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投资房产翻了一倍
15094房产楼市
而游走在三资企业间的我,也幸运地在IT泡沫高潮时,买到了第一套房。1999年,家里人就开始到处看楼盘,后来看中了两套相邻的毛坯房,一套是一居室,另一套是两居室。由于我们来得有点晚,三居室的房子都已经给订完了,只剩小户型。而刚好这两套是相邻的,只要把两套房的客厅间墙给推倒,把一扇大门封掉就变成一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而且经过确认大楼是框架结构,没有承重墙。我们当即下了1万元的订金。两套加在一起110平米,11万首付,贷款22万,月供2800多元。这两套房子,我们是在第二次看的时候就下订了,而且离第一次看只相隔了一周。
两套房子一套朝北,一套朝南,把两客厅间的墙推倒后,客厅立即宽敞明亮了许多,再把一套多余的卫生间与客厅合并,整个客厅就连在了一起,成L型,恰好把会客厅与饭厅自然分割开了。两边各放一台电视机,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两边的客厅都有阳台,由于是L型的客厅,从而也避免了穿堂风。把原有的一套房子的大门给封掉,剩下的过道改成了一个小小的2平米的小杂物间,并保留了原有从外面引线进来的电话线,有线电视,电源的插座及接头。装修时也把房内的所有的电话线,网线,有线电视线路都接到杂物间来。主要是方便日后安装宽带,有线电视和电话方便。比较有超前的眼光,也为后来装ADSL提供了方便。再把多余的厨房与一个卧室合并,厨房位置变成了一个小书房。装修,家俱,电器大概花掉了10万元,不过总算有了一个安乐窝。110平米,33万多总房价,在当时的广州也算是中档,99年的广州除了天河外,一般的房价也就是3000-4000,5000算是高档的了。
不过在入住的那一天,我的存折里只剩1万多元,看着自己的存折,再看看每个月的还款扣费通知。第二天我就为自己买了一份20万+10万的人身意外和医疗险,为的是我在发生意外时,还能为家里人留下一份保障,而不是一份庞大的债务。还款的第一年是最辛苦的一年,也恰好在这一年,我换了工作,工作强度大了,压力大了,但我却不能低头,我知道我失业意味着什么。好不容易过了4年,终于陆续地把22万贷款还清了。
2005年手头有点宽裕的我,盆算着买车,一直在关注着15万左右的车子。但我没有被一时的冲动热昏,细心了解几个月。终于决定放弃,经常出差在外的我,对汽车的需求其实并不迫切,就算在广州上班的那些日子,从老城区开车到天河上班简直是折磨,还不如坐地铁来得轻松方便,而且还能在车上再睡上一小会儿。
不买车,就买房。买车其实从投入来看与买房差不多。当时在广州一套房子5000-6000元/平米,100平米大概60万左右。首付20万,然后再贷40万,每月还款2900左右(当时的利率比较低)。而买一辆车15万的车,税费等下来估计也差不多18万左右了,然后每年的各项税费,油费,停车费,修理费等估计平均每个月也可能2000-3000元,尽管车一般很少用20年,但毕竟车这种中低档车买回来后,是注定贬值的,而房子再怎么样也还能值几个钱,况且不能住还能租。
2005年11月份,老婆就开始在广州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搜寻。最终和第一次买房子一样,在第二次看房的时候就下了订金。而两次看房的时间间隔也就一天。125平米,67万,贷了20万8年,月供2600多。由于是带装修的,所以也没怎么花钱,买家俱电器等花了8万左右。不过真是幸运,就在2006年开春没多久,我们家小区前一期已经满两年的房子已经卖到7000多,2007年年底居然涨到了13000元,即使在现在的调整期也还挂在9000-10000元左右。
现在这两套房子都涨了快一倍,原有的房子已经涨到了5000-6000元/平米(原来是不到3100元),新那一套房子最低价也能卖到9000元/平米(原来是5300多元)。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投资眼光,我只是在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时,恰好碰上了好的时机而已。
20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