑或不满。会用发脾气来发泄。
孩子发脾气时可以先冷处理,把他暂时搁置一边,因为这时的孩子是什么也听不进去的。等他略微平静下来,你可以搂他在怀里,慢慢地问他:刚才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发脾气能解决什么问题吗?能和妈妈说说你的道理吗?一定要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二、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的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三、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原作者:武锁慧(化名)
2009/12/07回复

所谓冷锻炼,就是利用冷空气、冷水等进行锻炼。医学家们十分推崇这一方法,认为它是促进儿童新陈代谢、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抗病能力的有效措施。冷空气浴适用于1岁半至7岁儿童。让孩子脱去衣服,只穿小裤衩、背心,也可全裸,站在室外,使孩子直接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外界气温与孩子体温差别愈大,刺激作用愈强,对身体影响愈明显。开始时最好先在室内进行几次,然后再到室外去。
每日1次每次3分钟,并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一般在早饭后半小时进行锻炼,不得在饭前空腹进行,也不得在饭后立即进行。需要注意,室外温度不能过低,如婴儿则要求22℃,幼儿要求20℃,学龄前儿童为18℃~20℃。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降低外界温度,直至降至10℃。冷空气浴中,要注意儿童是否感到寒冷,如见皮肤青紫、发花或出现咳嗽、流鼻涕,应立即停止。
在冬春季出生的婴儿,长到2~3个月时即可开始接触冷空气。如室外温度在0℃以下,应将婴儿包好,露出脸部,然后打开气窗,将婴儿抱到距窗口1~2米远的地方接触冷空气,每次1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小时。需防止“穿堂风”,也应该注意孩子面色,见其面色变紫、手足发凉,应立即关窗。夏天出生的孩子,从生后3~4周开始接触冷空气。包好孩子抱到室外,初次15分钟,逐渐增加到1小时,接触冷空气锻炼坚持到1岁半,便可开始冷空气浴。
冷水擦身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开始时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后用冷水擦上肢和颈部;逐渐达到冷水擦身。水温先为33℃~35℃,以后递降,可每天低1℃,最低水温可降到16℃~18℃。擦身顺序是从手开始,再到臀部,或从脚开始再到腿部,以后擦胸、腹部,最后擦背部。用力不可过猛,选用软毛巾或海绵,擦得皮肤发红。又不感到疼痛为最好。可教孩子自己去擦,在擦过之后感到全身舒服,孩子自己到时候就会要求自己擦了。
冷锻炼需注意的问题是:
①尽量从小开始,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②不能急于求成,逐渐降低水温、室温,锻炼时间也要慢慢增加,不可有急躁情绪,欲速则不达。
③不要怕冷着,不能以自己主观想象代替科学。实践已证明,只要注意观察,效果极好。
④冷锻炼中孩子确有面色青紫、哆嗦,必须停止,可能是没有掌握要领,室温、水温或气温过低所致或是孩子体质差,抵抗力及抗寒能力过低。
⑤患病孩子不宜采用这种锻练方式。
每日1次每次3分钟,并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一般在早饭后半小时进行锻炼,不得在饭前空腹进行,也不得在饭后立即进行。需要注意,室外温度不能过低,如婴儿则要求22℃,幼儿要求20℃,学龄前儿童为18℃~20℃。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降低外界温度,直至降至10℃。冷空气浴中,要注意儿童是否感到寒冷,如见皮肤青紫、发花或出现咳嗽、流鼻涕,应立即停止。
在冬春季出生的婴儿,长到2~3个月时即可开始接触冷空气。如室外温度在0℃以下,应将婴儿包好,露出脸部,然后打开气窗,将婴儿抱到距窗口1~2米远的地方接触冷空气,每次1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1小时。需防止“穿堂风”,也应该注意孩子面色,见其面色变紫、手足发凉,应立即关窗。夏天出生的孩子,从生后3~4周开始接触冷空气。包好孩子抱到室外,初次15分钟,逐渐增加到1小时,接触冷空气锻炼坚持到1岁半,便可开始冷空气浴。
冷水擦身适用于1岁以上的孩子。开始时用冷水洗手、洗脸,以后用冷水擦上肢和颈部;逐渐达到冷水擦身。水温先为33℃~35℃,以后递降,可每天低1℃,最低水温可降到16℃~18℃。擦身顺序是从手开始,再到臀部,或从脚开始再到腿部,以后擦胸、腹部,最后擦背部。用力不可过猛,选用软毛巾或海绵,擦得皮肤发红。又不感到疼痛为最好。可教孩子自己去擦,在擦过之后感到全身舒服,孩子自己到时候就会要求自己擦了。
