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桑妈-如歌的衣裳无声的诗(八十五,从化石门森林公园)
107072561时尚扮靓
每件衣裳是我的花儿
它们不说话
却如歌如诗
天晴了
它们开得阳光灿烂
有时下雨
还带点忧伤
有时在现实中我们走得太快
来不及看多眼身边的风景
但请用心留意那些微小的美好
细心收藏
寂寞的时候
听着花儿在内心歌唱
没有了烦恼也没有了那悲伤
这是一个关于衣衣的帖子,我希望把它做得美美的,和JM们分享,也会有真人SHOW,但更多的真人SHOW已经在另一个帖子里展示过,如果没看过,可以点这里:
格桑妈的十年穿衣-披着波西米亚的驴将混搭进行到底
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804153&extra=page%3D2
[ 本帖最后由 jasminelove 于 2011-1-5 11:03 编辑 ]
2010/10/09
全部回帖

我的家乡在河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天气晴朗时可清楚看到狼牙山。离坝上还有一长段距离,一直心心向往,可是却越走越往南。你描述的坝上小村庄好亲切,越发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啊
7

2010/11/24回复
喜欢美妈的衣衣及文字,





2010/11/25回复
六十五,说一个悲伤的故事
如果你不想影响心情,请勿往下看。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亚运开幕前的周五,那天她一个人从另一个城市来看我,是出差顺便过来的,也是第一次来我们家,我当然好欢喜。
她剪短了头发,那种过耳的学生头,高跟鞋,还是一贯爽朗快乐的样子。我们的相识因为前段时间经常要跑工厂,她负责跟我们公司的单。工作中我们可说配合默契,也互相欣赏彼此的工作态度,她刚大学毕业,待人处事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大方干练。她还有一位非常疼爱她的男友,他们在老家买了房,已经订婚并准备结婚。
于是那天她便过来看我,我们有差不多半年没见了吧。我去公车站接了她,还没到小区的门口,我随口问了一句:“男友还好吗?啥时候结婚?”这句话是我常问她的,因为她一直说今年内会结婚,我就等着吃她的喜糖为她高兴。
她说:“他不好,上个月突然在上班的时候晕过去了。”
我:“现在没事了吧?”
她:“有事,事情很严重。”
至此,我还没意识到她淡淡的口吻说着的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然后我得知那个国庆还陪她去了万绿湖陪她到处去跑了一圈欢蹦乱跳的一米八几的大男孩,竟然得了急性晚期胃癌!
而他的发病就在国庆假期后一周,晕倒后公司老板把他送到深圳大医院,已经确诊并宣布了他的死刑!他将只剩下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世间!
多么令人悲痛的消息,虽然我与她男友还素未谋面,但我看过他的相片,一直知道他的存在,一直了解他们俩的动向,心里也觉得已经认识。
回到家里,我们坐在沙发上不停地聊,我们都双眼含泪,他才26岁不到,大学刚毕业两年,仅仅就因为这两年出来工作后从没体检过,一下子便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医生说如果一年前他去体检,应该还有救,而现在一切都迟了,他血管已经不适合再吊针,这阶段吊针的话会很容易爆血管,放化疗或手术切除也都没有价值。我太惊讶了,难道这时候就只能够坐在家里倒数,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吗,真的就不可以作任何努力去挽救吗!!!
我说那现在他做什么?他知道自己的现状吗?她说不知道,他现在住在深圳市区亲戚家,每天还去深圳图书馆看书,他还打算完成金融师的考试,然后换一份更好的工作,他以为自己只是暂时的。但他在急剧暴瘦、吃不下东西,父母也从老家过来照顾他了。
我亲爱的朋友还打算作最后的努力,打算请一段长假或辞职陪他去上海的大医院再作一次诊治,因为她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后来他的家人商量过后觉得他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并经不起这样奔波而且这种努力的结果应该是没有价值的,决定带他回老家。而在他回老家的前一天,他的父母家人把告知真相的重任交给了她。
她当然是大哭的,而他听后开始直说她开玩笑,说自己那么爱她爱家人,怎么可能是这样一个结局。后来他大概是接受了,很平静,反过来安慰她:不是还没到最后的时刻吗?别哭。
好象是这个月12号吧,他回老家了。而昨天一大早我打开QQ,她告诉我,他已经在昨天凌晨3点多永远地睡去,永远走不出那个黑夜了。他刚刚在三天前过完26岁生日,而从他晕倒到离开,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走得那么快那么匆忙,好象根本没有来过。
