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教一下你的基本原理,家庭理财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合理比例大约是多少?
【理财咨询室】众多理财规划师在此热忱为大家解答理财难题!
132653540家庭理财
全部回帖
我个人的观念是,保障家庭是最重要,所有的投资都是围绕保障家庭如何能舒服地生活下去。我也很奇怪这么多年我从来不买保险,05年的时候我曾经考虑买储蓄型的保险,可一个某保险的中高层,一上来什么都不说,也不问,就让我买了2个储蓄保险,6个消费保险,算下来的结果我要给120万左右,但事实上我真的中了其中一个病并死了,赔偿才最高是80万不到,我不知道为什么按照这个道理我还要买保险。为什么家庭投资的房子其他资产不能兑现出来做最好的治疗?这个难道不是保障吗?难道投资的不动产和黄金等等不能应对家庭临时风险吗?我觉得完全无问题。我贷款买楼的概念就当自己已经买了个储蓄型的保险,必要时候我贱价三成还真的卖掉,因为我的不动产翻了三倍,我只少赚3成,但我还有270%在手里。我儿子7个月住院,当时买了保险的,可是医生给他使用国产的药要吊6小时,进口两小时搞店,国产是保险范围内,进口的不是,我要求使用进口的,所以我想,保险是否能让我获得相对较好有效的治疗呢?照这个CASE来说,是不能的。如果我病死了赔偿的比例还不到我买了的钱,而且中间没算上如果这120万,我全部用来投资其他不动产或金属资产的收益,所以,储蓄型保险给我的感觉是,保障来说,不专业,投资来说更是差劲。至于消费型保险,我儿子的CASE,说明了我想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是要自己给钱。
我觉得保障并不等于一定要买保险。这是两个概念。至于我们家买的楼产,其实完全是可以一次性买落来,但贷款我是当买储蓄型保险来买的,没别的,楼产永远对得起当时的消费力,楼永远是稀缺的资产,保险随便又能推出一个险种,买的是安心,我觉得心还是安在楼里好了。保险20年后我没死给我100万的话,可20年后的100万又能买到什么,20年前万元户巴闭咯,现在大街上谁不是百万富翁呀,可不见得很巴闭。放股票的钱是闲钱,而且我一年操作就两三次,逢大跌买进,有两成出掉。挺好的收益。
我觉得人说话一定要看她的立场,我不是质疑你的专业,你站在你的立场上肯定认为保障是最紧要的,保险是能帮助人的,但站在我的立场上,我怎么算都觉得储蓄型的保险不合适,我目前开始接受消费型保险,至于家庭经济支柱,其实一但出现大问题,兑现资产或者把楼地卖了,随时还了债务并且还小赚。这个不担心大笔债务扑面而来。
这个就是我遭遇过的事情,如果理解有错,我也希望你能纠正我,毕竟家庭的理财总得是多样化分担风险。
对于基金我做的态度基本是三年起的做法,不是以一个很短的时间来看基金的收益。正常基金我都是以5年,3年,甚至10年的一个波段轮回操作。
再比如你的汽车,您每年都要为它买保险,买了保险,您有没有盼望车子出事故呢,没有事故,您会不会觉得今年的车险就白交了,车险今年交了到期了就失效了,每年还要买,但是人寿保险你一年一年的投入,最后这些投入还是您的,只不过是以什么方式去体现而已。
有空您可以上网搜一下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对保险金融方面的认知。
回复 pigletmum
的帖子
觉得你的对保险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存在,你举的例子是上次一个某保险中高层帮你做的计划总数需要给120万左右的钱,实际保障是80万不到,这个首先是你用的保险这么多年缴交的总数计算,应该是说每年需要缴交的保险费用*缴交年期=总费用,第一年缴交费用后你就可以拥有80万的额度了。然后80万这个数也是要看具体是什么险种的组合,基本上除了年龄较大的,很少储蓄型费用会大于保险额度的。 
