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学校的家长择班
这个难度比择校高
择校的意义(转自今天的广州日报),觉得有点道理,仅供大家参考
16903129家有小学生
重教育的家长择校,懂学校的家长择班。还有一种家长,他们不择校也不择班,面对老师频繁变动、学校班级管理没准、行为差生捣乱,他们没换班换校,也没找老师说什么,但他们做了一件很有勇气也很有价值的事情:教自己的孩子去适应。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他们知道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必须要跟各色人等、各种环境打交道,到那时很多事情都没得挑。
每一个家长都知道从小该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但当孩子不幸遇上一个不好的教育环境时,有的家长带领孩子逃避,有的家长与孩子共同面对。显然后者太少了,也极少得到舆论的支持与鼓励。
我很愿意相信那些千方百计择校、择班、择组、择师、择同桌的家长能把孩子培养得才华横溢,但我很难想象这样一群只有才和能的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挑挑拣拣之后怎样与未来相处。
2010/04/27
全部回帖

九月微凉:
好学校之所以是好学校,不外乎传统的校风好些,教育局配备的老师好些,地段形成的家长群体好些;有条件选,当然应该选,没条件选,也不用太担心,父母自己用心一些,孩子照样可以茁壮成长。
查看原文赞成这个。
2010/04/27回复

我的观点:父母的责任第一,择校第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性格,人际交往的能力等都来自于父母言传身教。如果有好的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为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毕竟环境也很重要。
2010/04/28回复

九月微凉:
昔孟母择邻处非逃避为培养好树苗需土壤不能选属无奈有得选当不让
查看原文
2010/04/28回复

在影响孩子成才的因素中,家庭始终是第一位的。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一个共识,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而一个问题家庭未必一定会有问题儿童。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在中国,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不够,没有一个机构来教会我们的家长如何做家长,而作为父母,他们的经验来自于父母的父母。
2010/04/28回复

Office旁是越秀区的一所中学,号称市一级,放学时两情相悦的走在一起就早已是平常事了,让人不舒服的是有一些的社会少年在校门外等相识的学生,还见过几个学生围扁一个学生,虽下手不重,但足以让当妈妈的心灵震撼,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择校!
不知有没有机会问问写文章的作者:这样的学校该如何适应?
不知有没有机会问问写文章的作者:这样的学校该如何适应?
2010/04/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