我很心痛,为他也为她,都那么年轻,却要经历这生离死别。我曾对她说,他应该很庆幸认识了你,这两年你给了他那么多欢乐,不然他的生命或会更加苍白。所以在这些最后的日子,他肯定是感激你的。
而她当然应该在他走后尽快走出来,并活得更好,因为那一定是他生前身后对她最大的期望。
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
而这件事对我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马上去医院作了一个全身检查,生完BB后已有一年多,LG前段时间便老催我去做每年一次的体检,但我一直推。
很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希望这故事给有缘看到这帖子的JM们一点启示,如果有一年以上没去体检过的JM们都去做一个体检。爱自己便是给爱自己的人最好的报答。
如果你不想影响心情,请勿往下看。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亚运开幕前的周五,那天她一个人从另一个城市来看我,是出差顺便过来的,也是第一次来我们家,我当然好欢喜。
她剪短了头发,那种过耳的学生头,高跟鞋,还是一贯爽朗快乐的样子。我们的相识因为前段时间经常要跑工厂,她负责跟我们公司的单。工作中我们可说配合默契,也互相欣赏彼此的工作态度,她刚大学毕业,待人处事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大方干练。她还有一位非常疼爱她的男友,他们在老家买了房,已经订婚并准备结婚。
于是那天她便过来看我,我们有差不多半年没见了吧。我去公车站接了她,还没到小区的门口,我随口问了一句:“男友还好吗?啥时候结婚?”这句话是我常问她的,因为她一直说今年内会结婚,我就等着吃她的喜糖为她高兴。
她说:“他不好,上个月突然在上班的时候晕过去了。”
我:“现在没事了吧?”
她:“有事,事情很严重。”
至此,我还没意识到她淡淡的口吻说着的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然后我得知那个国庆还陪她去了万绿湖陪她到处去跑了一圈欢蹦乱跳的一米八几的大男孩,竟然得了急性晚期胃癌!
而他的发病就在国庆假期后一周,晕倒后公司老板把他送到深圳大医院,已经确诊并宣布了他的死刑!他将只剩下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世间!
多么令人悲痛的消息,虽然我与她男友还素未谋面,但我看过他的相片,一直知道他的存在,一直了解他们俩的动向,心里也觉得已经认识。
回到家里,我们坐在沙发上不停地聊,我们都双眼含泪,他才26岁不到,大学刚毕业两年,仅仅就因为这两年出来工作后从没体检过,一下子便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医生说如果一年前他去体检,应该还有救,而现在一切都迟了,他血管已经不适合再吊针,这阶段吊针的话会很容易爆血管,放化疗或手术切除也都没有价值。我太惊讶了,难道这时候就只能够坐在家里倒数,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吗,真的就不可以作任何努力去挽救吗!!!
我说那现在他做什么?他知道自己的现状吗?她说不知道,他现在住在深圳市区亲戚家,每天还去深圳图书馆看书,他还打算完成金融师的考试,然后换一份更好的工作,他以为自己只是暂时的。但他在急剧暴瘦、吃不下东西,父母也从老家过来照顾他了。
我亲爱的朋友还打算作最后的努力,打算请一段长假或辞职陪他去上海的大医院再作一次诊治,因为她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但后来他的家人商量过后觉得他的情况已经不适合并经不起这样奔波而且这种努力的结果应该是没有价值的,决定带他回老家。而在他回老家的前一天,他的父母家人把告知真相的重任交给了她。
她当然是大哭的,而他听后开始直说她开玩笑,说自己那么爱她爱家人,怎么可能是这样一个结局。后来他大概是接受了,很平静,反过来安慰她:不是还没到最后的时刻吗?别哭。
好象是这个月12号吧,他回老家了。而昨天一大早我打开QQ,她告诉我,他已经在昨天凌晨3点多永远地睡去,永远走不出那个黑夜了。他刚刚在三天前过完26岁生日,而从他晕倒到离开,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走得那么快那么匆忙,好象根本没有来过。
我很心痛,为他也为她,都那么年轻,却要经历这生离死别。我曾对她说,他应该很庆幸认识了你,这两年你给了他那么多欢乐,不然他的生命或会更加苍白。所以在这些最后的日子,他肯定是感激你的。
而她当然应该在他走后尽快走出来,并活得更好,因为那一定是他生前身后对她最大的期望。
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
而这件事对我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马上去医院作了一个全身检查,生完BB后已有一年多,LG前段时间便老催我去做每年一次的体检,但我一直推。