当然你的理念是房产投资或者其他投资也可以相等与保险的作用,首先举例是在房地产是在可以翻了三倍的前提上,以及其他投资都可以盈利的前提上的,假设象香港我同事97年买的套房子600万,03年跌到200万不到的时候她患了重大疾病需要用钱,你觉得她卖掉去治疗有数围么?保险能做为投资理财保障基础的金融产品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孩子住院如果是进口药品没有得报销,只是当时你购买保险的业务人员没有详细给你说明条款,很多公司是可以报销进口药品和社保范围内用药的(只是自费药品除外) 
可能20年后的100万并不能带给你什么,这是被保险人平安无事的前提下说的,但是在期间20年的时间如果发生了什么,是否觉得真的可以帮到被保险人呢~实际话,缴费期内被保险人有事情钱是被保险人拿得多,如果缴费期后没事情钱是保险公司拿得多,针没有两头利的,通涨时期钱放在什么地方都会产生通涨,除了你的投资可以比通涨率更高。建议你选择纯保障性产品,不要带些投资性的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较低保障额度最大+附加定寿形产品+附加医疗性产品,一年费用不用过万已经有接近上百万的额度了,只是之前的设计人员没有与你充分沟通理解你的需求吧~ 
基金方面是投资理财中较为稳妥的一个理财工具,建议按照你自己风险接受程度以及需要达到的年回报率去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以及基金组合,这个还需要具体沟通。当然投资投资没有达到通涨率以上的投资都是不属于成功的投资,包括银行储蓄,但是银行储蓄要么?它还是要一定比例的,为什么?因为它也有绝对灵活性,金融产品没有最好的~但是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最适合你的~
当然你的理念是房产投资或者其他投资也可以相等与保险的作用,首先举例是在房地产是在可以翻了三倍的前提上,以及其他投资都可以盈利的前提上的,假设象香港我同事97年买的套房子600万,03年跌到200万不到的时候她患了重大疾病需要用钱,你觉得她卖掉去治疗有数围么?保险能做为投资理财保障基础的金融产品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孩子住院如果是进口药品没有得报销,只是当时你购买保险的业务人员没有详细给你说明条款,很多公司是可以报销进口药品和社保范围内用药的(只是自费药品除外)
可能20年后的100万并不能带给你什么,这是被保险人平安无事的前提下说的,但是在期间20年的时间如果发生了什么,是否觉得真的可以帮到被保险人呢~实际话,缴费期内被保险人有事情钱是被保险人拿得多,如果缴费期后没事情钱是保险公司拿得多,针没有两头利的,通涨时期钱放在什么地方都会产生通涨,除了你的投资可以比通涨率更高。建议你选择纯保障性产品,不要带些投资性的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较低保障额度最大+附加定寿形产品+附加医疗性产品,一年费用不用过万已经有接近上百万的额度了,只是之前的设计人员没有与你充分沟通理解你的需求吧~
基金方面是投资理财中较为稳妥的一个理财工具,建议按照你自己风险接受程度以及需要达到的年回报率去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以及基金组合,这个还需要具体沟通。当然投资投资没有达到通涨率以上的投资都是不属于成功的投资,包括银行储蓄,但是银行储蓄要么?它还是要一定比例的,为什么?因为它也有绝对灵活性,金融产品没有最好的~但是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最适合你的~
那个神经病高层是YOU BANG,说老实话,我是基于熟悉朋友介绍的分上让我没投诉她。碍着朋友的面子,06年出国的旅游保险就让她做了。一共前后见她三次,迟到三次,最后一次,呢条CHEAP精竟然故意调慢自己的手表来找借口。我想,阿姨,你都四十大几了,让个20来岁的妈叉你,你觉得好意思吗?基本的从业素质一点都没。我真真不知道她怎么能做到中高层。