冷锻炼需注意的问题是:
①尽量从小开始,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②不能急于求成,逐渐降低水温、室温,锻炼时间也要慢慢增加,不可有急躁情绪,欲速则不达。
③不要怕冷着,不能以自己主观想象代替科学。实践已证明,只要注意观察,效果极好。
④冷锻炼中孩子确有面色青紫、哆嗦,必须停止,可能是没有掌握要领,室温、水温或气温过低所致或是孩子体质差,抵抗力及抗寒能力过低。
⑤患病孩子不宜采用这种锻练方式。
2009/12/15回复

到了幼儿园大班,每间幼儿园的课程安排都可能有点不同,就如我们大班,应家长要求,每晚都有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幼儿回家做,一晚数学(从简单到容易先学写数字,再学计算)第二晚语文(先学写简单笔画,点、横、竖、撇等再写简单字),在家没完成作业的孩子,第二天回到幼儿园由我们老师督促补做,我们都会尽量协助家长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010/03/27回复

“你的孩子上什么‘班’呢?”这是许多家长见面谈论孩子时必谈的话题。走在人流涌动的大街上,也时常 会看见爸爸(妈妈)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抱着小提琴,或背着画架的孩子。人们戏称这些周末带着孩子到处 “上班”的父母为“周末游击队”。每每见此情景,都会让旁观者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但更引起 我们关注的是那些“琴童”、“棋童”、“画童”们,他们真的有兴趣参加这些“兴趣班”吗? 湖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徐彩华谈了她对“兴趣班”的看法。 当今世上,一系列世界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上中国儿童的骄人成绩令世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引发了国际上持续 至今的中国教育研究热。然而,研究成果却颇有些令老外和我们自己惊讶:中国儿并不比别人聪明。优秀的学业 成就源于学生、学校和家长在精力和物质上的高投入。研究还表明,虽然中国父母对儿童教育的投入多一些,但 教育偏狭义,主要是学习辅导和监督,带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美国父母的教育却是广义的,包括给孩子讲故事、 朗读、参观博物馆和游戏。因此,与中国儿童相比,美国儿童的创造性和人格发展要更全面些。 为什么各种各类的兴趣班不能引起西方父母和儿童的兴趣,但在中国却让家长们乐此而不疲?这反映了父母 深层教育观的不同。 中国的父母是以怎样的心态鼓励孩子参加兴趣班的?效果如何?怀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 3所幼儿园中不同阶层的父母进行了有关兴趣班的调查。结果发现:儿童人均参加兴趣班1.3个,90%的父母为 孩子报了至少一个兴趣班。其中44%是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兴趣班,56%是父母作主给孩子确定兴趣班(其中23% 的父母在确定前征求了孩子的意见)。90%的父母让孩子参加兴趣班是为了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只有10%父母是为了纯粹的学习知识。至于参加兴趣班的效果,只有50%的家长表示满意,但90%的父母认为不论怎样,多学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
显然,跟以往相比,父母们从单纯的对知识技能的重视转移到智力、素质 的重视。体现了教育观的部分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即使如此,素质的学业味是很明确的。我们的父母 对知识、智力仍有偏爱。 客观地看,参加兴趣班为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提供了条件,而能否达到良好的初衷却不一定了。首先是兴 趣班教学的科学性能否保证。其次是儿童本身是否喜欢兴趣班的内容。