很爱这个世界,爱这个世界的所有人,希望这故事给有缘看到这帖子的JM们一点启示,如果有一年以上没去体检过的JM们都去做一个体检。爱自己便是给爱自己的人最好的报答。
2010/11/25回复
六十六,我的百岁爷爷和他的回忆录(一)
我的爷爷在07年的国庆提早一年摆了百岁寿宴,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他熬到08年春天,过完年后仙逝了。
为家有这样的百岁老人深感自豪。
爷爷在百岁那年出了他的《百岁忆旧》一书,在百岁寿宴上除了来自各方的子孙后代、亲戚朋友,也邀请了本市的几位文化名人,一起派送了各自的新书。
爷爷最后几年已经不是个耳聪目明的老人,脚难行、耳背、白内障,但头脑清醒,记忆力惊人,下午有阳光射进里屋,便会有他手持放大镜读书的剪影,执着而坚毅。
爷爷有8个子女,有我一下子数不清的孙辈和重孙辈,他象有特异功能地可以把任何一个重孙的名字牢记心中,每年可能只有一**,爷爷总能第一时间叫出小朋友的名字。谁是谁的孙媳、孙女婿,谁是谁的孙儿、孙女,纹丝不乱,理路清晰,令人佩服。
爷爷叫劲桥,书名就叫《劲桥百岁忆旧》。忆,当然是爷爷的回忆、老照片也是他年少时所摄;但执笔和整理的却是我叔叔;书名题字是我的姑父;爷爷的头像邮票设计是我的姑姑;我爸爸的剪纸和篆刻点缀全书;二伯父和四伯父为全书作校对。。。
书的主线是透过一个平民百姓的眼光,看这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这书中我才知道现在身边的风景过去的模样,现在身边人的旧故事,我也为自己的喜欢漂泊与自由散漫的个性找到最好的诠释与根源。。。
爷爷从不是个达官显要,我的曾祖父漂洋过海在南洋谋生,后回来在粤北一个叫城口的小山城经商。爷爷在城口度过半个世纪。他走南闯北,热爱生活。喜欢行走、思考、阅读、摄影…年轻时很是个张扬拨扈的人。或者有因果遗传,子女都沾染点艺术的边,或多或少热爱各类艺术。
爷爷在八十多岁还行动自如前一直坚持外出访客便穿上皮鞋恤衫,甚是注重仪表;85岁还上了白云山、西樵山;与各阶层、各年龄的人皆可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政治文化、文学艺术;他坚持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愿意尝试一切新鲜事物。。。最爱与爷爷聊天,他本来就是一本让人读不尽的书,心藏宝藏,爷爷有着至为深遂广阔的精神世界。你想知道过去,他有着百年珍藏的故事;你想知道未来,新鲜新潮的玩意他不比你知道得少。
爷爷的子女中多喜欢写字画画,叔叔权位最高,但也是文人。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曾任深圳政协秘书长等高职。也出过几本书,几百万字,是以有机会帮爷爷出了此书。叔叔与我是忘年交,他看过我写的一些文章,觉得欣喜,也把喜爱之情常对我父母亲戚流露无遗。对我这叛逆不羁的后辈,他的态度有着纵容的欣赏。叔叔最爱对我说一句话,等退休了,我要跟你去一次西藏,用你旅行的方式。尽管他已走过世界各地,但对西藏,他也有梦想。还有其他伯父姑姑,与我个性成长渊源深厚,要说实在太长,便不一而道。
我的爸爸,这二十年来画画、根雕、篆刻,他从不跟我走,但他对我的行走同样有着放任与欣赏。一直认为家族的根、家庭的背景对一个人的性格喜好理想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小时候你生活不稳、四处漂泊,长大了想必你不会老嚷嚷着要去流浪;如果小时候你开门见山、砍柴种菜,长大了想必你不会去瞎穿越徒步折腾;如果长大了你马上要背负起养家糊口、孝敬双亲的重责,想必你或会只知奋斗与向前,而不会时时坐着空想。。。
我奶奶已离世十五年,我时会忆起以前他们住的古老大屋,每年爷爷生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堂兄堂弟表姐表妹,疯了一样在天井追逐打闹,奶奶总会数落我们,“小心别摔了。”却又满目笑意满脸慈爱。老房子是典型的珠三角民居,三间两廊,青砖瓦顶,阶砖铺地,麻石天井。天井有一水井,因常常在那洗衣洗菜,有青苔并湿滑发亮,种有指甲花、海棠、米兰。正厅门安有木趟栊,抬头会看到一窝飞进飞出的燕子。爷爷住的里间还有一个黑黝黝的小阁楼,要用那种光溜溜的木梯小心翼翼向上爬,上面藏满了爷爷的宝贝。那时也不懂欣赏,爷爷奶奶怕我们摔着,不轻易让我们上去,我们便总认为上面是秘境,捉迷藏时总会偷偷躲开爷爷爬上去,上去了也不看什么,有时爬到一半听到脚步声,便又慌慌张张跳下来。
奶奶去世,我爷爷有诗悼她,也可从诗中窥出爷爷年轻时曾有过虚浮不踏实的生活及反思:
虚度光阴八七年
前尘往事不堪言
暮年丧偶深悲悼
缅怀老伴恨绵绵
亡妻能干善持家
抚育八孩多赖她
遗恨临终无一语
溘然长逝别吾家
爷爷的书分三编,第一编清末民国丰冈事(佛山南海里水丰冈村是我家乡,是南国的一条千年古村,有村博物馆,有村报。遗憾的是我并不在那出生与成长。现今村里比较响当当的当数民营企业志高空调,老板便是此村人),第二编南来北往世纪行,第三编风云人物坊间说。我挑一些爷爷书中与风景、旅行、饮食、养生有关的章节与大家分享。