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考虑消费型保险,但做经纪毫不犹豫就要我做储蓄型,现在很抵触这个。我觉得上面某经纪讲的野好搞笑喔,难道一个家庭除了卖楼就没别的途径兑现资产吗?现在有互联网,只要能上网,CLICK一下,纸金随时兑现,还有黄金实物去次HK就OK了,然后在HSBC直接过数,时间很快。不会再停留在要把房子卖了才能叫兑现,而且也可以银行抵押出钱。股票也可以随时兑现,转落自己户口也就几分钟的事情,方便得很呀,用不着夸大风险和效率,我觉得没必要往极端上去假设。说的都是非常极端的情况出现,如果要这样假设,那么日本地震很多家庭全死光了,那钱给谁?这种极端的假设没任何意义,如果真的发生了,那就是命。富贵在命。我觉得这种假设没任何意义,至于超人的说话,你要看这个人什么身价,什么立场,保险对于他当然是非常好的工具,何况他更是既得利益者,更何况他有股份。至于汽车保险那是因为国家要求我买才能让我通过年审,而且,必须买的第三者,是保障第三方。
你的建议我会考虑并很快去实施,到时候再问问你的意见,谢谢你。
当然你的理念是房产投资或者其他投资也可以相等与保险的作用,首先举例是在房地产是在可以翻了三倍的前提上,以及其他投资都可以盈利的前提上的,假设象香港我同事97年买的套房子600万,03年跌到200万不到的时候她患了重大疾病需要用钱,你觉得她卖掉去治疗有数围么?保险能做为投资理财保障基础的金融产品是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孩子住院如果是进口药品没有得报销,只是当时你购买保险的业务人员没有详细给你说明条款,很多公司是可以报销进口药品和社保范围内用药的(只是自费药品除外)
可能20年后的100万并不能带给你什么,这是被保险人平安无事的前提下说的,但是在期间20年的时间如果发生了什么,是否觉得真的可以帮到被保险人呢~实际话,缴费期内被保险人有事情钱是被保险人拿得多,如果缴费期后没事情钱是保险公司拿得多,针没有两头利的,通涨时期钱放在什么地方都会产生通涨,除了你的投资可以比通涨率更高。建议你选择纯保障性产品,不要带些投资性的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较低保障额度最大+附加定寿形产品+附加医疗性产品,一年费用不用过万已经有接近上百万的额度了,只是之前的设计人员没有与你充分沟通理解你的需求吧~
基金方面是投资理财中较为稳妥的一个理财工具,建议按照你自己风险接受程度以及需要达到的年回报率去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以及基金组合,这个还需要具体沟通。当然投资投资没有达到通涨率以上的投资都是不属于成功的投资,包括银行储蓄,但是银行储蓄要么?它还是要一定比例的,为什么?因为它也有绝对灵活性,金融产品没有最好的~但是根据你的需求去选择最适合你的~
我只是说我拒绝储蓄型保险。因为两头不到岸。我不是生意人,我是一个家庭主妇,但是,我的性格能让我做到08年经济危机,我5折卖掉一个楼,而要现金买一快地,我知道自己的第一目标要做什么,别说7折,5折我都卖掉,因为我要兑现更大的利益在后面。而事实上我的决定目前来说非常好。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如果一个保险在我要面临很大保障所赔偿的费用还不到我一个楼的钱,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还要买这个储蓄型保险,,毫无意义,干脆贷款当供保险好了。除了消费通涨问题外,还有一个保险公司能否兑现的问题,所以与其依靠别人,还不如依靠自己。我并不觉得买个储蓄型的保险能是最小成本得到最大保障。发呢个贴,我根本是想了解基金,按照我的投资风格,我不懂基金是因为我看不起基金的回报,但现在我不但关注还一早少少地投资,现在只是想增加投资的筹码而已。