当前,各类英语、美术、音乐兴趣班 充斥各个幼儿园。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也很不一样。有的学过三两年英语、钢琴就来教。或许他们 以为小孩子好教。许多家长也以为,给孩子启蒙么,有个老师就行了,孩子要是真的喜欢,再换老师也来得及 。其实不然,越小的孩子,越是要深入浅出才能教得好。如果孩子学了几个星期就不愿学了,又怎么知道他是否 有这方面的天赋呢?而且,钢琴、美术等技能技巧的学习中最初的习惯很重要,要是学偏了,将来即使找好的 专家教也很难纠正了。通常地讲,各专业的教师最好都是本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跟 孩子一起上几次课。大多数高水平教师的课堂均是轻松愉快、吸引人的。 孩子的兴趣和专长要靠家长的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天性是对各种有趣的活动都喜欢。但是,每个人的 天赋不同。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在哪一方面与同龄人比有一些相对的优势。如果实在没有,那么从自身的各 个方面看,哪个方面最突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后还要细心地培养。要多从孩子的角度体验孩子的心情和 难处,为孩子切实解决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孩子较高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最后,还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培养。没有什么比孩子拥有自尊、自信、独立的人格更为 重要。孩子最终是要独自面对人生的,从小的人格教育与智力和知识的教育相辅相成才能构成真正素质教育 的全部,为孩子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当一个生命并始孕育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上一代人的理想, 成为他的父母的生命在时间上的延续,同时也极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新的人,把生活的空间尽可能地 无限扩展。 但是,当我们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上的目的,首先是要成为他自己!
显然,跟以往相比,父母们从单纯的对知识技能的重视转移到智力、素质 的重视。体现了教育观的部分转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即使如此,素质的学业味是很明确的。我们的父母 对知识、智力仍有偏爱。 客观地看,参加兴趣班为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提供了条件,而能否达到良好的初衷却不一定了。首先是兴 趣班教学的科学性能否保证。其次是儿童本身是否喜欢兴趣班的内容。
当前,各类英语、美术、音乐兴趣班 充斥各个幼儿园。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也很不一样。有的学过三两年英语、钢琴就来教。或许他们 以为小孩子好教。许多家长也以为,给孩子启蒙么,有个老师就行了,孩子要是真的喜欢,再换老师也来得及 。其实不然,越小的孩子,越是要深入浅出才能教得好。如果孩子学了几个星期就不愿学了,又怎么知道他是否 有这方面的天赋呢?而且,钢琴、美术等技能技巧的学习中最初的习惯很重要,要是学偏了,将来即使找好的 专家教也很难纠正了。通常地讲,各专业的教师最好都是本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跟 孩子一起上几次课。大多数高水平教师的课堂均是轻松愉快、吸引人的。 孩子的兴趣和专长要靠家长的观察和培养。孩子的天性是对各种有趣的活动都喜欢。但是,每个人的 天赋不同。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在哪一方面与同龄人比有一些相对的优势。如果实在没有,那么从自身的各 个方面看,哪个方面最突出。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后还要细心地培养。要多从孩子的角度体验孩子的心情和 难处,为孩子切实解决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持孩子较高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最后,还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培养。没有什么比孩子拥有自尊、自信、独立的人格更为 重要。孩子最终是要独自面对人生的,从小的人格教育与智力和知识的教育相辅相成才能构成真正素质教育 的全部,为孩子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当一个生命并始孕育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上一代人的理想, 成为他的父母的生命在时间上的延续,同时也极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新的人,把生活的空间尽可能地 无限扩展。 但是,当我们对孩子寄予厚望的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上的目的,首先是要成为他自己!
2010/04/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