书名是姑父的书写,但其实叔叔的龙蛇大草才是我最欣赏的;左上角的纪念邮票是2005年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中国.佛山)时,姑姑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相片是爷爷于1936年摄于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相中有我奶奶。

此为封底,我爷爷于20世纪30年代初摄的我家乡丰冈古渡

这是我爸爸的篆刻

[ 本帖最后由 jasminelove 于 2010-11-26 10:35 编辑 ]
我的爷爷在07年的国庆提早一年摆了百岁寿宴,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他熬到08年春天,过完年后仙逝了。
为家有这样的百岁老人深感自豪。
爷爷在百岁那年出了他的《百岁忆旧》一书,在百岁寿宴上除了来自各方的子孙后代、亲戚朋友,也邀请了本市的几位文化名人,一起派送了各自的新书。
爷爷最后几年已经不是个耳聪目明的老人,脚难行、耳背、白内障,但头脑清醒,记忆力惊人,下午有阳光射进里屋,便会有他手持放大镜读书的剪影,执着而坚毅。
爷爷有8个子女,有我一下子数不清的孙辈和重孙辈,他象有特异功能地可以把任何一个重孙的名字牢记心中,每年可能只有一**,爷爷总能第一时间叫出小朋友的名字。谁是谁的孙媳、孙女婿,谁是谁的孙儿、孙女,纹丝不乱,理路清晰,令人佩服。
爷爷叫劲桥,书名就叫《劲桥百岁忆旧》。忆,当然是爷爷的回忆、老照片也是他年少时所摄;但执笔和整理的却是我叔叔;书名题字是我的姑父;爷爷的头像邮票设计是我的姑姑;我爸爸的剪纸和篆刻点缀全书;二伯父和四伯父为全书作校对。。。
书的主线是透过一个平民百姓的眼光,看这过去的一个世纪的沧海桑田。从这书中我才知道现在身边的风景过去的模样,现在身边人的旧故事,我也为自己的喜欢漂泊与自由散漫的个性找到最好的诠释与根源。。。
爷爷从不是个达官显要,我的曾祖父漂洋过海在南洋谋生,后回来在粤北一个叫城口的小山城经商。爷爷在城口度过半个世纪。他走南闯北,热爱生活。喜欢行走、思考、阅读、摄影…年轻时很是个张扬拨扈的人。或者有因果遗传,子女都沾染点艺术的边,或多或少热爱各类艺术。
爷爷在八十多岁还行动自如前一直坚持外出访客便穿上皮鞋恤衫,甚是注重仪表;85岁还上了白云山、西樵山;与各阶层、各年龄的人皆可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政治文化、文学艺术;他坚持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愿意尝试一切新鲜事物。。。最爱与爷爷聊天,他本来就是一本让人读不尽的书,心藏宝藏,爷爷有着至为深遂广阔的精神世界。你想知道过去,他有着百年珍藏的故事;你想知道未来,新鲜新潮的玩意他不比你知道得少。
爷爷的子女中多喜欢写字画画,叔叔权位最高,但也是文人。六十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曾任深圳政协秘书长等高职。也出过几本书,几百万字,是以有机会帮爷爷出了此书。叔叔与我是忘年交,他看过我写的一些文章,觉得欣喜,也把喜爱之情常对我父母亲戚流露无遗。对我这叛逆不羁的后辈,他的态度有着纵容的欣赏。叔叔最爱对我说一句话,等退休了,我要跟你去一次西藏,用你旅行的方式。尽管他已走过世界各地,但对西藏,他也有梦想。还有其他伯父姑姑,与我个性成长渊源深厚,要说实在太长,便不一而道。