我一向很少全面否定别人,尽管不适合我,但我说白了,这个是根据个人家庭经济状况而定的义务财务计划,所以我只是想看看义务的人的想法有几远,有多为我着想,这个是第一个判断。所以我建议所有从业人员,别一开口就把所有可以做客户的人吓走了,如果人家不信任你,你说再多也白搭。SUFFER,PICTURE是分部分分阶段来操作,对一个本身有投资基础的人来说,就更要小心制定你的所谓专业建议,而且还应该更深一步了解到当事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果什么都不懂,性格又非常保守,还有一个美丽的幻想就是想面面都到位的客户,你可以用传统方法,如果碰到有自己想法的人,那么就要注意了,正作为买卖不成,人情在,而人情在,人家虽然不买你保险,但觉得你这个人还是可交的话,来日方长,介绍生意是很正常的。
你的态度也不错,但还是思想走得不够远。其实保险销售的书我看了好几本,卖得好的人,其实他的思想行为也就开始接近了有钱人的想法,知道他们追求什么认同什么,而很多人思想走得不够远不够深,说老实话,讲起话来很费劲。面对很菜的保险销售,我很头痛,你看看那个跟我贴的男人就是了。只要人家一有不同声音,他就大把列举保险有几巴闭。这种我连跟贴的愿望都没有。三季人,说了也白搭。
目前好的保险有好多,但好的保险从业员非常稀罕。这个是交流贴,我也想学到更多野,广州第一穷人和谁理论的贴,我非常欢迎,收益良多。
也在此提倡大家全方位理财。
下面有个我们都不陌生的事例,供参考。
人寿保险帮安然老板肯尼斯·莱躲避债务追偿
2001年初,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榜上,“安然”位列美国第7、全球第16,并被该杂志连续四年评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可就在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布其第三季度亏损6.83亿美元;11月,“安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自1997年以来,共虚报利润5 .86亿美元。12月2日,“安然”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申请文件中开列的申请破产保护的资产总额竟高达为468亿美元。
肯尼斯·莱实际上早为自己留足了后路。据有关报告显示,2000年他已经花费400万美元购买了多种类型的年金保险,从2007年开始,肯尼斯·莱夫妇每年可以领取保险公司支付的年金约90万美元。最绝的是,在美国,大多数的州都规定人寿保险金和年金的给付受到法律保护,所以,即便肯尼斯·莱夫妇宣布破产,债权人也无权要求用这笔巨额年金来抵缴债务。
安然公司前创始人肯尼斯·莱的发迹和坠落,常常被人们描述为一个“希腊式悲剧”。果真如此的话,就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谢幕方式更像是这出悲剧的结尾了。因为心脏病发作,7月5日凌晨,肯尼斯·莱在其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度假别墅去世,终年64岁。
当然看家庭的支出比例是承受不了高风险的家庭收支比例,只建议保守型投资比例方式。 孩子的医疗+教育保险的比例不超过家庭收入的5%,医疗每年只需要350元可以解决意外门诊,疾病住院及手术,住院补贴等项目,重大疾病保障,教育金方面根据具体经济情况去制定,附加投保人五大豁免,保障孩子以后教育金的稳妥性~
其他投资产品可以考虑基金定投,每月定期投资,选择一个比较稳健的平衡型基金能帮到你比较长期抵御通涨~剩下的资金可以考虑实物黄金,占5%,债券10%,短期理财产品10%~等另外,我今天去建行了解了一下实体黄金,想着观察几天,如果有合适的价位,打算买一些,不知你觉得是否适合?谢谢啦~~
实体黄金啊?呵呵~是实物黄金吧~
最近的黄金价位应该还是是横盘期,如果你投资实物黄金就是金条的话其实长期是保值的,因为黄金大涨的时间还没到呢~当然就算是保值的话也要找个好的点位进市场,建议是最早7月份进市场比较好呢。其实黄金也可以玩定投的呢~
至于购买方式建议可以考虑去香港购买,相对手续费用要便宜,基本是大陆的一半。金额方面要看你家庭的具体配置来定,建议不超过总收入比例的5%,预期投资收益及投资周期去定制定你对黄金这种投资工具的投资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