我的爸爸,这二十年来画画、根雕、篆刻,他从不跟我走,但他对我的行走同样有着放任与欣赏。一直认为家族的根、家庭的背景对一个人的性格喜好理想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小时候你生活不稳、四处漂泊,长大了想必你不会老嚷嚷着要去流浪;如果小时候你开门见山、砍柴种菜,长大了想必你不会去瞎穿越徒步折腾;如果长大了你马上要背负起养家糊口、孝敬双亲的重责,想必你或会只知奋斗与向前,而不会时时坐着空想。。。
我奶奶已离世十五年,我时会忆起以前他们住的古老大屋,每年爷爷生日,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堂兄堂弟表姐表妹,疯了一样在天井追逐打闹,奶奶总会数落我们,“小心别摔了。”却又满目笑意满脸慈爱。老房子是典型的珠三角民居,三间两廊,青砖瓦顶,阶砖铺地,麻石天井。天井有一水井,因常常在那洗衣洗菜,有青苔并湿滑发亮,种有指甲花、海棠、米兰。正厅门安有木趟栊,抬头会看到一窝飞进飞出的燕子。爷爷住的里间还有一个黑黝黝的小阁楼,要用那种光溜溜的木梯小心翼翼向上爬,上面藏满了爷爷的宝贝。那时也不懂欣赏,爷爷奶奶怕我们摔着,不轻易让我们上去,我们便总认为上面是秘境,捉迷藏时总会偷偷躲开爷爷爬上去,上去了也不看什么,有时爬到一半听到脚步声,便又慌慌张张跳下来。
奶奶去世,我爷爷有诗悼她,也可从诗中窥出爷爷年轻时曾有过虚浮不踏实的生活及反思:
虚度光阴八七年
前尘往事不堪言
暮年丧偶深悲悼
缅怀老伴恨绵绵
亡妻能干善持家
抚育八孩多赖她
遗恨临终无一语
溘然长逝别吾家
爷爷的书分三编,第一编清末民国丰冈事(佛山南海里水丰冈村是我家乡,是南国的一条千年古村,有村博物馆,有村报。遗憾的是我并不在那出生与成长。现今村里比较响当当的当数民营企业志高空调,老板便是此村人),第二编南来北往世纪行,第三编风云人物坊间说。我挑一些爷爷书中与风景、旅行、饮食、养生有关的章节与大家分享。

书名是姑父的书写,但其实叔叔的龙蛇大草才是我最欣赏的;左上角的纪念邮票是2005年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中国.佛山)时,姑姑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相片是爷爷于1936年摄于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相中有我奶奶。

此为封底,我爷爷于20世纪30年代初摄的我家乡丰冈古渡

这是我爸爸的篆刻

[ 本帖最后由 jasminelove 于 2010-11-26 10:35 编辑 ]
2010/11/26回复

cyy7908:
我的家乡在河北,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天气晴朗时可清楚看到狼牙山。离坝上还有一长段距离,一直心心向往,可是却越走越往南。你描述的坝上小村庄好亲切,越发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啊
7
查看原文
原来是位河北妞,喜欢听北方人说话,喜欢那种调调语气,在南方的街上走着一下子总能听出来
2010/11/26回复

派特叔叔:
喜欢家居影像篇,坝上的照片意境好美
查看原文谢谢,有空继续上点
2010/11/26回复

心影:
刚从云南回来,事情很多,看到格桑妈换了新贴,赶快留下脚印,有空再细看
查看原文是好久没见你来,原来去了云之南,都去了哪些好地方,和大家分享分享
2010/11/26回复

nicolexiao:
喜欢美妈的衣衣及文字,

查看原文



谢谢哈
2010/11/26回复

松梓:
格桑妈我又来了,看你的贴子是一种享受。喜欢喜欢!
查看原文
只要你不嫌我写的字太多太长,希望我能继续保持这发帖的热情,让你一直享受下去,哈哈
2010/11/26回复

有时外地的朋友问我哪里人,我说南海人,会有好些人不认识。或者从爷爷的这篇《省会附邑说南海》,会让你知道一点南海与广州的关系。而我也是从此书才明确知道这样一段历史的细节与渊源。
六十八,省会附邑说南海 (摘自《百岁忆旧》)
现在,南海是佛山市的一个区,称之为佛山市南海区。佛山市是个地级市,南海就是个县级区。
我小时候,南海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叫南海县,是广州府直管的两个县之一(另一个是番禺县)。它的范围除了现在的区域外,还包括佛山的禅城区(当时的佛山只是南海县的一个镇),更包括半个广州城(广州市区西部属南海,东部属番禺)。县衙就设在广州。所以长期以来南海就具有省会附邑的特殊地位。
从历史上看,秦朝统一岭南,就设立南海郡、郡治就在广州…明朝的洪武二年(1569年)改广东为省,下设府、县二级机构,广州府辖15县,府治南海、番禺二县。清朝沿用这一行政编制。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南海县范围的来历。
正因为历史上广州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行政概念,而广州城的一半是南海县的范围,于是就有许多人把“广州”和“南海”混为一淡,甚至把“南海”说成是“广州”。比如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写过一首《送郑尚书赴南海》的五言诗,这个南海实际上就是广州。清朝的文学家李调元写过一批《南海竹枝词》,这个南海也是指广州。而南宋人陈大震写了部广州路的地方志,当时广州路这个行政建制包括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7个县,但他不取广州之名,却把书名定为《南海志》,成为广东最早的一部方志。
也正因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广州的范围包括南海、番禺两县的地域,所以,历史上的“羊城八景”就有景点在今天的南海,如明、清两代的“羊城八景”先后有“灵洲鳌负”(又称“金山古寺”)和“西樵云瀑”。灵洲在今南海区里水镇的和顺,当年的官窑涌曾是珠江的主航道,相当宽阔,河中一洲状似鳌鱼。这个洲就叫灵洲,小山头叫金山,山上有一间古寺叫宝陀寺。虽然现在这条古航道淤塞了,宝陀寺也在上世纪60年代所谓“大跃进”时期彻底消失了,但这个地方历史上却很有名气,从中原来的官吏、文人、墨客到此都登岸游寺,如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留下诗篇和逸事(在《泛舟闲访古》一文中已有叙述)。至于“西樵云瀑”那是指西樵山的“飞流千尺”瀑布,这里属今南海区的西樵,离广州市区的距离就更远一些,但当时却是广州府直管的地域范围,自然也可以成为“羊城八景”之一。
。。。解放后,广州一直作为广东省的省会,现在是副省级城市。佛山原来是南海的一个镇,解放后建市;另外,广东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专员公署也设在佛山,这就先后有佛山专区和佛山地区。改革开放后,佛山建制成地级市,下辖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根据发展的需要,这四县又撤县建市。近年,因为要把佛山打造成广东第三大市,进而撤市改区,佛山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下辖5个区,即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和禅城区(即原来的佛山城区)。
搞清南海、佛山、广州行政区域建置的沿革,对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就清楚了。比如,詹天佑是哪里人?众所周知,他是伟大的爱国工程专家,早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年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修成这条难度极高的铁路,为中国人争了光,长了志气。他选用1.435米的标准铁路轨距,一直沿用到今天. 詹天佑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于广州西关十二甫,但在其以中文书写的履历表上一直是“广东南海人”。为什么呢?原来,他的上辈是从安徽省移民来的,到了广州,要读书、考功名,就要“入藉”(相当于现在迁移入户口)。当时广州西关属南海县管辖,詹天佑的祖父是嘉庆年间入籍的,其“籍贯”自然是南海了。读报所知,现在位于西关十二甫的詹天佑故居已重新修复,供人参观游览。
再如寥仲恺的夫人何香凝,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她是1878年出生于香港,但籍贯一直是写“广东省南海县”。其实,她的家乡是现今的广州市芳村区。而她出生的那个年代,芳村也是南海县的范围,她当然也就是广东南海县人了。
。。。。。。
[ 本帖最后由 jasminelove 于 2010-11-29 14:23 编辑 ]
六十八,省会附邑说南海 (摘自《百岁忆旧》)
现在,南海是佛山市的一个区,称之为佛山市南海区。佛山市是个地级市,南海就是个县级区。
我小时候,南海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叫南海县,是广州府直管的两个县之一(另一个是番禺县)。它的范围除了现在的区域外,还包括佛山的禅城区(当时的佛山只是南海县的一个镇),更包括半个广州城(广州市区西部属南海,东部属番禺)。县衙就设在广州。所以长期以来南海就具有省会附邑的特殊地位。
从历史上看,秦朝统一岭南,就设立南海郡、郡治就在广州…明朝的洪武二年(1569年)改广东为省,下设府、县二级机构,广州府辖15县,府治南海、番禺二县。清朝沿用这一行政编制。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南海县范围的来历。
正因为历史上广州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行政概念,而广州城的一半是南海县的范围,于是就有许多人把“广州”和“南海”混为一淡,甚至把“南海”说成是“广州”。比如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写过一首《送郑尚书赴南海》的五言诗,这个南海实际上就是广州。清朝的文学家李调元写过一批《南海竹枝词》,这个南海也是指广州。而南宋人陈大震写了部广州路的地方志,当时广州路这个行政建制包括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7个县,但他不取广州之名,却把书名定为《南海志》,成为广东最早的一部方志。
也正因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广州的范围包括南海、番禺两县的地域,所以,历史上的“羊城八景”就有景点在今天的南海,如明、清两代的“羊城八景”先后有“灵洲鳌负”(又称“金山古寺”)和“西樵云瀑”。灵洲在今南海区里水镇的和顺,当年的官窑涌曾是珠江的主航道,相当宽阔,河中一洲状似鳌鱼。这个洲就叫灵洲,小山头叫金山,山上有一间古寺叫宝陀寺。虽然现在这条古航道淤塞了,宝陀寺也在上世纪60年代所谓“大跃进”时期彻底消失了,但这个地方历史上却很有名气,从中原来的官吏、文人、墨客到此都登岸游寺,如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留下诗篇和逸事(在《泛舟闲访古》一文中已有叙述)。至于“西樵云瀑”那是指西樵山的“飞流千尺”瀑布,这里属今南海区的西樵,离广州市区的距离就更远一些,但当时却是广州府直管的地域范围,自然也可以成为“羊城八景”之一。
。。。解放后,广州一直作为广东省的省会,现在是副省级城市。佛山原来是南海的一个镇,解放后建市;另外,广东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专员公署也设在佛山,这就先后有佛山专区和佛山地区。改革开放后,佛山建制成地级市,下辖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根据发展的需要,这四县又撤县建市。近年,因为要把佛山打造成广东第三大市,进而撤市改区,佛山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下辖5个区,即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和禅城区(即原来的佛山城区)。
搞清南海、佛山、广州行政区域建置的沿革,对历史上的一些事情就清楚了。比如,詹天佑是哪里人?众所周知,他是伟大的爱国工程专家,早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年任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修成这条难度极高的铁路,为中国人争了光,长了志气。他选用1.435米的标准铁路轨距,一直沿用到今天. 詹天佑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出生于广州西关十二甫,但在其以中文书写的履历表上一直是“广东南海人”。为什么呢?原来,他的上辈是从安徽省移民来的,到了广州,要读书、考功名,就要“入藉”(相当于现在迁移入户口)。当时广州西关属南海县管辖,詹天佑的祖父是嘉庆年间入籍的,其“籍贯”自然是南海了。读报所知,现在位于西关十二甫的詹天佑故居已重新修复,供人参观游览。
再如寥仲恺的夫人何香凝,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她是1878年出生于香港,但籍贯一直是写“广东省南海县”。其实,她的家乡是现今的广州市芳村区。而她出生的那个年代,芳村也是南海县的范围,她当然也就是广东南海县人了。
。。。。。。
[ 本帖最后由 jasminelove 于 2010-11-29 14:23 编辑 ]
2010/11/29回复